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国庆、中秋放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段段

<p>一、 放假时间</p><p>10 月 1 日——10 月 8 日共 8 天 ,10月9日全体师生返校上课,假期间请家长配合学校按时接送您的孩子,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祝节日快乐,阖家幸福!</p> <p>二、 疫情防控提示</p><p>目前境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国内输入性病例以及无症状感染者增多,“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两方面都不能松劲,不可麻痹大意。考虑师生群体和学校工作的特殊性,关于国庆中秋假期我们还需要明确以下注意事项:</p><p>1、按照“非必要不外出”原则,请学生和学生家长尽量不出曲靖市,尽可能居家休息,尽量减少外出。不跨区域、不到中高风险地区参加各类活动,不出省旅游,不到云南省边境8个地州、25个县市旅行,最大限度避免与区域外、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接触,以降低健康风险,确保“10.1”假期后安全返校。</p><p>2、确有特殊情况,必须离开云南省或到边境8个地州、25个县市的学生需向班主任提出申请,填报《疫情防控师生外出健康登记表》后方可外出。返校前需提交3天之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返校。</p><p>3、放假期间,请家长为孩子做好每日体温测量,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班主任。</p><p>4、秋冬季是流感,水痘肺结核和手足口等传染病容易造成流行和爆发的时段,请各位家长关注孩子健康,提醒孩子多喝水、勤洗手、戴口罩,不到人员密集处。</p> <p>三、 小长假温馨提示</p> <p>提示</p><p>(一) 防溺水、防电、防火安全</p><p>1.防溺水“七不准”: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水域游泳;不准到不熟悉水域游泳;不准到水边玩耍嬉戏;不准盲目下水施救。</p><p>2.要在家长的指导下使用家用电器。不要乱动、乱接电线、灯头、插座等,不要在标有高压危险的地方玩耍。</p><p>3.不准玩火,不得携带火种,发现火灾不得逞能上前扑火,要及时报告大人或报警。</p><p>4.注意防汛、防雷电,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p> <p>自然灾害。</p><p>(二)居家安全</p><p>1.不在飘窗或阳台上玩耍。</p><p>2.不用湿手或湿布触碰家用电器。</p><p>3.不给陌生人开门。</p><p>4.不往窗外抛物。</p><p>5.规范使用燃气设备并注意开窗通风。</p> <p><br></p><p>(三) 交通安全</p><p>1.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在公路上跑闹、玩耍。严禁在公路上骑自行车,横穿公路要走斑马线、人行道,并注意观察道路车辆通行情况。</p><p>2.外出遵守公共秩序,排队等车,车未停稳不得靠近车辆,上下车时不拥挤,不坐三无车辆和破旧车辆。</p><p>3.加强自我保护。遇到敲诈勒索、拦路抢劫及时告诉父母、老师或打电话报警。</p> <p><br></p><p>(四) 饮食安全</p><p>1.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清垃圾、共参与”积极参与宣威市爱国卫生运动。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做好季节病和流行病预防工作,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即带孩子就医。</p><p>2.不吃腐烂、变质的瓜果,不暴饮暴食,防止消化不良。</p><p>3.购买有包装食品的时候,要看清商标、生成日期、保质期等,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一定不要购买食用。不要在校门口流动摊点上购买东西 。</p> <p>(五)加强社会活动安全教育</p><p>1.教育孩子不得进入营业性的“网吧”,不登陆不健康网站,不玩不良网络游戏。</p><p>2.外出活动必须征得家长同意,不要与陌生人接触,更不要让陌生人带走。</p><p>3.家长要与孩子多交流沟通,关心孩子心理健康。</p><p>4.要教育孩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不参与“黄、赌、毒”和封建迷信活动。</p><p>5.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不听、不信、不传谣言。</p> <p>四、文明度假,养成教育</p><p>1、读课外书,用征文、书法、歌声和祝福语向祖国献礼。</p><p>2、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在先,礼让他人,处处表现一名小学生良好的素质修养。</p><p>3、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它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更承载着尊重劳动、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家长重视并珍惜和孩子一起就餐的亲子时光,同时有意识培养孩子文明健康的就餐习惯。</p><p>4、利用中秋佳节机会,陪同家里老人。培养孩子尊重长辈、理解家长、善待他人、感恩社会的优秀品质。</p><p>5、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劳动的艰辛,培养孩子的劳动态度、技能,践行爱国卫生运动。</p><p>6、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强身健体,健康成长!</p><p><br></p>

孩子

家长

不准

外出

返校

安全

游泳

玩耍

文明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