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雄鹰大联欢(一)

胖胖

<p><b style="font-size: 20px;">  老二牧场是原兵团哈管局规模最小的单位。但是,它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解放初期,小股土匪,以此为屏障,与解放军对抗,引发了伊吾四十天保卫战。上马崖一带也是土匪出没的地方。曾有一个班的解放军战士光荣牺牲在此。所以,二牧场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红土地。白雪皑皑地东天山,有两条小溪流经牧场南北,滋润着牧场的山山水水!催生了牧草的茁壮成长。所以,这是一块绿色的家园。二牧场从营级升格为团级以后,全场900多名职工有汉、维、哈、回、藏五个民族。特别是汉族职工来自十四个省市自治区。真乃是五湖四海!故此,二牧场曾是民族团结的乐园。地处东天山与昆仑山之间的红星二牧场,象一颗璀璨夺目的绿宝石:照亮着一代又一代的牧场人:从山沟走向全国:从平凡走向辉煌!许多人成了各条战线的精英!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有教授,有作家,有工程师,有高级医师,有行政管理干部。(其中,正县级6人,付县级3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二牧场场部的一座山,山上在战争年代修建了一个碉堡,也是场部的制高点,因此人们俗称“碉堡山”,此山也是二牧场的地标 ,山上的碉堡上下两层,登其远眺,群山层层叠叠、一峰更比一峰高,整个二牧场场部也尽收眼底。下面河坝的水何时消失?原来的那么多熟悉的房子何时不见了?只有风和云儿知道,二牧场男女战天斗地、可歌可泣的故事是怎样演绎的?问碉堡山呀!</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原农五师红星二牧场,始建于1959年3月17日,它的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一兵团六军十六师四十六团三营八连进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陈先达,1921年出生于山西灵石。1936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随部队集体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1959年任红星二牧埸副场长,1963年任红星四埸参谋长。</b></p><p><b style="font-size: 20px;"> 陈先达14岁参加红军,从小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担任红星二牧埸副埸长期间,在艰苦的环境中克服困难,组织建埸,开发生产,坚持党的民族政策,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安定团结,经营管理成绩突出,为哈管局和红星二牧場的畜牧业做出了突出贡献。</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陈先达夫妇。</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李世银,1923年出生于山西孟县,1943年4月参加军,1943每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进疆编入一兵团六军十六师四十七团,1963年调任红星二牧埸埸长,1973年调任红星一牧埸埸长,1980年调任哈密地区畜牧局党组书记,1983年离休。</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李世银任红星二牧埸埸长,为加快牧埸基础设施建设和牲畜的发展,用两年时间的努力,使红星二牧埸被评为自治区、兵团级的“边境样板牧埸",他也被评为优秀埸长。</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李世银幸福的全家照。</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穿军装的是李世银的儿子李春林。</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叶文达与第一任党委书记高永昌。</b></p><p><b style="font-size: 20px;"> 高永昌,1923年出生于甘肃兰州榆中县。1949年随一兵团六军十六师进疆,1950年3月进驻沁城小堡,1959年3月红星二牧埸成立时任副教导员,1962年4月任红星二牧埸政治处副主任,1975年任红星二牧埸党委副书记、副埸长,1976年调任红星一牧埸副埸长,副政委,1984年离休。他热爱各族人民,艰苦朴素平易近人,为红星二牧埸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文教宣传、民族团结和畜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高永昌的儿子高发坤。曾在红星一牧场煤矿任支部书记。</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郑建国夫妇。</b></p><p><b style="font-size: 20px;"> 郑建国,1925年5月出生于河南唐河县,1951年参军进疆被分配到六军十六师政治处干校,1952年12月份分配到六军十六师四十六团三营八连,1959年3月红星二牧埸成立时任副参谋长,1966年4月任红星二牧埸副场长,1984年10月调哈管局物资处任站长,1984年离休。</b></p><p><b style="font-size: 20px;"> 郑建国几十年如一日安心二牧场的建设和发展,对工作一丝不苟,忠于职守,勤奋学习,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说对党的忠诚不能变,跟党走永不回头,干革命坚定不移,为二牧埸的发展和职工生活改善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心血,老百性众口一词称他为父母官,是红星二牧场任职时间最长的领导。</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郑建国子女:左起郑新春(人民教师)、郑新平(医学院大夫)、郑新庆(检察官)、郑新玲(银行职员)、郑兰新(司机)。</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叶文达与二牧场副场长郑建国。</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郭金柱夫妇与叶文达。</b></p><p><b style="font-size: 20px;"> 郭金柱,1923年出生于山西盂县。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2月参军于一兵团六军十六师四十六团一营二连任连长,1949年8月参加解放兰州战疫,1964年由红星一牧埸调到红星二牧埸,1971年3月任红星二牧埸教导员,1977年8月调哈密地区水电物资站任站长,1984年离休。</b></p><p><b style="font-size: 20px;"> 郭金柱为红星二牧埸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努力工作,在遇到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他以顽强的意志带领各族职工奋力抗灾保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改善了各族职工的生活,为二牧埸社会稳定、边防巩固诸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郭金柱夫妇及孙女。</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李世银、高永昌、郑建国、汪绍喜、黄占东等欢聚一堂。</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汪绍喜,中共党员,1935年夏天生于甘肃武山县,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服役7年。1959年夏到新疆生产建兵团哈密垦区工作,历任红星二牧埸政治处干事、哈管局工会副主席、哈管局政研室副主任等职。</b></p><p><b style="font-size: 20px;"> 1994年退休后,随儿女们云游海内外各地。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坚持每日用笔描绘山川之美,记录人间百态,回忆往昔光景。阅读和写作帮助他感悟人生,提升了生命质量,个人事迹被《天水晚报》等众多媒体介绍,文章散见于国内外报刊,著有散文集《我的风雅颂》、《我的未了情》等文学艺术作品。同时他还从事帮扶助困、捐书资助贫困学生等志愿者慈善活动,仍在发挥自己一个耄耋之年老共产党员的光和热,受到有关党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语和好评。</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汪绍喜爱人牛冬香。</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汪绍喜与儿子汪文君。</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瞧这汪绍喜幸福的一家人,真为他们高兴。</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前排左起杜兵、汪绍喜、张建国,后排左起杜兵爱人、梁栋爱人、梁栋、陈爱萍、田桂花。</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童年的雪梅、薛钢、薛平,以及长大以后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光。</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叶文达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对党的教育亊业,忠心耿耿自幼年起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新社会,曾四次写入少先队申请,未批准(因父为国民党少将师长,外逃台湾),在初中及中师的六年中,积极要求进步,前后十二次向共青团交了申请书,同样未批准,后受极左路线迫害,曾受开除公职下放劳动,一九六一年自流新疆兵团二牧场,由于在劳动中积极苦干,深受牧场各级领导的关怀、爱护,在当工人的十二年中,历年均被评为“五好工人”並在一九六五年,立三等功一次。一九七三年,进入学校工作后,对党的教育亊忠心耿耿、全心全意奋战在牧场的教育事业上。教育、教学質量成积显著,如:他所教的理、化科,在历年的中专统考中,均列初三其它各科平均成绩的第一。七八年出席哈宻地优秀教师表彰会,八0年评为兵团优秀教师,八一年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师,八六年调回四川越西县中所区中学,先后任教师、副校长、校长等职务,在全体教师及他个人共同努力下,学校成绩显著,九一年他被评为越西县好校长,同时当选四川省第七届人大代表,回四川后八十年代,他第一次向党交出入党申请书,于一九九一年正式成为一位中國共产党员。了结了他的终愿望,直至退休。</b></p> <p><b> </b><b style="font-size: 20px;">叶文达的父亲、母亲和弟弟妹妹,父亲叶霭青,国民党军少将师长,一九四九年经香港逃往台湾,任国军屏东农场第一任场长,病故于台湾。</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叶文达的妈妈和弟弟妹妹。</b></p> <p><b>  叶文达夫妇结婚照。</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叶文达夫妇。</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叶文达妻子王桂珍,助理会计师,退休于越西县文昌中学。</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叶文达弟弟一家。</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叶老姐姐叶蜀君,86岁,五八年毕业扵贵阳师大外语系,成都46中学高级教师。</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叶老师82岁的小弟叶文汉全家。</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叶老最尊敬的万煤校长杨省吾。</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叶文达参加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袁老师是个热心教育事业,忠心耿耿工作的好教师,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二牧场学校第一届参加全国中专统考的毕业班(七八级)的数学老师就是她,当时文革时期“宁要资本主义的草、不要社会主义的苗”的瘤毒,虽还没有完全肃清,但她与把关初三几位所谓有“政治问题”的老师一道,无偿争分争秒搶时间,给学生补课。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均分得68分,这个成绩在当年(我听说)比红中的均分还高出十五分之多。她确为二牧场学校“把关”初三的顶梁柱之一。她热爱学生,师生关系极好,寒冬腊月不畏艰苦带领学生干她份外的工作(做晨操),同时她也是二牧场的文艺干将,跳歌善舞,确为教师中的全面能手。八四年我任一场学校副校长兼教务主任,我第一个推荐的就是袁老师,所以她永远是崇敬的好老师。</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袁老师的儿子和媳妇。</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袁老师、于爱英以及年轻时的古要青。</b></p> <p>  </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一九六四年,二牧场大车班全体成员:前排左起黄占东、安思、董绍喜、藏新意,后排左起胡学山、景友贤、张明、强汉斌、梁怀礼。</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二牧场早期各连队之间不通汽车,所需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全靠马车从哈密往返运输。大车班的全体成员,战严寒,斗酷暑,常年奔走在茫茫戈壁和高山峻岭之间,为职工的生活和牧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陈自发夫妇。非常善良的一对夫妻,曾在三队从事生产劳动,到盐化四分厂后看管重要的全厂人吃水的磅房。</b></p> <p><b>   </b><b style="font-size: 20px;">梁怀礼夫妇纯朴善良,梁怀礼曾经是二牧场皮房的班长,所以一生人们都亲切的称呼“梁班长”。</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梁栋及家人。</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梁怀礼儿子梁栋,梁栋曾经是哈密红星医院的大夫,后与爱人到了昌吉物探局做白衣天使。</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张明夫妇,非常受人尊敬的两位长者,在文革时期,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蒙受了冤屈,但他们心胸坦荡、正直善良,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保持一颗淡定从容的心,所以得以长寿。</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一九八六年,张明夫妇与儿子张建国在天安门广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张明的大儿子张建国,曾在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任处长。</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张明的二女儿张风云、大儿子张建国、大女儿张风琴。</b></p><p><b style="font-size: 20px;"> </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前排杜华亭夫妇及小儿子杜军和孙女,后排左起:杜风云、杜培岺、杜兵、杜培敬。</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杜华亭夫妇,相信在二牧场的人,没有没穿过杜裁缝做的服装,温暖的裁缝铺让人永远难忘。</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杜兵和妹妹在二牧场场部下面河坝。</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杜兵是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口腔科大夫,因为医术精湛,是科室的大拿,退休后依然被医院返聘,为广大患者服务。</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左边为卢锦章、曾经是二牧场的火头军,做的一手好菜,中间为杜兵兄弟,后面为黄占东。</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陈吉良夫妇,陈吉良能歌善舞,他家门前有一棵柳树,每每树底下都会聚集许多人,“花儿”唱起来、维族舞跳起来,那时候虽然生活清贫,但精神生活绝对不差。</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哈密网红歌手新华夫妇,多次接受电台、电视台采访。</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陈吉良的家人:左起陈新华、妈妈宋庆芳、陈忠民,后排小妹、陈忠心、陈忠华。</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田富贵,从当八路军开始到带领大家修羊圈直至退休,共产党员的初心一直没有改变,工作热情、生活简朴。</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光荣退休。</b></p> <p><b>  田富贵夫妇和儿子田里坤(人民教师)和田沟三。</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田厚帮夫妇,田厚帮从小学习木匠手艺,从二牧场到盐化四分厂,这碗饭吃了一辈子,他技术精湛、乐于助人,许多人家里都有他帮忙制作的家具。</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田厚帮的三个女儿田桂花、田荣花、田菊花,围绕在爸爸身边无忧无虑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田厚帮的五个女儿 ,前排左一起田永红、田永军、田菊花、田荣华 ,后排田桂花。</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梁华胜夫妇和子女,梁华胜是二牧场连队的大夫,天性活泼幽默,也是二牧场主要文艺骨干分子,文革期间组建了文艺宣传对任队长,到上马崖、下马崖、伊吾、部队等地代表二牧场传播正能量。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当时的二牧场“毛泽东思想宣传对”,这是一九六七年在伊吾。</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左至右:米亚丽、郑新平、司德明、徐春花、王惠、陈新华、梁华胜、杨光英、王新昌、朱月英、田桂花、高发坤、梁栋、王伟、郑建军、王文学。</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二牧场的五朵金花。</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前排左起郑新玲(郑建国女儿)、吴增喜(吴新成女儿),后排左起窦怀玲(窦尚勤女儿)、丁跃琴(丁祥福女儿)、雪梅(薛占和女儿),豆蔻年华、青春美丽。</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二牧场的八位八十岁以上老母亲:左起,唐淑珍,宋庆花,柴淑珍,张淑珍,王秀霞母亲,刘翠兰,常玉梅,马秀英(回民)。</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寿星家属后排左起:贺卫玲,任红,马中慧,王卫兵,卢东明,马明民,卢冬生,陈建新(回)王秀霞,景动学,李翠萍,陈友录小儿媳妇(回)</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史洛泉、石兰香夫妇。</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史洛泉夫妇及家人。</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丁祥福、秦士媛夫妇及家人,丁祥福曾经在二牧场商店工作过,儿时的记忆是商店有好吃的糖果和香味还萦绕在脑海的老式面包。</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爸爸妈妈还不算老,两姐妹都是花季,依偎在父母身边多开心呀!</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秦士媛一家。</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丁跃琴夫妇及孙子,跃琴曾经是红星医院学校的校长。</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丁跃琴一家三口拜访叶老。</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丁跃荣夫妇。</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尊敬的好友李宗伟校长有幸同江泽民握手。</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李宗伟夫妇。</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左起:李树德、张乙午、房万药、叶文达在土羊圈。青葱年华,相识相交了一辈子的好兄弟。</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年轻的文艺青年:后排汪绍喜、薛发业、景动学,前排左起张怀玉、王新昌。青春是那么美好,穷的只剩下快乐。</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卢东生老师同八零级中三年级的男生。</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叶文达校长与他的客人(原教一导主任刘秉彦贵客)。</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老三队队长贺光川一家。</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谢玉兰和朋友。</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  叶文达给二牧场的唐世珍等老同事们拍照。</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二牧场一年一度的老年人春节聚会。</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叶老师与七七级的方春、曹春芝、赵淑兰合影。</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一群热血壮年故地重游二牧场。</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七七级的美女孩子们。</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雪山冰峰银光闪,雄鹰展翅翔蓝天。牧场儿女雄心壮,碉堡山下高声唱。在叶文达老师的倡导下,牧场的后起之秀!梁栋,田桂花等,正在精心为老二牧场的建设者,制作《天山雄鹰大联欢》的相册。然而,有些同志:因工突然离开,没能留下照片,怎么办?啊!懝憾!不过,不要紧。他们虽然进不了相册,但却一直活在牧场人们的心中…。下面要讲的,就是五位活在我们心中,因工殉职的,五位逝者的故事。第一位,高发仁。细高个,聪明活泼,爱好文艺,能歌善舞!至今,他那边敲手鼓边跳维族舞的形象仍在许多人的心中!他与陈吉良指导员搭档演出的小品,《瞎子啃羊头》想起来仍然叫人捧腹大笑。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好青年!于1964年11月份,赶大车回三队时,在场部下坡路上因车祸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第二位,詹延清。湖北支边,话少,不多说,但他绝不少干。因老实厚道,温顺善良?人们尊称他(婆婆)。在为场部食堂,用汽油桶拉水的时候,为了多拉快跑,出力过猛,大脑血管爆裂,倒地身亡。第三位。楊志清。湖北支边青年的佼佼者。端庄秀丽,聪明伶俐!优秀团员,三八红旗手。调场部,身兼总机员,收发员,招待员。在场直批林批孔大会上发言时:因脑溢血倒地身亡。第四位,罗建民。三队蓄牧技术员。工作踏实,为人厚道。做人平易。探亲回到场部时,正赶上下大雪。先到办公室向有关领导报了个到,又到卫生所要了些感冒药。下坡到河埧,走进了梁班长家。热情好客的芦姨为他倒了水端了馍。然后,说到他要回苏里苏河,芦姨说:娃儿!这么大的雪你咋能走!住下,明天再回。他说:姨姨!不行啊!正在大产期间,接羔任务繁重,我今天赶回去,明天就可以上班。芦姨望了望门外,鹅毛大雪纷纷扬扬!于是,又说:娃,不行!你还去住招待所,明天回…是的,招待所,炉火纯青,温暖如家!炉子上又有滚烫的开水。然而,他为了工作,还是踏着深没滕盖的积雪向着不归路走去…雪越下越大,路逾走愈难,人越来越累。于是,靠着路边的电线杆坐了下去。根据判断,再站起来走的时候,迷失了方向!围着电线杆子走呀走,走了许久仍没有离开原地,实再走不动了!再次靠着电杆坐了下去,估计直到后半夜,雪过天晴?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何况,此处的雪是不会马上能化的呀?罗建民,畜牧战线的尖兵!就这样?冻死在了去上班的路上。第五位,刘清林。农业队的托拉机手。甘肃武威人。帅哥形象!老实厚道。任该队统计员的时候,经常错账,参加四不清学习班以后,免去了统计员职,后来,学开拖拉机。进步快,很快成了拖拉机手!在一次从场部开着拉货的重车返回途中,在三角大坂出车祸,被压死在翻转的车头下面,即刻身亡。这次跟他回队的只有王义林。但他也因病英年早逝!他们是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今天,身在福中的我们:别忘记他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和我的红星二牧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不自不觉的我离开我亲爱的红星二牧埸四十九年了。碉堡山上的日月风雨,都印在我的记忆里,并将永远铭记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红星二牧埸埸部所在地,在哈密沁城乡的小堡地区。她不是人们刻板印象中的那种荒芜悲凉,碉堡山重山峻岭长满了麻黄草,那条来自太阳沟,绕着碉堡山人造蜿蜒渠悄悄的来到我们的门前。河坝人喝着清凉的太阳沟雪山水,享受着独特的天山热情和太阳沟的温暖和色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红星二牧埸的春天,是个多风的季节。风吹拂着碉堡山下河流两岸的野生杨柳。但这风并非朱自清所盼望的温暖的风。二牧埸父老乡亲们所盼望的河坝杨柳却迟迟看不到发芽,因为每到杨柳发芽时,孩子和发小们就会拧一支芽枝,自己制作起“响响″放到嘴角上,鼓足了腮帮子使劲吹奏起来。就连田桂花、陈新华等小姑娘们禁不住而爬到小树上拧制“响响"吹起来。孩子们各自制作的“响响"粗细不一,粗"响响"吹奏的声音低沉似山坡下吃草的牛在叫,细“响响"吹奏的声音似山崖上攀爬的山羊在叫,还有的“响响"似杨柳上欢快的鸟儿们在叫,这各种音色的"响响”之音,就是孩子所期盼的碉堡山下的春。春终于在多风的"响响″交响曲中来到了我们的身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碉堡山的春风啊又是多么的温柔,狂野、暴躁,却又是如此的顽皮。让我们发小们至今充满了对红星二牧埸总是迟到的春天留下了永恒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夏季的红星二牧埸,和哈密将人烤化一般肆虑、浑身湿热得动弹不得形成显明的对照。在我的记忆中,二牧埸的夏总是多雨,河坝或不间断的发洪水,滚石撞击的巨响使整个碉堡山都在震动,似地动山摇发出恐怖的狮吼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夏天的红星二牧埸是多么的清凉,到了太阳沟更是沁人心脾。我觉得最美的还是我们家河坝边上,那快父亲带着我们全家自己开垦的洋芋地。洋芋叶绿油油的泛着雨后的水珠,晶莹剔透的样子可爱极了。至到今天,我还会闻到风里带来些爸爸培土、妈妈新翻的泥土气息。正是那快爸爸下班后苦心经营的巴掌大的一块自留地,还能收上五麻袋洋芋,看到比拳头还大的紫皮洋芋,那是爸爸妈妈辛勤劳动的成果。记得每次到了秋末挖洋芋时,妈妈总是先蒸上一锅洋芋让全家和老邻居们偿鲜,表示洋芋丰收的喜庆。洋芋贴补了全家的温饱。洋芋花伴着碉堡山下的青草和山里新鲜的空气,现在近五十年后我才真正感到那时候红星二牧埸的夏的时光是多么的惬意,最让我欲罢不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红星二牧埸的秋与冬并没有明显的界线,让我深切的感到盼望着秋天的收成时,冬天的脚步已然踏进了我们的生活。正当全埸部汪干事等机关干部们,扛看铁锨到河坝徐才山管理的地里挖洋芋时,已是雪花飞舞,寒风吹来时 ,人们都穿上棉袄割麦挖洋芋,大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光景。这就是我亲爱的红星二牧埸,几乎我还能感觉到夕阳西下,那碉堡山满脸的红晕和羞色映入我的眼帘,在一片躲在碉堡山后残阳的照射下显得无比美丽,满山遍野的尕拉鸡叽叽喳喳相互追赶着归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也许我也有时淡忘了我所经历的其他地方、人和事,可我总是忘不了二牧埸那个地方、碉堡山下的父辈、发小和兄弟姐妹以及发生过的故事,但曾经父辈们流过的汗水与付出,我们所经历的成长不会骗我们。汪、叶、袁老师老一辈二牧埸人,他们当初选择了将自身命运与红星二牧埸紧紧捆绑在一起,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发努力工作,奋力拼搏,让我们一起舞动新时代的幸福,并筑梦我和我的红星二牧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梁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