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范画运用的困惑与思考——东孔兑幼儿园进行艺术领域园本培训

🐵

<p>  《指南》给教师们带来了专业方面的指导,但也出现了因部分教师对《指南》的理解存在偏颇,导致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产生新的困惑。以幼儿园美术活动为例,《指南》中提道:“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该教育建议让许多一线幼教工作者产生了以下疑问:美术教学中的范画环节需要舍弃吗?但如果没有范画环节,美术教学是否能达到教学发展的目标?孩子们不会画怎么办?基于这些困惑,东孔兑幼儿园开展了对美术活动范画的理解园本培训。</p> <p>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从李季湄《3-6岁儿童学习与发现指南实时解答》这本书里去找。</p><p> 李季湄老师说,教师提供的范画,是将线条、形状从事实形象中抽象出来,为幼儿模仿用的一种概念化符号化的模式,是一种画法的示范。《指南》不倡导让所有幼儿都按范画以千篇一律的方式画一模一样的画。即使老师提供多幅范画,让幼儿选择一幅来照着画,那也是一种被动模仿,这违背了作为自我表现的艺术的本质,忽视了美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一种语言。</p><p> 在幼儿被动模仿的作品里,全然没有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投注。《指南》反对的是对范画的被动模仿,是照着范画进行复制,但并不反对幼儿的模仿学习,强调的是自发模仿,而非被动模仿。强调的是个体从自己的需要出发进行的主动模仿,而不是集体统一的被动模仿。自发模仿,主动模仿的是幼儿自己的感知对象,幼儿通过模仿再现的是对这个对象的感知印象。同一个对象不同的幼儿去模仿,因为认知不同,感受不同,影响和兴趣不同,模仿出来的作品并不会一模一样。</p><p> 李老师表示,幼儿的美术语言不是被范画教会的,而是在表现表达的过程中自然习得的,这一过程需要有大量自发表现的机会。强调幼儿的自发模仿,并不是不能进行集体性的模仿学习。让幼儿自发模仿和以统一的要求让幼儿被动模仿;画自己感知的对象和画没有任何体验的对象是完全不同的。</p><p> 如此一来,技能就真的不需要了吗?技能在《指南》中确实很少被提及。对于老师们的这一困惑,李老师说,其实就艺术领域而言,艺术是一种表现性的活动,表现的是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没有感受就没有表现。表现能力与技能有关,但不是因果关系。艺术的技能不是不重要,而是在幼儿阶段不那么重要。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从艺术的审美功能出发,这是指南希望老师能做到的。只要教师不那么在乎幼儿画得好不好像不像对不对,而在乎幼儿表现的内容反映了幼儿怎样的感受,认知,想象和创造,那么原先集体教学在丢掉拐杖(范画演示法)后,就会发生很大变化。</p> <p>  通过此次专题培训,老师们对范画的理解更加深刻。老师们明白了艺术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一定要以幼儿的感知经验为前提,即对事物的感知在先,对事物的艺术表达在后。</p>

幼儿

范画

模仿

指南

美术

艺术

被动

感知

自发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