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个城市都有其标志性的历史建筑,它是一座城市文化和历史的象征,让人缅怀逝去的年华。提起十里洋场老上海,总是能够让人不由自主的想到那段烽火岁月中的声色犬马,流光溢彩,灯红酒绿,光怪陆离……而作为寸金寸土的外滩,这里的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承载了老上海曾经的鎏金岁月。经过近百年的时间浸润后,这里的每幢建筑每块石头又承载了各自的精彩故事。</p><p class="ql-block"> 作为外滩万国建筑群及上海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张重要名片,和平饭店这座集荣耀、传奇、奢华于一身的百年饭店一直备受瞩目,其浓墨重彩的辉煌历史让远东其他所有酒店都黯然失色。在过去的八十多年里,这里一直是上海滩的社交中心和各界名流的游乐之地,来自全世界的名流政客在这里驻足,用一段又一段的精彩故事书写着和平饭店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 如今,这座历史老建筑静静地伫立在繁华的南京东路外滩,披着一袭传奇光华,见证了世纪年轮的荣光眷顾,记录了岁月光影的沧桑镌刻。和平饭店现在全面对外开放,你可以穿过旋转门,从外滩街道的人声鼎沸中,穿越到上海的过去,一睹这里的华彩。</p> <p class="ql-block"> 和平饭店北楼建于1929年,原名华懋饭店,属哥特式建筑,楼高77米,共十二层。饭店位于上海的南京东路和外滩的交叉口,是外滩万国建筑群及上海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张重要名片,是上海第一个装电梯的大楼,酒店于开业之初就配备了当时属于世界领先科技的空调系统,以及欧洲酒店都尚未启用的室内电话。将装潢典雅的客房及套房用科技和最为奢华舒适的住宿设施相结合,在当时的上海是绝无仅有的。</p> <p class="ql-block"> 这所中国第一家世界知名饭店,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伪强占,1949年,上海解放后,华懋饭店申请歇业,遂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大厦,改为中共华东局财政委员会办公处,1952年长期由上海市建筑工程局租用。饭店于1956年3月8日再次开业,并正式易名为“和平饭店”,“和平饭店”四个字由潘汉年所题写。</p><p class="ql-block"> 九十多年的历史沉淀,见证了太多太多的故事,她没有被历史埋没,在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她如同一颗璀璨夺目的绿宝石矗立于黄浦江畔,神秘而又充满了魅力,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所有到上海外滩的游客几乎都曾经过她的身旁,都曾仰视过她的美丽……这个外观精致,兼具复古风味儿的饭店俨然已变成了文化艺术地标,深受大家欢迎。</p> <p class="ql-block"> 这座九十多岁的建筑见证了上海乃至中国近代风云的变迁,她的背后更是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1909年,中英美法等国曾在此召开了万国禁烟大会,1911年,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途经上海出席欢迎大会,在此提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著名口号。1923年1月26日,孙中山与苏联特使越飞在这里签署了的《孙文——越飞宣言》,为国民党确定了联俄、联共的基本原则。</p> <p class="ql-block"> 英籍犹太人沙逊不惜投以重金兴建的豪华饭店,整体设计建造风格完全紧跟那个时期的国际建筑潮流,在外观上,以现代高层建筑与装饰艺术派结合,立面采用笔直的竖线条设计显得挺拔和谐,密集的窗户高冷而神秘,基座部分采用抽象的几何装饰轻盈美观,外墙用花岗岩石块砌成,金字塔式绿色紫铜瓦楞皮的尖塔楼;旋转式厅门;宽敞的大厅和走廊;意大利大理石地面和立柱;古铜式老式灯具;装饰讲究的餐厅里的"拉利克"灯饰;独一无二的九国式特别套房;一切都是那么的至臻至美,华丽而古朴典雅,而其为人熟知的高耸四方锥塔突破外滩天际线,让它在一众厚重雄伟的外滩建筑中脱颖而出。享有"远东第一楼"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1927年,蒋介石、宋美龄在此店的美庐厅举行订婚典礼。钱学森曾在这里结婚,美国的马歇尔将军、司徒雷登校长,英国剧作家卡活尔爵士 最有名的一部戏剧《私人生活》 就是在 314 房间写成。三、四十年代,鲁迅、宋庆龄曾来饭店会见外国友人卓别林、萧伯纳等。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在此入住…….总统级别的接待,都不下百来位,更别说是其他名人。多少名流志士,多少风花雪月,多少爱恨情仇,在和平饭店里发生,而饭店就像历史的见证者,一幕一幕的如电影般播放和记录。</p> <p class="ql-block"> 和平饭店位于南京路、外滩、滇池路的三扇门也值得一看——这三扇门都是20号,三个“20号”可见当时这家饭店在上海滩有多“牛气”。</p> <p class="ql-block"> 2010年7月28日,历经三年修缮,耗资5亿港元,已有百年历史的上海滩标志性建筑、曾有“远东第一楼”之称的和平饭店正式恢复营业。一时间,这座百年饭店成了众所瞩目的焦点,并且掀起了一阵前所未有的酒店文化怀旧热。历经三年的大规模修缮后,饭店的外立面、大理石地面、雕花屋顶、大厅中的古铜镂花吊灯等有“和平文化”的经典元素都被悉数保留,而服务质量则进一步升级,成为无可厚非的“世界经典酒店”。</p> <p class="ql-block"> 叹为观止八角形彩色玻璃穹顶耀眼华丽,让自然天光恢宏撒落,不同时间的光线随着玻璃穹顶倾泻在酒店内,变幻出不同的光彩,让人心醉神迷。 几十年来被石膏板尘封的夹层(这处八角形的大堂原先被一个商场占据,并分割成两层,而美丽的穹顶也一直被封闭了近60年)重现昔日辉煌。这个八角形彩色玻璃天顶美妙绝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上海外滩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众多著名西洋建筑中也不多见。驻足于八角亭下,走在乳白色大理石上,仰望淡黄泛蓝灰的彩色玻璃,仿佛走进了一座哥特式宫殿。<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堂地面用乳白色意大利大理石铺成,顶端古铜镂花吊灯,非常的豪华典雅;整个酒店充满极富装饰艺术感花纹雕刻,</span>精雕细琢的奢华感在你路过的每一个细节处自然流淌,<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式优雅与西式奢华在这得到了完美结合。</span></p> <p class="ql-block"> 2019年8月1日晚,上海外滩标志性建筑、曾有“远东第一楼”之称的和平饭店迎来90周年华诞。厨师团队用90天制作了和平特色巨型蛋糕为酒店90岁庆生,玻璃艺术家施森彬为和平饭店90周年创作并捐赠的艺术玻璃雕塑《和平鸽》也于现场亮相。依托传统琉璃工艺塑造身形,用1580片玻璃制成,重1吨,和平鸽姿势栩栩如生,稳重不失浪漫,与和平饭店寓意吻合。</p> <p class="ql-block"> 在八角庭四面照壁上,饰以四幅银箔浮雕"外滩印象",从四个不同的视角,对浦江两岸的旧时境况作了艺术刻画,仿佛穿越到回到了老上海。它们描述了当时旧上海外滩的生活气息与城市环境。黄浦江上商船忙碌的在运输货物,街道上黄包车与电轨车的铃声叮铃叮铃的响着。虽然那年代虽距今已久远,但依然仿佛让我穿越到那段岁月时光里。</p> <p class="ql-block"> 美国记者、《西行漫记》作者爱德加·斯诺 1960 年途经上海时入住 788 房间 ,而后去北京,毛泽东主席会见了他。1960 年,英国伯纳特·蒙哥马利元帅来华访问,他作为西欧联盟各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委员会常任主席,入住778房间(当年的72号房间),其在华期间毛泽东主席会见了他。1987 年 10 月江泽民在 778 房间接受美国女记者采访。美国世界拳王穆罕默德·阿里 1994 年 5 月携夫人来沪旅行,曾住 643 房间。</p> <p class="ql-block"> 和平饭店获得酒店探索之旅——2017年度传奇历史酒店!一看到这个消息,绝对是上海人的骄傲,实至名归!和平饭店是模子!小辰光就觉得和平饭店不要太有腔调哦,拖牢妈妈的手就吵着要到这个十里洋场的地方去。外滩这些年不知道变了多少,但只要到了和平饭店,回忆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走进和平饭店就像走入了历史长河。</p> <p class="ql-block"> 对于那些在上海生活了半个世纪以上的“老克勒”和“最后的小开”来说,和平饭店是他们记忆中最优美的梦。老上海名媛们的下午茶时光也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小型的爵士乐队,白脱斯康饼、茶点三明治和法式马卡龙,茉莉酒廊的一切都是最嗲的。</p> <p class="ql-block"> 饭店的东大门面对黄浦江外滩,由于风水原因建成后很少打开。1956 年,苏联海军舰队访华,从东大门进入和平饭店。1957 年印度海军舰队和 1998 年美国总统克林顿也从东大门进入。</p> <p class="ql-block"> 当你进入和平饭店,你就会感受到什么是百年精髓与现代奢华并重,酒店的每一个细节都传递着典雅与奢华,仿佛穿越了时间与空间,与历史对话。大堂地面的乳白色意大利大理石来自80年前,走廊昏黄的廊灯是英伦原产……</p> <p class="ql-block"> 和平饭店北楼的旋转门,从来只容得下一个人。平常人经过它,还是仰头望一望的居多。早年即便是鲁迅,也在这扇旋转门的里面吃过亏。据说因为他身穿长袍,脚上穿着一双跑鞋,就被开电梯的服务员瞧不起,死活不让他进电梯,鲁迅无奈只得步行上楼。寻常人更不消说了。</p> <p class="ql-block"> 1936年3月,美国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偕《摩登时代》女主角宝莲·高黛入住和平饭店。并在此楼梯上拍照留念,所以这个楼梯也称"卓别林楼梯",1933 年 8 月中国作家鲁迅先生从这里步行上楼,会见英国马兰爵士。这也是电影《小时代3:刺金时代》的同款拍摄地,复古的镂空吊灯,华丽的浮雕穹顶,典雅的地毯,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奢华啊。</p> <p class="ql-block"> 老上海的风情在现时的和平饭店得到了极致的体现。进入酒店,游走在客房、餐厅、酒吧、博物馆;各处的门廊、楼道以至目光随处触及的摆设和装饰,都无不时刻在唤醒人们的感知,使人在不经意间清晰地感受到由厚重历史的沉淀所展现出来的浓浓的老上海风情。</p> <p class="ql-block"> 和平饭店,一直以来都是上海外滩的重要代表建筑之一。它是一个将历史和时尚完美融合的酒店,既饱含悠久的历史底蕴,也具有摩登的现代要素。它是上海的城市“名片”,是外滩在世人心目中的第一心理地标。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领略老上海的风情,还能感受到新上海的风华。</p> <p class="ql-block"> 1930年代,茉·莉将风靡欧洲的午茶传统引入上海。如今她依然是热门社交场所,她的午茶传统也为人津津乐道。复古的风格,老克勒的腔调,韵味十足,恍若回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上海。</p> <p class="ql-block"> 挑高的大堂气度非凡,桌子上铺着洁白的桌布,餐具器皿晶莹剔透,伴随着舒缓悠扬的钢琴声,在这里点一份传统的英式下午茶套餐,感受和平饭店那与生俱来的高雅气度。</p> <p class="ql-block"> 「娄烨」导演新作《兰心大剧院》(影片由巩俐、赵又廷主演,讲述了上海兰心大剧院在排演新戏《礼拜六小说》的六天时间里,九个人物在敌明我暗的重重谍影下展开的生死对抗…)在「上海和平饭店」内茉·莉酒廊、爵士酒吧、顶楼露台等多处取景拍摄,将极富装饰艺术的茉·莉酒廊还原成30年代的原华懋饭店,原汁原味地讲述了当年的故事,一个个悬念重重、扑朔迷离,惊险刺激的故事画面浮现在眼前。精工细作的天花板和复古吊灯,浓郁的装饰艺术风格瞬间将带您重回经典光影瞬间,让电影中的时光在此刻定格。</p> <p class="ql-block"> 富丽堂皇、流光溢彩就是和平饭店的标签,而其悠久的历史、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低调而华丽的风格,让和平饭店成为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上海名片。从大堂到走廊,每一处都是八角形的吊灯。 反复出现的卷涡与交叉的V字形组成镂空图案,光线从这些空隙中透出,非常美妙。</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底层大堂在华懋饭店时期曾是售卖各种豪华高端商品的沙逊购物中心。中国第一块进口的劳力士手表是在华懋饭店底层开设的安康洋行出售的。在那个年代,一块劳力士手表售价550块银元,而一辆美国进口的福特汽车才卖700块银元,由此可见华懋饭店当时在全世界的奢华地位。</p> <p class="ql-block"> 听一场爵士,穿越回那个夜来香的年代,这是和平饭店的另一个传奇,也是上海的金字招牌,北有摇滚老炮,南有爵士爷叔,和平饭店爵士吧是典型的英国乡村式酒吧,以老年爵士乐队的演出而闻名,擅长演奏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老上海鼎盛时期的爵士名曲。小号手周万荣、爵士鼓程岳强、钢琴张经余、萨克斯孙继斌和顾金龙、低音大提琴李明康,分别退休于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歌剧院和上海乐团等专业音乐团体。因为平均年龄较大,从事音乐的乐龄较长,因此乐队也被亲切地称作“老年爵士乐队”,和平老年爵士乐队里的这六位乐手平均年龄都80岁以上,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一直成为和平饭店的保留节目,他们在2005年的时候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p> <p class="ql-block"> 1996年,老年爵士酒吧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世界最佳酒吧之一。澳大利亚、荷兰、葡萄牙、意大利、法国、希腊、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芬兰、西班牙等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等中外来宾都曾莅临。</p> <p class="ql-block"> 也许,多年以后你在上海,旁边一位老爷爷,跟你说“你知道吗,我曾经给美国总统演奏过”。千万不要诧异,请记住,经历过风云际会,才能明白彩虹的意义。现在这支乐队重组于1980年,由六位从事演奏生涯半个多世纪的老乐手组成,他们的故事被拍成纪录片,参加了多伦多国际纪录电影节。西方的观众惊讶于有这样一群音乐人,在没有爵士传统的”远东”,如此忘情地演奏了半个世纪。甚至到访的克林顿总统,也与老人们同台演奏过萨克斯管。著名书法家胡问遂先生专门为他们题字“和平饭店老年爵士乐团”。</p> <p class="ql-block"> 这个酒吧可以说是上海比任何景点都更值得打卡的地方了,欣赏着老年爵士乐队老者们乐器的演奏,听着穿旗袍的姑娘深情的唱着《夜上海》 真的比任何一个酒吧有味道。“人们都说,看到我们,宛如看到旧上海的繁华。其实不是,我们见证的,是一个全新的上海。”乐手郑德仁说,他难以忘记,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夜晚提着乐器的乐手们赶到和平饭店时,沿路经过的黑暗和安静。但风从外滩吹过来,那是一座城市封闭许久的窗户再次打开时,风从海上吹来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黑领结、白衬衫、背带裤是老爵士乐手们的标准装扮,典型的“老克勒”腔调。眼前的乐队,乐手年老,乐器陈旧,乐谱泛黄。但这样的“三老”组合,却有一种特别动人的魅力。一曲爵士,一杯鸡尾酒,20年代上海滩的歌舞升平迷醉过许多人。如今回味夜上海的人,会到上海和平饭店的爵士酒吧坐坐,品味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老爵士乐队--上海老年爵士乐队的演奏。作为老上海的传奇,和平饭店回响着爵士乐的旋律,它诉说着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浪漫故事。</p> <p class="ql-block"> 和平之瑰宝----铝质唱片。华懋饭店的"极品意识"还表现在,时不时地弄点"独家新闻"式的小玩艺儿。 比如顾客要在饭店里举办生日、婚礼、纪念日等庆典,如在别家酒店,庆典一完即人走了事,而华懋饭店却可为顾客灌制一张小型的铝质唱片,以做留念。如今上海滩还有这种小巧的铝质唱片的保存者,即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唐绍仪的侄孙唐无忌先生。那是一张他外公周今觉先生60大寿庆典的录音制品。1938年阴历9月18日是周先生60岁生日。即选在华懋饭店大餐厅举行庆典。那天宾客如云,孩子们更加兴奋异常。饭店里有为宾客灌制唱片的设备,就是现在也并不多见。然而在30年代,华懋饭店独此一家。</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录制设备有限,未能把庆典的内容全部录下,只能在大楼底层的专室里一个人单独专录,而且一张唱片只能录4分钟,回去可在78转的手摇唱机上用竹制唱针播放,据唐无忌先生回忆,那录音房间就在现在的爵士酒吧人口的左边,小的就像街头电话亭一样。想到这些只有现代CD碟片大小的老唱片,半个多世纪以来给一个家庭带来的愉快,而且历经浩劫如今仍留存于世,现已90岁的周稚芙老人不禁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 在和平饭店的很多地方,墙上、地上、穹顶,你都可以看到两只灵缇犬的图案,这是酒店创始人沙逊的爱犬,他本人酷爱赛马和赛犬。维克多·沙逊爵士,是英籍犹太富商沙逊家族的第四代。他42 岁到67岁共25年是在上海度过的。上海因为有了沙逊的人生故事,其城市色彩显得华丽而丰富,维克多·沙逊离开上海已经几十年了,他的杰作沙逊大厦就是和平饭店,仍然矗立在外滩。只要这栋高楼还在外滩,只要这栋高楼里的灯火还在闪耀,沙逊的故事就会继续被叙述……</p> <p class="ql-block"> 在和平饭店拍摄过的电影,多达44部,其中耳熟能详的就包括《听风者》、《阮玲玉》、《小时代》、《大城小事》、《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在2016年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和平饭店被授予“百年电影特别贡献奖”,这在酒店业,应该是属于首例。</p> <p class="ql-block"> 1994年,张国荣随剧组《风月》来和平饭店取景并下榻。事后,他多次在采访中提到,自己十分喜爱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有机会去上海的话,就喜欢去和平饭店坐坐,在幽雅宁静的大堂里,喝英国茶,听人弹钢琴。从窗口遥望外滩老建筑,听身边男女说上海闲话……</p> <p class="ql-block"> 充满年代感的古朴的网红楼梯也是凹造型的好地方,老式的楼梯扶手,绿的马赛克墙砖,非常适合拍摄写真。</p> <p class="ql-block"> 酒店每天上午10点半、下午2点半,会有酒店员工带着参观酒店,她们会对酒店历史的徐徐道来,就像是介绍自己的家一样。和平饭店里面的服务员有几个都是一家子都为和平饭店工作,老爸退休了,女儿还在这里。虽然九十多年了,但是酒店里,还似乎是原来的那个样子。</p> <p class="ql-block"> 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拨开花岗岩的包裹,和平饭店的内里,腐靡不再,奢华依旧。墙上镜框里是褪色的旧上海街景,顶上是缓缓转动的老式黄铜吊扇,空气里有着丝丝缕缕的陈年气息。在这里,连缝隙中都透出旧上海的味道,每一样物品都是有来历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和平饭店的二楼居然还有一个小型博物馆,记录着九十多年的过往。这大概是国内唯一一家自带博物馆的酒店了。照片上那把白框金色的扶手椅就是习主席在酒店招待外国贵宾时坐过的。</p> <p class="ql-block"> 小小的博物馆,里面展现着和平饭店的历史变迁,博物馆陈列着和平饭店的各式银制器皿、瓷器、水晶摆件和古董;还有酒店内使用的各种物品、装饰艺术风格的家具、与相关的旧报纸和书籍、曾经在此下榻的名人及政要的照片、酒店各个时期的宣传册等。</p> <p class="ql-block"> 一窗之隔,外滩的人声鼎沸,与房间内的奢靡安宁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平饭店与外面喧闹的大街,或许只是一扇门、一墙之隔,但是穿过这扇门,就好像一下子回到了上海的过去,从现世到过往,只有懂她的人,才能体味出门后的传奇,传奇中的故事。</p> <p>这里原是龙风厅电话亭,建筑为圆穹顶,采用了中国古建筑中的声波回音原理。</p> <p class="ql-block">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平饭店九楼的华懋阁就已然是上海顶级餐饮场所,是游走世界的富绅们享受美味的地方。国际政要、名人、名流都聚集于此。在复古优雅的和平饭店高处品味一顿佳肴,伴随外滩绝佳盛景,岂不是一件美事?去年7月30日傍晚,来自全球各地的记者聚集在了上海和平饭店门口。18时53分左右,载着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的车队抵达和平饭店。随后,两人同刘鹤副总理在和平饭店九层华懋阁共进工作晚餐。晚餐结束后,三人又一起登上了和平饭店九楼的露台共览浦江。</p> <p class="ql-block"> 这次会面,也意味着中断了3个月的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再次重启。为何要选和平饭店为美方代表“接风洗尘”?位于外滩20号的和平饭店,在熟悉上海滩旧日繁华的“老克勒”记忆中,依然是那座建于1929年的华懋饭店。这座有着90年历史的饭店,曾见证过许多中美两国交往的重要场景,不仅老布什、克林顿、奥巴马等多位美国政要曾来过这里,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中美展开乒乓外交,美国乒乓代表团访问中国时也曾住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大名鼎鼎的和平饭店正对外滩的整个立面只有这个唯一的露台,高傲而孤独地凸起在这栋古老的哥特式建筑上,这就是和平饭店九楼华懋阁西餐厅的" C 位",能独自站在上面用270 °超广视角将浦江两岸迷人景致尽收眼底,你就是整个外滩最酷炫最有腔调的小姐姐。</p> <p class="ql-block"> 站在九楼华懋阁的露台上极目眺望,魔都绚丽的风光一览无遗。室外阳台坐拥外滩无敌景致,在这里小酌一杯,看黄浦江两岸美景,听江上游船呜鸣的汽笛声,精致人生,也不过如此。这个上海最美的露台据说也是求婚的好地方。还有人租下对面震旦大厦的外立面,用光影写下我爱你的爱情誓言。</p> <p class="ql-block"> 九霄厅,饭店高级宴会厅,门饰为顶级拉利克艺术玻璃,餐厅内的外眺阳台是观赏外滩、黄浦江及浦东的最佳位置,曾多次接待国内外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964 年 1 月周恩来总理在九霄厅会见法国总理埃德加·富尔,几天以后中法宣布建立外交关系。1998 年 6 月 30 日 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夫妇在九霄厅宴请美国总统克林顿及其夫人希拉里。餐厅里那张长桌,曾经见证了汪辜会谈,这一两岸关系的重要时刻。</p> <p class="ql-block"> 最令人叫绝的是在几个餐厅和会客室里镶嵌着若干块尺半见方的拉利克艺术玻璃饰品。有花鸟屏风,有飞鸽展翅,有鱼翔浅底,置身其中,恍然一个水晶世界。</p> <p class="ql-block"> 大名鼎鼎的和平厅里的5盏吊灯缀满了拉利克的水晶玻璃,流光溢彩中,闪烁过多少靡丽风情。和平饭店前身华懋饭店的经营特点是以豪华饭店身份自居,无论是在建筑设计、还是装潢艺术,在当时都是无与伦比的。他那慑人心魄的魅力,表现在他所营造的那种,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的、欧洲古典宫廷艺术的气韵。</p> <p class="ql-block"> 照片上的玻璃壁灯就是如今鲜见于市场的法国拉利克艺术玻璃,关于拉利克艺术玻璃,现在的中国青年人或许感到生疏了,但对那些在上海生活了半个世纪以上的“老克拉”和“最后的小开”来说,那真是一个飘远了的、优美的梦。拉利克艺术玻璃是上世纪风行全球的,尤其陶醉了欧洲的一种珍贵的特种玻璃艺术品。它的创始人是法国人雷内·拉利克。 1925年是雷内玻璃艺术创作的顶峰期,这一年他的作品在巴黎举行的国际艺术品博览会上,赢得了轰动性的声誉。其最负盛名的制品,是一种在烧制过程中,溶入了锑和砷以及钴的,使用这种工艺烧出来的作品,含有特殊的色彩效果,有透明和磨砂两种。这类制品远看是乳白色,近看则是暗蓝色,迎着光看则呈鲜红色,犹如一团火,奇妙无比。</p> <p class="ql-block"> 雷内去世后,他的儿子和孙女继承事业,分别将其改良,出现了拉利克艺术品的第二、三代作品。现在欧洲市场上和上海迪生商厦里卖的拉利克艺术玻璃制品,都是第三代制品。要看第一代制品,只有通过拍卖市场,价格小则数百英镑,大则上万英镑。数年前,拉利克家族有人曾来和平饭店领略祖辈的风韵,声称饭店现有的拉利克制品能抵得上饭店一半资产,狮子开口,掷地有声,身价不菲,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 位于10楼,修缮一新的沙逊总统套房,这里曾经是上世纪三十年代酒店缔造者沙逊爵士的私人寓所,套房位于酒店的顶层十楼,由一个起居室和一个卧室组成,放置的均是定制家具和顶级卫浴用品,就餐区还能容纳10人共进晚餐。这个俯瞰城市全景的私人寓所,由暗色的橡木板镶嵌, 其上便是绿色铜制的金字塔屋顶,成为外滩天际线上最具特色的标志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进入房间后映入眼帘的是沙逊的侄子捐赠的沙逊爵士和他夫人的油画像。</p> <p class="ql-block"> 从庄严肃穆的橡木墙面装饰和木质窗台中可窥见1930年代的风华。倚靠在窗台上,凝望黄浦江,聆听过往船只的鸣笛和外滩海关大楼的时鸣钟,遐想无限。</p> <p class="ql-block"> 曾经杨幂的电视剧便是在这里取景,包下整个房间作为电视剧中的一个场景,而金星也酷爱和平饭店,此前每年过年时段都会来这里跨年。</p> <p class="ql-block"> 288平米的总统套房令人叹为观止,不仅有顶级奢华的装修,景致也是无可比拟的。宽敞奢华的空间拥有无可匹敌的江景,俯瞰外滩的万国建筑群,领略上海的旧貌与新颜,陆家嘴的繁华景观近在咫尺,东方明珠、上海中心、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仿佛触手可及,霓虹灯闪耀之处,便是大上海最繁华的盛景。当年沙逊爵士便是在这套房内眺望外滩,将这里的风景,焕发的活力和魅力,称作他的“缪斯”。</p> <p class="ql-block"> 恰巧与国庆同天生日,女儿女婿特地订了和平饭店英国套房为我六十岁生日庆祝。和平饭店自1929年开业后,就是上海的传奇的地标,经历了十里洋场的兴衰。能住在这样有故事的酒店里,梦都会是迤逦的。</p> <p class="ql-block"> 历时三年拍摄,耗资5亿,大导演王家卫的首部电视剧作《繁花》,是2023年压轴大戏,翻拍自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金宇澄的同名小说,在《繁花》中,阿宝和爷叔把酒店每晚80块美金的72号房当作商战根据地,这间72号房就是和平饭店最出名的九国套房之一“英国套房“。</p> <p class="ql-block"> 和平饭店的九国套房是和平饭店中最有特色,且最值得入住的房间了。酒店的5、6、7三层,每层楼三个套房,每间套房面积约178平方米,面江而居,分别为印度、英国、中国、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德国套房,称之为九国套房。每一间房间,都至少入住过明星、总统、政要...同时这也是整个和平饭店200多间房中最好的房间,九十多年来就从没变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和平饭店的客房很有特色,其中九国式套房最具魅力。九个国家的不同风格,通过文化符号完美呈现。酒店过道保留了原来的高度,体现出非凡的气派,被誉为穿越上海时空的隧道。木地板并加铺了工艺毯、卫生间面积宽敞且采用老款经典型浴缸,房间里保留了老上海照片,让历史场景再现,勾起了人们对上海这座被称为冒险家乐园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每间套房都有独立的会客厅和餐厅,在这里仿佛跨越了时空,呈现了另外一个时代的风情,一种充满魅力品味不凡的高贵。从庄严肃穆的橡木墙面装饰和木质窗台中可窥见1930年代的风华。</p> <p class="ql-block"> 进入房间复古的英伦风的装修,像是穿越到了英国电影里的场景:从入门旁的手杖到天花上的吊灯,餐厅旁的壁炉,每一个元素都带有浓浓的英国风情。餐厅的软椅上和壁炉地幔上的线条、丝绸靠垫,装饰细节上能感到细腻和柔和。</p> <p class="ql-block"> 套房的建筑风格仍保持了当年的面貌,使下榻于此的宾客仿佛置身于时间隧道,在现代与传统、新潮与复古的融合、交错中浮想万千。每间套房都突显了异国风情,英国套房内的年代久远的木质地板、橡木嵌板墙壁、用石头和砖块砌成的壁炉以及玫瑰花纹的顶部雕刻彰显了时光雕刻的印迹,共同彰显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庄严肃穆。当进入客房的那一刻,我彻底被这间178平方米的超大空间所惊讶到,外间的餐厅可同时容纳8个人享受私人晚宴,里间是功能齐全的会客厅。</p> <p class="ql-block"> 这也是景色最正的一间套房,窗外就是黄浦江,直面东方明珠塔,景色无敌。凝望黄浦江,聆听过往船只的鸣笛和外滩海关大楼的时鸣钟,遐想无限。</p> <p class="ql-block"> 房间的会客厅,一般都是政要们交谈的地方。每一个角落都极尽奢华,高贵浪漫典雅考究,让人仿佛有穿越时空的梦幻感。</p> <p class="ql-block"> 整个英国套房中的木地板,地毯,壁画,饰品至今年代已久远。因为在2007年修缮的时候,九国套房中的中国,美国,英国,印度这4种套房都直接沿袭和平饭店的原有风格。而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德国这5种套房则在保持不同国家和历史风格的原有概念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设计,所以现在依然能感受到最经典的英式风情。</p> <p class="ql-block"> 英国套房内共有2个洗手间,全都以大理石为铺面,双人的洗漱面盆和双人的台面玻璃设计,避免了两人同时进入洗手间使用时的尴尬。Le labo rose31洗护用品的玫瑰香味让人陶醉。爪足式的浴缸上方还配置了液晶显示屏与雨林式淋浴头,淋浴间与洗手间也是相隔分开的,凹槽式的淋浴区完全不用担心水淋在上面光滑的问题,暖色的灯光让整个洗手间充满了轻松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闻名遐迩的九国特色套房记录了旧和平饭店的不朽传奇,奢华套房可尽览黄浦江及外滩万国建筑美景,装潢典雅套房将现代化科技和最为奢华舒适的住宿设施相结合,为您呈现无与伦比的酒店之旅。</p> <p class="ql-block"> 套房除了拥有旧上海的万种风情,也融合了中世纪欧洲的装饰元素,衣柜上雕花的铜把手、老式的窗扇,每一个小细节,都满满的复古风情。</p> <p class="ql-block"> 九国套房跨越时空,为宾客呈现了另外一个时代的风情,一种充满魅力品味不凡的高贵。客房高度还原了1929年开业之初的风华,装饰艺术风格的家具、丝绸窗帘、锦织靠垫、甚至空调出风口也盖上了Art Deco纹路。</p> <p>酒店非常贴心的专门为过生日的客人赠送了果盆、巧克力、红酒和生日蛋糕🎂</p> <p class="ql-block"> 晚间不用去外面看夜景,因为房间正对着外滩、十里洋场和万国建筑,旅行里最美好的瞬间就是有一个看风景的窗口和可以享受舒适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 英国套房拥有绝佳外景角度,套房的窗户直面黄浦江,入夜时分流光溢彩,仿佛魔都的璀璨直接住进了房间。安坐在室内就可以尽情欣赏国庆中秋夜外滩灯光秀,或许是最惬意的时光了。</p> <p class="ql-block"> 浦江两岸的壮丽景色,绝对是魔都最璀璨的迷人之处。夜晚,华灯初上五彩霓虹的夜景最是撩拨人心。想要将外滩夜色尽收眼底,那就登上和平饭店9层的露台吧,和平饭店虽然不高,但是视野实在是太好了。其拥有的魔都最美露台正对黄浦江及外滩,纵览浦东天际线,包揽了上海最迷人的景色。在这里,东方明珠的璀璨身影如同镶嵌在画框中的画作,构成了让人赏心悦目,难以忘怀的绚丽背景,你可以在最近最佳的视角欣赏外滩夜色。</p> <p class="ql-block"> 《上海外滩:中国面对西方》一书中提到:“华懋饭店(和平饭店)绝不只是个社交场所。它是上海的化身——在那个年代,上海既给了所有侨民熟悉的安定感,又像是一座充满新奇和惊喜的摩天轮”。</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和平饭店简直就是一个联合国办公室。作家陈丹燕在《上海的风花雪月》一书中这样描绘过和平饭店:"维也纳来的咖啡,纽约来的黑色丝袜,巴黎来的香水,彼得堡来的白俄公主,德国来的照相机,葡萄牙来的雪利酒,全部来陪衬一个欧洲人在上海发迹的故事。还有那个时代的名人,美国的马歇尔将军,美国的司徒雷登大使,法国的萧伯纳,美国的卓别林,中国的宋庆龄鲁迅,他们从黄铜的旋转门外转了进来,走在吸去了所有声音的红色地毯上……"陈丹燕笔下《上海的风花雪月》中的和平饭店,衣香鬓影,名流贯尔,物尽奢华,精致婉约,仿佛穿越至十里洋场时期老上海那上流高端的时空。百年后的地毯,已不是红色,但旧日的风韵依然,和平饭店百年时光,令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难得将住酒店单独写成一篇。 而和平饭店,像一本好书、一部经典的电影。 需要随着时间去慢慢品味。和平饭店已经为南京路、上海以及中国树立了一个新标杆。那种标杆,不是豪华奢靡就可以匹及,就像贵族不是钱堆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中秋国庆喜成双,江天红遍彩云长。</p><p class="ql-block">魔都璀璨天地换,彻夜星空炫彩妆。</p><p class="ql-block">在和平饭店度过国庆中秋之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好的回忆将永存于心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