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塔林印象及其他<br>1991年冬,我和苏东所陆、肖二教授借学术访问的空闲,从列宁格勒拐到前苏联波罗的海三国之一的爱沙尼亚共和国首都塔林,纯粹私人旅游。塔林城市很小,但美如仙境。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它的老城。老城座落在一座小山上,水粉淡黄海蓝色墙壁的红顶小屋林次栉比占滿了整个山坡,直到山顶。走向它就象走近中世纪的灰姑娘城堡,因为它就像我们能想象到的灰姑娘那样娇小,清丽。<br>进入老城,穿行在暗色条石辅地、古朴的铁艺路灯装典的狭窄街道上,马上就有了一种南瓜马车辚辚驶来,行人随时要向道边避让的幻觉。路两边,厚重的雕花玻璃门一座座紧闭着,高大的玻璃橱窗却透出昏暗的、浅黄色的灯光。其实它们后面是一个个正在营业的小商店,准备好自己的美酒、礼品、乳酪、猎刀和爱沙尼亚服饰。扭动门把手,多花点力气,你就能打开任何一家小店的门,迈进门槛时你总能听到一个清脆的铃声,看到老板那张笑容可掬的胖脸。<br>在老城,你十分自然会忘记时间,忘记你为赶时间而从早上就受到怠慢的辘辘饥肠。<br></h3> <h3>不知不觉高纬度地域的黄昏降临了。新城千篇一律的苏联式街景令人身心疲惫,失望的心情使人联想起一生经历的所有苦难。突然,我们意识到:我饿了,我太饿了。急急寻找餐厅未果,不是沒有,而是不纳。象商量好似的,灯火辉煌的大小餐厅都防匪门紧闭,按下电铃开门的可能是一位衣着得体的侍者,也可能是一位戎装警卫。迎面都是两句话:“有预订吗?”“沒有预订,恕不接待。”<br>絕望了,愤怒了。老子们早车来晚车走,怎么可能预订……在互联网还不那么普及的时间与地点?!<br>天无绝人之路。总算敲开一家餐厅的门,见到一位年长的侍者,谢天谢地沒问:“有预订吗?”这回问的是:“能为您们做点什么?”“我们想吃饭,可以吗?”“可以请进。”<br>脱下沉重的大衣存在储衣间,在餐桌前坐下来,被温暖空气包围真的很惬意。<br>“请问,第一道(热汤)有什么?”“对不起,沒有汤。”“那第二道有什么?”“您沒预订沒有第二道。”“天哪!那我们吃什么?”“我们可以提供蔬菜沙拉和俄式面包。”“我们冻透了,有什么热的喝?比如咖啡?”“报歉,沒有。”“那有什么,我是说热的。”“红茶。”“好!请给我们沙拉、面包和热茶。顺便问一句,有伏特加吗?暖暖身子。”“纯的沒有。”“不纯有什么?”“首都牌伏特加兑橙汁。”崩溃!<br>中美比民主,一如下馆子。有的馆子有什么你就得吃什么一一适合饥肠辘辘的人;另一种馆子,你想吃什么都有,我们想办法为你准备,一一适合追求自由讲品位的客人。<br>你说对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