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天井村,享受老时光慢生活

道法自然

<p>  临朐县五井镇天井村,位于临朐县城西南部青石山区,距离县城约十九公里。天井村三面环山,北依八岐山,西北有郭老崮、西有虎山。村落依山而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错落有致。村庄东西长约一公里,全村五百余户人家散落在“沙发”状三山环抱之中。1981年建成通车的五(井)白(洋口)公路从村中穿过,为村民的出行和村庄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发源于郭老崮、虎山、天井岭一带的河水,在天井村西交汇,形成了天井河,河水从村前缓缓流过,由西向东汇入五井石河。</p><p> 早就听说天井村是一个有着古老历史的“石村”——石桥石板道石房子,还有“古道”(丝路古道)穿村而过;也曾经几次在八岐山山巅瞰视过这村,觉得这村子在大山怀抱里“风水”很好,但从没有到村里看看。</p> <p>10月2日,朋友相约到天井古村去看看,还没到村口,就被进村道旁石堰墙上刻花纹的石头吸引住了,停车,拍、拍、拍!</p> <p>同行的朋友说这带“花纹”的石头是坟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破“四旧”、整“大寨田”时扒坟子来垒砌上去的,这石堰墙上很多。</p> <p>村口,一棵大树,习惯地以为是棵立村槐——国槐,走近了一看是棵柳树。</p> <p>在这里哄孩子的老乡说这柳树树龄快六十年了,1962年栽的。据说,柳树的平均寿命40年左右,这柳树已是老寿星了,但依然树皮亮嫩枝繁叶茂👍👍👍</p> <p>古树下,老井。天井村共有三口老井,这是东井,成井于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水质甘甜爽口,现仍然在使用。石井口上深深的磨痕显示着井的古老沧桑。</p> <p>关于这口老井,天井村村志上有这样的文字表述。有说这就是天井村村名的由来——天赐良井。</p> <p>村内石制生产生活农具和器具随处可见。</p> <p>天井村这条东西主大街原先村民叫它石铺路, 听说这条街最大的特色在于天然,好多路段的青石不是人为铺设的,它们一直就在这儿,微露地皮,巨大而平整,千百年的脚步已把它们打磨得很光滑。 原在老村的北边,起点是“五井”经“漫萨”到周村“旱码头”的古道(丝绸之路:临朐的蚕茧、丝,经此路运往周村织成布匹,经染成成品丝绸,再由古商城发往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销售。知名品牌、“中华老字号”瑞蚨祥的发源地就在“旱码头”。)就经过这里。</p> <p>时过境迁,随着时代的发展,石板道光滑摩擦力小,已不适应现代人们的出行,现在大都用水泥覆盖了,原石板都盖在了下边。我们沿着主大街前行。</p> <p>都说天井一大街七十二胡同,这就是石板铺就的支路——石胡同。</p> <p>继续西行</p> <p>用“方方正正”的料石垒砌的门楼。</p> <p>垒砌这样的石墙当然很费工夫。</p> <p>一条下河洗衣服的小路</p> <p>天然薄板石</p> <p>刚才拍摄时还铁将军把门,</p> <p>我们刚要走,这家的主人就回来了,还热情邀请我们去家里喝水,谢谢!</p> <p>过道里的石板早已磨得“油光可鉴”。</p> <p>门石,柴门。</p> <p>随高就低,依势而弯的古道。</p> <p>分支小道,一边石墙上迎春倒挂如瀑。</p> <p>石吊瓜架</p> <p>因村处山区,坐落在“七沟八岔”上,故桥、涵洞比较多。</p> <p>敦厚的路沿石,太奢华了👍</p> <p>方方正正,正南正北。</p> <p>如果道路上的石板不是被水泥覆盖了,这是一条多么“古色古香”的石胡同啊😱</p> <p>古道边的古槐。古槐树下曾是村民闲坐与聊天的地方。树下有一石碾,现已废弃不用。想当年丝路古道车水马龙时,这里应该是个驿站,供过路人歇脚、补给的地方。树下曾经演绎过几多故事。</p> <p>魁梧的古槐如一位见证了人世间沧海桑田的老者,贯看秋月春风。古今多少事,都如这石碾一样,淹没在时光的尘埃中了。</p> <p>继续西行,到了一个节点,四岔路口。看样子,这里应该是这石铺路上的一个“交通枢纽”,有一个屋头小广场,屋头上勤快的主人还摆上了青石条子,供行人歇脚。</p> <p>屋头石凳。</p><p>斗转星移,如快放的视频一样,蹒跚学步的娃子眨眼间长成上树下湾的皮孩子,继而求学、工作,走出大山,奔向远方。</p> <p>北去街</p> <p>南去道</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南去古桥。在乡亲们的指引下,我们顺着这条道很快找到了传说中的古桥。石拱桥,碑文记载为聚龙桥,修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至今坚固完好!</span></p> <p>石墙上镶嵌着方石碑。</p> <p>石拱桥,用料考究,制造非常精致,石与石之间严丝合缝。那年代没有现代化的机械制造工具,靠手工锤敲錾凿做出这样的弧形料石确实不简单!</p> <p>经过了近三百年的风吹雨打洪水冲撞依然坚如磐石。</p> <p>石碑</p> <p>去找“南井”。</p> <p>未找到,却“误入”老村遗址。</p> <p>残垣断壁</p> <p>气派的插门栓石,显示着当年的富有。在“旧社会”技术不发达的自然经济状态下,由于地广人稀,自然资源比平原地带富集,山区村比平原村富有。</p> <p>曾经热热闹闹的院落经不起岁月的流逝,破败了。</p> <p>老村前的小河依然在流,只是那玩水的娃都已长大走出了大山,奔向各自的远方了。</p> <p>那老桥的西面</p> <p>回到古桥处</p> <p>回到主街</p> <p>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街古道。</p> <p>沿主街继续西行。</p> <p>以前的大户人家</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石板,承载了历史,铭刻着岁月的痕迹。</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石板,亮晶晶。青石板上磨洋钉……”——古老的民谣。</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 <p>北向,一河边,石墙六七米高,</p> <p>为了建院子垒房屋,整理块儿平整的宅基地是多么的不容易!</p> <p>这么浩大的工程,全是人推肩扛做成,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p> <p>立木顶千斤。</p> <p>左转下河方向走</p> <p>小桥流水人家</p> <p>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p> <p>回到主街,继续西行。墙上的残存的黑板还留着当年的工分榜吗?</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由于去往南井的道路被倒塌的土崖阻挡,我们没有找到南井,该村一位在济南工作回来过“十五”的孙姓大哥主动给我们带路,披荆斩棘,绕道去探寻南井。在此向孙大哥表示感谢!</span></p> <p>过小桥</p> <p>到井边。经年的提水,井绳将石井口磨出了深深的凹槽。</p> <p>充满沧桑感的老井。这是三老井之一南井,现已不用。</p> <p>岁月悠悠,老井似乎在诉说着曾经的过往。</p> <p>桥下仍流着清澈的溪水。</p> <p>河边一石牛槽。</p> <p>岁月静好</p> <p>垒砌这墙可是技术活!</p> <p>自这里向西,大街未用水泥覆盖。</p> <p>这石板路不是人工铺的。</p> <p>天然石板路。</p> <p>到达村西头,溪水清流,稀罕水的娃妈妈拖也拖不出来🤓</p> <p>村西头有个水库,七十年代修的,水库中的“炮楼子”就是三老井之中的西井,修了水库后水位上升,为避免水库水溢到井里村民将井桶垒高了。该井水清泔咧,现仍在用。</p> <p>背山面水好庄园。</p> <p>村后的八岐山巍峨气派</p> <p>秋色渐浓</p> <p>秋天在这里</p> <p>此照片拍摄于2017年深秋,拍摄地点是八岐山前、天井村后的一山沟中。</p> <p>斑斓</p> <p>天井关的财神庙。古齐长城由天井岭穿过这虎山、郭老崮之间的垭口——天井关西去。现在,庙北边的山岭及郭老崮上仍有大量古兵营遗迹。</p> <p>庙中古槐</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唐槐。据载,古槐主干高2米有余,胸围5米,冠幅曾达百余平方米,伞状。原树干中空,可容数人,从树干内攀爬可达树端。前几年,有小孩在此玩火,一把火把树干大部烧去,只剩下东北一侧,成劈柴装。本以为此树休矣,不料第二年,枯树又发新枝,甚为奇特。如今仅剩下的一面粗糙树皮尚存,内侧黑乎乎如焦柴,树枝寥寥几株,对抗着山风。自远处望,如虬龙昂首,老树桠杈,迎风拂云。这棵树历经千年的战乱,风霜,纵火而屹立不倒,生命力何其顽强!</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为保护古树,现枯空部分已用水泥填充。</span></p> <p>古道悠悠。山上残存的古道。</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曼萨古道。古文献中,有着“曼萨古道”的记载很少。北道村西有一块碑,为“修路碑记”,大体记载了民国7年重修古道的事,但碑文没提及“曼萨古道”四字。现将碑文全文抄录如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朐西皆山也。其北道西偏,岭壑尤深,崎曲难行。崖(此字不清)之上出崇霄,下临无地,难系人迹,只有鸟道。实乃地僻天堑,又被水冲激,难通往来。而且侣偻提携往来不绝,常见颠仆之祸,即今思,古蚕丛路险犹通车马,丹障峻极而开于五丁,即天设地造亦人力所为也。况此太平峪至西通益境,相连杨集,东即朐邑,直达五井。岂可坐视不顾,大家共议修补,虽不能作为康庄,暂为羊肠。以成,将临村输财,勒石刻永垂千古(今)不朽。</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北道村修路石碑。曼萨古道,丝路也。骈邑通周村古商城一一旱码头的商道,故沿途多见古桑树。(此图片拍于2016年春)</p><p><br></p><p><br></p> <p>由于匆匆走马观花逛了一遍,好多东西是道听途说,美篇中的内容肯定有错误或不妥之处,望观者斧正。谢谢!</p> <p> 谢谢您的浏览!喜欢就点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