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9月,第三期昌平区科研骨干高级研修班继续“停课不停学”。在课例教学设计、前后测和课堂观察量表设计的基础上,项目组再次组织学员聚首云端,分组研讨带题授课相关教学设计、前后测以及观察量表设计的科学性、严谨性。</p><p> 活动按学科分五个小组进行。每一组由组长负责设计研讨方案并组织研讨活动,班主任审核指导,教科室小组负责人协助管理、引导研讨,北师大助研团队根据各小组学员具体情况给予答疑解惑。全程共计61人次参加。本次研讨交流活动主要在于切实提高学员带题授课的研究能力,以“课”促“研”,为学员实践阶段带题授课顺利进行奠定基础。</p> <p> 2020年9月18日晚19:00-21:30,学前二组通过腾讯视频会议开展了带题授课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孙福华主任,班主任张久霞老师、项目负责人魏秀江老师以及本组负责人刁艳梅老师,同时参会的还有北师大助研余静及学前二组研修班全体教师,总计12人。</p><p> 昌平区沙河第二幼儿园李娜老师作为带题授课学员,介绍课题《创设徒手类民间体育游戏,促进中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以游戏“三个字”为例》,多方面清晰的阐述此课题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问题与假设、研究方法以及课例《体育游戏“三个字”》教学设计思路。</p><p> 组长邢源老师带着组员一起剖析《民间体育游戏“三个字”》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和设计如何支持课题开展。学员们各抒己见,不断完善教学环节。</p><p> 班主任张久霞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耐心的指导,认可教学内容基于儿童视角进行设计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课堂测量、访谈设计的建议。</p><p> 教科室孙福华主任做点评发言,肯定了本次活动层次性、归纳梳理很清晰,同时希望学员结合会议建议,重点突破课题前后测及访谈提纲设计等方面的难点,为下次研究活动做好充分准备。</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2020年9月25日晚19:00-21:30,学前一组带题授课研讨活动在腾讯视频线上会议室如约而至,参与本次活动的有昌平区教科室孙福华主任,班主任张久霞老师、本组负责人奚燕老师,北京师范大学助研曾文静以及学前一组的全体学员共12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本次活动重点就郭洁老师设计的艺术领域活动课例《布老虎带我去旅行》展开深入思考与探讨,对学员齐景新、曹继荣依托活动分别设计的观察记录表、前后测进行细致、深入的研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活动的最后,张久霞老师对本次活动积极的前期准备、深入的研讨过程给予高度肯定,并对学员后续参与授课活动寄予高度期待,希望学员可以继续以学促研究,以研促成长,努力成为有思想、有方法、有行动、有能力的研究型教师。</p><p><br></p> <p> 2020年9月28日晚19:00-21:30,小学数学组的八位成员再次聚首云端,以崔燕岭老师的课例研究为引领,与北师大助研刘雪梅老师一起交流研讨,将小数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对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探究》课题逐步落地,走向课例研究阶段,围绕课例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设计、前后测问卷设计等问题展开讨论,逐步完善课例研究设计方案。与会领导还有教科室魏秀江老师、北师大助研祝子程老师,全程参与并指导。</p> <p> 首先,由助研刘雪梅老师讲解课例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汇集成《课例研究操作指南》,分发给课题组成员学习并解读。刘老师从“科研课题”、“教研课”、“课例研究”三个易混淆关键词入手,通过举例说明进行分辨,明确课例研究是教育实践者的科研。然后刘老师从课题方案单、选课报告单、教学设计单、课堂观察指导单、访谈指导单、前后测问卷、课前课后研讨单、课例研究活动实施后的反思单及课例研究报告撰写9个板块,深入浅出地将课例研究进行细致解读,使胡定荣教授的“两分析”“三备”逐渐明朗起来。</p> <p> 接着,崔燕岭老师围绕课题开展《六年级解决问题单元起始课》的课例研究,将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与大家交流。之后,组员们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思考围绕崔老师的课例设计展开讨论。针对内容多、讲不完的问题,提出设计一个主线情境的修改建议;针对六年级“分数、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单元整体教学内容,提出课例研究的教学内容与单元内容脱节的问题,到底是立足于这个单元的分、百应用题上,还是站位在解决问题这个大板块上,引发大家深入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助研刘雪梅老师基于自己的理论学习也对课例的设计给出建议和意见。</p> <p> 接下来,纪小明老师、冉国明老师分别向大家介绍围绕课例研究制定的“课堂观察表”和“前后测问卷”设计思路,并提出困惑与大家交换意见。通过两位老师的介绍以及交流研讨,学员们也深刻感受到课堂观察与前后测设计的难度非同一般,在维度的制定和把握上、内容的选取层次上,需要更多理论知识的支撑。</p> <p> 两个多小时的交流活动,学员们思维的碰撞产生了许多新的想法,为课例研究找到许多新的方向。</p><p> 教科室魏秀江老师做指导点评:首先感谢助研刘老师撰写的《课例研修操作指南》,为课例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然后肯定了小数组的老师们组建的这个团队在交流中发挥了集体智慧,同时对课例研究的设计也给出了非常细致的指导意见。 </p><p> 最后组长徐桂春老师做总结发言,对于大家的合作精神表达感谢,同时也为丰富完善小组的课例研究邀请大家献计献策。</p> <p> 2020年9月28日晚19:00—21:30,小语组召开了课例研修实践线上研讨活动。活动由小语组组长蔡恩颖老师主持,班主任张久霞老师、教科室王立平老师、北师大的助研老师以及全体小语组的学员12人参加了本次活动。</p> <p> 活动首先由陈静老师介绍了绘本阅读课《蚯蚓的日记》教学设计,陈老师从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以及教学流程几方面进行了阐述,说明了设计意图与思路,并提出了困惑。</p> <p> 赵会老师和蔡恩颖老师对前测和后测的设计进行了介绍。大家针对设计提出各自的看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度交流。</p> <p> 王兴荣老师为大家介绍了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从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进行观察。每一维度又从不同观察点进行设计,非常详细。同时,大家对于在课堂上如何进行观察提出疑问。北师大助研侍老师为大家进行了解惑,建议可以从描述性观察和量化性观察两个方面进行课堂观察。量化性观察结论要简洁,用是否来回答记录。</p> <p> 班主任张久霞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指出课例研修是要一课三上,现在以一个课题为例,大家一起做一件事情,就是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对课例研修各环节都有了解和把握,有利于自己课题实践的开展。建议上课之前与实践专家再次沟通,征求更为有效的建议,让教学实践更顺畅有效,所有设计再进一步完善都要聚焦课题研究的目标。</p> <p> 梧桐落叶,玉露生寒,双节临近,2020年9月29日晚17:30—22:00,英语组组织了带题授课课前研讨活动。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昌平区教科室的张久霞老师和刘海英老师,北京师范大学助研团队的田琬琦老师和英语组的8位学员。</p> <p>活动开始,路娜老师首先介绍了“二年级上册Unit4 There are many animals”的教学设计。路娜老师分别从单元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单元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以及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做了介绍。随后,又详细介绍了第15课《So many beautiful animals toys》的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语言框架、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及各教学环节。针对路老师的介绍,刘海英老师建议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能够易于理解。</p> <p> 刘春华老师负责本次带题授课的前后测设计。在研讨活动中,组员们在刘海英老师的指导下完善了问卷设计的提问方式和问题设计。张宝新老师进行了观察量表的讲解。张久霞老师和刘海英老师建议量表要简单易操作地进行观察。同时,张久霞老师还指出,观察量表要定点、定位、定向。定点就是要首先确定观察点。定位主要从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两方面进行定位。定向是指针对课堂落实和改进方向。关注自变量、因变量的一致性,通过准确的数据,确实帮助教师有理有据的归因。全组人员都要参与观察量表的制定中,进行课堂观察。</p><p> </p> <p> 为了保证研讨活动效果, 五个组的会议均在工作之余的晚上进行,每场研讨会都在2—3个小时。学员们真诚深入的交流,使得每一位学员对带题授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课例研修”的操作步骤与实际意义。学员们在研讨会之后将再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的设计,使之更加聚焦课题。</p><p>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span>相信,通过课例相关设计研讨,学员们对第一阶段的理论学习加深了理解,深刻地认识到科研与教研的关系。“<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教而不研则罔,研而不教则殆”,让我们继续前行,</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以科学的研究视角、专业的研究能力和严谨的研究作风继续开展扎实有效的实践实验,力求在不断反思、归纳、细化与深化的过程中提升专业素养,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成长助力。</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搞好教育教学研究,以研促教,教科人永远在路上!</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