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一、什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p><p>中华民族是中国古今各民族的总称,是众多民族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的民族集合体;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是20世纪初出现的现代民族概念。中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的显著特征。</p><p>所谓中华民族共同体即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p><p>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每个生活在中国的公民自觉地意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和观念。中华民族是体现中国各民族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不可分割的实体,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涵盖了中国各民族整体上的对国家层面的民族认识,即中华民族的认同。</p><p>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2014年9月,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共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p> <p>二、为什么要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p><p>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进一步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p><p>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缩小东西部、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方面,形成了以西部大开发为代表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形成了对口支援机制,集中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这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因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出现富裕地区不愿意承担责任和义务而谋求独立建国的乱象形成鲜明对照。说到底,是这些国家没有做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未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p> <p>三、怎么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p><p>1、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夯实中华民族发展的经济基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有利于培养中华民族的自由平等意识、公平竞争意识、统一开放意识等共同经济意识,形成经济体制与经济意识良性互动格局;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增强民族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p><p>2、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祖国的认同。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培养国家统一意识、主权神圣意识、领土完整意识等中华民族共同地域意识牢固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理念。要求我们必须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看待国家、民族、宗教、历史与文化,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以期达到坚定政治认同,增强道路自信。这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要求。</p><p>3、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聚焦于中华文化认同这一深层次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突出优势。对于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而言,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之集大成。构成中华文化的各民族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个也不能少”的要素,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个也不能少”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认同本民族文化与认同中华文化并育而不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正确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这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境界。</p><p>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实现尊重差异基础上的文化认同。我们所强调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前提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广泛深入开展全社会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路径是通过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实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交往、和衷共济的交流、和谐发展的交融;这里强调的共同体意识所彰显的“共同”,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更重要的是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认同。</p><p>4、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表达,是中华文化的价值内核,是中华文化认同的最大公约数。</p> <p>四、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p><p>1、增强民族共同体意识要避免民族问题泛化倾向。民族之间的差异是是客观存在的,但有差异不一定就会产生问题。因为如果我们能够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差异的存在也并不一定会产生矛盾。所以,不能把任何与民族相关的问题都看成是民族问题。要把民族差异和民族矛盾分开来看,不能把民族问题泛化。</p><p>2、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对于极少数蓄意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分裂、危害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祖国统的犯罪分子,要坚决法打击,坚决维护社会秩序和各族群众合法权益。</p> <p>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百年未有之大疫情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14亿中国人民不畏艰难、上下同心,全力克服疫情影响,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这段非凡的历程,让全体中华儿女的心紧紧相依,也让“家国”这个宏大字眼成为所有人的精神共鸣,揭示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路走来的精神密码。呼市六中师生,用自己的行动激荡起全体师生最深沉的家国情怀。六中的防控工作作为这场伟大“战疫”中的一个小小的组成,与祖国共克时艰。学校严格落实国家政策,制定方案,精心准备;加强宣传,及时预防;建立制度,完善措施;畅通渠道,上报及时;加强对师生管理工作,落实检查制度,作好记录与汇报;搞好消毒、卫生工作,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六中人把“战疫”作为凝聚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表现落实到每个细节中。</p><p>在呼市六中一年一度的体育节上,身着蒙古族传统服装的哈达队方阵走在运动员队伍里作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六中维护民族团结的体现,更是我们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表现。</p><p>每年新学期开始第一个月的主题班会、团队会都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六中把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落实,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共同体意识。</p><p> 正如王洪志校长在2020年9月1号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的升旗仪式上的讲话中提到,希望同学们要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父母,不忘求学之路,不负家乡期盼,用心感悟成长路上父母、老师的谆谆教诲,感受身边各族同学的真挚之情,用实际行动回报党和国家。他期望同学们承载起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在六中这片沃土上长于实学,得以真才,享受梦想实现的过程,抒写绚烂的人生篇章。在开学的德育表彰大会上王校长做了慷慨激昂的演讲,他强调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希望每个六中学子都要牢固树立民族共同体意识并要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维护民族的团结,让“模范自治区”这一荣誉永放光彩。</p> <p>主讲:奇霍霞</p><p>图文提供:奇霍霞</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