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送培进校诊断式培训”项目走进蕲春县实验小学

兰亭青苇(^_^)

<p>  庚子金秋,桂子香幽。9月28日,教育部项目“送培进校”如约走进蕲春县实验小学,为国家中西部学校发展背景下的校长、教师成长送来了满满的干货。</p> <p>  九月的校园虽一切如常,但疫情的影响远未结束。体温检测、口罩发放,报告厅间隔就坐。疫情防控坚持不放松,是今年学校工作的基石和护佑。</p> <p>  蕲春县小学语文教研员胡连生老师主持语文学科的培训。</p> <p>  他的欢迎词简短又热情。之后,他向大家介绍了培训专家、培训内容。</p> <p>  课例是直接又有效的培训方式。上午,参训老师认真观摩了三节展示课。</p> <p>  “同课异构”是课堂诊断的极佳形式。同样的授课内容,讲课者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学习效果等都直观地呈现在听者眼前,激起的思考是全方位的。</p> <p>  蕲春县实验小学年轻的九零后教师鲁佳和专家团队的襄阳恒大名都教育集团罗静老师,同课异构四年级历史故事《西门豹治邺》第二课时。</p> <p>  两位老师都紧扣课标和教材要求,带领学生感受人物智慧、获得启迪。</p> <p>  但教学内容有所不同。鲁佳老师让学生初步理解西门豹的妙计后,进入简要复述课文这个难点的训练。她用微课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简要复述的方法指导,在练习中做到了从扶到帮后放的循序渐进,内容上从句到段至篇层层深入。既紧扣了简要复述这个语文要素的训练,又为参训教师提供了教学示范。后生可畏,在于她们敢于大胆尝试、用心打磨。</p> <p>  罗静老师把感受人物形象作为课的重难点。师生初次相见,第一课时也仅用了半个小时,学生最初是胆怯的。但罗老师围绕中心问题,紧扣西门豹的言行,带领学生一步步进入了故事情节。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深入人物内心,在文字中来回品读思考,在对话中碰撞思维情感,学生在真正地学习,发言愈加精彩,听课者都被深深吸引住了!</p> <p>  来自武昌的汪贤荣老师,带来的是课改下的研究成果~整合课堂。一节课学习了《太阳》和《松鼠》两篇课文。</p> <p>  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关键。这节课,汪老师让学生围绕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来研读两篇课文。学生在读、找、理解中认识了常见的说明方法;在对比阅读中感受到了平实说明和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不同;在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中了解了太阳和松鼠的特点。紧扣文体特点进行整合教学,课堂的优质高效竟然顺利地实现了!</p> <p>  在课堂上,授课老师的教学艺术精彩纷呈,我们的孩子更是可圈可点。在聚光灯的明亮中,在高清投屏里,在众目睽睽之下,孩子们和陌生的老师一起,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或书声琅琅,或静静默读,或奇思妙想,或奋笔疾书。小小的身影大大的“人”字,是从他们在课前展示里那些抗疫歌曲里获得的力量吗?</p> <p>  课例展示结束后,三位授课教师谈了自己的课堂反思。她们围绕课的设计思想,课堂的学生活动和效果进行了说课。听课教师认真聆听、记录了这么久,有了很多的思考,纷纷积极表达听课感受,向专家请教自己的教学困惑。短短十五分钟,台上台下真诚热烈、互动频繁。</p> <p>  在下午1:30开始的讲座中,汪老师详细介绍了她所在的武昌三道街小学的主题学习语文教学改革成果。在这个海量资讯奔涌而来的时代,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必然会逐渐摈弃几个课时教一篇课文的模式。课本的单元整体设计、课标对阅读量的要求、主题学习的整本书阅读等等,无一不在呼唤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教材,该用教材教了。</p> <p>  教研工作是学校的常规工作,也是教师成长的核心工作。罗静老师的讲座以她所在学校为例,具体详实地介绍了教研工作的方方面面,很有借鉴意义。</p> <p>  一天的培训结束了,专家团队匆匆地踏上了归途,参训老师也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疫情带来了那么多的阻碍,但阻挡不了教育者不断探索,追求更优质教育方式的初心;更阻挡不了国家促进中西部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决心。期待诊断式培训专家团队为我们蕲春的教育教学发展把好脉、对症出妙方。期待明天更美好!</p> <p>审核:张绍娟</p><p>摄影:宋亚武</p><p>文字:蔡文娟</p>

老师

学生

课堂

培训

教师

蕲春县

课文

紧扣

语文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