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立足课堂 以赛促训 </b></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华宁县2020-2021学年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反思</h5><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前言</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br></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 2020年9月28日,“华宁县2020-2021学年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如期在华宁县宁州街道示范小学举行。竞赛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课件、教案,活动分五个阶段进行——报到、课堂展示、点评总结、颁奖、领导讲话。来自六个中心小学的10位参赛选手,七位评委老师,222名观摩教师齐聚一堂,共享一年来统编教材在课堂运用中的研究成果。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从理论到实践,以课堂教学竞赛的形式再次培训各校的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深入理解统编教材编写理念,强势推进统编教材的有效运用。</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部分</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u><b>课程改革回眸</b><b style="color: inherit;">——实践让教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认识愈加清晰</b></u></h1><h1><b><br></b><div><b>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三条阐述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开始活跃起来。曾经有一个阶段,竞赛课中缺了“合作”,似乎就是执教老师没有吃透“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但是,研究我国小学语文名家薛发根、孙双金、支玉恒、张万化等老师的课堂,他们的课没有合作、没有热热闹闹,但是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却暗流涌动,学生的语言运用却得到扎实训练,学生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十多年来多少教育专家一再呼吁: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回归“真实、扎实、朴实”的语文教学。这“实”字让我们边远山区县的教学苦苦探索好多年。2019年教育部主编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全国所有年级推行使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落实有了非常清晰的载体——双线组元中的“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巧妙地融入双线组元的教材编写体例中,体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里。<br><br></b></div><div><b>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统编教材中这一课程性质体现得淋漓尽致。关键是运用教材的教师如何在课堂层面上体现其“综合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建构语言、发展思维、传承文化,并获得审美的愉悦感。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观察、思考、总结、提升。自2017年9月我县小学一年级开始使用统编教材开始,至今县级培训开展了三次,但是每次培训时间紧、任务重,讲课教师只能蜻蜓点水,参与培训的教师大多数对教材的理解处于一头雾水的状态。可喜的是一年来,华宁县华溪镇、盘溪镇、青龙镇、宁州镇、华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以课堂教学案例为根基,开展了统编教材的全员培训,这些培训对统编教材的有效运用提供了很多从理念到实践的有效指导,让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认识愈加清晰。</b><br></div></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二部分</b></h1><h1><b><u>课堂教学回放——小学语文课堂初步实现“华丽”转身</u></b></h1><h1><br></h1><h1> <b>这一次竞赛,由示范小学语文教师李红主持。</b></h1><p><br></p> <h1> <b>第一节课,盘溪龙潭营小学的马惠娇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马惠娇老师普通话标准流利,课堂语言饱含激情又富有感染力,她紧紧围绕课后练习进行教学,让学生读中感悟了梁启超先生的爱国情怀,并激发中国少年的责任担当。</b></h1> <h1> <b>第二节课,盘溪矣得小学的白川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第19课《慈母情深》。她注重单元语文要素的前后勾连,抓住母亲劳动的环境、给钱的场景中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中饱含的深深母爱。</b></h1> <h1> <b>第三节课,宁州街道示范小学的郭怡萍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郭老师语言甜美而有亲和力,她一方面巩固前一单元“抓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语文要素,另一方面通过朗读、勾画、联系生活场景、发挥想象等多种形式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并巧妙设计语言训练的环节,让学生在美美的朗读中得到扎实的语言积累与训练。</b></h1> <h1> <b>第四节课,宁州街道舍木多小学黄茜然执教六年级上册第12课《桥》。黄老师紧扣“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一语文要素设计了“概括小说的故事——品悟人物形象——体会环境、人物描写的作用——推荐《同步阅读》中小说《哨卡》等文章的阅读”这几个主要教学环节进行教学。</b></h1> <h1> <b>第五节课,青龙禄丰小学李开艳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李老师深入解读教材,抓住教材特点,将本单元语文要素“抓住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巧妙渗透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探究中华不振之原因”的教学环节中,并将课后阅读链接巧妙渗透在课堂中。 </b></h1><p><br></p> <h1> <b>第六节课,青龙马鹿塘小学李玲美老师执教六年级上册第12课《桥》。李老师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文章主旨,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的训练重点,突出小说特点。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课文的重点句段,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悟老支书无私无畏、不徇私情、人民至上的高大形象,并将说话、写话训练巧妙渗透在“读”中。</b></h1><p><br></p> <h1> <b>第七节课,通红甸乡大婆左小学沈云美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是策略单元的精读课文,沈老师由“这是一间什么样的屋子”开始,引导着学生边读边顺着故事的情节去“猜测与推想”故事的结局,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续编故事,并让学生深刻感悟到老屋助人为乐、慈爱善良的品质。</b></h1> <h1> <b>第八节课,宁州街道示范小学李跃玲老师执教一年级上册课文第1课《四季》。李老师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循序渐进,借助精美的课件让学生由字到词,由词到短语,由短语到句子,由句子到段落,通过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仿一仿,演一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一年四季的特点和美妙。书写练习、表达学习在灵活而有趣的教学活动中达成。</b></h1><p><br></p> <h1><b> 第九节课 宁州街道吗达小学杨秋艳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杨老师以独特的语言风格为学生营造了“预测”的学习氛围,她紧扣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这一教学主线,以发展学生想象的思维品质为教学目标,在反复的训练中让学生内化“预测——依据——验证”的阅读策略。</b></h1><p><br></p> <h1> <b>第十节课,华溪黑牛白小学金鑫赟老师执教六年级上册第21课《伯牙鼓琴》。她围绕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这一单元语文要素,紧扣课后练习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有把课后练习融入教学的意识。课堂上,金老师在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并借助语言文字,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进入课文的情景。</b></h1><p><br></p> <h1> <b>回顾这10节语文课,虽然有的课还有不必要的合作,还有不需要的视频,还有一些课前排练好的表演,还有对课文情感理解不到位的表现;但是,学生安安静静读画圈点的环节有了,学生边读边批注的设计有了,学生扎扎实实的写字指导有了,紧扣文本、联系生活的语言文字理解有了,根据文本设计的语言文字表达训练有了,学生书声琅琅的读书场景有了……</b></h1><p><br></p> <h1> <b>虽然……但是“朴朴实实设计教学,扎扎实实学语文,真真实实教语文”的意识在这10节课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这10节课看到了华宁小学语文教学的 “两个” 转变。<br> 1.统编教材思想的理解从模糊转变为清晰。<br> 2.小学语文课堂从华丽、热闹、表演转变为朴实、安静、实用。<br></b><b> </b></h1> <h1> <b> </b></h1><h1><b> 我们的小学语文竞赛课、观摩课终于从 “好看、“好听”的“华丽”转向了“耐看、耐听、扎实、实用”的“真语文”方向。</b></h1><h1><b> </b></h1><p><br></p> <h1> <b> 这10节课 的“十一个有”值得继续发扬。<br> 1.有“语文要素”落地课堂的意识。<br> 2.有紧扣课后练习设计的教学行为。<br> 3.有建构阅读课程体系的教学理念。<br> 4.有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的教学环节。<br> 5.有深悟文本丰富人文内涵的解读。<br> 6.有语文要素、学习策略的前后勾连。<br> 7.有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总结运用。<br> 8.有教师示范性、指导性作用的充分发挥。<br> 9.有文体特点明显的教学呈现。<br> 10.有语文贴近生活、走向生活的亲切感。<br> 11.有语文教师扎实功底的精彩展示。<br></b><b> </b></h1> <h1> <b>这10节课也还有“六个” 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br> 1.语文课“德育为魂”,但“魂要附体”,应处理好“德育”与“语用”的关系。<br> 2.语文课语文要素的落实应“不露痕迹” ,教师心中有“语文要素”,教学设计有“语文要素”,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平台,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与日俱增。<br> 3.语文课应给学生时间、空间、机会,语文教师应树立相信学生的信心,不要急于告知学生结果,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中,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去发现,去学习,去表达……<br> 4.字词永远是语文教学的“根基”。“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积累词汇”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只有学生能识能写,阅读才能顺利开展;只有学生积累丰富(字词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写作才有载体。所以语文学习要把字词学习积累放在首要位置。<br> 5.合作、媒体应用在最恰当的地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是“积极倡导”,并不是一定要用这样的方式,教学设计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来考虑“用”还是“不用”?我们要树立一种意识:有形无神,对学习没有实质性助推作用的合作学习不用也罢。“媒体”的直观性与交互性如果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可用,如果仅仅是为了好看,可以大胆摒弃。我们要努力搭建平台,创造语境让学生通过思考、理解、想象、体验去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好。<br> 6.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情感把握应有“度”。语文教师要有激情,这个激情并不是指每节课都慷慨激昂,也不是指每节课都激情澎湃。不同的文本,其蕴含的感情不同,有时是沉郁的,有时是婉转的,有时是安静的……文本的情感就是一曲《高山流水》,所以教师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什么时候高昂,什么时候平缓,什么时候低沉……只有准确把握,才能充分发挥教师语感的熏陶感染作用。<br></b><b> </b></h1> <h1> <b>总之,一堂好的语文课,既要好看,好听,更要“实用”。教师要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运用巧妙地渗透在“好看、好听”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还要明确一个“概念”,教学的“活”不仅是形式的灵活多样,不仅是教学方法的灵活创新,不仅是课堂气氛的轻松愉悦,更是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思维的活跃,那种因思维碰撞而生成的、未曾预设的、流淌智慧的精彩才是语文课堂教学“活“的真正体现。</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三部分</b></h1><h1><b>初步成效溯源——基层学校才是统编教材运用推进的主力军</b></h1><h1><b> </b></h1><h1><b> </b></h1><h1><b> 这一次,10节竞赛课不仅是选手的综合素养展示,更是基层学校领导强势推进统编教材运用培训成果的展示,更是各乡镇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团队智慧的结晶。10位选手理解了统编教材的思想,找到了统编教材“语文要素”在各类课文中落实的一些方法,但是要让这些成果深入华宁每个小学语文老师的”心“,落实在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行“,还需要各个乡镇“立足课堂”,以课堂为根基,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争取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能灵活体现统编教材“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的编写理念。</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后记</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b>2020-2021年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结束了,但是对于2020-2021年华宁小学统编教材教学的深入研究才刚刚开始。这次竞赛对于每一个参赛教师、指导教师、参与观摩的骨干教师、学校分管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统编教材在实践层面的运用这只是一个新起点。</b></h1><p><br></p> <h1> <b>这次课赛,我们每一个参加观摩的教师应该明确我们的“常态课”与“展示课”的区别,“展示课”给了我们思想、给了我们方法,引发我们思考。我们的常态课不一定能上得像“展示课”这样理念、思想、方法、策略一应俱全,但是,我们一定要将这些在课赛观摩中愈发清晰的思想,愈发清晰的理念,愈发明确的方向, “立足课堂”去实践,一课一得,积沙成塔。</b></h1><p><br></p> <h1> <b>期待大家增强统编教材有效运用的使命感,责任感,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深入解读教材、研究教学,争取来年再聚,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语文课堂“这边风景独好”!</b><br></h1> <h1><b>审核:华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b></h1><h1><b> 杜云寿</b></h1><h1><b>图文:竞赛评委组</b></h1><h1><b>(王绍玲、业忠、王锐、郑宝平、徐进芬、李春萍、吴光风)</b></h1><h1><b>摄影:王传永</b></h1><p><b style="font-size: 20px;">编辑:王绍玲</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