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雁门关,座落于山西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中国古代关隘规模宏伟的军事防御要塞。上古称北陵西,战国列称九塞之首,南北朝列称北庭三关,明代列称山西内三关。</p><p> 厉称勾注塞、西关、西陉关。</p> <p> 长城雁门关段(含白草口长城)(第五批国保)</p><p> 时代:明</p><p> 地址:代县城北20公里白草口雁门关村南200米</p><p> 又名西陉关,是明代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内三关。据清乾隆《宁武府志》载,旧关在雁门山上,明洪武七年(1374年)移至今址。明万历二十五年(1579年)、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现存雁门关为明代所筑。</p><p> 雁门关关城,周长1公里余,由关城、瓮城、围城三大部分组成。墙高10米,石座砖身,内为夯土,开门三重,即东门、西门、小北门。东门即天险门,石座砖券,额匾书刻“天险”二字,门上有楼,为雁楼。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墙垣设垛口,门洞内原有板门一道,青石板铺路。雁门楼是驻守官兵巡察、了望、休息的场所。</p><p> 西门即地利门,石座砖身,额匾书刻“地利”二字,门楼为杨六郎祠,已毁。小北门即瓮城城门,石券门顶,门额书刻“雁门关”三字,门两侧砖嵌“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对联一副。</p><p> 围城随山势而建,城周长约10余里,墙为石砌。围城南端分接关城东西两翼,围城城墙沿东西山脊向北延伸至谷底合围,合围处建有围城城门,门上有楼曰宁边楼,已毁。围城门外接石拱关桥连通关道,关外依次设大石墙3道,小石墙25道。石墙为围城屏障。</p><p> 天险门外建有靖边祠,祀战国名将李牧。山门前石砌平台上配设石旗杆、石狮各一对,正中左右各有踏朵台阶,皆配有石雕石栏板。山门左右配建的钟楼、鼓楼、前院两侧的厢房、过殿、后院的大雄宝殿已毁。1997年重建大雄宝殿,祠内存有清代碑刻15通,其中李牧碑1通。</p><p> 白草口长城,又名猴岭长城,为明代建筑,全长5033米,高6至8米,底宽5米,顶宽3米,每120米建戌城一座,并置烽火台、敌楼,隘处置堡寨、凿壕堑、设暗门。白草口长城东西延伸与外长城相连。</p><p> 此外,雁门关还有铁裹门、关陵、关署、东城兵盘、西城兵盘、点将台、兵洞、石头长城、六郎城、烽火台、新广武、广武古城等60余处遗址遗物。</p> <p>明月楼(雁门寨)</p> <p>边贸街</p> <p> 宁边楼</p><p> 李贺.唐</p><p> 《雁门太守行》</p><p> 黑云压城城欲摧,</p><p> 甲光向日金鳞开。</p><p> 角声满天秋色里,</p><p> 塞上胭脂凝夜紫。</p><p> 半卷红旗临易水,</p><p> 霜重鼓寒声不起。</p><p> 报君黄金台上意,</p><p> 提携玉龙为君死。</p> <p>瓮城 俗称小北门,石兰分门顶,额匾书"雁门关"三个大字。</p><p> 位于关城北侧地利门外,城高及关城之半,设有暗门。</p> <p>瓮城镌联</p><p> 三边冲要无双地</p><p> 九塞尊崇笫一关</p> <p>关帝庙</p> <p>西城门_威远楼</p><p> 址关城城廊内古关道西侧高台,跟东城同时兴建并重,为石城。《雁门关地理总考》载:"石城高1丈五,周围二里三百四十余九步,垛口五百,城门一。城内为千户所,仓场一,草场一。"南顺山脊延伸到西城制高点,与兵堡连为一体,北折至西城角楼、天险门城墙,东经角楼到地利门与城墙连为一体,城内设营盘,为守关将士操练守御之所。西城与东城中有城墙间隔,城墙南角和北角各配建角楼1座,正中建有城门和城门楼1座。城顶建威远楼1座,俗称"雁月楼",明嘉靖年间建筑。西城门外东侧设校场,校场设点将台。</p> <p>校场</p> <p> 天险门及雁楼</p><p>天险门为关城东门,石座砖券,额匾篆体书刻"天险"二字。墙垣设垛口,门洞板1道,青石板铺路。天险门上建有雁楼,坐西朝东,面阔5间,进深4间,四周有走廊。建筑为重檐歇山顶,正面明间为隔门,两顶间为砖砌墙,背面除两圆形窗户外,其余用砖砌成。平板枋上施以斗拱,有昂有翘,屋顶交以青灰瓦,正脊两端安大吻,四角悬挂风铃。楼内空畅,供兵丁巡察、了望。</p> <p> 勾注塞古道,全长30多公里。南起太和岭口,经富拉沟、城上、石墙沟、吴家窑、黑石关沟,越制高点铁裹门,下赵庄到白草口,再出柳林、油房为止。现古盘关道保存完整,铺石成路,百步九折,左右峭壁如削。诗载:"遥望雁门关,/山高不可攀。鸟飞青嶂低,人在白云间。虎豹千群壮,貔貅万灶闲。中原如此险,保障独惭颜"。</p> <p>李牧祠 </p><p> 位于关城天险门外东侧,亦称武安君祠、靖边祠、镇边祠,为纪念战国时赵国良将李牧而建。祠宇建筑规模宏大,山门前有石砌平台,上竖石制旗杆一副,配设石狮一对。正中左右各筑踏朵台阶,并配以石雕石栏柱石栏板。山门两旁建有钟鼓二楼,祠院分前后两时,前院两侧为厢房,正面过殿供奉李牧塑像,背面供有韦陀像。过殿两侧留过道,设东西库房。后院正殿为大雄宝殿,供有一佛二菩萨。正殿左为方丈,右为祖师堂,东西配房为师房。在主殿东边,顺台阶而下有窑屋多孔,名九窑十八洞,石基砖券曾为兵堡。祠内悬挂朱衣道人傅山亲笔对联:"重台唱法祥云遍覆菩提树,莲台传经瑞口光临极乐天。"现有残碑13通。</p> <p>残碑</p> <p>武安堂</p><p> 供奉战国"守关第一名将″赵国大将李牧。同时供奉汉李广、隋李景、唐李大恩、李靖、李克用、李嗣源。</p> <p>偃公堂 </p><p> 供奉最早镇守雁门关大将,西周下武王之弟姖幸。</p> <p>群英堂</p><p> 供奉西汉卫青、霍去病、东汉杜茂、西晋刘琨、唐薛仁贵、张公瑾等名将。</p> <p>忠武堂</p><p> 供奉北宋名将杨业及八子。</p> <p>文定堂</p><p> 供奉北宋名将张齐贤。公元987年继任杨业为代州知州,屡败契丹,安定边关,后任兵部尚书、宰相。</p><p> 同时供奉西汉郅都、东汉郭谅、曹魏牵招、唐裴行俭、明周遇吉等。</p> <p>塑有北宋初潘美塑像。</p> <p>雁门关驿站</p> <p>雁塔</p> <p>碑林</p> <p> 长城雁门关段(含白草口长城)</p><p> 又名西陉关,是明代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内三关。据清乾隆《宁武府志》载,旧关在雁门山上,明洪武七年(1374年)移至今址。明万历二十五年(1579年)、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现存雁门关为明代所筑。</p><p> 白草口长城,又名猴岭长城,为明代建筑,全长5033米,高6至8米,底宽5米,顶宽3米,每120米建戌城一座,并置烽火台、敌楼,隘处置堡寨、凿壕堑、设暗门。白草口长城东西延伸与外长城相连。</p><p> 此外,雁门关还有铁裹门、关陵、关署、东城兵盘、西城兵盘、点将台、兵洞、石头长城、六郎城、烽火台、新广武、广武古城等60余处遗址遗物。</p> <p> 2019年11月16日,间隔数年又一次蹬上雁门关长城。深秋之际,地处晋北的雁门关深感凉意。沿路而上小河的水多处结冰,穿山的风吹的游客脸面发红。</p><p> 间隔数年,雁门关景区变化很大,道路更加平坦,服务更加规范,景区越来越漂亮,雁门关以新的气象迎接着四方游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