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今天,久违的阳光终于穿透笼罩大地的乌云,慷慨得给人们露出难得的笑脸,让潮湿的秋天抹上真正属于自己的金黄色彩。久在阴雨中暗放幽香的桂花,也小孩似的迎着朝阳大大咧咧得笑着,毫无忌惮得怒放着股股清香,引得行人鼻子翕张,口中连连称香。万年二中青年语文教师授课竞赛在暖阳花香的氤氲中拉开了帷幕。</p><p><br></p> <p> 参加本次竞赛的是万年二中优秀青年教师王田华、陈燕红、冯小玲。她们为我们奉上精心“烹饪的大餐”让我们“大快朵颐”。</p><p> 首先上课的是王田华老师。她精神抖擞走上讲台,与学生亲切互动。她上的是九年级课文《精神的三间小屋》,属于自读课文。本是一篇较难懂的深奥长文,即使是老教师也都有点发怵。但是在王老师的深入浅出的讲解下,一切都变得柳暗花明起来。“这里太挤了!”坐在他身边的听课老师识趣得走开。这种情景式的导入迅速让学生进入课文,产生对空间的思考,为老师引入精神空间起了一个良好的过渡作用。她上课字句清晰,语言生动形象。她把文章的结构比作结实的毛胚、优美的语言喻为华丽的装修、写作目标“矗立我们的精神的大厦”比喻成装修的目标,生动而不失幽默的语言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于诙谐的剖析中把握文章的精髓。适中的语速、自然的教态、精湛的授课艺术使她轻松得驾驭课堂,让前来听课的老师或有所思,或奋笔疾书。王田华老师这个精神小屋不仅架在了学生心里,也架进了我们的心里。她让我们在短短40分钟内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灵魂的拷问。</p> <p>第二节课是陈燕红老师的。她给大家带来的是八年级课文《为什么而活》。她以提问“为什么而活”的方式导入新课,课堂在师生互动之中渐入佳境。她在学生弄清课文由对爱情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三部分组成的基础上,紧接着提出问题“这三个部分能否调换位置?”引出学生对课文的结构深入思考。在她的启发下,学生在明晓文章是按照由“小我”到“大我”的思路行文的同时,还对本文的主题“大我”有了初步的了解。她进而又水到渠成得介绍罗素,把对作者的介绍融入在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上,不落窠臼。陈老师上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频繁。练习造句“(谁)的一生______而活,是______的一生”的设置,即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主题理解,又为下面宕开课文引出现今像罗素这样“大我”人物如逆行武汉的钟南山们的分析作了铺垫。她向学生提出“平凡而伟大的英雄”的问题,启发学生对身边普通人的关注与点赞。最后她再抛出“为什么而活”的问题,引出学生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升华了主题,更升华了课堂。整个课堂节奏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毫无违和之感。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正确的答案,更是一次精神的提炼和思想的升华。</p> <p>冯小玲老师上的是七年级第三单元课文《再塑生命的人》。她上课字句清晰,条理井然。她介绍作者,显示本节课的课堂目标,使学生目的明确,学习的针对性更强。冯老师上课特别注重基础教学,把学生的基础夯扎实。她特别提醒学生注意“迁徙”的“徙”字的书写,告诫他们,不要和“徒”相混淆;还有对词的解释,对于理解能力不强、容易望文生义的七年级学生而言,显得尤为必要。我们老师往往注重课文分析,却疏于对字词的理解。这是当今语文教学之憾,而我们冯老师有效地补上了这一憾。冯老师对字词教学的重视于学生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冯老师在上课时还善于注重对课文的分析和把握。她对话式教学方法不仅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更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自主阅读,感受到课文主人翁的情感,把握住文章的脉络:阅读文章即进得去,又出得来。在她的引导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刻而独到。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老师还没提示,就有不少学生对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就很全面。冯老师这堂精彩的课,不仅塑造了课堂,塑造了学生,更塑造了自己,完成了一次美丽蜕变。</p><p><br></p> <p> 三位女老师课堂精彩纷呈,各有其美。她们上课条理清晰,教材把握精准,教学方式多样,既有现代手段,又有传统板书,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精神世界的图画。从精神之屋的构架到“大我”的追求再到生命的重塑,三位看似瘦弱的女教师让我们完成了一次次精神之旅。她们在课堂上塑造了学生,也塑造了我们,吸引了包括校长在内的老师驻足观摩。</p> <p class="ql-block"> 也许是万年二中这个有着浓郁教研风气的学校才会培养出这样精于教学的教师吧。而她们甘于寂寞沉浸于构建精神世界、塑造人格的人文情怀又将为万年二中涂抹上一道道靓丽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本次竞赛原定于多媒体教室举行,因设备损坏不能使用,故移至录播室;原定于昨天上午开赛,又因上级检查,变更为今日。好在三位美女老师乃业界精英,处变不惊,即便时更地易,仍能烹出美味大餐,以飨饕餮之人,此正所谓“好饭不怕晚”。愿这样的“晚饭”越多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