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中秋节,又称月夕、秋月、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p><p>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是在农历八月十五;</p><p>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定在八月十六日。</p><p><b>千百年来,月总是被人吟诵,明日就是中秋佳节,今晚就和大家分享一曲《明月几时有》,月儿圆时,寄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展现着人们美好的愿望。</b></p> <p><b>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b></p><p><b>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b></p><p><b>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月亮是柔和与光明的象征,是上天对人事的见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以自己的方式祭拜着;</b></p> <p><b>清代俗谚说:八月十五月正圆,西瓜月饼敬老天,敬得老天心欢喜,一年四季保平安。</b></p><p><b>一轮圆月穿过层层云翳露出娇羞的容颜.淡淡的清辉洒满了小巷,为行人指引方向。</b></p><p><b>细细看去,月朦胧氤氲,像是裹着户层薄纱,整个儿更显袅娜。</b></p><p><b>它散发出来的光芒,似乎穿透了大地,弥漫一种馥郁的清香,醉人心脾。</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中秋起源</b></p><p><b>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b></p><p><b>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b></p><p><b>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b></p><p><b>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b></p><p><b>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b></p><p><b>而“中秋”正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b></p><p><b>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中秋的习俗</b></p><p><b>赏 月</b></p><p><b>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人们便摆出果品,赏月畅谈。</b></p><p><b>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吃月饼</b></p><p><b>“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b></p><p><b>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燃 灯</b></p><p><b>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美景,美不胜收。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b></p><p><b>湖广一带习惯用瓦片叠于塔上燃灯;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广东、香港等地,制成不同形状的灯竖起于高杆上,俗称“树中秋”。</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兔儿爷</b></p><p><b>兔儿爷最早原本是人们祭月的对象,由泥制成,外型如人端坐一般,供人们祭拜;从清代开始,逐渐变为儿童的中秋玩具。</b></p><p><b>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在民间艺人手中,兔儿爷有了兔首人身,手持玉杵的形象,成为孩子们的绝妙玩具。</b></p> <p><b>舞火龙</b></p><p><b>舞火龙是农历八月十五的民间习俗,代表地是香港。据说舞乐火龙以后可以趋吉避凶、风调雨顺。</b></p><p><b>以前用稻杆扎成龙头、龙身的形状,插上燃着的香,由青社的小伙子赤膊上阵挥舞。</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饮桂花酒</b></p><p><b>我国饮用桂花的历史十分久远,在屈原《九歌》中,便有“援寄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b></p><p><b>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中秋的意义</b></p><p><b>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b></p><p><b>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b></p><p><b>月是民族和谐、家庭幸福的象征。自古以来,中秋节不仅是小家团圆的日子,更是举国欢庆的时刻。</b></p><p><b>从时令上看,中秋是“秋收节”。当然,现在看来,名义上拜月亮,</b></p> <p><b>其实念念不忘的应该是自己的祖先吧,还有就是思念那些远方不能够团圆的亲人们。</b></p><p><b>总之,中秋节,就是团圆节,就是溯宗追远,就是一家团聚的节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b></p><p><b>虽说我们现在已经不会再拜月亮,可我们依旧会在中秋的夜晚,望一望天上的月亮;</b></p><p><b>因为那一轮明月,曾流淌过我们的故乡,照耀过我们的窗子;那份祥和与宁静,早已盈满了我们风尘仆仆的思念。</b></p> <p><b>天上满月,人间团圆中秋最的大意义便是以月之圆满兆人之团圆,愿在外奔波的你有人挂念;愿归家团圆的你了无遗憾!</b></p><p><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秋一直是我们寄托思念,在这团结友爱的一个特殊的日子,</b></p><p><b>听一曲《明月几时有》,让它深深敲击着我们的心灵,用最美最朴素的歌曲来形容这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