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p><b>序言:</b></p><p>每周日下午,看着桌面上的手机,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和孩子的周通话。</p><p>这将会是一场怎样的通话呢?</p><p>孩子会谈些什么内容呢?</p><p>是激情澎湃的?是愉悦的?</p><p>是敷衍的?还是遗憾的?</p><p>还是对抗的呢?</p><p>这次通话我们作为家长到底心里的预期是如何?</p><p>通话的结果自己又能给自己打几分呢?</p><p><br></p> <p><br></p><p>要解决以上的问题,我们家长必须自己先搞清楚两个问题:</p><p><br></p><p>第一, 我们家长希望从通话中了解到孩子什么信息?</p><p><br></p><p>第二, 通过谈话我们家长又希望达成什么目的,给孩子传递过去什么信息?</p><p><br></p><p>请先行思考。</p> <p><br></p><p>《毛选》开篇第一卷第一篇第一句写道:</p><p>革命的首要问题,是要分清楚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p><p>通话的首要问题,是要搞清楚我们希望听到什么,我们又希望说什么?这是周度通话的首要问题! </p><p><br></p><p>带着以上两个问题的思考,以下的文字将分为三个部分来分享这两年以来我们和彦森周度通话的心路历程以及理性思考。</p><p><br></p><p><br></p> 四三二一 <p>我姑且总结为 “四三二一”,分别是:</p><p><br></p><p>周度通话改变的四个阶段过程; </p><p><br></p><p>建立沟通模式的三个认知突破; </p><p><br></p><p>我们持续引导的两大原则方向; </p><p><br></p><p>最后是一直坚持!</p> 四个阶段 <p><b>第一部分:加入新教育两年以来沟通模式建立的四个阶段过程</b></p> 不懂说,说不清 <p>第一阶段,刚进入合一塾,不懂说,说不清:</p><p>刚进入新教育,孩子的基本情况是:个性腼腆,不善言辞,思维发散,目标感弱;</p><p>每次通话过程我们是干着急,重点是希望知道孩子的身体情况,在学校又学了什么东西。希望尽量掌握更多的情况,整体通话是零散而发散的。</p> 不愿说,各种问 <p>第二阶段,在学堂两三个月后:不愿说,各种问</p><p>孩子开始变得不愿意多讲,会挑好的情况来讲,对学堂的学习生活情况汇报有一茬没一茬的,漫不经心顾左右而言他。</p><p><br></p><p>而我们对孩子则不停的追问,对孩子的想法各种评价,对他的行为各种定义,对孩子提出各种要求:</p><p>要成绩要突破,要目标达成,要自我超越,要做经营者等等。</p><p><br></p><p>通话结果是:</p><p>孩子是心不在焉,回复避重就轻。</p><p>我们则是评价看法多,要求也高,但重点太多不明确,还是那种干着急的状态。</p> 鼓励说,不插嘴 <p>第三阶段,家长改变,孩子成长:鼓励说,不插嘴</p><p>我们开始意识到通话不是简单的沟通,而是要走入孩子的内心,需要优先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和心里变化,至于身体情况、知识学习等内容不再重点关注。</p><p><br></p><p>这个阶段我们从关“身”转变到关“心”。</p><p><br></p><p>通话的核心是尽量鼓励孩子多说,我们坚持不胡乱插话,不随意评价和定义孩子,直到他说完一个主题以后再进行互动交流。孩子也开始发生改变,开始变得愿意多说,逐步可以很完整的复述老师的课程。</p><p><br></p><p>沟通变得很顺畅。</p><p><br></p> 独立说,平等交流 <p>第四阶段,家长孩子共同成长:独立说,平等交流</p><p>经历了第三个阶段我们做出改变,多鼓励,孩子愿意多说以后,进一步要求孩子在每周通话之前,先对通话内容先进行简单的框架梳理,就如同书本目录似的列出提纲,能对通话内容分出简要的章节。</p><p>(哪怕是拨通电话再要求孩子用一两分钟梳理思路。这是对孩子模块化、结构化思维的训练)</p><p><br></p><p>当孩子每次完整的讲述一个主题后,我们根据情况要求孩子对所讲述的主题,进行最简练的要点回顾和总结。</p><p>(这是对孩子表达内容精炼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反复训练)</p><p><br></p><p>重复使用以上两个方法,孩子渐渐能够提前的对整个通话自主的设定通话目标和预期,自己能够把一周的生活学习情况分为几个大类别,逐一按轻重顺序来和我们交流。</p><p><br></p><p>例如:</p><p>彦森通话的第一部分会把他认为最重要的一周要点优先做说明;</p><p>第二部分再进行本周所学课程的分享,他的讲解较以往更系统完整,更连贯而有逻辑,也深度;</p><p>通话的最后部分就是沟通一些杂项事务。</p><p><br></p><p> 到了这个阶段,沟通下来</p><p>横向来看,一周的学习生活内容和信息比较完整全面。</p><p>纵向来看,对单个话题或课程的分享也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沟通。</p><p>每次通话都比较干脆,节奏清晰,挂线时也没有之前那种缺了点什么,讲少了点什么的感觉。</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span class="ql-cursor"></span>估计看到这里,很多人都心有戚戚,</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是不是也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中啊?</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那你到了哪个阶段呢?</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欢迎留言,我们一起交流讨论</span></p><p><br></p> <p>在这四个阶段的通话过程之中,我们摸索出了革命(通话)首要问题的两个答案:</p><p><br></p><p><b>A、我们家长希望从通话中了解到孩子什么信息?(听什么)</b></p><p>第一 关注孩子精神状态(心性) ;</p><p>第二 了解周度运动学习的情况 ; </p><p>第三 班级情况以及伙伴们的情况;</p><p><br></p><p><b>B、每次通话我们又希望达成什么目的,给孩子传递过去什么信息?(说什么)</b></p><p>第一 需要传递的信息是和孩子精神上陪伴在一起(能量支撑) ; </p><p>第二 践行新教育核心精神品质,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 </p><p>第三 引导以及帮助孩子解决疑惑、突破困难;</p> 三个认知突破 <p><b>第二部分:建立沟通模式 家长的关键三个认知突破</b></p> 心门打开,情绪正常 <p><b>第一:心门是打开的状态,情绪是正常的状态;</b></p><p>每次正式开始沟通前,我们需要帮助孩子调整好心里状态,这是有效沟通的前提。</p><p>因为深度的沟通,前提是<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心和心要在一起</b>。我们要先学会倾听孩子的语言,感受他的心里状态。能够觉察到孩子隐藏在语言背后的那颗心。</p><p><br></p><p>在孩子表达的时候,尽量先不要打断,并且不提要求,不匆忙做评判,不下达命令,更不能轻率的否定!我们需要听清楚语言背后的那颗心。</p><p><br></p><p>如果孩子陷在情绪里面,那么先让他释放一下。孩子也可能会绕在他自己独有的逻辑里面,先让他说完。我们可以使用提问式的引导,通过层层细化的温和提问,让孩子自己来回答,引导他回归理性的思考,从而走出负面的情绪或者混乱的逻辑之中。</p><p><br></p><p><b>小结:</b></p><p>孩子的精神状态是沟通的决定性因素,是通话的最关键所在,需要我们花最多的精力来正面梳理和引导。</p><p><br></p><p>宁可不花时间了解学习运动等等其他情况,也要尽最大努力帮助孩子把精神状态(心性)调整到正常或积极的程度,一周的通话哪怕能解决这一个问题,就是最大的沟通价值。</p><p><br></p><p><br></p> 设计内容,建立模式 <p><b>第二:根据通话目的来设计通话内容,和孩子建立起相对固定的沟通模式。</b></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沟通前:</b></p><p>1, 根据沟通目标(想了解到孩子什么信息?),细化罗列出各种问题。</p><p><br></p><p>2, 把罗列出来的所有问题进行分类,分成主要的3到5类内容。这就完成了把以上问题结构化、模板化(到这里我们完成了想了解什么信息的梳理)。</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沟通中:</b></p><p>3, 和孩子通话时,鼓励孩子多表达他希望讲述的内容,我们尽量不打断;</p><p>尽量收集孩子表达的所有事项,引导孩子对所表达的内容进行结构化分类(持续做);</p><p><br></p><p>每一个模块或话题讲述完成以后,引导孩子对话题进行最简练的要点回顾和总结,然后我们再进行总结引导(这么做的目的是对孩子结构化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以及后面的精炼语言表达)。</p><p><br></p><p>4, 在每次沟通中,我们逐步把自己想要了解、关注的内容和孩子所表述的内容逐步的进行融合。</p><p>(这里核心是孩子没有关注到的重点内容,我们反向以提问的方式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分享出来。这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最终的目标是形成以孩子自我主导的沟通模式)</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沟通后:</b></p><p>5,每次通话完成以后,反思是否需要对这个模式(模板)进行改善,修正?持续的根据每次沟通的实际情况,改善或优化和孩子的通话要点,直到和孩子建立起相对完整的沟通模式。</p><p>(这时候,孩子可以自我主导完成完整的周度通话)</p><p><br></p><p><b>小结(沟通模式打造的前、中、后期):</b></p><p>前期可以倾听为主,我们多鼓励,让孩子成为小老师,完整的对在学堂的所学所悟进行系统的输出。</p><p><br></p><p>这是一个需要持续训练的过程。</p><p><br></p><p>我们在沟通中,对于不确定的问题可以不回答,先让孩子自己思考体会,鼓励他问老师解决!</p><p>(这里主要是防止我们的认知和学堂的理念有冲突,必须要以学堂老师的教学理念为准。我们家长需要加强学习,对不了解的内容宁可不回答也不要乱回答,造成孩子观念上的分歧和分裂)</p><p><br></p><p><br></p> 家长定位 <p><b>第三:家长的自我定位,自己应该摆在什么位置?</b></p><p><br></p><p>1, 在思想层面,我和孩子是平等的,沟通是平和对等 的 理性交流。(孩子分享他的收获,我们家长也分享家庭的成长)</p><p><br></p><p>2 在感情层面,孩子自己是独立的,孩子要负起他自己的人生责任。我们家长是负责创造学习成长的环境,孩子则需要负责自我成长,创造他自己的人生。我们家长可以指引和引导,但无法替代孩子自己。</p><p><br></p><p>3,人的一生都应该在走成长的路上,不停息。在人生的路上我们家长不断的遇到问题和困难,也在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所以我们也是学生。在这个维度下面,我们和孩子的交流模式就会有所改变!</p><p><br></p><p>孩子往往会肩负起做老师的责任,把他所学到的所感受到的内容,用心的和我们家长分享、讲课。</p><p><br></p><p>我们家长则应该虚心的聆听和学习,然后互动讨论,就会有更深度的思考和意见的交流,带来的结果是和孩子心连心,共同成长。</p> 两大方向 <p><b>第三部分:家长应该持续引导的两大方向</b></p> <p> 在沟通的过程中,通过倾听和提问,能够了解到我们所希望收集的信息。那么,我们所希望传递的信息(通话的首要问题之一)又应该如何传递给孩子呢?</p><p><br></p><p>以下总结出传递各种信息给孩子的两大原则方向,无论在沟通中遇到任何话题或问题,都可以回归到以下两大原则进行关联:</p><p><br></p> 一、目标引领原则 <p><b>1,原则一:目标引领原则</b></p><p>这个需要和孩子梳理出人生的长、中、短期的目标;</p><p><br></p><p><b>A. 长期目标</b></p><p>(不一定绝对准确,但它是人生方向性的导航,是梦想和使命)</p><p><br></p><p><b>B. 中期目标</b></p><p>(更具可执行性,以学期,月度为单位。例如突破、学习什么?达成什么?)</p><p><br></p><p><b>C. 短期目标</b></p><p>(其实接近每周行动计划了。可以紧跟学堂,也可以自我设定,每周持续关注)</p><p><br></p><p>举例说明:</p><p>我们和彦森沟通人生意义、人生价值所在的时候,初步共同确认彦森的长期目标(梦想)是成为新教育的优秀老师,成为山长的弟子。</p><p><br></p><p>那么根据这个长远目标就可以定出以年度、学期为时限的中期目标,那就是先要考上清一塾。</p><p><br></p><p>然后再细化到周度、月度为时限的短期目标,那就是运动三大项,英语,价值伙伴排名等,是否能满足清一塾的招生要求?每周度的学习运动是否按照清一塾的标准在努力突破呢?</p><p>这样一来,就能把每天的行动和日常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和中长期目标来进行对标是否匹配,从而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p><p><br></p><p>如果孩子一下子定义不出来长期目标、人生梦想,也没有关系。</p><p>我们可以先引导他制定中短期目标,使得孩子和家长对学习成长有共同的锚定点。例如可以让孩子学习模仿他所敬佩的人物,或者选择孩子特别擅长有成就感的项目来进行突破。</p><p>在孩子在不同阶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或更新。</p><p><br></p><p>彦森在刚进入新教育的时候,是插班入读合一塾的,缺乏一个渐进式的过渡。他的个性腼腆而内敛,当时运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都跟不上学堂进度,状态比较低迷。</p><p><br></p><p>我们选择在第一个暑假的时候做出调整,帮助和陪同孩子有计划的集中训练手部力量,目标是打造他自己的一个相对强项,建立自信心。依照这个目标导向,假期中彦森积极的坚持俯卧撑训练。</p><p><br></p><p>经过努力,在下学期开学的时候,老师进行运动能力测试和PK,在平板支撑和俯卧撑的项目彦森以绝对的优势全班第一,他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一下子就起来了。同时因为手部力量的增长,上肢体的关联运动项目成绩也突飞猛进,例如侧手翻、倒立等垫上运动变得轻而易举,彦森还主动申请成为班级的体育委员为同学们服务。</p><p><br></p><p>在这之后,每次他遇到困难需要突破的时候,我们总会以这个他自己的经历来鼓励他,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够做到,而且还能做得更好,只要你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汗水,你一定可以做到。这个手部力量突破的小目标不但使得彦森迅速融入学堂,而且还成为他自己宝贵的成长经历。</p><p><br></p><p><br></p><p>我们家长进行目标引导跟进的时候,注意有三个重点:</p><p>一是目标制定不宜太多,火力分散;</p><p><br></p><p>二是需要紧贴新教育的理念以及结合学堂当前的教学进度;</p><p><br></p><p>三是需要有节奏、持之以恒的进行引导和跟进。</p> 二、核心精神品质 <p><b>2. 原则二:紧贴新教育核心精神品质</b></p><p><br></p><p>沟通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围绕着新教育的核心精神品质来展开对比参照,给孩子以方向的指引,是思想行为的对错评判标准,是价值观。例如:</p><p><br></p><p>A,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责任:</b>承担起自己成长的责任了吗?你未来的境遇就是你现在的付出和汗水所决定的!你是否对自己未来负责。 </p><p><br></p><p>B,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荣誉:</b>自己的荣誉,为家庭取得什么荣誉,为家族、为母校取得什么荣誉?</p><p><br></p><p>C,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经营者行为:</b>帮助了什么人?老师同学如何看待你?自己对团队有什么价值? </p><p><br></p><p>D,<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至上意识、追求卓越 以及 成为价值伙伴:</b></p><p>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 让自己成为别人的礼物 / 你是同学们认可的价值伙伴吗?</p> 一直坚持 <p> 至此,我们和孩子建立通话模式的心路历程和思考 按照<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四个通话阶段,三个认知突破,二大原则方向</b>,就此分享完毕,其关键在于<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一直坚持!</b></p><p><br></p><p><br></p> 总结回顾 <p><b>总结回顾:</b></p><p>构建通话模式的关键在于</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3个重点,2个原则,1直坚持!</span></p><p><br></p><ul><li><b>三个重点:</b></li></ul><p>1、打开心门;</p><p>2、建立通话模式;</p><p>3、家长的自我定位;</p><p><br></p><ul><li><b>两个原则:</b></li></ul><p>1、家长持续的目标引领;</p><p>2、核心精神品质的建立;</p><p><br></p><ul><li><b>一直坚持</b></li></ul><p> 一直坚持,家长不断改善甚至迭代沟通模式!</p><p><br></p> <p>感谢清一塾突破一班的伙伴们,在这高能量的集体中,我们真诚开放的班会沟通,激发出来的孩情通话分享得以成文。这个就是新教育平台的力量和价值。希望对初进新教育的家人们能有一点帮助。</p><p><br></p><p>最后祝愿所有家长们顺利走进孩子内心,和孩子 心心相印,共生共荣!</p><p><br></p><p><br></p><p> 彦森爸爸 邹理</p><p> 2020年10月13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