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河村~一座小乡村,半部胶东史。

快乐大海蜇

<p>  青岛最美古村落之一西三都河村,激发了我金秋时节下乡追寻丰收景致的雅趣。</p> <p class="ql-block">  相传鱼米之乡的龙华河沿岸,雨季便泛滥成灾,明永乐帝便委派邵、王、刘姓三人督修龙华河,三年完工后,三监官又带领村民重建家园,为表感激,乡民在村中修三大宅并命名“三都府”,府宅落地那天,一只彩色大鸟从南方飞来,将一粒黑檀树种掉落在“三都府”前院,几年间竟长成棵参天大树。三监官也定居于此,繁衍后代,成为当地大户,三都(督)河村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br></p> <p>  利用十一长假,开车汇入青龙高速车流。离开宅简室陋的小居,奔驰在广阔的胶东大地,在秋高气爽时节,无论怎样飞驰,都不用担心囊中买路钱的羞涩,心情自然格外舒畅。</p><p> </p> <p>  从华山下高速路后,不远就到达三都河村,直奔已有600多年历史的那棵黑檀树。远远望见其枝繁叶茂,高达20余米,树冠覆盖近千平米。北方村民不知该树的品种,便以“山巴满”、“三八门”、“八门树”等称之,把它看成保佑全村平安富裕的“神树”。我也情不自禁绕树一周仔细端详,但见树干上长了不少灵芝,南方树种确在寒冷北方能生根发芽,真乃人杰境灵的宝地神树。</p><p><br></p> <p>  然仔细搜寻周围,确未见“三都府”遗迹,向村民打听,才知晓一段封尘的悲壮历史。</p><p> 1942年,国民党山东即墨县长兼保安第一旅长隋永谞,与驻即墨日军秘谈默许后,驻三都河村建立据点。后与日军矛盾激化,1943年9月7日日军向隋部进攻前,隋永谞却以其母迁葬为名,带领特务营,移防鳌山卫等地避战。而留守的保一旅官兵,在副旅长纪淑和等率领下同日寇进行了惨烈的"三都河保卫战",虽经广大官兵不怕牺牲、浴血奋战、顽强反击,在付出重大伤亡后,三都河基地最终陷落。许多村民及房舍包括“三都府”也在这场保卫战中损毁。</p><p><br></p> <p>  万幸有一些古建筑在这场战争及随后历程中得以幸存。慢步村中近20处小青瓦古建筑,建筑均为四合院式,屋脊用青瓦设计花形构造,两端有吻兽,多数为龙头式样,有的檐端出檐。大门采用木制构造,上有门楣雕花,两侧有石鼓形和长条形门墩。行进在宁静的村街古巷中,早已散去了当年的战火硝烟,玉米、花生、瓜子等丰收的硕果晾晒在室间空地,给小村增添了秋日的艳丽色彩。</p><p><br></p> <p>  弹孔,好密集的弹孔。在一处偏僻街巷入室墙壁上,不足一平米璧墙竟遗留十数个弹孔,可以想象出当年保卫战的激烈。仔细查看周边地形,十多年的军旅历练,可以准确判断出这是日冦射击的弹孔。在这条小巷及迷宫般的院室通道间,当年一定洒满了抗日壮士的鲜血。在巷道间仔细寻觅,看是否可捡拾个弹片、弹头或弹壳以资纪念,然77年的风雨沧桑,这些战争遗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但地上残留的许多瓦砾碎片还是吸引了我的注意,沿途搜寻了一片带有龙头纹饰的残片,不久又搜寻到一片带有龙尾的,使我惊奇的是这两残片,竟是出自同一瓦片,也许是那场战斗使他们分离77年,今日应该是他们首尾团聚的大喜日子。</p><p><br></p> <p>  返程行驶在收获的田野间,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假日期间依然在农田辛勤劳作。但广阔原野农田确被人为分割成一个个小块,极大地束缚了农业机械效能。与村民交流中了解到,当年在小岗村的引导下,他们也分了全村的耕地,每家仅3亩左右。人民公社∽多年前的人民创造,应该是未来农业参与国际市场一体化竞争的光明大道,只可惜我们在错误的时间及生产力条件下,提前60多年进行了悲壮的尝试。</p><p> </p> <p> 2020年国庆 三都河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