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种思维,换个想法——记龙岗宝龙坪地片区心理学科2020-2021学年第一次教研活动

刘丽丽

2020年9月30日上午9:40分,龙岗宝龙坪地片区心理学科2020-2021学年第一次教研活动正在宝龙学校开展。本次活动采用钉钉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网络的一端,是活力四射的605班学生和授课教师周海杰老师;网络的另一端是参加此次片区网络教研的30余位心理老师。 本次心理研讨课的主题为《思维模式大不同》,话不多说,让我们走进课堂,一探究竟吧!<br><br> 课前手指健脑操,活跃大脑,带动氛围。简单动作的不断练习,同学们的动作越来越熟练,这就是持续努力的小小成果哦! <h3><font color="#ed2308"><i>做作业的时候,我喜欢那些有难度的题目;<br>做作业的时候,我最喜欢那些我能写出满分答案的题目;<br>考试失利是我总结学习经验的好机会;<br>考试失利只会打击我的自信心……</i></font><br><br>“同学们,以上情况,哪一个更符合你目前的状态呢?”了解了同学们的每日行动计划执行情况后,周老师便抛出了这个问题。同学们积极互动,表达自己的观点,看得出来,他们都有自己的思考呢!果然,他们有了“重大发现”,原来,周老师举得例子里面是两种不同的想法!<br></h3> 没错,这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通过周老师的讲解,大家对两种思维模式有了深入的了解,但是两种思维模式下,人们的想法和行为会有哪些不同呢?<br>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头头是道;有的从自己情况出发,深入生活;有的总结陈词,语言精炼……在同学们的分享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对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认可,对让自己成为成长型思维的人的向往。 了解了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同学们已经跃跃欲试,让我们小组合作,把常见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转变成成长型思维模式吧! 通过小组合作的分享,更加有深度;经过大家辨析的成果,更加有说服力! 一节课的时间很快结束,但我们靠近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脚步又加快了,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成长型思维,让我们发现它、培养它、和它一起成长! <h3><br></h3><div>课程刚刚结束,研讨马上开始。本次教研活动由宝龙学校刘丽丽老师进行主持。首先由授课教师周海杰分享自己的上课思路及课后感受。海杰老师从备课思路、素材选择、学生反馈、上课感受等方面分享了本次研讨课的具体情况。通过海杰老师的分享,我们看到了一名成熟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以及课程素材的遴选技巧。</div> 参加教研的老师们通过连麦分享自己的观点,其中德琳学校刘璐老师的发言最具代表性,她对海杰老师的课提出了三大亮点:一是课前手指操以脑科学作为辅助,学生们的接受性更强、体验更有说服力;二是教师能够从学生自身经验的分享提炼出“成长型思维”,让学生觉得成长型思维就在自己身边,每个人都有成长型思维;三是课堂中的案例、分享都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不是孤立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有意愿、有信心成为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 <div>教研结束后,老师们纷纷上传自己教研过程中的收获和剪影。</div> 认真的身影、清晰的思路、全面的笔记,都是龙岗宝龙坪地片区心理老师们工作的缩影,在第71个国庆日来临之际,谨以我们对工作的热爱祝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思维

成长型

教研

老师

模式

分享

同学

宝龙

片区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