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那点事儿……

雷霆

<p>  中秋吃月饼,吃的是一种口福,更是一种文化,似乎是没有月饼不成中秋,不吃月饼不像是过中秋。</p><p> 早从唐代开始,人们对月饼的制作就很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p><p> 除了制作考究,吃也很讲究,清代诗人沈兆褆有诗,“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分桂魄寒。聚食合家门不出,要同明月作团乐。”吃月饼成了一个家庭和睦的象征。</p><p> 在我们湖南老家,一到中秋节一家人围在一起,将月饼横着一刀,竖着一刀,变成四块,然后每人分一块,寓意阖家团圆,“四四”如意。</p><p> 现在一到中秋节前夕,各种样式各种味道的月饼琳琅满目,不但洋溢着中秋的喜庆,也飘荡着浓厚的中秋文化。只是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好东西吃多了,对月饼不再稀罕,说什么月饼太甜太腻,有的还为家里月饼吃不完而发愁,单位过节不再发月饼,走亲访友不再送月饼。尽管如此,一到过中秋节,绝大部分家庭好好丑丑都会买一小盒月饼,晚上不管吃没吃饱,都要吃上一小块月饼,寓示着一家团圆。中秋节前去饭店聚餐,热情好客的老板也会送上切好的月饼,并且插上牙签劝客人尝尝,给人一种客至如归的感觉。</p><p> 小时候在老家,穷得连肚子都吃不饱,父亲当然不可能买月饼给我们吃。在我的印象中就只尝过一次月饼的味道。还是读高三时,从学校回家里拿米,穿过县城的时候看到一个拉着板车在街道上叫卖散装月饼,旁边没有什么买客,我猛然想起今天就是中秋节,顿时动了好吃之心,先问了一下价钱,5毛钱一小个,我摸了摸口袋,刚好还有5毛钱,是用来坐车回家的。于是一咬牙买了一个小月饼,然后朝20多里路远的家乡狂奔,想让爹和弟弟早点尝一下月饼的味道。</p><p> 到家的时候一轮明月已经挂在屋后那棵高大的白杨上。我兴奋的告诉爹和弟弟我买月饼回来了。他们俩很惊讶的围了过来,我小心翼翼的从衣服口袋里摸出月饼想用手掰开每人分一块,尽管我力大无穷,但掰了几次都没有掰开,只好改用菜刀砍,砍的菜板咚咚响,才把月饼砍成了三块。我迫不及待的放在嘴里用力一咬,差点把牙齿都硌掉了,可月饼居然纹丝不动,只好小心谨慎的一点一点的啃。</p><p> 我们就那样一边慢慢的咬着人生的第一块月饼,一边细细的品,那种又甜又香的味道现在都记忆犹新,好像那是我有生以来吃过的最好吃的月饼了。现在才懂得,那是月饼变质了,所以才那么硬。也幸亏月饼很硬,才给了我慢慢品尝的机会,才让我品出了月饼的美味,如果是酥酥软软的,那么一小块一口就吃掉了,哪里能吃出月饼的味道啊!</p> <p>  中秋赏月,赏的是一种团圆,更是一种情怀。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八月十五是一年中月亮最圆的时候,因此,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中秋时节,云稀雾少,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生出许多联想,特别是远在天涯的游子,更是感慨万千,很多古诗皆表达了这种思念之情。如“万里无云境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 “每到月圆思共醉,不宜同醉不成欢。”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些古诗既是对家人团圆的思念,又是对人生圆满的感叹。</p><p> 小时候过中秋节虽然没有月饼吃,但我们照样过的很快乐。中秋明月把小山村照耀得如同白昼,是小朋友们捉迷藏的最好时候,屋前屋后,田野林间,甚至是平时不敢踏进半步的坟地,都是我们大显身手的舞台。哪里最隐蔽,哪里最吓人就往哪里躲,只要别人找不到就是最大的胜利。有一次,一个平时最胆小的小伙伴却成了大赢家,他居然躲进了别人家屋后的棺材底下,我们压根儿没想到他会往那个吓人的地方躲,就算平时看起来胆大包天的小朋友,也不敢到那个吓人的地方去找啊。</p><p> 每年的中秋节我们都会玩到很晚才回家,如果不是大人们“三请四催”,说不定还会玩到后半夜。那个晚上不做作业父母不会管我们,第二天上学迟到了老师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快乐的就像一匹匹脱缰野马。</p><p> 2007年的中秋节是我们一家过的最有纪念意义的中秋节了。那一年我刚调来北京工作,中秋节前我们刚把家安好。过节那天,我那个一直浪漫的老婆突然提出了一个更浪漫的建议:晚上我们一家走路去天安门广场赏月过中秋吧。老婆的建议立即得到了儿子的积极响应。于是,我们下午四点多钟就吃完了晚饭,背着军用挎包,挎包里装了三个月饼,还背了一个军用水壸,灌满了温开水,从平安里出发,沿着西黄城根往南走,左转进入西安门大街往东走,再右转穿过长长的府右街,便来到了天安门地段。我们一路走走停停,指指看看,到天安门广场的时候已经华灯初上,一轮明月也正在冉冉升起,迎着清爽且略带寒意的秋风,我们一家三口席地而坐,一边品尝着月饼,一边抬头看看明月,儿子还不时在广场上奔跑欢呼,一家人其乐融融。</p> <p>  “快看!快看!月亮已经走到我们头顶了,好像比广东的月亮要大要圆哦。”刚从广东转学进京读小学四年级的儿子,大声欢叫着。</p><p>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这里的月亮当然要比其它地方的月亮更大更圆更亮嘛。”我骗他说。他似信非信的点了点头。</p><p> 本来说好走路去再坐车回来的,但我们初来乍到,还不怎么会坐车,有的车次人太多了又挤不上去,我们仨只得沿着中南海的墙根往家走。我这个老军人早就炼就了一双铁脚板,一路勇往直前。儿子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一路蹦蹦跳跳。只有我老婆走走歇歇,一路叫苦不迭,停了好几次才回到家里。我们站在阳台上再看看天上的月亮,开心的笑了。</p><p> “今天晚上可真是太有意义了。”老婆说。</p><p> 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 时间过的真快,今年是我们在北京过的第14个中秋节。</p><p> 中秋节的前三天儿子出国求学了,有人对此有些不理解,怎么不一家人过完中秋节再走?怎么选择在国外疫情如此严重的时候出国?但我们想,千里共蝉娟,为什么就非得在北京赏月过中秋?国外疫情确实有点吓人,刚好可以锻炼他面对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如果怕这怕那,老是抓在手里不放,日后他怎么成长成材呢?只是可怜了他的母亲,提前几天就千叮宁万嘱咐,在给他整理行李的时候,还悄悄的在他的箱子里塞了六个月饼,预祝他在外能六六大顺,在异国他乡也能过一个快乐的中秋节。</p><p> 没想到儿子真的长大了,还给我们偷偷写了一封信,藏在我的枕头下,当我看到这封情真意切的儿子凌晨手写的信时,他已经离家出往机场,我边读着眼泪就边出来了。</p><p> 今天我们给他发了好几条信息,问他吃了月饼没有,但他一直没有回复,也许他在倒时差,还没有看到我们的信息吧。其实回不回都没关系,父子连心,母子连心,无论何时何地,这份感情都永远藏在我们的心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