死如秋叶之静美

云烟

<p> 一场秋雨正在不紧不慢地唱着它的抒情曲,忽而嘈嘈切切,忽而嘀嘀嗒嗒。清晨打开窗户,扑面而来的除了清冷的秋风,还有那一地落叶。</p><p> 满地的秋叶,让你想到了什么呢?依年龄、心境和经历不同,每个人的感受也不一样。或者凄清悲凉,或者落寞惆怅,又或者是飘逸致远、情深义重——绿叶对根的情意。读过许多关于落叶的美文佳句,最喜欢的就是这句:死如秋叶之静美。</p><p> </p> <p>  9月中旬在市人民医院报告厅里,听了一次景凯旋教授关于“中外生死观比较”的报告。那是瑾槐书院的一次线下读书活动,听众里有书友,也有部分医务工作者。我是冲着这个话题去的,因为公开谈论生死的报告会少之又少。</p><p> 古往今来,中国文化里对生的赞美浓墨重彩,淡化了对死的笔墨。即便是绕不开,必须得说几句,也是尽量回避“死”字,甚至连si的同音字都尽量不用,书面上大多看到“离世”、“故去”之类的雅词,口头语用得最普遍的是“走了”、“不在了”。似乎这样可以让人们视听都舒服一点。久而久之,“死”的文化只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并随着时代发展而悄悄地改变着。</p> <p>  或许是此生有了跟死亡“擦肩而过”的经历,竟愿意认真地思考“死亡”的含义。记得有一次在医院住院,邻床来了位跟我年龄相仿的女士,愁眉不展,我问她怎么了,她说可能得了癌症;我又问:得了癌症又怎么样呢?我们都是癌症病人啊;她边哭边说:那就是会死的呀;我继续问她:死又怎么样呢?她竟一时语塞,想了一下后她说:舍不得老公和儿子呀……这时她不哭了。本来打算带她回家做第二天手术准备的老公,决定让她留下来跟我聊聊,自己回去帮她拿住院用品。再后来,即便确诊是癌症、经历了两次手术、经受了化疗,她都没有再哭,总是笑咪咪的。前些年在网上看到她神采奕奕地抱着小孙子拍照呢。</p> <p>  人类看惯了草木枯荣、花开花落,对这些居然一点感觉都没有,如果说古人还有悲秋、葬花的风气,今人已经不在乎什么季节和气候了,更不要说对自然界的这些循环往复有啥想法了,司空见惯。唯有对人的死亡还真是挺顾忌的,从牙牙学语的幼儿,到步履蹒跚的老人,几乎都很忌讳这个话题。天天跟遗体打交道的人,像从事了一项“不体面”的职业,羞于跟别人提起,甚至不自觉地不跟人握手……死亡,成了人们回避不了,却都不愿意提起的事情。</p> <p>  观察了一下,对于死亡,人们大致分成两种态度:一种认为人活着就尽量别去想死的事情,多不吉利呀!所以二三十年前,大多数人认为买个保险就是不吉利的事情。另一种则认为,人总有一死,所以活着要好好享受,多多拥有,别临了后悔。持有这种想法的人,特别非常看重亲友亡故后的各种习俗,甚至不惜代价去实现。仔细分析,这两类想法的共同点都是“回避死亡”。</p><p> 其实,如果经历过亲朋好友亡故的人,多多少少都思考过死亡,大多得出“人很脆弱,尽量多活几年”的结论,实质还是避开“死亡”。如果不能正确的、科学的、理智地看待死亡,这种“避而不谈”终将继续下去,这种厚葬薄养观念依然体面地大行其道。</p> <p>  我们已经来到21世纪,真希望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国民能很好地调整对待死亡的态度。前面说到,我们可以用诗、用画、用音乐、用摄影等各种手段,去描绘、感叹,甚至赞美草木的凋零,我们为什么不去想,其实生命的结束等同于飘零的落叶和枯萎的花朵呢?是不是在人去世以后,活着的人们可以不要大张旗鼓地为死人做什么“七”呢?是不是可以在一个人已经离亲人而去后,不要隔三天(五天)再向遗体告别,从而对至亲之人造成“二次伤害”呢?</p><p> 是的,我赞同仪式感,但仪式不该造成对人身心的伤害。其实,今年新冠肺炎爆发时期的武汉,因为疫情的缘故,丧葬习俗有了很大的、被动的改变,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做不是也挺好的吗?你有为了一棵草、一棵树、一枝花的离去反复悼念吗?人离世后出钱出力、伤心伤神反复举行各种仪式,又是为了什么呢?故去的人同样不可能再活过来了呀。</p> <p>  这是关于落叶的散文诗片段:</p><p> “谁在欣赏,一叶知秋的美丽;</p><p> 谁在倾听,落叶归根更护根的赞美;</p><p> 谁能理解树干对落叶离去的无限眷恋;</p><p> 谁能感悟飞舞的秋叶,在生命中的最后时刻,对大地的深情追逐;</p><p> 谁能懂得秋叶,在秋风中为回归大地而忘情的飞舞;它最终梦圆,落叶归根与大地拥抱成永恒。</p><p> 然而,人能媲美这落叶拥抱大地前,这份坦然从容心境的美,对落叶归根、回归大地,缱绻大地时执着追求的情怀?”</p><p> </p> <p> 其实散文的最后就涉及到了我们人类能不能坦然面对“死亡” 这个问题。既然我们知道人终有一死,那么,我们要做的不是为死后的人举行隆重的仪式,而是要珍惜活着时的一切;唯有问心无愧地活着,才能够做到死如秋叶之“静美”。让我们都可以像秋叶一般坦然地回归大自然!</p> <p>[本文图片集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