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老姑奶奶并不是我的老姑奶奶,是老公的老姑大,只是我们在李家冲辈分较大,大半的人看到姑大都称她老姑奶奶,何况她的确高龄八十六七了,在我眼里有时都浑了,就觉得是我姑奶奶一样。</p><p>车子驶停在养老院大门口,走进去,远远地看到老姑奶奶在房门口张望,一边跟隔壁老人说话。</p><p>“姑大!”</p><p>“哎!”声音清脆而响亮,一头银色的整齐的短发,精神矍铄 ,笑了,露出一排雪白的牙,拉我进门,从桌上拿起两袋瓜子,给我和老公一人一袋,一袋各种零食“这是给你们的”,一个红色的布袋“这个是拿上去的”,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走吧。”</p><p>“我的钥匙…噢,门上,看我,莫得益哎”略带自嘲地笑,“一点记性都没有噢!”</p><p>“姑大,我现在都经常这样子哩,经常忘这忘那的。”“呵呵呵”又是一阵爽朗的笑。</p><p>车子向山里进发,带着老姑奶奶去看孩子的爷爷奶奶。</p><p>一路上,老姑奶奶跟孩子姑姑拉家常,说在养老院门口的地被铲了,要挖井,康复医院要做过来了,什么民政局做的,我惊诧于八十多的老姑奶奶的记性,这些名词她都捞得清,记得牢。</p><p>“孩子,当年一个屋场打麦,几十箩的小麦过称,全是我记帐,记在肚子里,晚上回去跟你姑爷报帐,你姑爷再记到本子上,第一箩多少斤,第二箩多少斤,一箩都不错。”</p><p>我震惊了,一个旧社会出生的穷苦的女子,一天学堂都没上过,对数字有如此惊人的敏感度,实不多见。</p><p>我对老姑奶奶的尊敬并不仅在于她的记忆力,更由于她的聪慧,她一生生了二女五男,五个儿子都通过读书走出了大山,分布全国各地,北京,深圳,合肥,安庆。以前老姑爷还在世,老两口驻扎老家,两个人相濡以沫,老姑爷是个老道士,哪家老了人,八十多岁的老姑爷还去做法事,早早起来翻几座大山,老姑奶奶陪着翻山越岭地送他,站在山顶上目送着他远去。前几年老姑爷过世,老姑奶奶决定不给孩子们增添负担,住进养老院,这是多么大的胸襟!这次国庆,儿子们都没能回来,老姑奶奶没有半句怨言,她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他们忙!”我偶尔去看望一下她,她总是说:“孩子,你们忙死了,还记着看我这个老姑大。”听到这话我真的汗颜,我这个“偶尔”真的是太“偶尔”了。</p><p>老姑奶奶懂得养生,非常自律,现在身板还都是笔挺,她最为孩子们着想,又从不干涉孩子生活,经常劝我婆婆,公公,少操心,管好自己生活,就是给孩子们造福 。</p><p>回来的路上,老姑奶奶算着日子,8号,侄孙女结婚,“我说我当天回去,明海说没事。”</p><p>“姑大,你就住一晚嘛!”</p><p>“伢!人常言道,七十不留歇,八十不留餐呢!我这么大年纪了,不能哩!”</p><p>“没事哩,你身体好着哩!”我一边说着,一边悲从中来,八九十岁的老姐弟几个还能这么在一起相聚几次,似乎越来越数得清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