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常朴子:量子纠缠原理(二)</p><p>统计解释认为态函数是对统计系统的描述,量子理论是关于系统的统计理论,这个系统是由全同地(或相似的)制备的系统组成,不需要一个预先确定的动力学变量的集合,是一种最低限度的系统解释。</p><p>以上三种观点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正是由于各方都坚持己见,才有了著名的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论战。量子纠缠才被爱因斯坦以一个悖论的疑问提出。量子纠缠就此提出。</p><p>1927年9月,玻尔在科摩会议中首度公开地演讲他的互补原理,由于他采用了大量的哲学语言来阐释互补原理,使大家感到震惊与困惑。当时大多数人对于测不准原理(不确定性原理)关系及互补原理的深刻内涵还不大明了。几个星期后,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五届solvya会议,包括玻尔、爱因斯坦、玻恩、薛定谔、海森堡等世界最著名的科学家都出席了这项盛会。玻尔在会议中重述了他在科摩会议上的观点。爱因斯坦首次听到玻尔亲自阐述互补原理和对量子力学的诠释。</p><p>1952年,玻姆在《物理学评论》上连续发表两篇文章,提出了量子力学的隐变量解释。玻姆认为,在量子世界中粒子仍然是沿着一条精确的连续轨迹运动的,只是这条轨迹不仅由通常的力来决定,而且还受到一种更微妙的量子势的影响。量子势由波函数产生,它通过提供关于整个环境的能动信息来引导粒子运动,正是它的存在导致了微观粒子不同于宏观物体的奇异的运动表现。玻姆理论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它对测量的处理。在这一理论中,量子系统的性质不只属于系统本身,它的演化既取决于系统同时也取决于测量仪器。因此,关于隐变量的测量结果的统计分布将随实验装置的不同而不同。正是这个整体性特征保证了玻姆的隐变量理论与量子力学(对于测量结果)具有完全相同的预测。然而,它也导致了一个令人极不舒服的结果。根据玻姆理论的预言,尽管它为粒子找回了轨迹,但却是一条永远不可见的轨迹,理论中引入的隐变量—粒子的确定的位置和速度都是原则上不可测知的。人们永远无法知道粒子实际的运动轨迹,对它们的测量将总是产生与量子力学相一致的结果。</p><p>此外,玻尔理论所假设的另一物理实在波函数同样是不可探测的隐变量,因为对单个粒子的物理测量一般只产生一个关于粒子性质的确定的结果,而根本测不到任何平场的性质。</p><p>人类的智慧还不足以捕获量子自身所含的真理性。</p><p>以上是对量子纠缠现象在量子理论下的理论描述。以下。我们将进入非量子系统认识物质的本质。</p><p>三、单子论基础</p><p>在哲学家的眼里,粒子是可以无限的分下去的。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物质的具体性是有限的。相对于可分的有限性,那肯定是不可分的无限性。当物质分解到了那个具体的不可分的点或线的时候,粒子便进入了构成物质的有限性相对论的无限性的范畴,这时的粒子便显出了本质的面目。当然,作为最基本的粒子是有限定,这种限定我称之为本质限定,这种限定也就是物质成就自身和运动的全部真理。这就是粒子的不可分的性质,其中除了粒子自身的诸多限定数含之外,再无其他限定,这种不可分的限定就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必然基础。一旦科学家认识到了基本粒子的限定,他们也就自然解决了当前粒子所反映出的诡异的不可理解的现象。</p><p>单子理论是我根据差异相对理论推导出的基本粒子的一种理论,它可以解释诸多的我们科学家看来不可思议的现象。下面,我们来认识这种去假说的基础上见出真理的粒子。</p><p>单子是物质的最基本的单元,可以作为一个点,或者一个线,都属于一种不可分割的部分。这种粒子有两种,一种产生引力,一种产生斥力。产生引力的叫O粒子,产生斥力的叫Y粒子。O粒子性别为阴,色相为蓝,质地类似液态,形状或点或线,产生向心力,具有收缩性。Y粒子性别为阳,色相为红,质地类似液态,形状或点或线,产生内驱力,具有膨胀性。O粒子和Y粒子从性别上可分位阴粒子和阳粒子,从作用上也可分为引力粒子和斥力粒子。</p><p>O粒子有两种,一大一小,大O粒子有3个引力量,小O粒子有9个引力量;大O粒子比小O粒子大3倍,小O粒子比大O粒子重3倍。</p><p>Y粒子有两种,一大一小,大Y粒子有1个斥力量,小Y粒子有3个斥力量;大Y粒子比小Y粒子大3倍,小Y粒子比大Y粒子重3倍。</p><p>大O和大Y粒子是一对具有差异相对性的粒子。但大O比大Y重3倍,大Y比大O大3倍,大O有3个引力量,大Y有1个斥力量;大O有1个引力空间(体积),大Y有3个斥力空间(体积),1个引力空间相等于3个斥力空间。</p><p>小O和小Y粒子是一对具有差异相对性的粒子。但小O比小Y重3倍,小Y比小O大3倍,小O有9个引力量,小Y有3个斥力量;小O有1个引力空间(体积),小Y有3个斥力空间(体积),1个引力空间相等于3个斥力空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