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观下教对数学课——《种子课2.0》

TRINA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数学阅读者(第8季)</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种子课2.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8.31~2020.9.3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31天的阅读</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结束啦</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br></p> 关于本书 <p>本书分为上编,下编以及附录。上编主要是阐述:教对数学的问题讨论,主要是对上好种子课认识层面的思考,讨论怎样是教对。这几个问题,我认为是非常深入也有实际作用的可以引领我们对一些现在的教育问题有一个预知与把握。下编主要阐述的是:教对数学的路径把握,主要是对上好种子课的操作层面的路径介绍。在这里主要是一些种子课例,对我们种子课认识以及如何上好种子课有一个方法的指导。</p> 关于种子课 <p>种子课,即关键课,是处于学生思维发展重要节点的课。本书从六大领域12个课例,详细解释了什么是种子课,如何教对种子课。顾明远老师说:“种子课就是在把数学的重要节点课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种子发芽,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把握数学的脉络。把握好数学教学的重要节点,就要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通盘的设计,没有对数学教学的深入研究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是啊,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教学就应该还原它的本质,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练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有时候说要把数学的重要节点,数学逻辑交给学生。有时候我们会做题了,但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认为方法是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会了方法,那么学生自然而然的会进行举一反三,甚至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惊喜。</p><p> 做教育的人,没有一个正确的、与时俱进的理念来指导你的行为,就像一个盲目的行者,没有一个方面,走到哪个坡,再去唱哪个歌,走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这样太盲目了。通过本书我们继续去系统学习俞正强老师对种子课的深入理解以及对数学教育的思考,这是俞正强老师十几年对数学教学进行探讨的结晶,是经验的总结,理论的升华。本书是俞正强老师种子课的2.0版本,也可见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从1.0至2.0,也是一个不断生长的过程。俞老师是如此,我们更加应该要这样——不断生长。</p> 关于数学概念教学 <p>★可以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通过举例的方式来体现。接着利用生活中的案例体会具体概念的属性。</p><p>★恰当使用教具,把握数学本质,学生对习得的经验,综合能力,迁移能力进行巩固与提升,加强概念的直观理解。</p><p>★教师要善于利用助手,例如:生活及学生经验;学生;课本。我们还有一些优秀的教学老师引领,总之,我们可以利用好这些助手,把我们的教学设计的更精彩。</p> 关于数感问题培养 <p>★数的发展</p><p>自然数→分数→小数→负数→无理数</p><p>★数的认识教学落实</p><p>数的认识内容教学主要在课堂中落实知识点,技能点与体验点。</p><p>→知识点是我们可以用语言讲明白的。</p><p>→技能点是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来让学生掌握的。</p><p>→体验点是我们没法用语言讲明白,也无法用行为来操作,例如说学习复数时感知复数的一种状态,只能用一组材料,让学生经历与感悟。</p><p>★培养数感的种子课与关键词整理</p><p>①整数的认识——位值</p><p>②倍的认识——分率</p><p>③近似数的认识——区间</p><p>④平均数的认识——虚有</p><p>⑤用字母表示数——不确定</p><p>⑥负数生认识——相对</p><p>★“分数的认识”教学三步骤</p><p>①作为量的分数的认识</p><p>②作为分率的分数的认识。</p><p>③分数的认识(量与分率比较)</p><p>★“用字母表实数”教学体验点</p><p>①确定用数表示,不确定用字母表示</p><p>②不同的对象用不同字母。</p><p>③两个量有关系,用字母式更好。</p><p>★小结</p><p> 数感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对数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新课标上已经对书感有非常精简准确的概括,但是我们还要有一个准确理解。数感,其实可以简单理解成对数的感觉,数的学习是有先后差别的,这种差别就是人的感觉,我们也就把它称之为“数感”。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数感的培养是有阶段的,但是不代表阶段之间是相互割裂的而是有联系的,因此,要做好前几个阶段的铺垫作用,才能更好应对接下来的学习,这次的学习让我们对数感培养的顺序以及他们的联系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这对我们以后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p> 关于计算教学相关问题 <p>★算理、算法、算律理解及关系:</p><p>→算理:解决“对”的问题</p><p>→算法:解决“快”的问题</p><p>→算律:解决“更快”的问题</p><p>→关系是算法是算理的熟能生巧。我的理解是:算法一定是在算理基础上计算很多题之后总结出来的一般方法。</p><p>★算法运算教学体系:</p><p>原型(生活化材料)→意义(理解)→算理(快)→算律(更快→解决问题)</p><p>★算律:</p><p>算律是算法的窍门,在学生自己寻找方法解决计算后,老师提供的练习题,得出结论练习题的两个特征,运算过程与数字特征,在满足这两个前提下得出“算律”。</p><p>★案例:</p><p>“乘法分配律”:</p><p>从意义出发理解简便运算。</p><p>“加法交换律”</p><p>从算法入手:练习→交流→讨论→结论。</p><p>★小结</p><p>计算教学无非是围绕算法,算理,算律这三个问题展开教学,而这三个教学是有关系的,应该是:算理→算法→算律这样的逻辑顺序,我们在具体教学时不可跳跃。</p> 关于计量相关问题 <p>★计量单位梳理</p><p>(类别,体感,基本计量单位)</p><p>①时间单位→持续感→秒</p><p>②重量单位→手感→千克</p><p>③长度单位→距离感→厘米</p><p>④面积单位→大小感→平方米</p><p>⑤体积单位→拥挤感→立方厘米</p><p>⑥温度单位→冷热感→度</p><p>★★计量单位教学的两种基本样式——</p><p>基于体感的定量刻画;基于数感的定量刻画</p><p>★样式一:</p><p>基于体感刻画的基本计量单位</p><p>(突出学生的体感)</p><p>→基本流程:</p><p>惊艳的呈现→工具的定量刻画→体感的定量刻画→体感的深度体验→计量单位形式</p><p>→案例《千克与克的认识》</p><p>教学主要环节关键词概括:(㎏)经验→确认→体验→估一估→(g)认识</p><p>☞样式二:基于数感刻画的衍生计量单位</p><p>→教学主要环节关键词概括:</p><p>经验→书本→操作</p><p>→案例《吨的认识》</p><p>强化数感,形成对吨的定量刻画。我们对计量单位的认识能够通过体感更好的体验到,但不能一直停留在体感,因为有数学永远是思考来解决问题的。</p><p>★小结</p><p>计量单位的教学是非常注重体验的,但是并不是意味着每一种计量单位都是来体验进行教学,体感的计量单位可以用来体验而不能用体感经历的计量单位则可以用数感来进行感知。</p> 心得汇总 <p><a href="https://share.weiyun.com/L3VkJ86j" target="_blank">学有所得,学有所悟</a></p> 关于小结 <p>相比《种子课1.0》本书的案例更加丰富,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案例,教对种子课是非常必要的,学生是种子,教对是提供合适环境,这就好比是一粒种子需要合适的环境下才能良好的生长,如果不教对那么种子就会生长不良甚至不生长。这些案例的模块是非常典型的同时它不是割裂的,是相互联系的,编排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与思考性很,体现了数学的严谨与科学。总的来看,本书最大的特点就像书的最后郑毓信老师所说的用“全局的观念”指导教学,这种全局观念与联系的观点是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以及教育教学中需要贯彻的。</p>

教学

种子

数学

计量单位

认识

数感

体感

学生

算法

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