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教育家办学(5):一次国内艺术与心理治疗的新尝试一一沛县泗水小学一项目获教育部重点资助

封侯虎

<p>这是一次国内艺术与心理治疗的新尝试!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的我,用自己家传“沛县封侯虎”可以尝试为孩子们“治病",这一课题2018年还荣获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资助课题!谈起这个话题,还得从2017年说起……</p> <p>记得那是2017年12月17日,CCTV1播出《挑战不可能》,20多位小学生上场作画,挑战者来自湖南长沙的心理学专家严虎,在没有亲眼所见的情况下,通过交流与对绘画作品的独特分析,在不到30分钟时间内就找到了绘画作者和为画作加工的评委,一时间令人惊叹。</p><p>他是怎样找到那个绘画者的呢?严虎博士说:通过儿童的绘画能够分析其性格特点与心理状态。例如从儿童涂鸦作品来看,作品的大小、位置、线条、颜色等都能了解儿童心理及性格。通过儿童涂鸦我们可以了解儿童心理变化,可以预见儿童的未来世界。严虎正是通过对孩子作品的分析与访谈,准确找出绘画作者的。那么,我们“如果充分利用好儿童美术作品的测验评估,完全可以来测量儿童特别是特殊儿童的发展状况”。作为一名从事多年儿童美术教育实践的我,这时忽然意识到:美术在特殊儿童的身心康复治疗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p><p>受《挑战不可能》的启发,2018年7月,我开始撰写《农村特殊儿童的“美术治疗”实践研究》课题,后通过层层地申报与选拔,最终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教育部重点资助”课题,2019年下半年被江苏省规划办确立为“江苏省精品课题”。</p> <p>这是一项怎样的课题?</p><p>目前,我国对农村特殊儿童的“美术治疗”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甚至停滞状态。特别是我国农村中小学校、甚至特殊教育中心仍缺乏专门的美术治疗室及绘画心理分析技术,美术治疗中评估问题更是在摸索中,有很多问题不明确,亟待解决。本项目的深度实施,企图在此领域有所突破。</p> <p>“农村特殊儿童的美术治疗探索”就是将美术手段作为有助于将思维与情感言语化的方式,我们尝试通过采用涂鸦技术:“画线条法”、“涂色彩法”、“随意涂鸦法”;绘画技术:“剪纸拼贴法”、“命题绘画法”、“互动绘画法”、“自然绘画法”;综合表现技术:“沛县封侯虎”等“沛县乡土手工艺制作综合表现技术法”的针对性不同形式的特殊美术活动设计,对农村特殊儿童(边缘儿童、心理障碍儿童、特殊障碍儿童、青春期适应障碍群体等)进行干预。让治疗个案从中认识自我,完成自我接纳和自我整合,使个案呈现的问题得到转化,实践证明起到较为显着的改善效果。</p> <p>本课题有何前瞻性意义?</p><p>每个学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特殊儿童,这一人群更需要呵护与关爱,让他们能与正常孩子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这一项目的实践试图总结出存在何种问题的农村特殊儿童适合使用“美术治疗”的方法进行干预。进一步探索出科学的美术治疗过程实施的策略与规律。能够比较客观地使个案呈现的问题得到转化,实践证明起到较为显着的改善效果。同时,为正常儿童提供心理预防与保健作用。</p> <p>该项目研究的科学依据是什么?</p><p>事实上,儿童的绘画发展是有一定规律性的,比如第一阶段:涂鸦期(约半岁—— 4 岁);第二阶段:象征期(约 2 岁—— 5 岁);第三阶段:图式期(约 4 岁—— 8 岁);第四阶段:写实期(约 6 岁——小学)。每一阶段都有正常儿童的显著特点,这里包括:动觉特点,思维活动的特点,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这些基本特点对特殊儿童的诊断与干预将提供很好的依据参考。另外,包括儿童绘画的原型符号的创造以及儿童绘画造型的夸张表现、透明、拟人化、多视角、连续性等不同年龄的造型特点,都可以对特殊儿童的诊断与干预提供很好的依据参考。</p> <p class="ql-block">新的学期,在本项目的研究实践下,沛县泗水小学开始进行特殊儿童教育的深度探索,学校经过特别设计的环境和教学方法来适应不同特质儿童的学习,让大多数特殊儿童能够融入普通班,并增进在普通班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成为可能。</p> <p>关爱特殊儿童,是每个教育人的责任!正确认识这个特殊的群体,给与这个群体更多的关爱,让每个特殊儿童都能撑起自己翱翔的翅膀,在属于他们的空间里快乐的成长。真正达到同在蓝天下,你我共成长的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