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常朴子原式艺术实践国画篇</p> <p>四、粒子自身的时间性在哲学上,“有”是一种实在,“无”是一种虚在。“无”也是一种有,只不过和实在相对而言。我们把实在看作是有,我们把虚在看作是无,有无只是我们对于存在的两种状态在概念上的把握。有无在客观上的二相性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同样,在微观上,存在着这种二象性的关系。</p><p>当两个正反的粒子相结合之后,除去形式上的需要,其中所剩的空间量和所剩的空间量和所剩的引力量是对等,这个粒子就必然具备内在的有无关系和永久的时间性。</p><p>前边我已说过了,小S场粒子是由1个小O粒子和1个小Y粒子结合而成的,二者结合之后,自身内部剩余了6个无斥力的空间和6个引力能量。为什么是这样呢?在粒子的结合中,一个引力能相等于一个斥力空间。当斥力粒子和引力粒子相结合的时候,一个斥力和一个引力相抵消,所剩下的就是相等的空间量和引力量,那空间量是没有质量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小S粒子中的空间量看作是无,把小S粒子中的引力量看作是有,有无相生。二者结合在一起便可以形成二象性的自然结构。</p><p>由于小S场粒子自身有6个空间和6个引力能,6个引力能把6个空间向内拉缩至极限,由于空间内无斥力勾连,引力放弃了拉力,空间便又反弹了回去,恢复了原状,继而,引力又把空间向内拉缩,至力尽而弃之,空间又随之反弹。于是膨胀和收缩在小S粒子的身上永远地演生下去。膨胀和收缩也是粒子的二相性形态,它是运动的形式。这个形式就是时间性。收缩是时,膨胀是间。我认为这就是时间的产生。一个宇宙在有了膨胀和收缩的同时有了时间,一个粒子在有了膨胀和收缩的同时有了时间,就像我们人类,有是在有了心跳的时候有了时间。我们的呼吸就是我们的时间长度。</p><p>有人说,爱因斯坦不是说过,时间是空间的扭曲吗,而你却说时间是空间的反弹,也不知道你们谁对谁错。</p><p>空间的扭曲是运动的另一种形式,这种运动是在空间反弹下形成的。也可以说时间的扭曲是空间的反弹的另一种表达方式。</p><p>五、真空波动或真空振动</p><p>奇点爆炸之后,宇宙单子云在引力收缩下自旋,并使新的粒子在碰撞中形成。小O和小Y,大O和大Y结合成两种场粒子。两种场粒子都具有时间性,都以自己相应的频率在空间振动。所以,宇宙中的每一个点都在膨胀和收缩。由于场粒子的协同性,整个宇宙由小S场形成的巨大场泡体也在不停的膨胀和收缩,形成宇宙在整体上的时间性。宇宙中的粒子的膨胀和收缩与宇宙整体的膨胀和收缩就是宇宙的真空振动。这是一种巨大无比的力,可以摧毁一切不符合本质限定的事物。所以,反物质和物质的结合时,新粒子失去了相应的时间性,这种力就会把这种无价值的形式迅速摧毁,这便是反物质无法存在下去的真正原因。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反物质的存在,正电子的存在就是证明。反物质和物质同时存在的原因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隔离,取掉或打破这种隔离,它们必然湮灭。这种隔离伴随着的总是相互的运动。</p><p>六、宇宙用自己的方法阻止无能</p><p>我们先来认识两对具有相反性质的粒子,一种叫4数粒子,一种叫32数粒子。</p><p>4数粒子有两种,都是在大S场粒子的基础上形成的,粒子数共4个,其一是SOO,其一是SYY。SOO是阴性,SYY是阳性。</p><p>SOO粒子自身有1个大Y单子和3个大O单子,除去形式的需要,还剩8个引力量,SYY粒子自身有1个大O单子和3个大Y单子,除去形式需要,此粒子还剩6个空间量。两个粒子在结合时,引力能大于空间量,所以,引力把空间向内锁死,使之无法反弹,因而失去了时间性而被真空中的能量波动摧毁湮灭。</p><p>32数粒子也有一正一反两种,都是在O和Y单子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是32数阳,一种是32 数阴。此粒子类似于科学家所谓的电子和光子。</p><p>32数阳是由24个大Y粒子和8个大O粒子组成,这个粒子自身有72个斥力空间(3个斥力空间相等于1个斥力量)和24个引力量(3个引力能等于1个引力空间),当24个引力和24个斥力相互抵消,所剩的只有48个无斥力的空间。</p><p>32数阴是由24个大O粒子和8个大Y粒子组成,这个粒子自身有72个引力量和8个斥力量,当8个引力能和8个斥力能相互抵消,所剩的只有64个引力能。</p><p>32数阳荷与32数阴荷相结合时,由于空间量远小于引力量,所以,粒子时间性被引力封闭因而被真空能量摧毁湮灭。</p><p><br></p><p>由于物质在差异相对的限定下,正反粒子在相互结合的时候,引力能超过了空间量的作用,就会引起粒子的聚变的同时又导致了粒子的裂变,几乎聚变和裂变同时发生。这就是物质和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的原因。</p><p><br></p><p>当然有人会问,两个数量相等,作用相反的粒子结合,其中的引力量远大于空间量,引力会把两个粒子更为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为什么它们就相互湮灭了呢?这是因为宇宙真空中存在着小S场的振动。当一个粒子失去了运动的功能,真空能量就会把这个形式摧毁。这是宇宙自身限定下的法则,以此杜绝物质以静止的形式出现。在宇宙中,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失去运动性,或者说失去时间性的能力,就意味着毁灭。</p><p><br></p><p>是的,按理来说,两个正反相等的阴阳粒子相遇,会结合成一个非常牢固的粒子,可事实却并非如此。物质和反物质一旦相遇,二者就会瞬间湮灭,火花四溅地爆炸开来,更小的微粒按各自的路径到处逃窜,去寻找自己再生的归宿。然而,这正是宇宙给自身设定的一种阻止死亡的原理,规避了悲剧的发生。如果物质和反物质相遇不会湮灭,那么它们一旦结合,就会形成一个微型的黑洞,粒子便处于一种无限坍缩的状态,宇宙中若到处都是这种黑洞,更多的黑洞相互碰撞,宇宙的时间性就根本不可能形成,那就更谈不上宇宙的物质成就了。所以,物质湮灭的设定,不仅仅阻止了粒子的坍缩,而且还保护了宇宙自身的发展。或者这一设定还存在着另一个意义,就是物质以湮灭的形式在创造光子和电子的发光材料,被湮灭激化了的单子可能再次演变成一种会发光的粒子。</p><p><br></p><p>反物质只所以很难被人类发现,是因为宇宙给它设定了一种死亡的机制。所以我们有理由这样想,反物质随时都可以产生,随时都可以灭亡,只是我们难以发现。世界是二象性的,只要有阴,必然有阳;只要有正,必然有反。电子、光子、中微子,都具有它们相对的一面,只是它们没有相遇湮灭的条件,存在于我们还不知道的地方,仅此而已。只要它们相遇,就必然会湮灭。最后,我再次强调,物质和反物质碰撞之所以会湮灭,是因为物质的膨胀空间量小于反物质的引力收缩能,因而使粒子瞬间坍缩成一个奇点,在宇宙真空能量小S场的振动下爆炸,化作一抹原初的尘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