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水调歌头1·明月几时有</p><p>[宋]苏轼</p><p>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2,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3,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p><p>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p><p>注释:</p><p>1.水调歌头:词牌名。</p><p>2.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p><p>3.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宫。</p><p>4.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形容月亮。</p><p>赏析:</p><p>此词是苏轼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p><p>此词的上片借明月自喻清高,下片用圆月衬托离别。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排空直入,笔力奇崛。“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可是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p><p>下片怀人,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词人无理地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进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表达出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也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p><p>此篇从艺术成就上看,构思奇特,独辟蹊径,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