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华中学”校园里的“院士路”!

.夕阳李

<h3> 编制,李淑敏(1960届耀华校友)<br> 天津耀华中学1994年底退休老师。<br> 缅怀革命先烈、向为新中国“艰苦创业,隐姓埋名 舍家为国 刻苦钻研,甘于奉献”,为祖国勇于创新,努力拼搏的“院士们”学习致敬!<br> 为彰显院士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丰功伟绩,<br>  请看”耀华”校园里的烈士铜像及十五位院士铜像的建立。<br>  <br><br>  </h3> <h3>“天津市耀华中学”是创建于1927年 <br>  1927年庄乐峰先生创办天津公学(私立)<br>1934赵天麟校长时期更名为“耀华学校”取“光耀中华”之意,<br>  赵天麟烈士(1886--1938),教育家,天津人,北洋大学毕业,官费留美,入哈佛大学,1906年获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历任北洋大学校长、曾积极参加天津人民反对法国占领老西开(今天津国际商场附近)之斗争,支持学生抗日爱国活动。 </h3> <h3>  赵天麟烈士铜像屹立在“ 天津耀华中学校史馆”门前。<br>  1934年任天津耀华学校校长(1934-1938),严谨治学,定“勤、朴、忠、诚”为校训,树立了良好的校风。“七七”事变爆发后,于耀华学校设特别班以收容 、安排被迫停课而失业、失学之南开中学师生。 1938年面对日寇威胁利诱而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民族气节。1938年6月27日晨于伦敦道(今成都道)遭日本宪兵操纵之“暗杀团”刺杀。 </h3> <h3> 1991年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br>  1995年10月天津耀华中学师生敬立铜像并刻石以纪其功 .<br>  赵天麟烈士铜像在耀华中学“校史馆”门前而立。<br><br>  </h3> <h3>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关于接办私立中、小学校的计划”要求1954年全部改制。并按顺序学校重新命名。所以1952年底 改制的“耀华学校”更名为“天津第十六中学”。上级派来一位“延安鲁艺学院”的共产党员干部韩烽同志接任校长工作。国办公立中、小学从而揭开新中国教育新篇章!下面照片是南京路上“天津第十六中学”大门照片。<br>  <br>  </h3> <h3> 随着“改革开放,教育发展的需要,1988年12月21日,更复了以“光耀中华”为己任的“天津耀华中学”的校名 ,揭开“光耀中华”市重点校的新篇章! <br>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育一代又一代的耀华学子,以革命先烈?科学志士、耀华校园走出的“十五位院士”前辈为榜样。2004年耀华校园里建起了 “十五位院士铜像路”!<br>  从南京路拐入山西路,进入“天津耀华中学”北大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大门内喷水池前一鐏铜像,是让人敬仰的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及社会活动家——钱伟长院士的铜像。<br>  1,1954年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家著名的“三钱之称”~(钱学森,钱伟长 钱三强),为我国教育科技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h3> <h3>  钱伟长院士1937年至1938年在”耀华学校”任物理教师兼班主任。 1994年任新组建的上海大学校长。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的创始人。 <br>  2002年聘为“天津耀华中学”終身名誉校长 、学校校友会 終身名誉会长。 <br>  下面照片 曲校长向钱院士发聘请书<br></h3> <h3>  经过院中喷泉水池,来到天津耀华中学校内,新老校舍教学楼院通道大门前及两旁边的耀华院士路。 <br>  </h3> <h3>  在新旧校舍通道大门前东西两旁“院士路”上共敬立了十四位曾在耀华中学读书立志的十四鐏院士铜像。<br><br>  2,“氢弹之父”于敏。是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和核物理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9年荣获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h3> <h3>  于敏 ,生于1926年8月。1944年高中毕业在耀华学校。少年聪明好学,志存高远,立志科学救国。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br>  于敏1984年荣获四川省和二机部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荣获全国 “五一劳动奖章”!</h3> <h3>  1992年获光华科技基金特等奖,1994年获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 1999年荣获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下面是江泽民和于敏握手祝贺!</h3> <h3> 于敏 院士,突破氢弹原理的元勋被喻为“ 氢弹之父”, 他是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br>  2015年1月9日,习近平向“氢弹之父”于敏院士颁发“最高科学技术奖!”<br>  </h3> <h3> 3,郝诒纯 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湖北咸宁人,1920年生于湖北武昌。1938年毕业于耀华学校。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br>  1957 - 1959年于苏联进修微体古生物学, 1963 - 1965年作为中国专家派往古巴。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br>  郝诒纯院士 1983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99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她从自己60余年的积蓄中拿出20万元 捐赠给中国地质大学,设立“郝诒纯地质教学奖”和“郝诒纯奖学金”,</h3> <h3>  4,金建中,物理学家<br>  1919年7月23日生于北京。1940年毕业于天津耀华学校高中,194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46年毕业于辅仁大学研究生院,1946年后在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物理系任助教。被国家评为“两弹一星”38名杰出贡献科学家之一。 <br>  1980年被任命为七机部五院副院长,七机部总工程师,晋升为研究员, 科委副主任等职。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院士)。</h3> <h3>  5,孙家锺 化学将。生于1929年,天津市人,耀华学校1947届高中毕业生。195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 在配为场理论、高分子固化理论和标度理论研究方面有杰出贡献。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br>  孙家锺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配位场理论方法研究)主要获奖人之一 <br>  吉林省长春市耀华中学校友分会名誉会长。</h3> <h3> 下面照片是:昔日同窗今朝两院士,孙家锺(左)金怡濂(右)在耀华读书时,为同班同学。现在他们一个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个是中国工程院院士。</h3> <h3> 下面照片是: 孙家锺院士与王夔院士不仅是耀华中学的校友,还都是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的校友 , 化学家,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h3> <h3>  6 王夔,生于1928年,天津市人。1945届耀华高中毕业生,1949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52年北京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化学家,曾任北京医学院药学系主任和药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部主席团成员,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h3> <h3>  吧王夔院士来到耀华中学讲到几个问题。 <br>第一个问题是人生的目标, 人类的进步所依靠的,绝对不是把目标放在自己身上的人,而是那些王了社会、为了国家、为了人类而努力奋斗的人。我希望在我们学校里的同学绝大多数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br> 第二个问题是学习。有了志向和理想没有学好,等于空想。 <br>  怎样才算学好?学习有三个境界。 <br>第一是获得知识;第二是培养智力;最高则是拥有智慧。智慧是创新的灵魂,<br>  如何提高拥有智慧的境界,要读书,要钻得进去,走得出来。<br>  有了智慧,有你能够做事的信心和努力拼搏精神。就可以自由驰骋,就可以得心应手,就可以想别人想不到的事,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br>。<br></h3> <h3>  7,王越 ,生于1932年4月。 1937-1947年就读于耀华学校。 1950年入大连工程学院电讯系学习,195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院雷达工程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教授。雷达与通讯系统专家。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h3> <h3>  下面照片是 王越院士参加耀华中学校友代表大会,由左至右:王鸿林会长 ,王越院士,孙若涵校长,许令仪分会长。 <br>  王越院士谈到,“教育最根本的理念”还是“教育一个人怎么更好地做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关键是文化积淀的形成,当然,中华文化是开放的,我们同时要学习世界上各国的优秀文化。<br><br><br></h3> <h3>  8 周尧和, 1927年生于北京。1937-1946年就读于耀华学校 , 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应聘到南开大学机械工程系任教。1953年苏联留学1957年于莫斯科钢铁学院获Ph.D学位。物理冶金学者,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br>  周尧和院士,物理冶金专家。1988年我任全国铸造学会理事长不久,在莫斯科举行的第55届国际铸造会议上,被选为国际铸造学会执行委员,后又任副主席,主席。<br>  </h3> <h3>  下面 照片 周尧和院士1993年主持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60届世界铸造会议,曾获国家级和部委级奖励15项,并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与西北工业大学双聘教授及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br>  <br><br></h3> <h3>  9,粱思礼 火箭控制系统专家,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br>  1924年8月生于天津。1941年高中毕业耀华学校,1945年毕业干美国普渡大学,1949年获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br>  梁思礼,:上世纪 60年代为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做出贡献。70年代初,主持研制远程导弹和长征二号火箭的控 制系统。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h3> <h3> 梁院士,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老教授 科教兴国奖。 , <br></h3> <h3>  梁思礼院士, 聘为天津耀华中学北京校友分会名誉会长。曾多次回母校向师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勇攀登”的教育讲课活动。<br>  梁思礼2013年金秋8月回母校,任奕奕校长,王鸿林会长,和同学们欢迎“”导弹之父”—梁思礼的到来。</h3> <h3>10 金怡濂 大型计算机专家200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929年9月生于天津。1935-1947年就读于耀华学校,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1959年毕业于苏联科学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h3> <h3>  金怡濂曾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多项奖。 现任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br>  2001年2月28日江泽民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授予金怡濂院士“200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h3> <h3>  金怡濂院士回母校与校友,同学们,提到事业有成讲到:主要靠为祖国、为人民的事业心去勤奋拼搏,依靠学校给予的“基础”知识用“能力”去努力攀登。必须具有“团结”、“拼搏”、“奉献”的精神。<br>  下面照片是在庆祝“耀华中学八十华诞”时,王鸿林会长与老校友,“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金怡濂院士交谈</h3> <h3>  11,朱起鹤 物理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24年7月生于北京。1936-1948年就读干耀华学校。1947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后入北京大学化学系读研究生,1951年获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化学系博士,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h3> <h3>  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从事物理教学和科研约三十年,参与培养了大批国防科技人才。近二十年在化学研究所创建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室,先后研制成六台使用分子束激光的大型实验装置,<br>  2001年 9月 16日 朱起鹤院士在来耀华学校与欢迎学生合影!</h3> <h3>  12, 张金哲 小儿外科专家,我国小儿外科学创始人之一,2000年获世界小儿外科贡献最高奖“英国皇家学会丹尼斯布朗金奖”。<br>  生于1920年9月。1938年毕业于耀华学校,1946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h3> <h3>  张金哲院士,上世纪50-80年代在以创伤、感染、急腹症为主的小儿外科急症的诊断,治疗先天性胆道畸形的矩形瓣(张氏瓣)及先天性肛门畸形的张氏膜松解等为国内外采用,<br>  为我国小儿外科迅速发展并在国际上享有特殊地位起了巨大的作用。 </h3> <h3>   13,冯士笮, 是我国物理海洋学和环境海洋学专家,天津市人,生于1937年3月。1956年高中毕业于耀华学校,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工程力学教学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br>  </h3> <h3>   冯士笮院士,还 是环境海洋学学位的主要创建人。我国风暴潮研究的开拓者,主持研发成果达国际先进、且部分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br>  照片是冯士笮院士参加耀华中学校庆期间与同学们亲切交谈,并在“耀华名人园”合影。<br></h3> <h3>  14,王静康 化工结晶科技领域专家,天津大学教授。1938年4月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市。1949年毕业于天津耀华小学,1956年毕业于天津南开中学,1963年天津大学研究生毕业。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h3> <h3>  王静康院士是化工结晶科技领域的专家, 其攻关成果三 次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完成工程项目46项,为大 型化工、医药企业重点工程设计建成多条新型工业结晶生产线…现任天津市科协主席。<br>  照片是王院士参加我校首届校友会活动期间接受大会记者采访。</h3> <h3>  15,冯培德1941年生于天津 1957年耀华高中毕业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力学系,<br>1966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研究生毕业,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br>  冯培德教授是我国惯性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是飞行器导航、制导、控制专家。从1983年起担任航空惯导系统的学术带头人。带领广大科技人员奋斗十几年,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br>  </h3> <h3>  2002年至今任航空一集团科技委副主任。长期担任中国惯性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系统与测试专业委员会主任。冯院士还是中国航空学会理事, 先后培养了硕士、博士生共28名 <br>  曾被评为航空工业部劳动模范、航空一集团优秀领导干部,并于199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下面照片是冯培德院士和技术人员在实验室。<br>  <br><br></h3> <h3> 二、三代学子为母校修建院士铜像<br> 向院士学习致敬,为该校15位杰出毕业生、两院院士铸造铜像是耀华中学广大师生和历届校友们多年的呼声。 也是学校领导想要做的一个工程项目,但是苦于资金筹措等困难……,<br> 2004年初时任校长曲丽敏与当时耀华校友会王鸿林会长谈起此事。<br>  王鸿林会长得知学校拟为“院士校友”敬立铜像的意向后,便开始积极组织联系各届校友会开展“向母校献爱心”活动,帮助学校为 15 位两院院士校友塑铜像,以弘扬院士“光耀中华”的爱国拼搏精神。 <br>  2004年10月 ,耀华中学的师生校友们连日来奔走相告,多年来学校想为该校15位杰出毕业生、两院院士铸造铜像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h3> <h3> 在15座铜像背后,却有着一段三代耀华学子捐资助教的动人故事:<br> 王鸿林会长 1959 年毕业于耀华中学,被学校作 为优秀人才留校任团委书记兼大队辅导员。<br> 他从1982年至2016年三十多年担任天津耀华中学校友会付秘书长 、付会长,常务会长 。<br> 当年已经65岁的王鸿林是耀华中学校友会常务会长,他对耀华中学有着深厚的感情,为尽快完成校领导交给的任务,他亲力亲为,积极寻找曾经教过的学生商量此事。当得知当年他所领导的“少先队中队辅导员”、1967 届高中毕业生张连起,时任长青集团化董事长时,他马上联系到张连起,希望他能资助学校完成这个工程项目。张连起当即表示愿意为母校作出贡献。<br>  经过张连起的努力,长青集团党委研究决定鼎力相助,赞助制作铜像的全部费用。<br>  &quot;签字仪式 : 2004年 3月 <br>照片是天津耀华中学、耀华中学校友会、长青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两院院士铜像,签字仪式:由曲丽敏校长(中)王鸿林会长(左)张连起总经理签约(右) <br></h3> <h3>  资金有了着落,请谁来打造呢?张连起又想起了他的‘少先队员’1967届初中毕业生当王治疆,当年十六中学“以团代队”的中队委,1966年一同到甘肃生产建设兵团的王治疆。时任大华文化广告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治疆欣然同意加入为母校铸造铜像的行列,并亲自参与督查整个工程,仅用半年时间便保质保量地顺利完工。<br></h3> <h3> 上面照片 王鸿林会长与王治疆总经理签订铸造铜像的协议。<br>  2004年12月23日,天津耀华中学“校友院士落像落成,成为耀华校园内的座座丰碑。以弘扬院士”爱国拼搏精神”,培养更多热爱祖国,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br><br><br><br><br><br><br><br>  </h3> <h3>  “树德立人”,院士铜像 将激励代代耀华学子“勤奋学习、志存高远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砥砺前行,“光耀中华”!<br>  下向照片是天津耀华中学“校友院士像落成典礼”庆祝大会上,由左至右:陈超英,周紹熹,冯培德院士,周荛和院士,王鸿林会长,曲丽敏校长。 <br>  </h3> <h3>  制作,李淑敏,中共党员。(1960届耀华高中毕业留校) 。思政课教育教学老师 ,1965年“中国人民大学”在津“政治理论本科班”毕业。1988年评定为“中学高级教师”。1994年底“天津耀华中学”退休。<br>  2017年9月编制 ,2022年改编。<br></h3> <h3> 祝“太平盛世、国富民强、国泰民安”<br>  2017年6月 编制 ,2022年9月 修改<br>  李淑敏。谢谢大家共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