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秋雨无声

<p class="ql-block">  2020年9月2日凌晨零点十五分,我的母亲在与疾病苦苦抗争了108天后,最终,离开我们去了父亲那里。</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父亲去世让我感到非常难过的话,母亲的离世仿若抽空了我所有的情感,心空荡荡地没有了依靠。我一直刻意不去想她!我不去跟哥姐联系,因为我怕提起有关母亲的话题,我不敢去母亲住过的18号楼,因为那里有她太多的回忆。我不允许任何人说起她的任何事情,甚至不惜为此事与女儿翻脸,我以为,不想、不听、不看,心就不会疼。</p><p class="ql-block"> 可是,当我抱着外孙哄他入睡时,脑海中会出现女儿小时候母亲带她的情景;当我给外孙喂奶时,会想起母亲端着饭碗喂小外甥,他使劲摇着脑袋不肯吃饭的画面;当我因观点不一和女儿争执,女儿据理质问我的时候,我会突然意识到,我也曾经用同样的语气与母亲对话;当我口中不自觉地讲出母亲常说的话时,不经意间我已经有了母亲的样式;老话说,每一个逝者都是照亮夜路的星辰,夜晚我望着空中闪烁的群星,会忍不住泪流满面地问;“妈,你真的走了吗?你去了哪里?你能看见我吗?”……我不愿去想她,可她却无处不在地活在我的生命里。</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五七祭日临近了,我想,我该从哀痛中抽离出来,为我的母亲留下点文字记忆,以此感恩母亲含辛茹苦对我们兄妹的养育之情。</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与天下大部分的母亲一样,没有太多辉煌的过往,她只是一个仅读过两年书的平凡女性,但她与我们兄妹来说,却是我们童年的全部,是生命中最爱我们也是我们最爱的那个人。</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娘家时生活还算不错,她有三个哥哥(其中两个哥哥英年早逝)和一个弟弟,家中唯一的女儿,自然是极受姥姥和舅舅们宠爱的。和父亲是老人说下的娃娃亲,二十岁嫁到夫家,因没有婆婆的缘故少了许多委屈。父亲开明,让母亲在家中做主,说起来,她的心情比同龄女子舒畅许多,但在操持家务中,却因和父亲两地分居的缘故,又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劳苦。</p><p class="ql-block"> 在我幼年的记忆里:每一个日月晨昏,她都在忙碌中匆匆度过。</p><p class="ql-block"> 寒来暑往,早晨,家中第一个起床的人永远是她。印象最深的当属冬天的清晨。北方的冬天零下十几度,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大雪常常淹没膝盖举步维艰。我当时大概有四五岁吧,小孩子睡不着起得早,自然是母亲走到哪里我就跟去哪里。我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连衣棉裤,母亲会帮我把双手插到胸前的棉兜兜那里,免得冻坏了小手,她为我带上厚厚的棉帽,然后,像裹粽子一样,用围巾把我的整个脸捂得严严实实,只在眼睛处留下一条小缝。她每一次去井里挑水,为着我的安全考虑,从不带我。为了全家人的生活,她经常要用柔弱的肩膀,一路跌撞着去离家很远的地方往返数趟挑水,直到水缸盛满水为止,然后又趁着路上行人稀少,背着箩筐去外面捡粪(那个年代可以交到队里作工分)。因此,她的脸被冻出生硬暗红的冻疮,即使后来她早就换了生活环境不再做这些事情了,冻疮每年冬天仍会复发。回家后,她开始为一家老少做早饭,这时候我会挨着母亲,看她往炉膛里一把一把地添柴火,鲜活的火苗欢快地舔着锅底,锅里的水滋滋地冒着热气,整个厨房瞬间热气腾腾,这是母亲带给家的温度,身体暖和心更温暖。母亲极其贤惠孝顺,每天早饭都会单独为爷爷煮一碗白面疙瘩汤(当时最好的营养品),滴几滴酱红的小磨麻油,再撒上油绿的葱花,有时还会打一个黄黄的鸡蛋,色香味俱佳,令人馋涎欲滴。当然,她从不忘记给我留上小半碗,算是作为我起大早的奖赏。</p><p class="ql-block"> 父亲长年在外工作,母亲只能一人扛起家里的重担,白天到队里劳碌做工自不在话下。分工到户对于没有劳力的家庭来说(爷爷年事已高,三个孩子尚且年幼),最苦的就是母亲了。她经常会为分到家里等着收获的大片粮食发愁(多半是红薯玉米之类),但我从不记得母亲为此掉过眼泪,这也许正是她刚硬性格形成的原因吧。听哥哥说,最难的一次是母亲感冒发烧身体虚弱到完全无法起床,天快下雨了,眼看着大量晒在地里的红薯干就要泡汤了,愁得她不知如何是好,正在此时,大爷家的五个叔叔及时赶来伸出援手,三下五除二,所有的困难都迎刃而解,母亲时常叮嘱我们不可忘记他们的恩情。正是母亲这种知恩图报的品性影响着我们兄妹,让我们学会感恩。</p><p class="ql-block"> 夜晚,劳碌了一天的母亲,在所有人都睡下的时候,仍然要坐在纺纱车前纺线,她右手咿咿呀呀地摇动着纺车把手,左手把棉花在纺车的锭子上,一点点由近及远用力均匀地抽成柔韧而细长的棉线,那细线抽啊抽啊似乎永远没有完结的时候。夜深了,我依偎着母亲,一边看着一团团雪白的棉花在她手中像变魔术一般渐渐变成线团,一边听她讲着一个个激发孩童想象力的生动故事,扛不住困倦的我,经常是睡着后被母亲抱到床上。母亲在油灯下搅动纺车时奏出的“咿咿呀呀”的旋律,是伴着我幼年安然入眠的最美妙的摇篮曲。等到纺好的线积攒到一定数量时,母亲会把这些棉线染成各种颜色,再把它们在织布机上织成格子的、条纹的、一色的、混色的各种各样好看的棉布,这些棉布后来成为家中的被里、床单、以及爷爷身上的衣服。织布机有节奏的“咵嗒,咵嗒”声,和梭子在线中间来回穿梭后棉布一点点生成的画面,至今仍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中。夜晚,对于三个孩子的母亲最难过的是,从头到尾都无法睡一个囫囵觉,这个孩子刚上完厕所被窝还没暖热,另一个孩子又在喊妈,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而是我们三兄妹整个童年加起来无以计数的漫漫长夜。母亲勤俭持家任劳任怨的美德是我们兄妹一生的标杆。</p><p class="ql-block"> 在我幼年记忆的片段中,永远是与母亲形影不离的美好时光,唯有一次不知什么原因,母亲离家去了很远的地方办事,整个白天过去了,看着天色渐渐暗沉下来母亲仍然没有回来,我和哥姐坐在家门口眼巴巴地望着母亲回来的大路,嘴里喃喃地唱到:妈呀妈,回来吧!妈呀妈,回来吧!一遍一遍,那种没有母亲在身边的失落和不安笼罩着我们,只等到她出现的那一刻,我和姐冲过去紧紧抱着母亲的腿,生怕她再离开我们。正因如此,有了女儿后,无论当时来到武汉的环境多么艰苦,我坚持把女儿带在身边自己照顾。</p><p class="ql-block"> 四十二岁,母亲结束了与父亲两地分居的生活。父亲深知母亲那些年一人支撑家庭的不易,所以,生活中处处呵护着母亲。父亲经常夸赞母亲聪明能干!像剪裁、织毛衣、绣花、画图样等女红,母亲只要一看就会。母亲的聪明好学更体现在她年老的时候。八十多岁的母亲,当她看到我们用手机视频时,会像个孩子似的伸长脖子,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好奇地问这问那。她过生日的时候,女儿送给她一个手机,我们大约教了她三四次,她就可以自己摸索着使用手机了。大把时间的母亲,会中气十足地跟老家的亲人一个一个反反复复联系个遍。无论大事小事有事没事,母亲都会非常兴奋地随时给我们打电话。最让父亲对母亲念念不忘的是:五八年自然灾害他回家探亲时,当时家里仅剩下两个馒头,母亲自己舍不得吃一口,一个留给爷爷,另一个留给了父亲。在那个许多人因为饥饿背井离乡外出逃命的年代,她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父亲。一个馒头,成就了父母相扶相携不离不弃的恩爱一生;一个馒头让我相信:夫妻本是同林鸟,患难之处见真情!</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我长大了离开家去三十公里外的地方上高中,每一次回来,母亲都会备足我爱吃的食物,她会坐在旁边静静地看着我津津有味地把所有东西一扫而光,等我意识到他们还没有动筷子时,母亲会很满足地笑着说:你吃好就行了。周日下午我返回学校的时候,她会一直目送我坐的汽车完全消失为止。工作后,我原本有机会儿去武汉或者襄樊读书的,父亲和母亲商量后征求我的意见:我们年岁大了,你哥和你姐都在外地,身边没有孩子实在冷清,你既然已经回来了,能不能不要出去,就留在厂里上电大吧?我应允了他们,直到他们相继离去都不曾离开过他们。</p><p class="ql-block"> 2020年5月17日傍晚,我从母亲家吃完饭往家走,还没进家门就接到母亲邻居打来电话:母亲摔跤了!我匆忙返回,当我走到18号楼时,远远看见她直挺挺躺在冰冷的地上,刚才还好好的人?怎么就躺在这里不省人事了?我懵了,这一切似乎都是假的!那个每天看着电视上的跳水节目笑得眼泪直飞的乐观的母亲,从那一刻起,再也没能站起来。</p><p class="ql-block"> 家中最体谅母亲不易的当属我的哥哥, 因此,母亲病重期间即使家中请了人来护理,他仍然毫不犹豫地推掉所有收入颇丰的工作,亲自日夜守护在母亲身边。姐姐也从外地赶回来在母亲病榻前悉心照料,嫂子更是承担起全部后勤工作。我们用尽了所有可以买到的最好的药品,每一个人都盼望着在她身上有奇迹发生,无奈人有限的能力终究于事无补。2020年9月1日晚上7点我去教会前,思维尚且清晰的母亲呼吸已非常艰难地越拖越长,看着她痛苦的样子我对她说:妈,你要信主(之前她一直不愿意相信),上帝会带你去天堂减少你的痛苦,今后我们还可以再见面的,如果你愿意,就给我个回应,我带你一起做个祷告。母亲在几乎持续了一个月没有说话的情况下,非常清晰地说了一个字“好!”那一刻,我相信她是真心愿意归主的,这是神的旨意,更是神恩典的彰显。</p><p class="ql-block"> 母亲走了,因着她的信,我们还有相聚的时候,这也正是基督徒活在这个有限世界的永恒盼望。在那里,我的母亲再也没有疾病和痛苦。多日来,因思念母亲不能平复的心,在这些文字落笔的时候终得释放。这是神的美意,祂愿自己的儿女每一天都活在快乐当中。祂让我透过母亲的离世更加懂得珍惜活着的亲人!看着八十多岁高龄的婆婆去教会敬拜时蹒跚的步履和越发佝偻的背影,我内心默想着:今后我会用真实的爱去爱她!为着主拣选我的这份恩典,为着见证主的荣耀,我愿每一天都活得真实!更祈愿圣灵感动我的家人早日回归主的怀抱!等到主耶稣二次再来的时候,将是我和家人在新天地重逢团聚的新的起点!憧憬着这份美好,内心顿时豁然开朗。</p><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献给天堂里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五个叔叔(四叔没来)</p> <p>大婶</p> <p>母亲一手带大的三个孩子</p><p><br></p> <p>侄女</p> <p>外甥</p> <p>我的女儿</p> <p>雪天陪着孙女搭雪人</p> <p>奶奶的宝贝</p> <p>跟父亲去小河边钓鱼也不忘记手头的活计</p> <p>把给我们讲过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孙女听</p> <p>天伦之乐</p> <p>孩子们长大了</p> <p>哥和父母</p> <p>海南猴岛</p> <p>快乐时光</p> <p>大浪打来慌不择路</p> <p>侄女婚礼</p> <p>母女情深</p> <p>母亲八十岁生日</p> <p>父亲八十岁生日</p> <p>滨江公园晒太阳</p> <p>春日花海</p> <p>娘家人</p> <p>家乡亲人</p><p><br></p> <p>随州银杏谷</p> <p>解放公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