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原创文字摄影by: 蘇蘇</p> <p> 与暹粒人聊天,话题当然离不开吴哥,吴哥是暹粒人的衣食财富来源,随着旅游业的兴旺,世界对吴哥的热度不减,暹粒从一个不为人知的小集镇,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城市,是吴哥遗迹给暹粒创造了机遇,带来发展。暹粒人十分感恩吴哥,所以只要一聊起吴哥,定然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从他们嘴里听到关于富庶的吴哥城如何成废墟被废弃的,主要有两种说法。 </p><p><br></p><p> 第一种说法,吴哥的富饶与财富,早就让邻国垂涎,公元1171年邻国发起战争,洗劫了吴哥,使吴哥元气大伤,国力也随之大大减弱。国王耶跋摩七世开始对印度教产生怀疑,对主神的保护能力失去信心,于是柬埔寨人全体放弃了印度教,转而皈依小乘佛教。佛教教旨扬善弃恶,于是主张国民放弃暴力与一切抵御抗衡,秉承信奉和平与人为善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理念的改变,导致的结果是泰族军队公然在公元1431年,长驱直入地入侵吴哥,未遇到任何抵抗,就轻而易举地占领并洗劫了吴哥。王室人员仓惶出逃保命,百姓四散,吴哥城遭掠夺后,又被侵略者肆意毁坏,成为荒地废城。</p><p><br></p><p> 还有一种说法与宗教有关,神话化了。说吴哥国王被祭司之子触怒,便命令将其溺毙在洞里萨湖中。祭司是神的使者,在人间传达神的旨意,国王处死祭司的儿子,是对神的极度不敬,天神愤怒,决定替祭司之子复仇,惩戒吴哥。天神令湖水泛滥,兴风作浪,洪水吞噬生灵,冲毁良田,也摧毁了吴哥。</p><p><br></p><p> 笔者认为第一种说法更为靠谱,一个富得流油又毫无抵御之力的王国,很容易诱发歹人恶邻的觊觎与贪念,抢劫掠夺是迟早的事,加上洪水泛滥雪上加霜,带来灭顶之灾。但是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吴哥王朝采取的放弃政策,迁都金边,才是断送吴哥城生息的最后一根稻草。世间如有魔鬼祸心存在,岂能安卧而放弃抵御,置国于危卵? 事实上,不可能做到人人心起善念,放下屠刀而立地成佛。</p> <p> 我们继续在吴哥古国里徜徉流连,细细品味吴哥的流年与落寞。来到隐藏在密林之中的斑黛喀蒂 (Banteay Kdei) ,一座幽然静谧,美到极致的寺庙。</p><p><br></p><p> 这座寺庙为佛教寺庙,东南西北四门上都饰有神鸟伽楼罗浮雕,门上方饰有四面佛雕像。迦楼罗 (Garuda) 的形象多为人面、鸟嘴羽冠,腰部以上为人身,以下为鸟身。中国最早的迦楼罗形象出现在敦煌壁画中,承德避暑山庄里也有迦楼罗的画像。这种鸟面人身的怪物是毗湿奴的坐骑,十分骁勇善战,是镇宅的神鸟。</p> <p> 这座优雅的寺庙东侧紧邻皇家浴池,在陀罗跋摩二世时,又进行了扩建,传说是国王和皇后浴后小憩的地方。 </p> <p> 寺院内墙雕刻着众女神像,她们神态各异,仪态端庄。特别是女神 (Apasara)的浮雕,线条柔和,身段优美,面容圣洁,有一种魔力使人内心沉淀得到宁静。</p><p><br></p><p> 女神阿帕莎拉 (Apasara) 的雕刻,遍布吴哥神庙各处,是吴哥浮雕与雕塑的主要题材,也是吴哥遗址的精华重点。女神阿怕莎拉 (Apsara) 现在被演绎成一台仙女舞剧,是柬埔寨最有代表性的国剧。</p> <p> 斑黛喀蒂寺里的回廊,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建筑优美的回廊石柱,艺术排列性极强,很是美观,原有的褚红本色依稀可以辨认。那些没有倒塌的门窗,造型古朴中透着优雅,细雕精琢,还是美得让人止步,让人心醉。</p> <p> 塔逊寺 (Ta Som)又名塔逊将军寺,建于十二世纪,是阇耶跋摩七世,为了纪念一名在吴哥王国全盛时期,战功赫赫骁勇善战的将军而建。</p><p><br></p><p> 塔逊寺的建筑模式属于吴哥早期的模式,与巴戎寺的建筑风格类同。佛塔精巧高耸,雕刻细致,女神雕像姿态优美,原始的红色也保存得比较好。</p> <p> 塔逊寺有一独特之处,寺庙东门被一颗古老的木棉树的根部,紧紧扼住,但是从中间还自然分开,留出了门的通道。</p><p><br></p><p> 这颗古树是不是真的很有灵性,没有肆意破坏而不管不顾塔门的功能😊。</p> <p> 这座用红砂石建造的美丽寺庙,是比粒寺 (Pre Rup),又名变身塔。因为在柬埔寨语言里 “Pre" 是 "神" 的意思,而 "Rup" 则是 “身" 的意思,合起来有回归神身之意。</p><p><br></p><p> 比粒寺是坚德拉跋摩国王时期的建筑杰作,同期建筑的还有经典美丽的女王宫 (Banteay Srei)。这位君主在他的晚年时期,修建了这两座典雅的寺庙,无疑是在吴哥遗迹里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女王宫并不是给女王或者妃子住的宫殿,比粒寺被称之为变身塔,也不能将人幻化成神魔。这座寺庙是坚德拉跋摩二世为新国都所建的国庙,拥有红砂砖石结构的金字塔式建筑,红砂石高台上建有五座红砂砖石尖塔 。在阳光照耀下,颜色依然很艳丽夺目。</p><p><br></p><p> 坚德拉跋摩国王在公元961年开始建造比粒寺,但是国王在968年驾崩,君主自己并没有看到塔寺的完工。</p> <p> 印度教义认为,尸体只有在焚烧后化为黑烟,才能前往下一世的轮回。国王是被派到人世间的天神,死后通过尸体被焚烧,借此路径恢复天神的身份。</p><p><br></p><p> 因此有一种说法,比粒寺成了君主火化的场所,很可能在寺庙里完成了坚德拉跋摩二世的火化仪式。 焚烧时,要求尸体头朝东,脚朝西,火化之后,灵魂与肉身分离,灵魂走向神灵的圣坛,回归天神的身份。</p> <p> 豆蔻寺 (Prasat Kravan) 建于曷利沙跋摩一世 (Harshavarman I) 时代,五座砖塔由北到南一字排开,面朝东。豆蔻寺并非皇室修建,而是由当时的某个贵族出资所建。</p><p><br></p><p> 寺庙远离吴哥寺,建筑风格与其它吴哥遗迹也有所不同。但是豆蔻寺也是游吴哥遗迹的重要打卡之地,主要是因为寺塔内墙上精美的毗湿奴砖刻而闻名于世。</p><p><br></p><p> 毗湿奴 (Vishnu) 是宇宙保护之神,与创世之神梵天 (Brahma)、毁灭之神湿婆 (Shiva) 共为印度三大神。</p> <p> 神话相传毗湿奴与妻子神妃吉祥天女拉克史米(Lakshmi) 住在须弥山顶,会时常乘坐骑金翅大鹏迦楼罗 (Garuda),巡视人间疾苦。毗湿奴常以 “四臂” 法身出现,四臂各持法轮、法螺、仙杖和莲花宝器,拯救世界于危难,惩罚作恶多端之人,恢复世间的正气。</p><p><br></p><p> 一次,毗湿奴幻化成侏儒华玛那 (Vamana)出现,用智慧从魔王巴利 (Bali) 手中收回世界。华玛那与魔王闲聊,说如果要拥有一块土地,用来思考冥想,这块土地不需要太大,以走三步丈量。魔王不屑地看了看侏儒的小短腿,很痛快地就答应了。不料想,华玛那顷刻间变身为巨人,迈开腿走完三步,就走完了全世界。毗湿奴就这样从魔王的手中,接管了世界,恢复了世间的祥和。</p><p><br></p><p> 豆蔻寺塔内墙浮雕,描绘的就是这个故事,因此,毗湿奴有时也被称为 “阔步神”。</p> <p> 村子里觅食的鸡,跑得还真远,都到古寺里找食来了😊。</p> <p> 从斗象坛下来直接走,北边有一条僻静的林间小道,树高林密,珍贵文物遗迹遍布,石塔隐匿其中,走近才能窥得全貌。不由得不让人产生感叹,吴哥遗迹的占地之辽阔,分布之广,真的超出你的想象太多。</p> <p> 穿过这道塔门,一座颜色艳丽的大型方塔便进入眼帘,那便是癞王坛。</p> <p> 癞王坛 (Terrace of the LeperKing) 是一个布满雕刻的六米高的平台,台上伫立着一尊神秘的塑像。关于这尊塑像,存在两种见解,有人认为这就是死亡之神阎摩 (Yama),还有人认为这是高棉的统治者耶输跋摩 (Yasovarman),传说他死于麻风病。</p><p><br></p><p> 前护墙饰有七层,每层都布满精致的雕刻,有阿帕莎拉 (Apsara,舞仙) 与国王、有侍奉左右的群臣和公主,神态各异、栩栩如生。</p> <p> 癞王坛上的无性雕像 (其原件现保存在金边国家博物馆),它是吴哥的一个不解之谜。究竟是因麻风病而去世的国王,还是死神阎摩 (Yama),不得而知。</p><p><br></p><p> 古代传说,至少有两位吴哥国王患有麻疯病,这尊雕像可能代表了他们中的一位,雕像被发现时已被苔藓覆满,如同长了癞一般;认为雕像是死神阎摩 (Yama) 的说法,是依据这里曾经是 “皇家火葬场”,所以也是供奉Yama的祭台。</p><p><br></p><p> 笔者认为第二种说法更站得住脚,因为雕像被苔藓腐蚀造成瘢痕,是年代久远的痕迹,并非有意为之。而且塑像看不出性别,更应该是掌管男女老幼死亡的神祉了。</p> <p> 日头西沉,留下几抹晚霞,将龙蟠水池 (Preah Neak Pean) 周围寂静的杂树林尽染。龙蟠水池原是一处疗养所,专为王室家眷美人治疗修养之用。</p><p><br></p><p> 中间有一大型的水池,东西南北四方各连一个小些的水池,大水池的水通过四座雕塑的喷口流入小水池。北方雕塑为象,代表水;东方雕塑为人,代表土;南方雕塑为狮,代表火;西方雕塑为马,代表风。</p> <p>圣龙蟠水池</p> <p> 当年在大水池的池底,分区域种满有医疗作用的草药,待雨季到来,池内水涨,药水从不同区域分别流入不同的小水池中。草药不同,各小水池中的药水疗效则不同。医师将患者按个人病情安排到不同的水池里分别治疗。</p> <p> 这里曾经的圣水,全是由千阳河流入的圣洁之水,加上药草,成为当时的神丹妙药。如今的圣水池已长满杂树,虽不再祛病治人,但它的风景,给人带来美感恬静。在这样的环境里,诗人们一定会诗意大发,留下篇篇诗章,温婉动情。</p><p><br></p><p> 神奇的吴哥遗迹,从远古走来,进入人们的视线,从此不再被遗忘,不再被淹没,吴哥遗迹的坚韧守望,赢得今日世界的尊敬赞赏,成为人类文明史共享的辉煌。</p><p><br></p><p><br></p><p><br></p><p> (文中史料部分参考文献编写)</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13n5azn?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吴哥,从远古走来 (上)</a><a href="https://www.meipian.cn/36lekrxk?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吴哥,不再被遗忘 (中)</a></p> <p>作者简介: 作者蘇蘇(微名/笔名)为高级资深商务管理人士,出访世界各地,足迹遍布五洲六十国度有余。退休后重拾笔耕摄影爱好,将各地见闻经历以图片游记散文诗歌形式呈现,与读者分享各地见闻与精彩故事。作品图文均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刊发公众平台,请尊重作者创作,维护版权有责,谢绝文字图片复制粘贴,谢谢支持发扬原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