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姜的记忆传承

小南

<p>  生在八宝之地,自小看买姜、刮姜、晒姜、腌姜,每个铜陵人的记忆中都有一缕姜的辛香。</p><p> 让我的母亲念念不忘的是童年时在无为吃过的酱姜。尽管她从小就来到铜陵生活,但铺着长长石板的无为古城、青砖大瓦的老房已经成为她无数次的梦回之地。无为人偏爱早茶,一壶酽浓的茶,一碟小点心,几个五香蛋便是早茶的标配了。她的小脚外婆最擅长做的是酱姜,每次都会从酱缸里挟出几块色泽深厚的老姜,撕成细细的长条,几个老姐妹边吃边聊,能絮叨整整一个上午。</p><p> 母亲的回忆自带画面和味道,令小时候的我向往并垂涎,但尝过酱姜的味道后,故事的光芒却弱了几分,感觉其酱味过于咸重,不如糖醋泡着好吃。然而人的口味也并非一成不变,曾几何时认为最好吃的糖醋姜排名正在逐年下降,有时倒想就着一壶好茶,细细地品一丝老酱姜。</p> <p>  前两年我陪母亲回无为走亲戚,她记忆中铺着青石板的老城基本已被鳞次栉比的商场和住宅小区代替,但早茶文化却一直延续至今。在饭店的大厅里,油条、麻球、小饼子等各类早点品种丰富,人们买过早点后如同旅行团一般围桌而坐,认识的边吃边聊,氛围轻松闲适。桌上也有一瓶糖醋姜,尝了一下,满是筋络,食不知味,与铜陵姜实不可比。</p><p> 我的脑海中关于生姜的记忆则是与“吃货”两字紧密相连。小时候我是不喜欢吃姜的,总感觉是烧菜用的佐料,确切地说是不喜欢吃母亲用黑醋泡的又酸又老的姜片(有一年的姜老得用刀切出来两边都是毛乎乎的)。直到小学三四级时去一位女同学家玩,尝了她爸爸用白醋泡的嫩姜后,那一瞬间惊为天人,也打开了认知生姜口味的另一扇窗(此后长时间心心念念,为了吃上这么美味的姜真是没少拍那个女同学的马屁)。</p><p> 姜是佐食佳品,佐何最佳?每个铜陵人想必都有自己的答案。窃以为糖醋姜最配的是蛋炒饭,五香蛋、油条、面条次之,它们组合在一起会产生一种神奇的令食欲大增的化学反应。其实闲着没事,扯一块搭搭嘴也挺好,开胃生津,只是生姜性热,晩间需保护脾胃不宜多食。</p> <p>  食不厌精,即便是铜陵姜也分三六九等。这几年,曾和同事们去过佘家大院、董店的田间地头买姜,目睹着姜农们直接从黑黑的泥土里拔姜,小心翼翼地清理每块姜上的浮土,像在呵护自己的孩子。即便作为一个外行,仅凭肉眼的对比,我也感觉到大院姜相对而言更为肥厚鲜嫩,每斤贵个三四元不无道理,秘密想必就是大铜官山脚下那一缕独特的矿脉吧。</p><p> 又是一年丹桂飘香,和母亲围坐在一起细细地刮姜、聊姜,而我的女儿在一旁聚精会神地玩着王者荣耀,也不知有几句飘进了她的耳朵里。这一代被日漫、游戏浸润长大的孩子,日后他们的记忆里会否能给家乡的姜留一块自由生长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