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过的世界遗产(51):中国集安高句丽遗迹

东方君

<p>高句丽是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在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民族政权,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从公元前37年建立到公元668年被唐朝灭掉,存世长达705年,前后经历了28位君王。高句丽鼎盛时期,其疆域西达今辽阳—铁岭一线,北到辉发河和第二松花江流域,东部濒临日本海,南部抵汉江北岸。</p> <p>吉林集安作为高句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425年之久,保留了大量遗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国内城、丸都山城两座高句丽早中期(公元1至5世纪)的都城,以及14座王陵、26座贵族墓葬,和一块详细记载高句丽政权历史的文字碑刻“好太王碑”。这些遗迹距今已有2000年左右的历史,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高句丽的历史,为世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2004年7月,“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2017年8月1日,我们在集安游览了高句丽遗迹。</p> <p><b>长寿王陵</b></p><p>长寿王陵又名将军坟,建于公元5世纪,为公元4世纪末5世纪初高句丽王朝第20代王长寿王之陵,位于集安城区东北约4公里的龙山脚下,因其造型颇似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因此被誉为“东方金字塔”。整座陵墓呈方坛阶梯式,正方形,高13.1米,边长31.58米,墓底面积997平方米,墓顶面积270平方米,全部用精琢的花岗岩砌成。坟阶七层,每层由石条铺砌而成,每块条石重达几吨。第五阶有通往墓室的通道,墓室为正方形,边长5米,高5.6米,墓顶用一重50多吨的巨石封盖。墓基环周边有11块各重10余吨的护坟石,其势宏伟壮观。</p><p>王陵东北侧原有多座陪葬墓,现仅存一座,建筑样式与主墓相同,规模则小得多,可能是近臣或妃子的墓葬。王陵西侧有一长寿井。</p> <p><b>长寿王陵1号陪葬墓</b></p> <p><b>长寿井</b></p> <p><b>志愿者讲解员</b></p> <p><b>好太王碑</b></p><p>好太王碑是高句丽第20代王长寿王于公元414年为其父亲19代王好太王所立,位于集安市太王乡大碑街,发现于清末。</p><p>好太王391年即位,号永乐太王,逝于412年,谥号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好太王陵位于好太王碑西面约200米处。</p><p>好太王碑的碑身为角砾凝灰岩粗凿而成,方柱形,高6.39米,幅宽不等,底部宽1.34至1.97米,顶部宽1.00至1.60米,第三面最宽处达2米。四面环刻汉字,隶书,自右至左竖刻,共44行,满行41字,共1775字。碑文涉及高句丽建国传说,好太王功绩及当时东北、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倭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外学者所珍视。</p><p>为了保护此碑,1928年曾建过木质碑亭。1965年,对碑作了化学封护。1977年,在碑座四周修筑大型加固的石坛,同时对碑体作了再次封护。1982年,扩大保护区,重建大面积围墙,修筑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型永久性碑亭,并设有专人保护。目前,游客只能在碑亭外隔着玻璃一睹好太王碑的芳容。</p> <p><b>好太王碑局部拓片</b></p> <p><b>好太王陵</b></p> <p><b>丸都山城</b></p><p>丸都山城位于集安城北2.5公里处,修建在起伏险峻的丸都山上,海拔最高处为676米,是高句丽早、中期的著名城址之一。它既是国内城(今集安城区)的军事守备城,又曾作为高句丽王都使用,在高句丽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丸都山城与国内城相互依附,互为都城,形成了世界王都建筑史上附合式王都的新模式。</p><p>丸都山城原名“尉那岩城”,东汉建安三年(198年)高句丽第十代王山上王加固扩建尉那岩城,修筑大型宫殿,并将尉那岩城更名为丸都城。公元209年,山上王移都于丸都。至此,丸都山城的整体布局基本完备,成为高句丽时期唯一一处以大型宫殿为核心整体规划布局的山城王都。公元244年,曹魏派兵征讨高句丽,破丸都山城。公元342年,高句丽第16代王故国原王重修丸都城,并移都于此。不久,前燕王慕容皇光率军攻打高句丽,焚毁了丸都城宫禁。从此,丸都城便逐步衰落下去。</p><p>丸都山城环山为屏,山腹为宫,谷口为门,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山城防御坚固,城内却又宽敞自如,环境优美,使建筑、军事、生活、生产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首创了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口簸箕形山城的建筑模式。高句丽在丸都山城营造方面的奇思妙想,使其成为中世纪都城建筑的杰出范例。</p> <p><b>丸都山城遗址平面图</b></p> <p><b>丸都山城的城墙</b></p><p>丸都山城是凭借自然山势的走向构筑城垣,城垣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周长6947米。目前,山城东墙、北墙西段、西墙北段保存较好,高处可达4至5米,由20余层修琢工整的长方形和方石条构筑。全城有门址6处。</p> <p><b>宫殿遗址</b></p><p>丸都山城内有地面遗迹3处,蓄水池1处,墓葬37座。宮殿遗址在东侧山坡下,南北长95.5米,东西宽75米,进深作三层阶地,到处是瓦砾和成排的础石。</p> <p><b>丸都山城宫殿想象复原图</b></p> <p><b>瞭望台</b></p><p>瞭望台也叫点将台,在南门以北200米的高岗上,用石块垒筑,登台可望见通沟平原及国内城。现存建筑长16.7米,宽11.4米,高5.5米。</p> <p><b>莲花池</b></p><p>瞭望台东南有一蓄水池,也称“饮马弯”、“莲花池”,北部尚有石砌池壁。</p> <p><b>山城古井</b></p> <p><b>禹山贵族墓</b></p><p>禹山贵族墓地包括以禹山2110号墓为中心的“五盔坟”、“四盔坟”、四神墓、2112号墓等12座墓葬,墓葬等级很高,对于研究高句丽墓葬具有重要价值。</p> <p><b>五盔坟5号墓</b></p> <p><b>五盔坟4号墓</b></p> <p><b>四神墓</b></p> <p><b>2112号墓</b></p><p>年代约公元5世纪中期。</p> <p>到目前为止,在辽宁和吉林已发现数百处高句丽遗迹,集安的高句丽遗迹无疑是最重要的高句丽遗迹之一,对研究高句丽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