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镇上的“铁”老哥

观音

<h3>  在湖北恩施桅杆堡村村级集镇上,有一家“老”子号的铁匠铺。师傅姓尹。说是“老”子号的铁匠铺,实际上就是辟用自家在村集镇上修建的房屋的一楼为铺子从事打铁生涯,既为十里八乡的老百姓提供服务,也成为自家生活来源的很大一部分。</h3> <h3>  2020年9月29日,国庆中秋双节大撞怀来临前夕,在进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大背景下,本人第二次走进了尹师傅的铁匠铺。因为没带相机,只好用手机记录了尹师傅一段打铁的过程。</h3> <h3>  拣料是打铁的第一道工序。拣料之前当然要有备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铁匠的工具也有改进。比如,在取料这个环节就使用了电动的切割机。</h3> <h3>  挑好铁料后,接下来就是烧料。即手握长柄铁钳夹住铁料喂入炉灶里,并适时翻动,使铁料充分受热,软化。与传统炉灶相比,尹师傅的炉灶没有风箱,而是用鼓风机代替了风箱。</h3> <p>  按传统的打铁法,一般都有抡大锤的徒弟或帮手。不过现在已经用机器代替了大锤。既省力,还减少了人工开支。</p> <h3>  砧子(铁匠打铁的平台)、铁夹等都还是传统的。可以说在老铁匠手中,坚硬的铁块变方、圆、长、扁、尖均可。铁器成品有与传统生产方式相配套的有农具,如犁、耙、锄、镐、镰等,也有部分生活用品,如菜刀、锅铲、刨刀、剪刀等,此外还有如门环、泡钉、门插等。</h3> <h3>  打铁先得本身硬,首先就得有个好身体,没有力气不能打铁,一个好的铁匠,更是需要不断地累积经验。尹师傅也可以说打铁世家。据说几兄弟在不同的地方都开有铁匠铺。</h3> <h3>  象尹师傅这样的打铁世家,打制一样东西,其形状、色泽特别是火候的掌握(淬火)等全凭“眼水”。没有科学仪器检验的。打造的铁器好不好,火候的掌握和冷却是关键。</h3> <p>  打铁虽然是一个“苦活路”,但同样要具备职业操守。尹师傅就给我讲过,如果一个看起来就不大正经的小年青,要来打制一把尖刀之类,一般情况下,尹师傅是会婉谢这桩生意的。。。。。。</p> <h3>  当日目睹尹师傅打制的是一把镰刀。“镰”与年、廉谐音。不知怎的,那基本成型、还未褪去红色的“镰”,让人联想到天上的一弯新月。。。。。。脑子里闪现出“镰”月、年月等词汇。。。。。。</h3> <h3>  年年月月坚守一份职业、一份操守很不容易。尹师傅几十年来一直坚守这份职业、这份操守。90岁高龄的母亲有时会来陪伴他一会儿。。。。。。也许这正是人类生生不息、守正创新的源头活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