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库布其沙漠之旅(一)

GZSSWXH

<p> 人生总是充满了各种诱惑或者挑战,而自己总喜欢去尝试,抑或叫体验。有时候会收获成功和喜悦,有时候会在真不该触碰的尝试中碰得头破血流,然后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懊恼。 </p><p> 这一次,我又勇敢地迎上了,而且是以年过半百的年龄去挑战徒步五十多公里的沙漠!说实话中途我曾打过退堂鼓,但又不能改变。因为我的挑战得到了朋友和家人的支持,我不能辜负他们的鼓励和一片真情。</p><p> 30日的凌晨1点40分,和几个朋友背大包拎小包地上了从六盘水开往鄂尔多斯的火车,开启了盼望两个多月之久而又一直心怀忐忑的挑战沙漠之旅。</p> <p> 绿皮火车在黑夜中穿过一条条隧道,又经过一座座已经沉睡却星光点点的城市。在熬过了两个晚上一个白天后,终于在今天(10月1号)的凌晨四点半到达鄂尔多斯。</p><p> 鄂尔多斯于我已是第二次到达,第一次是10年前参加贵州省作协组织的作家西部采风活动途经这里。那一次,还因为同行的文友告知这里是“鬼城”而打消了在此一游并买上几件羊绒衫的想法。尔后得知,“鬼城”一说实际上源于美国《时代周刊》的《中国鄂尔多斯:一座现代鬼城》的一篇报道,让这座其实很美丽很悠闲的城市被冠以了一个恐怖的代名词很久的时间。</p><p> 半红半黄的月亮还挂在天边,瑟瑟秋风中,城市已在朦胧中渐渐露出了轮廓。二十多分钟后,我们乘坐接站的大巴到了下榻的富凯龙酒店。</p><p> 六七十人的挑战沙漠队队员来自省内不同的地方,因而大厅里充斥着各种地方口音,贵阳的,遵义的,毕节的,安顺的……我敢说,因为城市多元化的原因,六盘水队员的口音绝对让人分辨不出属地。</p><p> 不管怎样,人能够相聚相识就是一种缘分,加之还能够并肩行走在苍茫无烟沙土飞扬的沙漠上更是前世修来的缘了。</p> <p> 比起贵州来,鄂尔多斯的气候要干燥一些,风也很大,大街上除了夏装穿啥的都有。一大早,学良早年认识的朋友———国家一级作家、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主席、《西部散文选刊》杂志主编刘志成先生与同为作家的夫人高彩梅女士闻讯后专程来到酒店,请我们去品尝当地的蒙古族特色早餐。尽管睡意浓浓,但盛情难却。</p><p> 在餐馆内别具一格的蒙古包前,我们喝着纯正的酥油奶茶,吃着羊杂烩、奶皮子、牛肉合子,轻松愉快地聊着一些与文学有关或无关的人和事。的确,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我喜欢这样的交往,没有表面虚假的相互吹捧,暗地里也不会去嘲讽和诋毁,只念过往的真情实意,只相互去欣赏对方的长处,不去在乎谁得了鲁奖谁又出了什么大作。</p><p> 不过刘志成的确很“牛”,这是后来到他领衔的西部散文学会办公地走访时看到和了解到的。书柜里桌子上那一摞摞出版的各种文集,还有橱窗里各种各样的获奖证书,还有那些编入高中教科书的经典散文作品,都足以说明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显著成就。</p> <p> 晚餐在酒店举行,之前“8264”还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出征仪式。令我开心的是,在我们小分队里,竟然云聚了十来个我们关注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的志愿者,有团长李建华,还有我那超级能扯的“冤家”紫云小妹。 </p><p> 今天是国庆中秋双节同庆,来自普定的志愿者刘慧也正好今天的生日。晚宴上,我们一同举杯为她庆祝,除此之外,我们也在遥远的地方祝家人中秋佳节快乐,更祝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p><p> 明天清早六点起床,行车两百公里后进入库布其沙漠,开始艰难的行走。 </p><p> 为07号的自己加油!我不可能做最棒的,但也不能当孬种,呵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