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

兔子

<p>开始接触画山水画一年有余,我没有从基本功练起,仅靠喜爱拿起了画笔。有幸的事,很快的在网络找到了施云翔导师的踪迹,寻找到了《大风堂画学研究会》,从中及时得到了与大师零距离学习的机会。</p> <p>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原计划春季在北京大风堂为期一个月的课程改在了线上授课,每周一节课,老师留作业,下次上课点评,对施老师的画风和理念有了初步认识。终于迎来了9月份青城后山为期一个月的施云翔山水画研修班的开学。北京的五位女学员相约一同出发,终于团聚在线下,大家感觉早已相识。</p> <p>报到当晚举办了师生见面会。由于疫情,清华山水高研班、荣宝斋画院高研班和大骞世界高研班的学员一起开课。</p> <p>大家欢聚一堂,合影留念。</p> <p>报到第二天起,就开始了紧张的学习。导师写生演示,大课讲理论加现场创作紧锣密鼓,马不停蹄。</p> <p>同学们课后加紧联系,挑灯夜战,画室里无论年龄大小,水平高低,大家都在认真作画,把老师讲的要点融入到作品中。</p> <p>夜色中,画室的灯光分外明亮。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一个个挥毫弄墨的身影。</p> <p>我想,如果张大千此时站在窗外,看到大风堂后人如此努力也会很欣慰的。</p><p>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接盛唐之气。大风堂的精神被后人传扬。</p> <p>每次点评作业,老师讲的仔细,学生听的认真,通过学习,每一位学员都受益匪浅,进步很快。</p> <p>我们所住的写生基地位于都江堰市青城后山,景致优美,云雾缭绕,然而我们只有闲暇之余或者趁饭后散步才能抓拍几张美景,感叹大自然的馈赠。</p> <p>画友们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技艺上相互切磋,生活中相互关心。开课后前一周我扁桃腺发炎,吴淑华老师和闫文化夫人把自己带的药拿给我,以及室友陈琳打早餐给我让我感到了无比的温暖。</p> <p>忙里抽闲,我们探访了五龙沟。</p> <p>问道青城山</p> <p>参观张大千、徐悲鸿纪念馆,探寻大师们眼中神秘而秀丽的青城山。</p> <p>左四为大风堂堂主,青绿山水泼彩创始人张大千先生。</p> <p>膜拜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水利枢纽工程----都江堰</p> <p>在大课示范和现场写生中,老师一幅幅精湛的作品折服了我们。</p> <p>课程中还安排了鉴赏家罗瑞峰先生《功夫在诗外》的主题讲座</p> <p>举办了大风堂研究会青城画院揭牌仪式</p> <p>举行了两次联欢晚会。施云翔导师不但国画造诣高深,歌唱的也非常的好,一首《卓玛》和《九月九的酒》把晚会推向高潮。</p> <p>因为学画时间短,我的绘画水平还远不如其他同学,但我也是十分努力,争取每画一张都有所收获和进步。</p> <p>一个月的学期结束了,天空一扫往日的阴霾,绽放出蔚蓝的天色。朵朵白云像是在招手为我们送行。</p> <p>再见了!敬爱的老师,忘不了您的谆谆教诲和高水平的教学。</p> <p>再见了,助教老师和同学们,感谢助教老师的辛苦,感谢同学们相互间的帮助与鼓励。</p> <p>再见了,青城后山的云。</p> <p>忘不了青城后山漫山遍野怒放的野棉花。</p> <p>忘不了课堂上同学们专注的眼神</p> <p>以及争分夺秒习画的劲头</p> <p>期待我们来年再相聚,那时,我们的心更加年轻,我们的画更加成熟,我们追求理想的步伐更加坚定。</p> <p>我会谨记老师的教诲:“不忘初心,得以始终”。在学画的道路上,不断进取,永不言弃。</p><p>感恩遇见</p><p>珍惜当下</p><p>再见,2020年收获满满的9月</p><p>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美好时光</p><p>曹亚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