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班的情谊之旅(1)

ydldt

<p>  2019年在病毒爆发前夕夫妻俩幸运地完成了上海至新疆67天自驾游,本想制定新的出游计划,但此后突如其来的全球性冠状病毒的流行打乱了我们的出行计划,出于安全的原因,一直不敢外出,将近一年的时间整天宅在家里种种花吹吹萨做做饭,时间一长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无聊,总想等病毒得到有效控制后再想去外面的世界多看一眼。</p> <p>  某天晚上卡特班同学微信群的聊天不经意间一下萌发了我的一个想法,不妨利用最近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机,在有生之年挨个拜访一下散落在全国25个省市于1988年在青岛盲校朝夕相处整整一年的28位老同学,重温昔日的友情,在我看来这实在是一件既有意义又十分有趣的事情。因为这样的旅行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纯粹的同学师生情谊之旅是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与天、地、人相通,在天地的明净中挣脱世俗烦恼对心灵的羁绊,放下心中所有一切,在病毒肆虐的时空中寻求我一个凡人的生命价值,找到属于我自己的快乐!</p><p> 地图上以上海作为出发点,每条红色直线的终点是我每位老师和同学的家乡所在地,其中两条刺眼的黑色直线的终点是早已离开我们的俩位同学的家乡所在地——湖北武汉和四川乐山。</p> <p>  1987年我刚从华师大心理系研究生毕业,恰逢心理系根据当时国家教委的指示和国内特殊教育发展的需求筹备开设新的专业——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整个专业建设连申报到招生也就短短二年时间,由于教研组急需配备相关专业教师,系主任杨治良教授找我谈话希望我能加入这个团队,说实在的我本人对残疾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并不感兴趣,一直想继续跟随曾宪初教授从事临床心理学研究,因为我对他很崇拜,三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解放后响应周总理号召,回到华师大任教,再加上读研究生之前我曾在系里做过他一段时间的助手,无奈教研组长汤盛钦教授是我的好友,在他一再盛情邀请之下我实在难以拒绝,就怎么稀里糊涂又不十分情愿地加入了这个团队,当时老汤让我负责盲童心理和教育两门专业课的建设,从申报课程到给本科生开课我只有短短2年时间,等我到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时我真的吓出了一身冷汗,除了一本黄乃先生编写的一本中国盲文外,其余想要的资料都是一片空白,那时又没有网络,所有资料信息都只能从学校图书馆的卡片箱中慢慢搜寻,急的我一点方向都没有。</p> <p>  真的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没想到在国家教委和中残联的协调组织下,启动了由美国前总统卡特基金会出资金、设备和师资,帮助中国培训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业教师,推动和发展中国特殊教育的项目,整个培训时间历时一年,由此我与青岛盲校的曹正礼校长、上海盲校的沈云裳校长和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的周苗德老师和来自全国各地28位从事盲教育的教师结下了不解之缘。</p> <p>  之于这个项目为什么放在青岛盲校而不放在北京或上海,我想一定和青岛盲校在全国特殊教育的地位有关,别看学校规模不大,又是一所省级管辖的市级学校,学校各年级学生数加一起也就一百多号眼睛失明的学生,就是这么一所当时并不起眼的青岛盲校却在我们国家首次创办了盲人高中教育,我猜想国家教委和中残联把项目放在青岛盲校绝非偶然。时任青岛盲校校长的曹正礼校长是青岛中美卡特班项目的中方协调人同时兼我们这个班的班主任。曹校长知道我来自华师大,一定要让我做这个班的学习委员,我说盲教育这块我一点不懂,我当学习委员不合适,你还是请来自盲校一线教师来承担吧,曹校长说你来自高校,又是研究生学历又懂外语非你莫属,于是我就这么被曹校长点将成了这个培训班的学习委员。</p> <p>  鉴于上述情况,我把曹校长作为我的第一位探望对象,出访之前我把给自己订的几条原则发到卡特班群里:1.此次探望所有交通食宿游览费用匀由本人自理。2.每到一座城市我会和老师或同学见个面喝个茶聊个天拍张照重温友情。3.若需用餐必须是简餐。</p><p> 然而就在我9月25日飞往青岛的当日早晨,新闻媒体报道了青岛新发的疫情,迫使我对探望计划进行调整,忍痛取消了和老师、同学的见面和用餐,每到一座老师和同学所在的家乡,我会用电话或微信与每一位探望者进行远程交谈,同时在探望途中顺便游览几个自己感兴趣的景点,探寻一下当地的美食,然后凭着当年的记忆以及此次游览的素材制作成一篇美篇赠予我卡特班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p> <p>  这就是当年年富力强的曹校长。</p><p> 在我的记忆中,曹校长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当年50来岁的样子,个子不高,皮肤黝黑,身子骨结实,说话口音是地道的山东青岛话,待人亲切诚恳,做事踏实认真,说话语速缓慢条理清楚,性格温顺,遇到再大的难事他都不急不躁,总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它干成。</p> <p>1991年我和曹校长一起随中残联出访美国亚特兰大。</p> <p>1991年我和曹校长访问亚特兰大卡特基金会中心图书馆,并和美方项目负责人霍尔布洛克博士以及在青岛培训我的几位美国教师合影。</p> <p>  这是如今早已退休安享晚年的曹校长。</p><p> </p> <p>  在我与曹校长的交往中有两件事情至今回想起来仍让我感动不已。当时我们培训时,吃住学习都在青岛盲校校园内,学校伙食一般,而一出校门就是农贸市场一条街,到处是卖水果、烧鸡、海鲜的商贩,加上我有特喜欢海鲜这口,胃口又好,实在挡不住美食的诱惑,偷偷买了一个小电锅利用周日休息在宿舍煮点海鲜改善伙食,记得有个星期天中午我正在宿舍煮梭子蟹,曹校长可能到学校办点事碰巧被他看见,当时我内心有点忐忑不安,不知道说什么好,很是尴尬,没想到曹校长一点没有责怪我的意思,只是微微一笑提醒我注意安全。</p> <p>  第二件事情是无私地鼎力相助我的专业成长,青岛学习结束后我回到华师大不久,曾收到他的一封来信,大意是说他正在和香港盲人协会合作一个项目,希望我能参与编写盲童心理和教育丛书的工作,我欣然接受,其实我只是单纯完成了自己的书稿撰写任务,有关出书的一切相关事宜都是曹校长一人无偿代劳,这些工作我知道是既费时又费力,但等我拿到出版社样书的时候我编写的盲童心理学作者却只见我一个人的名字,内心的感激真是无以言表,虽然曹校长既不是我大学的老师,也不是我研究生的导师,但他是我一生难以忘怀的恩师。</p> <p>在青岛短暂的三天,我游览了石老人海、栈桥、劈柴院和啤酒博物馆,观光了奥帆中心,参观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遗址,在青岛鲁菜第一楼享用了他们的招牌菜,香酥鸡和虾仁蒸饺。 </p> <p>青岛传统地标——栈桥</p> <p>劈柴院——很像上海的田子坊,但规模要小很多。</p> <p>春和楼——青岛最具鲁菜特色的百年餐饮老店,香酥鸡、蒸饺和红烧海参是它家的招牌菜。</p> <p>青岛啤酒博物馆</p> <p>那天行走在栈桥到青岛盲校的路上,路上行人稀少,秋日和煦的阳光让路边的建筑和树木抹上了一层金灿灿的光芒,伴随着远方海边徐徐吹来的凉爽海风,穿梭在32年前曾走过的既熟悉又陌生的老街区,一边走一边回忆青岛学习那会儿的美好场景,那种感觉真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