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21军抗美援朝概述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七十周年专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i>(1950.12-1958.8)</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郑怀盛 王吉宁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b>1950年12月,21军抽调战斗英雄和战斗骨干组成抗美援朝先遣团,入朝作战。1952年11月21军接到入朝作战预先号令,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陆军第21军,1953年3月全部投入朝鲜战场。1953年7月初参加了东线金城反击战。1954年4月接替15军担负东海岸海防任务,1955年10月移防西海岸肃川地区担负海岸防御任务。1957年4月起各师团大规模出动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1958年7月20日至8月1日,分两批回国,驻扎山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5年,21军官兵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直接交战,参加了第四、第五次战役和金城反击战,是最后迫使美军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的部队之一,积累了出国作战经验,发扬了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军和朝鲜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5年间情况概略介绍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一、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21军抗美援朝先遣团,入朝作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舟山解放后,1950年5月17日,三野赋予7兵团以担任攻台第一梯队任务。21军各师对于能够参加最后解放台湾的作战任务,都感到非常光荣,尤其是在速取桃花岛、血战登步岛、抢占舟山本岛中建立了奇功的61师,决心成为攻台作战第一个登陆的突击师。部队6月20日撤出舟山后,在萧山、温州等地区进行休整,进行进军台湾、解放全中国的动员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历史没有给21军充当解放台湾第一梯队的机会。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次日美军参战,27日美海军第7舰队侵入台湾海峡,7月7日美操纵成立“联合国军”入侵朝鲜,8月27日侵朝美军将战火引向中国东北边境地区。8月26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在检查和讨论东北边防准备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支援朝鲜人民,推迟解放台湾。”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10月19日志愿军入朝。10月25日,打响了驻军朝鲜后的第一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朝鲜战场二次战役后,为了补充9兵团的巨大战损。从1950年12月中下旬开始,华东军区要求所属各军立即抽调战斗人员进行补充,华东军区的要求很明确,所有抽派人员必须是战斗骨干以上,而且,战斗英雄及战斗模范必须占有一定的比例。接令后,滕海清军长兼军政委等军主要领导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要求以61师181团为基本骨干力量,从全军3个师抽调战斗经验丰富的战斗骨干组成了“21军抗美援朝先遣团”,共2243名官兵,其中2160名战士、83名干部。这当中,主要人员都是61师的,特别是183团出调的人员相当多,183团中,每连抽调十几名、全团共抽调了100名战斗骨干,包括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姜先仁、华东二级人民英雄莫昌富,立有二等三等战功的郑一川、孙银德、宗景盛等。先遣团在浙江温州181团驻地进行集中。由于时任181团团长齐德宽正在南京做手术,不能到职视事。胡炜师长于是紧急把183团副团长莫昌富调到181团担任先遣团的代理团长。先遣团的领导均是团级副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先遣团全体人员很快全部到位。军里为先遣团做了所有必要的装备配备,特别是冬装,都是全新的,干部们配发了呢料制服,战士们也全部换上了全新制式的棉军装。胡炜师长多次到先遣团进行出征前的动员和入朝作战的形势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国际形势、敌我态势、主要任务、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经过动员,全体出征将士精神是饱满的,斗志是昂扬的。可是,从团一级的干部那里已经得知,美军作战机械化用兵的快速、火力突击的凶猛、空中打击的威力,由此而造成我参战部队的牺牲巨大。还有的对朝鲜的寒冷天气做了极尽夸张的表述,说出去解手,小便一出去就会冻成一个冰柱的什么的说法。这些传说很快在部队弥漫开来,部队里虽然都是坚定的革命战士,没有一个人动摇后退,但是明显地气氛是非常沉重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是不是有意要缓解部队的紧张情绪。胡炜师长要求莫昌富同志必须在出征前完成婚事。莫代团长的婚事对象是1949年从台州黄岩招兵入伍的何苏同志。何苏出身于台州黄岩一个家境殷实的产业家庭,从小读书到高中,在当时算是很有文化的女性。江南富甲天下。在婚姻问题上,江南女子多是追求一些浪漫情调,何苏同志不同意结婚,说双方虽然有认识相处,但还不是很了解。何苏同志的这个态度传到师里,胡炜师长一听急了, “不行,这个婚一定要结,要做好工作!”。于是派师里的政治处干事去劝说何苏同志。在胡炜师长多方面的工作努力下,面对组织上的合情合理的诚恳要求,何苏同志终于口气松了下来,勉强答应了结婚。胡师长于是趁热打铁,15号何苏同志同意结婚,19号师里就组织举办婚礼。19号那天,师政治部门专门组织人员布置了新房,非常简朴但是红花绿纸的很是喜气。滕海清军长兼军政委亲自登门祝贺,胡炜师长带着师部一大批人也前来贺喜,各团的团营连干部络绎不绝地前来道福,气氛非常热闹喜气。在婚礼上,滕海清首长对何苏同志说:“ 莫昌富同志党性很强,立场坚定,作战勇敢,是一个好同志!我祝贺你们能结成携手一生的革命伴侣。”何苏同志也非常感动,说,我感觉好像嫁到了21军这个革命队伍的大家庭里了。军师首长之所以一定要在出征前举办莫代团长的婚礼,应该是如下的考虑:一是,部队出征时已经了解到了朝鲜战场的惨烈程度,对部队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压力。胡师长自己尚是单身汉,想用一场婚礼来缓解一下气氛,给出征带来一些松驰的氛围。二是,这次去是和世界头号军事强敌对抗,莫昌富代团长万一在战斗中发生不测,也好留个后。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莫昌富与何苏</b></p> <p class="ql-block"> 1951年1月27日,21军为正式出征的“21军抗美援朝先遣团”举行了隆重的出征大会,61师还专门扎了一个光荣门。滕海清军长兼军政委和胡炜师长出席了大会。胡师长宣读了出征令,激情地说:希望你们高举起英雄的团队战旗,以最坚决的信心,以最勇猛的战斗意志,完成祖国和人民交给你们的光荣任务!仪式结束后,2160名战士和83名干部聚集在光荣门下,合影留念。</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步兵第一八一团出征前合影</b></p> <p> 同日,先遣团的干部和181团留驻干部在当地的一个照相馆也拍了一张出征前的合影留念。在拍照时,大家都神情很凝重,感觉这次出发作战与以往完全不同。这次是要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且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战场环境和气候条件中去进行作战,前景未卜,生死莫测,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前排右起:王正明、莫昌富、胡铁鹏。</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第二排右一:金非(其他人认不出)</b></p><p><br></p> <p> 1951年1月28日,先遣团指战员乘坐军用闷罐车出发,一路向北开进。此时,这支团队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暂编2团。到达丹东时,换乘一段火车和军车直接前往20军在朝鲜应担负的二线防御阵地。此刻已经是2月初了,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已经结束,9兵团暂编2团迅速进入 20军负责战位,主要任务是配合在元山地区的第9兵团20军进行战地休整,为休整的部队站岗,放哨,打通道路,修整工事,开挖坑道,重新布置防御阵地等工作。</p><p><br></p><p> 条件是非常艰苦,每天基本都是钻坑道。坑道里阴冷潮湿,经常冻得头脑失去意识,但是暂编2团全体指战都是尽最大的力量保持着高昂斗志,进行警戒巡逻,并随时听令投入战斗。莫昌富团长和何苏同志发扬红军师团结友爱的精神,在坑道里睡觉时,把自己带来的唯一一条毛毯让给了从20军调入的团政委项远同志,由此,莫昌富同志还落下一个风湿病的病根。</p><p><br></p><p> 在第四次战役的第三阶段,即1951年3月底-4月初,9兵团在平康、洗浦、淮阳地区完成集结。此时,暂编2团加入20军序列,番号改为20军58师174团。58师是一个英雄的师队,战斗英雄杨根思就出自这个师。同时莫昌富正式由代理团长转为团长,20军调来的项远同志为政委。这次集结没有开战,一下把联合国军给吓阻了,第四次战役结束。</p><p><br></p><p> 但是,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凭着在第四次战役时的砥平里战斗中获得的良好感觉,气焰又开始嚣张起来了。刚过了几天,美军和韩军频繁地在东西两岸进行调动。征候表明敌有在中朝军队侧翼实施登陆之企图,为破坏其登陆准备,避免两面作战,志愿军总部与朝鲜人民军遂提前于4月22日发起第五次战役。58师174团主要在古南山与其他部队一起突破,向万世桥里及机山里、抱川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目的歼灭是美军第24师、韩军陆军第6师各一部,尔后再向加平方向突进,切断春川至加平公路,割裂东西线敌“联合国军”多国部队联系。战役打响后,174团做为58师的先头团进展迅猛,连续突破,一下进逼到了韩军陆军第6师正面。174团攻击缺口有近500米宽,但是攻击到此后,遇到了韩军陆军第6师一个团的猛烈抵抗。天亮后,美军飞机开始对进攻的174团狂轰乱炸,加之后续部队没有跟上,174团被死死压在进攻阵地前。团里立即组织各营选择有利地形先进行躲避空中轰炸。在空中轰炸的间隙,不断地组织小分队进行突击冲锋。但是由于敌防御炮火太猛烈,突击效果仍不明显,形成了胶着。期间,韩军陆军第6师某团在飞机的掩护下也进行过几次反突击,均被 174团击退。这是21军先遣团入朝以来,首次真正意义上的作战,感觉无论从战场环境上还是当前敌人的作战方式上以及指挥关系上有很大的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174团发扬英勇无畏战斗精神,以红军师传统的小股分散、交互掩护打击的办法,不断地发起攻击。此时天色已晚,敌军的照明弹一颗接着一颗地射放,天空被照得如同白昼,但是这样也为我174团提供了良好的进攻视野。174团充分利用夜战分袭的方法不断地向敌阵地发起突击行动,最后在后续部队支援下,迫敌军全部撤出阵地。</p><p><br></p><p> 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开始,174团随20军58师穿插至美山里,参与了将韩军陆军第9师、第3师退路切断的作战行动。此战174团和全军一道歼敌大部。5月21日,20军按志司命令全线撤退。由于20军动作迅速,退到金川一带后,立即进入了事先已经准备好的防御阵地,完全威慑到了当前敌军,敌没有再对这一段防线发起大的进攻,第五次战役就此结束。</p><p><br></p><p> 此后即进入对峙的阶段,双方互有攻防。这一阶段,174团始终是挺在整个防线的最前沿。由于没有补充,174团伤亡人数很大,但是没有后退过半步,始终把阵地牢牢地把握在志愿军手里,建立了比较巩固的防御阵地基本体系,为以后的停战分界线的形成和划分做出了贡献。21军先遣团在第五次战役及其后的阵地战,表现非常的悲壮,牺牲了很多同志,参加兄弟部队入朝作战的2243名英模和战斗骨干,牺牲110人。</p><p><br></p><p><b> 二、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陆军第21军,入朝参战</b></p><p><br></p><p> 1952年11月,中央军委命令21军作好入朝作战准备。1953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陆军第21军。军里紧急进行入朝准备工作的思想动员教育,整顿了编制和装备,补充了新兵(61师由9000多人增至13000多人,入朝后增至15300多人)。</p><p><br></p><p> 接令后,全军分别经海运和陆运于12月中旬到达以嘉定为中心的上海附近地区作入朝准备。谭震林副政委、陈毅司令员、张爱萍参谋长先后来到21军视察,亲自对营以上干部做动员。陈老总明确说:“21军去朝鲜是作战的,不是去换班。”要求全体指战员不怕牺牲,完成战斗任务。</p><p><br></p><p> 在准备入朝参战的紧张氛围中,军机关传来一个喜讯:34岁的军参谋长胡炜,与军文工队饰演刘胡兰的主角吴旸,结婚了。因为吴旸的家庭历史问题,这对恋人经受“棒打鸳鸯散”的压力已经两年了,有人认为,这是“小资产阶级情调浓”,为此,上级政治部门一直压着结婚报告,不批准。在胡炜即将率师团先行见学团入朝前夕,21军政治部门鉴于吴旸入伍以来的优秀表现、政治可靠,作为战时特殊情况,批准了这门婚事。1953年1月3号,胡炜和吴旸在嘉定举行了婚礼。胡炜、吴旸这对有情人,终于结为革命伴侣。婚礼没有举行任何仪式,连个喜糖都没有,只有胡炜参谋长自掏腰包买了一些桔子,放在桌子上招待来前来道喜的同志们。结婚3天后,上了朝鲜战场。这是胡炜军旅生涯的一个传奇。</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胡炜与吴旸</b></p> <p> 各师团部队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于1953年2月下旬至3月初紧张有序地出发向北开拔。1953年3月2日晚上,183团2营从江苏省太仓登车。3月3日中午列车从安徽省滁县经过,因为车要上水、上煤,在滁县车站停的时间较长,期间183团2营卫生员周荣兴突然看见自己的胞妹周荣林在登车。周荣兴告诉战友韩环昌、张士笙,说“对面站台上那个穿蓝衣服的是我妹妹”他俩让周荣兴喊。周荣兴却想着,那怎么行呢?部队的纪律,保密的需要,只能使周荣兴带着目睹着亲人而不能告别的复杂心情,离开了故乡踏上战争的征途。</p><p><br></p><p> 1953年3月15日,21军三个师经由通化,八道江、辑安陆续入朝。</p><p><br></p><p><b> 三、接防构工</b></p><p><br></p><p> 1953年1月7日,由军参谋长胡炜率领的师团先行见学团经由辑安入朝,并在朝鲜受领了21军入朝参战的任务。</p><p><br></p><p> 61师于1953年3月18日全部乘火车通过辑安车站,进入朝鲜国土,分别于仲岩站(师部与182团、185团)、熙州站(181团、183团、炮兵团)下车,经过8-9夜的雪地行军,师部与181团、182团进至新兴以北地区,183团、炮兵团进至以丰松里为中心地区集结。为粉碎美帝于7月雨季前“从咸兴地区登陆、策应西线横插朝鲜中部歼灭我军”的阴谋,61师自4月3日至6月5日,通过55天艰苦作业,全师共挖掘坑道237条、长度780米、开口505个,交通沟和堑壕146800米,各式掩体包括单人掩体、隐蔽火力点、轻机枪掩体、重机枪掩体、六O炮掩体、七五无后座力炮掩体、山炮工事、指挥所、观察所、猫耳洞、坑道火力点等441个,工事基本上形成了体系。6月30日部队奉命进至金城以西地区,接替鱼隐山西侧、北至汉江以东之60军3个师的防务。61师以9天时间仓促接替完毕(师属4个步兵团,3个山炮营,1个炮兵团),当时情况复杂多变,敌人反击余焰未灭。当面敌人部署为:北汉江以西为韩军第6师,北汉江以东至泽波源为韩军第3师,从泽波源至登里为美军45师。我军在金城反击战夺取的新的阵地是949.2主峰和973高地,61师接防后发现以坑道为主的工事体系很不完整,一线连队工事仅有雏形,同时运输工具缺乏,与60军装备不统一,给61师增加了很多困难。通过作战和各种努力,61师最终站稳了脚跟,巩固了阵地,把对峙的焦点推进到了敌主峰前面,为停战分界线的最后的划定打下了基础。</p><p><br></p><p> 63师在李光军师长和章震政委领导下,仅用两个月就完成了构工筑路的任务,突击扩修妙香山至昌城、长甸河口至昌城约180公里的两条公路。6月中旬,21军(缺62师)配属给20兵团,进到谷山地区,准备参加金(城)南反击战。</p><p><br></p><p> 由孙云汉师长和施义之政委率领的62师主要任务是:在西朝鲜湾配合兄弟军,抢修公路,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阵地。62师顺利地完成了构工筑阵的任务,完成了抗敌登陆的防御部署。军里对62师反复强调:“敌人3月不来,4月来。”“夏季不来,秋季来”。由于指战员们思想上树立了常备不懈的防御意识,阵地建设日益坚固,对敌形成了强大威慑,始终没有敌人再进犯。</p><p><br></p><p> 期间,根据志司的要求,21军61师还组织了冷枪冷炮,小股出击,捕俘的战斗。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火力袭击,组织了两次出击攻击战,共歼敌上千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击毁一大批坦克装甲车。停战谈判期间,还组织了警卫队轮换到板门店进行护卫、监督等保卫工作。</p><p><br></p><p><b> 四、血战金城 </b></p><p><br></p><p> 1953年6月23日,部队奉命进入东线。7月5日,61师加强185团接替了60军北汉江至鱼隐山段的防务,担负鱼隐山至文登里段防务的33师,也由21军负责指挥。</p><p><br></p><p> 联合国军部队发现21军换防后,敌内部电台传播“共军最剽悍的61师上来了”。他们想趁我立足未稳,刹刹这支“剽悍之师”的威风,对我发起突击,当晚对938.2高地到890.2高地之间的我防段阵地发起攻击。我军迅速投入战斗,打响了21军入朝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枪。我181团和183团不愧为金钢钻团和钢铁团,英勇的红军师指战员不辱英雄称号,奋起反击,以猛烈的火力和阵前出击将敌击退,一个轮次的反突击就毙伤敌300余人,俘韩军5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1953年,21军参谋长胡炜在金城前线</b></p> <p> 随后,为了配合停战谈判,61师又发动了拨点战斗,61师主攻600高地,33师攻占603高地,以保障兵团侧翼的安全。此战仍由军参谋长胡炜亲自组织协调。15日晚上,两个担负攻击的连队,秘密接近敌阵地,隐蔽在茂密草丛中。181团7连加强团侦察排一个班及营属火力,于7月16日19时30分出发,在火力的掩护下,越过雷区与水深1米的河沟,在距敌百米处利用自然沟与密集的小丛林,在两区域潜伏一昼夜。17日23时30分,我炮火急袭,摧毁工事30余个,23时35分,配属21军指挥的33师7连发起冲击,23时40分突破敌阵地,10班占领602高地,击退小股反扑后,3排占领603高地。23时50分181团的1、2排与侦察班占领600号高地,随后打垮539号高地敌连续冲击,3班2小组前出至敌539高地前沿监视敌动向。24时许,10班2小组前出至601高地与10连1小组会合,并打退敌4次班组级反扑。在占领601高地后,7连主力于18日2时21分撤出占领的阵地,3班2小组和10班2小组于18日23时30分从603高地撤回。此战,击毙美军30余名,俘虏美军3名。为防止敌炮火反击,两个连队及时按计划撤出了战斗。</p> <p> 随着战事的进行,战斗越来越惨烈。金城反击战紧张进行期间,一天,183团2营营长吴枫让卫生员给一位侦察员从前沿背回来的烈士用白布包好,再让担架员送到后方陵园安葬。卫生员上前一看,他是团“侦通工连”(编侦察、通信、工兵共3个排)侦察班班长,被敌人的炮弹炸掉了一条腿,炸飞了脑袋。侦察员背回来的是没有头、没有右腿的尸体,卫生员为这位失去头颅和右腿的英雄侦察班长烈士,一边包扎,一边流泪。这位班长执行的任务是带一个侦察兵,泅渡汉江,去联系无名高地的朝鲜人民军,把志愿军支援粮食弹药的运输路线、粮弹供应地点搞清楚,回来再带团运输队把粮弹送上去。渡过汉江后,通过敌人炮火封锁区时,他被敌人炮火击中,壮烈牺牲。随同的侦察员毅然前行,和人民军取得了联系,自称“我是志愿军钢铁部队的侦察兵”,圆满完成了任务,返回时背回了班长。团侦察股长梁锡财向几个同志介绍情况时,现场人员无不落泪。战争中见过很多战友牺牲的,但是很少有像英雄班长这样惨烈的,可惜的是如此壮烈牺牲的英雄,却连名字都没有留下。</p><p><br></p><p> 金城反击战结束后,清理战场时,183团在一个被敌人轰炸而堵塞的坑道里发现有5个战士闷死在里面。他们像雕塑一样神情肃穆,英雄们死得这样悲壮,真是高山为之低头,翠柏为之哭泣。183团的战友们都是含着眼泪,把烈士遗体运出坑道,安葬在山坡上。1953年7月27日停战,金城反击战结束,183全团从前沿阵地就抬下80多具烈士遗体。仅仅183团机炮连、6连就有近50名英烈没有在军档案里留下英名。183团在金城反击战中牺牲的人数,是21军在金城战役中牺牲总人数186名的41%。(62师在朝鲜还承担过修建志愿军烈士陵园的任务,成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813(军的代号)部队陵建大队,共修建了共建大小陵园18个,安葬烈士300余名,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没有名字。)<b>青山埋忠骨,汗青照丹心。</b>这些烈士大多数都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无数先烈在我们前头英勇牺牲了,使我们想起他们心里就很难过。</p><p><br></p><p><b>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b>几十年来每逢说到先烈,这位英雄侦察班长和许多在朝鲜牺牲的21军烈士们的形象就会浮现在全军指战员们的面前,震撼着指战员们的心灵,不禁使人泪沾衣襟。英雄侦察班长和所有21军的烈士,是全军崇敬的志愿军英雄,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可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们就是和杨根思,邱少云一样崇高的伟大战士,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的英雄壮举!</p><p><br></p><p> 金城反击战是志愿军发动的一次最大规模的进攻战,也是中国人民对西方列强的一场胜仗。此战,共歼敌7.8万人,拉平了三八线,迫使联合国军停止了战争。61师有幸成为参加终止战争、画上时代句号的部队之一。之后,1953年7月27日,“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陆军上将马·克拉克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上了他的名字。他说:“我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官”。</p><p><br></p><p><b> 五、严明纪律</b></p><p><br></p><p> 在5年多的抗美援朝岁月里,21军素以军纪严明闻名。在驻扎朝鲜期间,结合任务和驻地社情,特别强调两点:一是不准乱砍乱伐树木,二是不准与朝鲜姑娘谈恋爱。正是这两个方面,官兵们遇到的纠结、麻缠最多,领导处理得最好,产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刘建德政委和王正明团长的合影</b></p> <p> 1954年冬季,志愿军63师187团驻扎在朝鲜西海岸肃川郡一个叫卧龙山的村镇。按照上级常备不懈的防务要求,187团构筑了以坑道为主的海岸防线战备工事。在离前线不远处,修筑了团坑道指挥所。在187团团长王正明和团政委刘建德的带领下,整体工事修筑得非常好。特别是团指挥所,刘建德政委有着丰富的后勤工作经验,对战略储备物资特别重视,对指挥所的构筑提出了很好结构布局建议。团指挥所做得很漂亮,设施也比较齐备,当然,用料量也增加了不少。其它几个团听说后,都派人参观了187团修建的指挥所。63师师部收到了187团的书面工作汇报后,也专门派副师长孙玉水来187团进行检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孙玉水副师长和王正明团长在187团驻地</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前合影,后面是63师师部的一个参谋</b></p> <p> 孙玉水副师长经过实地考察和听取汇报后,代表师里对187团指挥所的构筑表示了满意。这次指挥所建造任务顺利完成,让187团里的领导都十分高兴。</p><p><br></p><p> 可是,两天后,从军里来了一个电报,军政治领导要求187团就指挥所修建中所存在的问题要向军里详细做一个报告。这让187团的领导们十分纳闷,这不刚刚各团都来参观了,而且师里领导也表了肯定的态度,怎么这就又要让存在问题重做说明,有什么问题呢?于是187团又把给师的工作总结重新向军里发了一遍。报告上去后,军里很快批复意见有了,意思是187团态度极其不端正,纪律性很差。兵团得知后,决定立即派联合工作组来团里解决问题。这一下真把王正明团长和刘建德政委打懵了,这怎么本来一件很好的事情,现在反转成了问题,而且事态还很严重。王正明团长于是向军司令部首长打了个电话问询。得知,事情可能就出在建造指挥所时所用的近30棵大树上。因为187团建造的团指挥所要比别的团大了很多,上面拨发的建材不够用,任务又很急,于是王正明团长和刘建德政委商量后,向卧龙山里委临时征用建材。里委主任是一位参加过抗战和解放战争的原四野部队的朝鲜族老战士,对部队的要求非常支持,加之部队和当地老百姓的关系处得十分融洽。他二话不说,带着部队来到了一片山林,山上都是高大的松树,让部队砍了30多颗大树。这个事情不知道被什么好事之人直接报到了志愿军总部。志司责成兵团和军派工作组直接解决问题。</p><p><br></p><p> 兵团和军联合工作组到来后,在团部召开了审批会议。一起学习最近中央军委的几份电报,深刻领会毛主席反复强调的“要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重要指示精神,统一了认识,知道这样做是“有损志愿军的荣誉”,是“严重的原则性问题”。会议决定,187团要就此问题向军里做出深刻的检讨;要用最大的努力向朝鲜里委做出赔偿,以挽回志愿军的声誉。</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前排左二187团政委刘建德,居中是里</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委委员长,右三是187团团长王正明</b></p> <p> 会后,王正明团长和刘建德政委拿上团里一半多的伙食经费。带着后勤的几个干部到里委委员会,找到了主任,向他说明了来意,表示了道谦并向他送上了赔偿金。</p><p><br></p><p> 可是这位抗联老战士,一口回绝了志愿军的好意说:“这个不行,志愿军砍树是为了修工事打美国鬼子。树砍了,种下一颗苗,几年后又是一颗参天大树。可是如果因为工事没有修好,导致一个志愿军牺牲了,那人死可是不能活过来的。何况,你们团里为我们的乡亲们做了多少好事,帮我们种地,给我们盖房子,送我们粮食、药品和各种生活用品,难道我们也要给你们付钱吗?”他就是坚决不收,187团的干部们都非常感动。这种和朝鲜人民鱼水一般的深情,是志愿军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p><p><br></p><p> 朝鲜战争期间,朝鲜男青年绝大部分都上了战场去浴血奋战,后方除了老人和孩子外,有相当大数量的年青妇女和小姑娘留守。对于这方面的群众纪律,21军是反复强调,一定要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p><p><br></p><p> 停战后,部队基本是住民房,由于条件所限,很多连队的战士不得已要和这些年青妇女小姑娘们同眠在一个坑上,时经数月,有的甚至是一年,但是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夜宿违反纪律的事情,21军的指战员们真的是特殊材料做成的钢铁战士。</p><p><br></p><p> 62师的一个连,借住在一个民房家里,有姐妹两人,十六七岁的样子。战士们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没有和这两个小姑娘说过一句话。等战士们给她们家重新盖了三间新草房,准备离开时,两个小姑娘,跪在门口,手拿鲜花,眼含热泪,口中哭喊道::“道木,道木,阿宁希匹希哟”(同志,同志,祝你们好!)这也是她们和21军的战士们两个月以来第一次说话,战士们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p><p><br></p><p> 某团2营营部的通信员,在去送信的路上,被三个朝鲜少妇拉进苞米地,强行发生了关系。回到营部,这位通信员非常自责,感觉违反了群众纪律,哭着向领导汇报了此事。领导严厉批评了这个战士,把他从营部调离到连队当兵。同时,做了硬性规定,以后通信班送信必须要两个人以上同行。</p><p><br></p><p> 187团团部驻扎在卧龙山村里。村里有一个十六岁左右的小姑娘,长得非常漂亮,性格很开朗,经常到团部给战士干部们洗衣服打扫卫生,和团里的干部战士都非常熟悉。不知道怎么,小姑娘和团部高大英俊的警通排长好上了,动作越来越明显。这件事情很快被发现,团里立即把这个排长撤职,关了禁闭,并准备下放到连队。这个朝鲜小姑娘几天没有见到排长,不管问谁,周边的人都是回避。聪明的小姑娘察觉出情况不好,就直接跑到团部质问王正明团长和刘建德政委。开始时还好,后来就是大哭,抱着刘政委的腿,扯着王团长的衣袖,就是要和这个排长好。当得知相好是肯定不行了的时候,小姑娘拉着王正明团长的衣袖说:“你们只要让我再见他一面,我就再也不和他来往了。”王正明团长听到这话,心里动了一下,有点怜悯她,于是,抬头看了刘建德政委一眼,征询一下政委的意见。结果,刘建德政委把头一扭,也不看王正明团长,盯着墙壁,一句话不说。王正明团长心里明白,刘政委是不同意的,于是狠下了心对小姑娘说:“对不起,见面也不行。他的行为已经违反了纪律,我们必须要处理的。我们感谢你经常为我们部队洗衣服打扫卫生,我们也很欢迎你,你现在就回去吧。”说着,王正明团长把祖国慰问团送给自己的一个崭新的绒面笔记本拿出来,递到小姑娘面前,说:“你还小,送你一个笔记本,好好学习,将来建设好自己的国家” 。小姑娘收下了笔记本,准备往回走。她刚走到门口,站在她背后的刘建德政委转过身来说:“你等等”。刘建德政委拿出自己配发的四个苹果(当时团的干部每周可分到四个苹果),走到小姑娘面前,对她说:“你这么好的姑娘,能真心爱上我们志愿军的战士,其实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不是要把你们俩人棒打鸳鸯散,我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是有着钢铁般纪律的队伍,很可惜,我们不能成全你的美意,希望你理解,欢迎你还经常来团部。”说吧,就把四个苹果塞到小姑娘手里。小姑娘这时眼含热泪,当然这已经不是哭闹的眼泪,而是真诚理解而感动的泪花,她转身离开了团部,向自己的家走去。</p><p><br></p><p> 21军驻军朝鲜期间,由于严守纪律,赢得了朝鲜人民的交口称赞和巨大声誉。在离朝回国时,金日成首相指定由21军军长谢振华作为第二批中国军队离朝代表团团长。甚至还有传言,说金日成首相对周总理开玩笑说,21军就不要回国了,给我们朝鲜人民当女婿吧。</p><p><br></p><p><b> 六、援建朝鲜</b></p><p><br></p><p>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21军的主要任务转向坚固防守和帮助朝鲜重建家园的工作。1954年4月接替15军担负东海岸海防任务,1955年10月移防西海岸接替了24军的肃川地区海岸防御任务,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p><p><br></p><p> 一是帮助朝鲜人民群众解决过冬的问题。军党委不间断地要求部队发扬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把我军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在驻外条件下发扬光大。具体是把贫困人民的过冬生活与冬防冬训任务结合起来。为当地老百姓盖茅草房,保证当地的人民群众有房住、有柴烧、有饭吃,使人民能安全过冬。</p><p><br></p><p> 二是帮助朝鲜当地老百姓春播春种以及秋收。21军党委下达了指标任务;要求每个人在春种插秧期间,必须出满三个劳动日。军里有许多青年学生,从来没有干过农活儿,但是为了朝鲜人民早日过上稳定的生活,从插秧、除草、田间管理到秋收样样都要做,当起了穿着军装的农民。还积极主动地为当地百姓修建和完善了各种农田水利设施。全军还大力开展了“送温暖,做好事”的运动,为当地百姓送衣、送粮、送药、送钱,送学习文具、小朋友的玩具等。当然这种真诚的友谊也换来朝鲜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支持。在21军几乎所有的连营团分队驻地,当地的妇女,姑娘们都是自发地不计寒暑,数年如一日地为21军的指战员们拆洗被褥,清洗衣物,打扫卫生。</p><p><br></p><p> 三是为当地的老百姓诊疗治病。战争之后,朝鲜百姓的生活极度困难,缺医少药的现象十分严重。为改变这一现状,各师团和卫生部门都派出了专门的医生和卫生员在当地乡镇为群众展开了巡诊,义诊活动。据统计,仅62师在1954年就为群众接诊义诊6781人次,1958年7月1日至21日仅20天的时间里, 63师187团卫生连就为驻地群众接诊1130多人次。21军的上门送医送药活动,极大地改善了当老百姓的医疗条件,使患病人数大大下降。62师助理军医王世志用针灸治疗聋哑病的事迹,在朝鲜《劳动新闻》发表后,朝鲜最高人民委员会议的一位姓李的副委员长立即带着患聋哑病的19岁的女儿来到62师找到王世志,要求为其女儿治病。经过4个月的治疗,他的女儿恢复了听力,并且能发出“阿爸吉”“阿妈妮”的简单用语。患者本人和家长都十分感动。在王世志回国时,李委员长一家早早在站台上等候,见到了王世志,握着他的手说:“你们中国人民不但出兵帮助我们打败了美国侵略者,而且还帮助我们战后恢复家园。现在又精心治好我女儿的病,这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我们朝鲜人民永远不会忘记。”</p><p><br></p><p> 四是为朝鲜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1957年4月,21军先后出动127000多人次同朝鲜人民一起修建了云井水渠、龙山水渠、双溪水渠等平南水利工程。到1957年底,21军共帮助修建了平壤内阁综合办公厅、中央综合医院、金策工业大学、人民经济大学、遗子女学院及其他规模宏大的建筑物,432座公共建筑,283所中小学校,22座小型工厂,27394间普通民房,修建了包括大同江桥和清川江桥在内的大小桥梁1382座,37个火车站,贝龙、泰川等8座水库,平南灌溉工程、胜湖里灌溉工程等1399条水渠,艾江山1384座堤坝,南上川、南川江等7条河流。仅军直属各分队就为当地群众制作了1323件农具,为朝鲜的工农产生产恢复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为表彰在平壤灌溉工程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指战员,将22枚国旗勋章和军功章授予62师副师长冯福林、185团卫生连指导员沈光英等人。</p><p><br></p><p><b> 七、凯旋回国</b></p><p><br></p><p> 1958年2月14日,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邀请,周恩来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到朝鲜进行友好访问,金日成首相与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一系列会谈,特别是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撤离朝鲜回国的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决定在1958年底前分三批全部撤离回国,同时任命21军军长谢振华为第二批回国代表团团长,54军副政委汪易为副团长。照片上的其他将军,有1军军长唐金龙、45军军长张天云、54军副政委汪易将军等。</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1958年,周恩来总理在志愿军总部接见军</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以上干部,握手者为第21军军长谢振华</b></p> <p> 在撤离朝鲜之前,应朝鲜人民政府和金日成首相的邀请,谢振华军长率两个军的团以上干部到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首都平壤市参加欢送宴会。 在欢乐的音乐声和热烈的掌声中金日成首相和谢振华团长、汪易副团长等步入宴会厅,并在主席台上就坐。</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1958年,金日成与志愿军第二批撤军部队</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代表团团长谢振华在归国宴会上</b></p> <p> 金日成首相首先向被欢送的志愿军部队致以热情的欢送词,金日成说: 亲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领谢振华同志和汪易同志、亲爱的各位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同志,我代表朝鲜劳动党、政府和朝鲜人民,向在为我国人民的自由独立和东方的持久和平的斗争中建立了不朽功勋而归国的各位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们,致以衷心的感谢!你们高举抗美援朝的神圣旗帜,跨过鸭绿江已经七年半了,在这个期间,你们始终同我国人民同甘共苦,无遗的发挥了英雄性和勇敢性,建立了历史上辉煌的功勋,你们所建立的功勋将同我国美丽的江山一起,永远放出光芒,你们和我们人民之间的深厚友情,将世世代代永远活在朝鲜人民的心里。今天,你们满载伟大的胜利和荣誉,将回到祖国去,我提议:为了英雄的各位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身体健康和今后的工作成就,为了伟大中国的永远繁荣,为了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永远不灭的友谊团结,为了全世界持久和平干杯!致完词后,金日成首相端起酒杯,首先与谢振华将军碰杯,接着又与志愿军代表团的其他成员频频踫杯。</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谢振华在欢送大会上致答词</b></p> <p> 谢振华军长代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批撤军部队致以答谢词,谢振华军长说:亲爱的金日成首相、亲爱的同志们,我们在即将撤离朝鲜的前夕,今天在平壤受到了隆重的欢送和这样盛大的接待,特别是在告别朝鲜的时候,又能有机会接受金日成首相的教导和勉励,感到莫大的光荣和鼓舞,我以非常感激的心情代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批撤出部队的全体官兵,向敬爱的金日成首相、向朝鲜劳动党、共和国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朝鲜政府和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使我们始终感到了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温暖。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批撤离朝鲜的全体官兵,怀着难舍难分的心情,不久就要离开英雄的朝鲜,我们的心将永远和朝鲜人民连在一起,我们将永远珍惜中朝人民之间的战斗友谊。我们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远东及世界和平事业将继续共同努力。</p><p><br></p><p> 谢振华军长致完答谢词后端起酒杯首先向金日成首相踫杯致谢,接着又与朝鲜其他领导同志频频踫杯致谢。宴会之后,金日成首相代表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政府向谢振华等将军们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以表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和朝鲜三千里锦绣山河的统一事业所做出的贡献。</p><p><br></p><p> 1958年6月28日,志愿军《战友报》在第一版刊登了这次欢送宴会的照片和金日成首相,谢振华将军的全文讲话。</p><p><br></p><p> 撤军前夕,以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朴金哲为团长的朝鲜党政慰问团来到志愿军第21军驻地慰问。</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前排右三为谢振华军长,右四为人民军</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朴金哲将军,左一为21军副军长符先辉</b></p> <p> 次日带着胜利和友谊的21军陆续地离开了阵(驻)地,在朝鲜肃川和平壤火车站,欢送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涌来,道路两旁簇拥着成千上万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激动地人们手中挥舞着鲜花,朝鲜的阿玛妮们,一个劲儿的往志愿军怀里塞吃的,热情的拥抱着,哭着喊着告别着……在长鼓舞和箫笛的伴奏下,热情的欢送队伍载歌载舞,人们尽情地把各种鲜花彩带撒在英雄们的身上,热情的朝鲜人民有的为志愿军战士背背包,还有的把志愿军战士抬在肩上往前走。</p><p><br></p><p> 其中到场的有一位跳长鼓舞的女演员,她是一位受朝鲜人民十分尊敬的舞蹈艺术家,她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著名的功勋演员,她叫崔承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朝鲜功勋演员崔承喜</b></p> <p> 在火车就要开动的时候,一个朝鲜人民军女战士,一把抱住了183团的一位干部,泣不成声,依依不舍。当然,这个干部心里明白,她拥抱着的不是自己一个人,而是全体志愿军指战员,祖国和朝鲜人民心中最可爱的人。</p> <p> 火车缓缓开动了,可是送别的人群仍然不忍离去,男女老少都是眼含真诚的热泪,挥舞着长条彩带,跟随着开行的火车缓缓移动着。</p> <p> 在车站站台上,许多得到21军里治疗恢复健康的朝鲜百姓,含着热泪,拉着车窗里战士们伸出的手,跟着火车向前缓行,久久不肯放开。还有一位曾得到21军治疗痊愈的朝鲜老大爷,在离别的火车开动时,跪到在站台,哭着向恩人们挥手告别。</p><p><br></p><p> “再见了,阿爸吉!”“再见了,阿妈妮!”歌声、口号声、欢呼声、呼喊声、哭声、锣鼓声响彻整个站台,汇成了中朝友谊的世纪交响曲。</p><p><br></p><p> 中朝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友谊,万古长青!</p><p><br></p><p> 1958年8月初,21军全军胜利撤离朝鲜,返回祖国,部队驻扎在山西省,军部驻太原,61师驻大同,62师驻临汾,63师驻榆次。</p><p><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18px;">拟稿于2020年10月1日北京、上海</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附 录</b></p><p><b style="font-size: 20px;"></b></p><p><b><i>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1军首长组建抗美援朝先遣团时任军长和政委:</i></b></p><p><br></p><p><b>滕海清</b></p><p>1948年2月-1952年8月担任军长</p><p>1950年11月-1952年8月兼任军政委</p><p><br></p><p><b><i> 中国人民志愿军陆军第21军之军、师、团历任军政主官(以下均简称志愿军21军)</i></b></p><p><br></p><p><b><i> 志愿军21军历任军长</i></b></p><p><br></p><p><b>吴咏湘</b></p><p>任职时期:1953年2月-1956年6月</p><p><br></p><p><b>徐国贤</b></p><p>任职时期:1956年8月-1957年9月</p><p><br></p><p><b>谢振华</b></p><p>任职时期:1957年10月-1959年2月</p><p><br></p><p><b><i> 志愿军21军历任政委</i></b></p><p><br></p><p><b>谢福林</b></p><p>任职时期:1952年8月-1953年3月为代政委;</p><p> 1953年3月-1953年10月为正式任职政委</p><p><br></p><p><b>吴融峰</b></p><p>任职时期:1955年7月-1961年8月</p><p><br></p><p><b><i> 21军历任副军长</i></b></p><p><br></p><p><b>周长胜</b></p><p>任职时期:1953年3月-1954年10月</p><p><br></p><p><b>符先辉</b></p><p>任职时期:1954年12月-1958年8月</p><p><br></p><p><b>胡 炜</b></p><p>任职时期:1957年8月-1958年8月,此时期,为第一副军长。</p><p><br></p><p><b><i> 志愿军21军历任副政委</i></b></p><p><br></p><p><b>谢福林</b></p><p>任职时期:1953年2月-1953年3月</p><p><br></p><p><b>严 政</b></p><p>任职时间:1953年10月-1954年12月</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滕海清</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吴咏湘</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徐国贤</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谢振华</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谢福林</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吴融峰</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周长胜</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符先辉</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胡 炜</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严 政</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各师团首长</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i> 志愿军第61师 历任师长</i></b></p><p><br></p><p><b>黄光明</b></p><p>任职时期:1953年2月-1954年6月</p><p><b>孙云汉 </b></p><p>任职时期:1954年6月-1954年10月</p><p><b>彭思忠 </b></p><p>任职时期:1954年10月-1958年8月</p><p><br></p><p><b><i> 志愿军第61师 历任政委</i></b></p><p><br></p><p><b>刘建功 </b></p><p>任职时期:1953年3月-1954年4月</p><p><b>刘传新 </b></p><p>任职时期:1954年4月-1957年7月</p><p><b>刘建功 </b></p><p>任职时期:1957年7月-1958年8月</p><p><br></p><p><b><i> 志愿军第61师181团历任团长</i></b></p><p><br></p><p><b>刘正昌</b></p><p>任职时期:1953年3月-1955年8月</p><p><b>魏尚友 </b></p><p>任职时期:1955年8月-1958年8月</p><p><br></p><p><b><i> 志愿军第61师181团历任政委</i></b></p><p><br></p><p><b>尹学礼 </b></p><p>任职时期: 1953年2月-1954年6月</p><p><b>魏宏武 </b></p><p>任职时期: 1954年5月-1954年12月</p><p><b>方柏初 </b></p><p>任职时期: 1955年1月-1958年3月</p><p><br></p><p><b><i> 志愿军第61师182团历任团长</i></b></p><p><br></p><p><b>胡启潼 </b></p><p>任职时期:1953年2月-1954年5月</p><p><b>曹宗奎 </b></p><p>任职时期:1954年5月-1956年4月</p><p><b>魏新民 </b></p><p>任职时期:1956年5月-1958年8月</p><p><br></p><p><b><i> 志愿军第61师182团历任政委</i></b></p><p><br></p><p><b>鲁 曼 </b></p><p>任职时期:1953年2月-1954年6月</p><p><b>尹池清 </b></p><p>任职时期:1956年2月-1958年3月</p><p><br></p><p><b><i> 志愿军第61师183团历任团长</i></b></p><p><br></p><p><b>唐笑宜 </b></p><p>任职时期:1953年2月-1955年4月</p><p><b>魏尚友 </b></p><p>任职时期:1955年4月-1955年9月</p><p><b>张杨宗 </b></p><p>任职时期:1955年6月-1957年5月</p><p><b>苏丕祯 </b></p><p>任职时期:1957年5月-1958年8月</p><p><br></p><p><b><i> 志愿军第61师183团历任政委</i></b></p><p><br></p><p><b>王 铿 </b></p><p>任职时期:1953年2月-1955年5月</p><p><b>李兴智 </b></p><p>任职时期:1955年8月-1958年8月</p><p><br></p><p><b><i> 志愿军第62师 历任师长</i></b></p><p><br></p><p><b>孙云汉 </b></p><p>任职时期:1953年2月-1955年1月</p><p><b>杜绍山 </b></p><p>任职时期:1955年1月-1958年8月</p><p><br></p><p><b><i> 志愿军第62师 历任政委</i></b></p><p><br></p><p><b>施义之 </b></p><p>任职时期:1953年2月-1958年8月</p><p><br></p><p><b><i> 志愿军第62师 184团历任团长</i></b></p><p><br></p><p><b>刘家祥 </b></p><p>任职时期:1953年2月-1954年5月</p><p><b>马学俊 </b></p><p>任职时期:1954年5月-1958年8月</p><p><br></p><p><b><i> 志愿军第62师 184团历任政委</i></b></p><p><br></p><p><b>周茂芹 </b></p><p>任职时期:1958年2月-1958年2月</p><p><b>魏宏武 </b></p><p>任职时期:1958年2月-1958年8月</p><p><br></p><p><b><i> 志愿军第62师 185团历任团长</i></b></p><p><br></p><p><b>赵增林 </b></p><p>任职时期:1953年7月-1954年6月</p><p><b>徐洪学 </b></p><p>任职时期:1954年7月-1958年8月</p><p><br></p><p><b><i> 志愿军第62师 185团历任政委</i></b></p><p><br></p><p><b>张 炯 </b></p><p>任职时期:1953年2月-1953年12月</p><p><b>孙郁高 </b></p><p>任职时期:1954年7月-1958年8月</p><p><br></p><p><b><i> 志愿军第62师 186团历任团长</i></b></p><p><br></p><p><b>赵增林 </b></p><p>任职时期:1953年2月-1953年7月</p><p><b>任云鹏 </b></p><p>任职时期:1953年11月-1955年8月</p><p><b>胡玉肃 </b></p><p>任职时期:1955年8月-1956年4月</p><p><b>李修英 </b></p><p>任职时期:1956年4月-1957年10月</p><p><b>胡广达 </b></p><p>任职时期:1957年10月-1958年8月</p><p><br></p><p><b><i> 志愿军第62师 186团历任政委</i></b></p><p><br></p><p><b>龚山云 </b></p><p>任职时期:1953年2月-1953年5月</p><p><b>周发言 </b></p><p>任职时期:1953年12月-1955年9月</p><p><b>葛静波 </b></p><p>任职时期:1955年9月-1958年8月</p><p><br></p><p><b><i> 志愿军第63师 历任师长</i></b></p><p><br></p><p><b>李光军 </b></p><p>任职时期:1953年2月-1955年9月</p><p><b>陈福胜 </b></p><p>任职时期:1955年9月-1958年5月</p><p><b>刘江亭 </b></p><p>任职时期:1958年5月-1958年8月</p><p><br></p><p><b><i> 志愿军第63师 历任政委</i></b></p><p><br></p><p><b>章 震 </b></p><p>任职时期:1953年2月-1953年10月</p><p><b>肖 潮 </b></p><p>任职时期:1954年1月-1956年4月</p><p><b>齐绛军 </b></p><p>任职时期:1956年11月-1958年8月</p><p><br></p><p><b><i> 志愿军第63师187团历任团长</i></b></p><p><br></p><p><b>宋加奎 </b></p><p>任职时期:1953年2月-1954年9月</p><p><b>王正明 </b></p><p>任职时期:1954年9月-1958年8月</p><p><br></p><p><b><i> 志愿军第63师187团历任政委</i></b></p><p><br></p><p><b>朱国顺 </b></p><p>任职时期:1953年2月-1954年7月</p><p><b>刘建德 </b></p><p>任职时期:1954年7月-1958年2月</p><p><b>金 非 </b></p><p>任职时期:1958年2月-1958年8月</p><p><br></p><p><b><i> 志愿军第63师188团历任团长</i></b></p><p><br></p><p><b>孙玉水 </b></p><p>任职时期:1953年2月-1954年6月</p><p><b>胡启潼 </b></p><p>任职时期:1954年7月-1958年8月</p><p><br></p><p><b><i> 志愿军第63师188团历任政委</i></b></p><p><br></p><p><b>武丕成 </b></p><p>任职时期:1953年2月-1956年8月</p><p><b>夏一超 </b></p><p>任职时期:1953年2月-1956年8月</p><p><br></p><p><b><i> 志愿军第63师189团历任团长</i></b></p><p><br></p><p><b>徐春阳 </b></p><p>任职时期:1953年2月-1954年7月</p><p><b>胡广达 </b></p><p>任职时期:1954年7月-1956年5月</p><p><b>杜长贵 </b></p><p>任职时期:1956年3月-1958年8月</p><p><br></p><p><b><i> 志愿军第63师189团历任政委</i></b></p><p><br></p><p><b>廉祥云 </b></p><p>任职时期:1953年2月-1954年7月</p><p><b>傅建民 </b></p><p>任职时期:1954年8月-1954年12月</p><p><b>陈烈华 </b></p><p>任职时期:1955年1月-1957年9月</p><p><b>闫绍武 </b></p><p>任职时期:1957年9月-1958年8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