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月2日下午,在国庆和中秋双节来临之际,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副司长朱英、河北省体育局青少中心主任彭春江,在辛集市副市长刘士民和张立明以及教育局长黄兴君、文体局局长苏赫等领导陪同下,莅临辛集市第二实验学校(辛集市乒乓球体育运动学校),就“体教融合”的开展情况进行调研。</p> <p>辛集市第二实验学校王璐校长就学校近四十年的发展历史、学校“体教融合”的管理训练模式以及训练教学成果,向各级领导进行了详细汇报。</p> <p>学校发展历史及概况:辛集市第二实验学校始建于1979年,是河北省乒乓球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也是河北省唯一一所集文化教学与乒乓球训练于一体的特色学校,现有教职工190名,学生3300多名,乒乓球教练13名,男女队乒乓球运动员共132名。</p> <p>“体教融合”的管理训练模式:建校40年来,学校在“体教融合”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学校一手抓训练,一手抓学习。乒乓球队员和普通学生同样编班,同样上课,队员利用每天下午三四节课和节假日进行训练。</p> <p>训练教学成果:在全国各级各类重大比赛中,学校共夺得79个全国冠军,244个省级冠军,向国家队输送队员2名,向省队输送队员17名。培养出了田子超、宋海伟、高宁等国际乒乓球健将。向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输送队员162名。</p> <p>听完王校长的汇报,朱司长非常有感触,他说,辛集市第二实验学校在“体教融合”这条路上做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典型,学习成绩和体育训练相结合,培养了许多出色的后备人才,孩子都是国家的孩子,让我们都动起来,共同为后代做些有意义的事。</p> <p>朱司长对辛集市各级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给予了肯定,对各级领导为学校竞技体育打造的广阔平台、宽松环境给予了肯定,对辛集市体育局和教育局的默契配合给予了肯定。</p> <p>朱司长对中央文件《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进行了深度解读,对辛集市体育工作以及学校的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并希望把体育发展纳入辛集市“十四五”规划之中。</p> <p>彭春江主任说,朱司长是国家青少年体育培养引导的设计者,能够深入学校一线进行调研,是我省所有体育工作者的荣幸。我们一定要吃透学透“体教融合”的八项三十七条指示精神,加强学校与学校、区与区之间的比赛,甚至要组织“超级联赛”。不仅要打好比赛,还要注意收集、整理、归档,并做好宣传工作。</p> <p>张立明副市长说,“体教融合”的政策是非常接地气的政策,我们已经纳入了辛集市“十四五”规划。一中女篮与第二实验学校乒乓球是辛集市的两张名片,我们要把它做大做强。我们要深入研究人才引进体制,希望上级领导多给点政策。我们的赛制需要规范,需要放开,需要走特色,希望领导支持。最后希望在辛集市多放高级别比赛,让辛集人看到更多更高规模的比赛。</p> <p>最后,朱司长总结说,张副市长提出的几个问题一针见血,其实就是如何推进我们的“体教融合”,我们将在人才引进、赛制规范、竞技体育特色以及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上下功夫,不仅仅从一个学校出发,而要从一个市甚至从一个省的高度出发推进这项工作。</p> <p>会议结束后,所有领导来到学校甬路两侧观看展牌,了解了学校概况、人才输送和未来规划等事宜。领导详细询问了辛集一中乒乓球体育馆和辛集育英中学乒乓球体育馆的规划。对未来的乒乓球从幼儿、小学、初中到高中“一条龙”梯队建设给予了肯定。</p> <p>接着,所有领导来到第二实验学校地上乒乓球训练厅参观(能同时容纳24副球台48人训练)。</p> <p>女队教练杨娜为各位领导介绍乒乓球教练员队伍。(学校现有教练员13名,1名国家健将级运动员,1名国家一级运动员,其余11名均为国家二级运动员。)</p> <p>杨教练为各位领导介绍我校考入重点大学的乒乓球队员。</p> <p>各位领导参观学校荣誉厅。</p> <p>在乒乓球荣誉展厅,各位领导分别在球拍上签下名字,留下了宝贵的足迹。</p> <h3>领导签名的乒乓球拍展示。</h3> <p>之后所有领导又来到学校地下乒乓球训练厅,这里是低年级孩子们的训练场地。</p> <p>看到这么小的孩子训练起来同样不怕苦不怕累,挥拍动作一板一眼,朱司长说,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些孩子都是未来体育的后备力量。</p> <p>最后,全体领导在学校小操场合影留念。本次调研活动,各级领导对辛集市第二实验学校“体教融合”的教学成果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不足,指明了发展方向。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鼓励、大力支持下,辛集市第二实验学校的乒乓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长,辛集市的体育工作会更上一层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