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捡菌子

<p>伞菌没开的青苔菌</p><p><br></p> <p>伞菌开了的青苔菌</p><p><br></p> <p>右边黄色的是油萝菌、左边红色的为红菌子</p> <p>公公婆婆老家邻居采的菌子</p><p><br></p><p><br></p><p>忆捡菌子</p><p> </p><p> 今天公公婆婆家附近的邻居到山里捡了一两斤菌子(蘑菇在我老家叫菌子)回来,我凑过去一看,有雁鹅菌、青苔菌、油萝菌、香菇菌,还有几种我不知道名字的菌子,勾起了我遥远深久的记忆。</p><p> 小时候,每年到三四月份的时候,老家屋后的山上就长了漫山遍地的野生菌子,放学后到山上捡三四十分钟,就可以捡一两斤回来,周末到山上捡小半天,就随便捡了一篓子。</p><p> 那时候炼钢炼铁,山上的树都砍光了,山上都是一些小树,山里的柴每年也被砍了当柴烧,山上也踩踏出了山路。到春季捡菌子的时节,山上的柴都还长的很浅,随处沿着山底不陡之处就可以上山,山里菌子一眼就看得见,弯腰摘取就是。</p><p> 山里菌子种类比较多,青苔菌是最常见的一种,菌伞淡绿色,菌柄白色,这种菌子味道非常鲜美。还有一种油萝菌,菌柄黄色,菌伞黄黄的,摸上去油油的,感觉涂了一层油在上面,数量不多,味道也是很鲜美。还有一种红丝线菌,整个菌身瘦长型,菌伞和菌柄都是橘红色,外表很漂亮,颜值很高味道鲜美,不过很少见。</p><p> 这是春夏之交我老家屋后山中最美味的三种菌子,还有常见的白色的石灰菌,味道不是很鲜,没有前面提到的三种菌子好吃。还有大朵大朵的牛屎菌,外型远远望着像一堆牛屎,拔掉菌伞上的皮也能食用,不过味道差远了,从来不去采食。</p><p> 还有一些我不记得名称其他种类的菌子,还有我不记得名称的有毒菌子,种类比较多。我们当地人通过口眼相传,大家赶无毒能食用味道好的捡,那个年代普遍生活水平低,无价无市,没有拿去卖赚钱的观念,人们捡了也不上市卖。</p><p> 捡菌子也有点步,菌群呈带状或片状分布,不是每块山上都有菌子捡,而且菌子不同山头种类分布也不一样。哪块山上哪种类型的菌子多,哪块山上才有哪种菌子捡。生长菌子那个山,在当阳的山坡上,山间整个一片都是菌子,弯腰一路拾捡,半个小时就可以捡一篓子。</p><p> 菌子越小伞没开的味道越鲜美。菌伞打开的菌子味道要差些,那时捡菌子极为挑剔,都是捡菌伞呈包子形状的,菌伞开了的菌子捡的少,不喜欢吃的不捡,有败像的弃之不捡。</p><p>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一年里难得吃上几回猪肉,捡回家都是做猪肉炖菌子汤,所以这是我捡菌子极为挑剔的缘由,要吃就捡味道最好的拾取。当年压根就不知道菌子是高蛋白食物,可以素炒着吃。每次捡了菌子就买猪肉回来全家一起炖着吃,基本上都是现采现洗现炒现吃,很少晒干菌,干菌炒着吃远没有鲜菌味美。</p><p> 那时的猪都是吃白米糠麸青菜绿草煮的潲,猪要喂大半年才长大,猪肉炒食味道又香又鲜,野生菌子在山间腐烂动植物微生物蕴育下长成, 吸收了林间精华,是大自然馈赠的山珍,味道异常鲜美,两种食材做出来的菜是超级美味佳肴。</p><p> 现在逛菜市场,野生蘑菇极少有上市的,采摘困难保质期短,市场上有市有价,却难觅踪影。老家乡间山上都是大树,连柴都长成了杂树,已经没有了进山的山路。老家的人进山一趟很不易,采菌子要费很大的劲,林深路滑,在树丛荆棘钻来钻去中找寻,费老大劲采拾的菌子都是自己享用。</p><p> 繁茂山林里的菌子,悄悄地生长出来,又悄悄地归于泥土,尘归尘土归土,哪里来哪里去。</p><p> 我每每在菜市场买菜,听卖家说是野生菌子,再贵有时也买点回家尝尝,而且野生菌子只能偶遇,还有可能是人工培植冒充的。有时用猪排骨炖菌子,有时用五花肉炖菌子,按食谱添加配料调料。但无论采购哪种菌子,无论搭配哪种食材,添加哪种调料,再也做不出年少时那道美味佳肴了。</p><p> 菌子不是过去那种纯天然自然生长的野生菌,市场上卖的基本上都是人工培植的,猪肉也不是那种吃煮潲长大的猪身上的肉,是吃饲料长大的速长猪身上的肉,两种食材都没有了过去那种鲜美的味道,偶遇的野生菌子做的味道还是要鲜点。</p><p> 家乡密林繁茂放眼处处是风光,山珍蘑菇很难采寻,年少时光,一去不复返,中年追忆那美味佳肴,却在那脑海深处。</p><p> 上世纪6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们靠山吃山地里刨食,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慢慢转为外出打工谋生,80年代出生的大部分都到外面打工谋生了,90年代出生的完全融入到城市谋生求存,家乡的野生蘑菇采食,也终将慢慢成为生活中一道消亡的景象。</p><p> 2020.10.3</p> <p>石灰菌</p><p><br></p> <p>雁鹅菌(比青苔菌更加鲜味)</p><p><br></p> <p>香菇菌</p><p><br></p> <p>老家的山,曾经的山路都长满了树木和柴草</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