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提高语用实践能力——记海南省2020年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阅读课例展示)

黄艳

<p>  秋雨之后,三亚的秋显得别具一格,高远空旷,天空蓝里略带着灰。虽然秋雨带走地面的部分暑气,但是热度依然不减,没有渗透出一丝秋天的凉意。</p> <p>  为了更好地帮助一线教师用好新教材,准确把握统编本教材的编排理念和意图,丰富我省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经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9月的最后几天,2020年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在美丽的三亚九小火热进行中。</p> <p>  阅读课型的展示从29日上午10点开始,担任阅读课型的评委老师有:小语会理事长邢益宝校长,海南省小学语文教研员王琴玉老师,屯昌小学语文教研员林明昌老师,白沙县小学语文教研员符小兰老师,海口市美兰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刘清杰老师,三亚育才区小学语文教研员黄俊明老师。</p> <p>  因为跨时比较长,负责主持阅读课型的评比活动一共有四位,分别是:三亚海棠区小学语文教研员罗庚老师,屯昌小学语文教研员苏应彬老师,陵水小学语文教研员陈茹冰老师,万宁小学语文教研员邓爱香老师。</p> <p>  代表各市县参加阅读课型展示的选手一共有11位,从出场顺序依次是临高、五指山、乐东、万宁、海口、琼海、文昌、三亚、东方、澄迈、洋浦。这些展示的课型由各个市县参赛选手自选,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有大单元教学、有古诗词主题教学、有紧扣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单篇课文教学等。</p> <p>  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重点给予参加本次活动的人员不同的视角和感受,集思广益的同时,又赋予大家新的思考角度。</p> <p>  第一位出场的选手是临高的桑亚楠老师,桑老师很年轻,活泼开朗,仅有六年教龄。她上的是五年级上册的《手指》,整个教学流程用五个板块把课堂串接起来,通过让学生参与逐步推进层次的活动,逐步从读词,读句,读段推进,根据不同的读书要求,读出感情,读出画面,感受本篇文章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p> <p>  第二位出场的选手是五指山的卢燕妮老师,卢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大单元教学,是三年级上册的阅读策略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是“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去猜想”,卢老师主要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借助该篇文章的题目、插图,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联系自身的阅读经验获取预测的方法,学以致用,结合同单元的《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篇课文进行学法迁移。</p> <p>  第三位出场的选手是乐东的李婷婷老师,别看李老师娇小玲珑,驾驭课堂的能力却是信手拈来。这节课,李老师紧抓住“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作文章,让“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在孩子们的想象下,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预测和续编,“长胡子”成了鸟太太晾尿布的绳子,小猫钓鱼的绳子,捆家具的工具……不一而足,妙趣横生。 </p> <p>  第四位出场的选手是万宁的钟莹老师,钟莹老师一身水墨色旗袍,与她所展示的《童年的水墨画》非常的贴切。这节课,钟老师通过各种朗读的方式,读诗,找出诗中的景物,品味诗境,力求通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字词、展开丰富想象”等方法充分地去感受诗的美好,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思想。</p><p><br></p> <p>  第五位出场的选手是海口的钟微老师,她热情灵动,课堂状态舒展自如,身上一袭红装跟她一样富有感染力。钟老师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层次分明,通过先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再把这三件事连起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实施的过程中,归纳事件的方法引导细致到位,采用关联词语把主要事件串接起来的方法也顺势而为,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从扶到放的巧妙引导。</p> <p>  第六位出场的选手是琼海的吴茹茹老师,她给大家呈现的课题是《单元整合突破课——于文本细腻处,探作者情思》。吴老师这一“咀嚼和体悟场景和细节描写等关键词句的情味,提取并整合信息,在反复品读中感受作者的文字中蕴含的情感”教学目标横跨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逐步落实的层次和难度也不小。这样的选材充分体现了一位年轻的教师勇于尝试,并大胆创新的担当和勇气。</p> <p>  第七位出场的选手是文昌的陈施老师,根据本单元落实元语文要素的要求,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陈老师打破常规教学,先引导学生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五自然段“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一内容,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鸟多”“鸟蛋多”“鸟粪多”等理解段意,再通过第四、第二自然以及课外阅读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巩固落实这一教学重点。</p> <p>  第八位出场的选手是三亚的黄晓琴老师,她给大家展示的是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教学。黄老师通过“揭示课题”“初读感知,感受音韵美”“感受古诗,想象意境美”“拓展延伸”“练就文字美”,最后进行“总结”等教学流程,为我们呈现了莲叶“无穷碧”及荷花“别样红”的西湖美景与浓浓的送别之情。</p> <p>  第九位出场的选手是东方的符念老师,符老师给大家展示的是《少年中国说》的教学。这节课充满了朗朗的读书声,通过不同层次的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熟读成诵。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相同的范式把握文章的组合,再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记住课文的内容,巧妙地为学生熟读成诵做好铺垫。最后通过伟大人物的事件简介,以及让学生表达读后感受的方式升华本课教学的主题。</p> <p>  第十位出场的选手是澄迈的陈莉莉老师,她上的是《父亲、树林和鸟》一课。陈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抓住父亲和我的对话内容,抓住关键词句,通过读一读,演一演,说一说的方法,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落实语用训练,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体会了文章的思想和情感。</p> <p>  最后上场的是洋浦的白秋生老师,也是参赛选手中唯一的男教师。白老师虽然年轻,教学风格却显得稳重老练,难怪我们小语会理事长邢益宝校长给予他高度的评价:十年后,白老师将是海南小语专家型的老师。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白老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性格,对本单元语文要素进行梳理和总结,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p> <p>  当十一位选手全部展示完毕,接着由文昌小学教研室的林尤雄主任进行现场点评。林主任从“共同亮点”和“独特风景”两个层面高度肯定本次阅读课型呈现出来的特色。指出“共同亮点”是:聚焦要素,活用教材,提炼方法;“独特风景”在于:实践充分,板块清晰,支架恰当,教学评一致。</p> <p>  同时,林主任也谈及自己的几点思考:1.语文要素如何整理——要细化要素,分步实施;2.深度学习如何推进——要理解大单元教学教材编排的逻辑关系,要先进行“单元整合”,再进行“情景设计”,后“确定任务群”,进而“设计学习活动”,最后进行“综合测评”;3.学习方式如何选择:碎片化的问答、分析最不利于学习;诗歌教学,分析多于朗读不可取;方法的提炼,要让学习真正发生。</p> <p>  现场点评之后,由小语会理事长邢益宝校长进行评比结果的宣读——</p><p>表达课:</p><p>一等奖:简怡(海口)&nbsp;&nbsp;&nbsp;&nbsp;张芸(三亚)</p><p>二等奖:何玉玲(儋州)&nbsp;&nbsp;潘美玲(保亭)&nbsp;&nbsp;尹良幻(白沙)&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三等奖:陈少林(昌江)&nbsp;&nbsp;张雪芳(琼中)&nbsp;&nbsp;翁一希(陵水)&nbsp; 吴春妹(定安)&nbsp;&nbsp;王琪(屯昌)</p><p>阅读课:</p><p>一等奖:吴茹茹(琼海) &nbsp;符念(东方)</p><p>二等奖:钟微(海口)&nbsp;&nbsp;&nbsp;桑亚楠(临高)&nbsp;&nbsp;&nbsp;陈施(文昌) &nbsp;陈莉莉(澄迈)</p><p>三等奖:钟莹(万宁)&nbsp;&nbsp;卢燕妮(五指山)&nbsp;李婷婷(乐东) 黄晓琴(三亚) 白秋生(洋浦)</p> <p>  活动进入最后环节:列席的评委为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进行现场颁奖。</p> <p>  9月27日至30日,在美丽的三亚,紧张而紧凑的赛程就这样落下了帷幕。整个过程,不管是置身在精彩纷呈的课堂中,还是聆听专家简明扼要的点评,都带给大家很多的启示和思考。比赛结束了,对新教材的解读和实践却又进入新一轮的思考。</p> <p>  不管教材如何更新整合,不管教法如何创新出奇,都要谨记两位语文大家的话语——于永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没有解读好文本你就没法;叶圣陶:课文只是“例子”,语文应该是用课文教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写作。愿我们都牢记前辈们掷地有声的教诲,为“改进教学方式,促进深度学习”加油,一起努力吧!</p>

老师

语文

教学

教研员

选手

单元

小学

出场

学生

阅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