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乡村记忆》第51村</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古时,在文水县城西南五里有个村子,村子东面有座清泉寺,该村就叫清泉寺村。村子西北是桃园,阳春三月,桃花正开,蜂飞蝶绕,百鸟啼鸣,溪水潺潺,子夏看着这美景脱口说道:“真是个快乐的村庄啊!”从此,村名改为乐村。</p><p> 明天启五年《文水县志》载:“南关厢领乡都十二,清泉都在县西南五里,包括乐村、桑沟。”又载:“清泉堡,城围240步,高一丈三尺,基阔一丈一尺,上阔五尺。嘉靖二十二年,知县王一民建。”这个清泉堡就是乐村。堡内有南北向的两条街,一条东巷,一条西巷。</p><p> 随着人口的增加,村子围绕清泉堡逐渐扩大,村里南北向增加了三条街,村西的西头街,村东的大道街,大道街延伸到南叫南头街。村里东西向有四条街,村北清泉堡北面有楼上街,清泉堡南面从北往南分别是太平街、阁儿街、武家街。村南是条涧河,大道街东面村里人叫张家圪垛。</p><p> 据说乐村早期的姓氏有赵、韩、郝等,后来发展到三十多种姓氏,孙、张、王、武、李为大姓,人口较多。村里有王家祠堂、武家祠堂、张家祠堂。</p><p> 民国二十一年(1932)7月的一天,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据老人们回忆,把盆伸出去就往回拉,就是满满一盆雨水。山里的水从涧河进村,从院里进了家,木箱子漂起来,大人们将小孩举到被阁和立柜上。持续三个小时后,雨水渐渐减小了。村里孙家保存着当时母亲武氏托人给在天津经商的儿子孙发远的信:“民国二十一年农历七月初七日早五点钟,桥头水进村,平地水深五尺,周洽家院水深六尺,家中财产损失过巨。乐村之灾较桥头之灾更无底矣。一村现剩半村房屋,顺水推走大半,苦更不言矣。”写信时间为民国二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此信提到的桥头周洽系孙发远的姐夫。</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p><p><br></p><p> 乐村的庙较多。村东是清泉寺,东南是郝家庙;村南有关帝庙,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顶,四檩前出廊架构,斗栱三踩单昂,明间额枋下加镂空木雕龙形雀替,山墙及后墙绘有三国故事壁画;关帝庙对面有戏台,其南有一过街阁儿,阁儿里有泥塑十八罗汉;西南是河神庙,每年七月河神生日村民要供羊。</p><p> 村西有座关帝庙,坐北朝南,正殿三间,塑有关羽、关兴、张飞、赵云、周仓、王甫等神像,对面有过街戏台,戏台下面是出村通道;村西关帝庙的西南是财神庙,东面是座五道庙,五道庙南是张家庙;村中偏西有座韩家庙,韩家庙附近有三官庙,三官庙院内有子孙娘娘殿,殿内一个女神像,头上顶着,肩上扛着,后面背着,肚上爬着,手上拉着,腿上坐着都是小孩像;三官庙东南还有一座娘娘庙。</p><p> 村东北是座三教庙,传说当时村里经常出现天灾人祸,请一仙人看了说在东北建庙可避灾避难,便建起了三教庙。正殿塑有三座大神像,还有十八罗汉泥塑像,有东西厢房,南有门楼;三教庙对面的阁儿街有个三眼阁,一层过街通往南、北、西三个方向,南有台阶可上二层真武庙,正殿有佛像,周围有走廊。</p><p> 清泉堡内西北有座子夏庙,建于元朝大德十一年(1307),山门两旁有钟楼、鼓楼,正殿五间,外悬“五圣公”匾额,内塑有子夏、魏文王、魏武王以及子夏的学生田子方、段干木,左有金瓜钺斧,朝天镫龙头拐各一对,右有大刀、扳刀、长矛、方天戟各一双。正殿西南角塑一老虎,据说,晚上经常跑出去,只好用铁链拴着。正殿前有禅亭,两边廊下有十余通碑。东厢房是学堂,西有马王爷殿。</p><p> 子夏庙正殿对面有戏台,坐南朝北,戏台为三开台,正面、左右两侧均是戏台口。前后台全是木结构,飞檐翘角,兽首挂铃。台中璧沙珠窗,绫罗裱糊,台顶天花板一百二十块,画有一百零八将。戏台地板有十二石刻绣珠眼,播音奇特,有“本村唱戏,邻村闻声”之说。</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桥头的大鼓岳村的鈲,乐村的执事数第一。”文水十八村敲锣打鼓去汾阳石室山接麻衣仙姑祈雨,乐村的牌供执事就有了用武之地,金瓜钺斧朝天镫,巴掌拳头红油棍,应有尽有。而乐村还有自己独特的祈雨方式,那就是去孝子渠龙王山黑龙庙抬黑龙爷。打着牌供执事,老善友敲着木鱼,少年们跑报子,青年们挂铡刀、吊铜钱。民国期间跑报子的有孙琇、张贵等,挂铡刀的有李有龙、张长久等,抬回来的黑龙爷像供在子夏庙里,善友每天在像前敲着木鱼祷告。待下雨后在子夏庙戏台唱戏三天,然后送黑龙爷回黑龙庙。</p><p> 岳乐村一个村,一半牲口一半人。岳村乐村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饲养牲口的人家多。据说,乐村有张家姑娘嫁到北夏祠,春节过后姑爷来拜访岳父的本家亲戚,每进一家都有牲口,再看看全村几乎家家户户有牲口槽,感到非常惊奇,和妻子开玩笑说:“你们村真是牲口村啊。”</p><p> 当年乐村人除了地里的营生外,主要副业就是用牲口驮煤拉炭。天还不亮村里人就像呼叫上出发了,山路不能用马车,便用牲口驮,人的肩上还要扛一袋。抗日战争期间,村里还用这些牲口为八路军送粮送布,给八路军做后勤保障。</p><p> 李有龙是当时有名的牙行,他为人正派,诚信公道,牲口买卖都愿意找他做中间人。</p><p> 赶上牲口在路上,人们不免要哼一些民歌小调,渐渐地,秧歌在乐村兴起,并组成了秧歌班子。民国时期村里出现了许多秧歌手,张春祥、武师栋、张成治、韩三牛、张永林、孙统贵、吕俊福、郭华以及稍后的张树起、武师良、孙培亮、武师华、郭金威等,鼓师有王成瑗、王立全、孙毓亮,马锣米学仁,铙钹王运贞,晋胡吕源,二弦米铭琳。</p><p> 清顺治年间,乐村人马腾龙中武解元,任广东香山县都司,在任期间治理清明,卓有成绩。康熙三十六年(1697),当地遭受灾荒,他每天捐钱千余来赈济灾民,共赐一个月。其母杨氏素有孝德,村民常称赞她:“积德的人家必然昌盛,马家出了这样的孝妇,一定会兴盛的。”其妻贺氏是本县一家大户的女儿,相传当年由于流寇作乱,焚烧了贺家宅院,贺氏冲进大火去救父母未成,跳楼自尽,把下肢摔断,她仿佛觉得有人在给她轻轻抚摸伤腿,并嘱咐她:“你是个孝女,一定要珍爱自己。”于是她醒了过来。后来嫁给马腾龙,一直被乡里称颂其贤慧善良。其子马端严,考中丁卯科试举人。马腾龙,字卧仙,虽是武官,但精通诗作,著有《隐泉诗集》《隐泉诗选》《点将歌》《香山社诗》等,流传世间。</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武氏的原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从娄烦迁来,一种说从开栅迁来。武氏清康熙五十六年有纸质家谱,子夏庙禅亭东侧查得明正德十二年“重修河东公庙碑记”刻有武氏先祖之名,至今已有650余年十八世。武氏高祖武虎,生有武大引、武大禄二子。</p><p> 武家街有座武家祠堂,建于清咸丰年间。正殿三大间,筑有神阁,走廊檐前挂蓝底金字大匾“武氏宗祠”。廊下有两通石碑,祠内有铁钟、供桌、香炉等,东房存放供奉设施。本族有土地三块,约十六亩,每年租金供正月初一参拜祖先的本族男性用餐一顿。祠外配套有磨、碾、井等。</p><p> 武家街十字西有座卍字形三进院,坐南朝北,三座院落通过通道巧妙连接,设计精妙,功能齐全,别具一格。在卍字南还有磨坊院和场院。传说这座院是“稿房”,是给朝廷科考出稿子的硕士所住。有皇帝赠的金字大匾,题“恩荣”二字。从武氏祖坟碑记可知,立祖曾经为官。清时先人武宗騻在北京兴建砖瓦厂,武宗康文水有名的秀才,武凯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绸缎铺掌柜。</p><p> 武景福本是冀周村人,与著名金融家武福桂是本家,他的生意做得也很大,在乐村建有一座三进四合院。据老人们回忆,1945年,贺龙带部队来到乐村,在武景福院里住了二、三天。</p><p>武氏家族有两名烈士,1967年7月7日,空军某高射炮部队任班长的武师云,在中越边界执行任务时牺牲;1985年9月9日,解放军某部排长武师建,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p><p><br></p><p> 乐村楼上街李姓从本县石永村迁来,世祖为李成宝,至今已十四代了。</p><p> 村里楼上街有座坐北朝南的三进院,大门进去连门道倒座南房五间,大门对面是砖雕照壁,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是厅堂;厅堂中间过厅有仪门进入二进院,东西厢房各二间;三街门是砖雕垂花门,两旁有石狮,通过仪门进入三进院,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在一进院正房明堂西有门通往西面磨坊院,二进院西厢房北侧有门通往西测场院,整个三进院和两个偏院外留有行道,并用垛口围墙围起。宅院雕梁画栋,砖雕木雕彩绘精致美观,特别是大门上的三块大匾,格外引人注目。两块蓝底金字,分别书“妙手回春”“济世救人”,另一块红底金字题“第十一人”。这是名医李文祯宅院。</p><p> 李文祯继承了祖上行医祖业,艺术高明,诊伤寒、妇科病更为拿手,在文水、祁县、太谷、平遥等晋中一带享有盛名。清光绪三年,祁县里村张员外家小女得病数月,虽经本县名医诊断,都是含糊其辞,不能确诊病症,便决定到文水乐村请文祯先生。文祯先生用心切脉,少顷琢磨,便告诉员外实情。员外再问:“不知是男是女?”文祯先生答曰:“是男孩。”</p><p> 后来,员外专程赶到乐村给文祯先生送来一个五十两的镜字元宝和锦缎数匹。这事传遍了周边县,文水县令杨恩溥也经常请文祯先生看病,并赠“第十一人”匾额予以褒扬。“第十一人”意思是中国历史上有十大名医,现在又出现了一位。从此,文祯先生名声更大了,不仅在家看病的人排队,还经常外出行医。有时候坐马拉轿车回来,五十两的大元宝往车轮下一塞,轿车稳稳地停下了,轿车上还放一袋铜钱。于是文祯先生的两个儿子李本立、李本荣开始修建这座三进宅院,所有用工都是当天结算工钱。</p><p> 文祯先生去世多年后,一天,外院突然来了一群人,只见一位白发老者带领男女老幼五六十口人,老者一声口令,所有人齐刷刷跪在厅房前大院里,整整跪满了一大院,面北叩首祷念。而后老者向大家讲起了一些往事。原来是祁县里村张员外家后人,来祈拜文祯先生。因为当年文祯先生不仅去祁县给他员外的女儿看好病,还因为远赴祁县身心受疲惫得病而亡。张员外家族很觉愧疚,便带族人前来祭拜。</p><p> 文祯先生之孙、李本立之子李致祥也是妇科专家,人称祥先生,让他看病的人很多,有时候轿车、滑竿、推车之类从大门一直排队到村东三眼阁处。民国后期,年事已高的祥先生,还经常坐在太师椅上,让人抬上出诊。祥先生的侄儿李春俊也是从民国后期开始行医。</p><p> 李致祥之孙李迪昌,在黄埔军校时名为李密,又名李肇明,曾是国民党上校副团长,抗日战争结束后他离开国民党军队去西安财经学院学习,后任山西银行总会计。</p><p> 民国期间,李致富治村有方,受人尊重,曾长期担任乐村村长。</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六</p><p><br></p><p> 太平街李家社帐,记载了清同治八年(1870)李家“时”字辈“老五门则”亲兄弟五人,从而形成了李姓五股人丁兴旺时代。</p><p> 同治年间,“老五门则”老四李时威在北京合信杠房木工厂当带股掌柜。传说,一次皇帝出巡,京城大街小巷禁街,家家商铺关门,合信杠房却悄悄拉开铺门,被宫人发现。一朝中公公发现李时威眉清目秀,便认作干儿,其生意更加红火了。李时威从北京回家会有保镖,家里还有朝廷赐予的红缨帽、朝鞭。</p><p> 合信柜上的生意越来越旺,李家老五门也在村里建起了的三处院,一处叫北院,一处叫南院,还有一处因大门上挂有大匾,叫牌匾院。</p><p> 李时威四子李德玺初到北京也在合信柜做生意,后来到源胜昌海味、干鲜果店当学徒,不久就当上了带股掌柜。</p><p> 李有福1937年参加了八路军,后任解放军营参谋长。参加多次战斗,荣立多次战功。其爱人周喜梅曾是解放军某部特务连话务员。李有毅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八路军,历任十二团班长、排长,在文水门世的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p><p> 乐村太平街李家出了主治中医师李济生医生,他总结的“块,痛,痒,热,丹,咳,泌,瘦,疡”九字方针,写出了癌前症兆,他坚持早发现,早治疗,早转好的原则,挽救很多病人的生命。他德艺双馨,深得村民信赖。</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p><p><br></p><p> 乐村王家至今还保存着嘉庆十年十月初六日,王福礼给五个儿子的分家契约,还有一份嘉庆二十五年十月初十日,王兆民请叔舅给二兄弟的分家单。</p><p> 王福礼有五子,世奇、世发、世魁、世威、世昌,五支之后又形成了兆民、绥民、安民、新民、养民、爱民、玉民、道民、德民等九股。</p><p> 清朝期间,王氏家族开办有“福庆永”商铺,民国期间,王立昌、王立伦开办了“福庆永”钱庄。在楼上街有两座规制相同的王家宅院,均为垛口花栏二进院。大门与南倒座房共五间,有砖雕照壁,西边是柴棚,二街门为砖雕垂花门,两侧石狮,里院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两院一东一西,相隔不远。</p><p> 王氏家族人才济济,有清朝秀才王立常、中华民国大学生王成早、越南国贸易大掌柜王成瑾、中国人民志愿军营长王建德等等。</p><p> 传说,孙毓秀祖辈在北京做生意,一天挣一个元宝。在村里大道街有座坐北朝南三进宅院。那是当地遭灾后很多村人断粮,孙家一边救济村民,一边开始修建的宅院。宅院大门朝西,门内挂“节寿双全”金字大匾。在一进院西房之北,东西厢房各二间,南房五间;砖雕二街门,二进院东西厢房各三间;砖雕三街门,三进院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五间。整个院落插飞紧瓦,垛口高墙。</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p><p><br></p><p> 民国三十六年(1947)1月初,阎锡山72师215团在乐村被埋伏在三眼阁和孙毓秀院内的八路军205团伏击,打死阎军17人。就在女英雄刘胡兰英勇就义的第二天,即民国三十六年(1947)1月13日,阎军215团包围了乐村,抓捕了村干部和村民17人,在村北用乱棍铁锹活活打死,制造了惨案。其中有武鑑、李有林、张恩富、张卯成、张寿则、李春銮、李学智、武宗元、秦润年、吕元斌等等,另有桥头村的1人,武鑑是当时的村长,其他人多数是闾长。</p><p> 村里有许多保家卫国的战士,董秉义曾参加过保卫延安的战斗;王立修曾是傅作义炮兵部队排长,开国大典时他参与了54门齐鸣28响的礼炮;李有毅、孙毓仁、张恒耀、王运虎、李有福、郭生等参加了八路军;孙世珍曾是阎锡山兵工厂的工程师,后来投诚到解放军兵工厂做了工程师。王立修、郭不牛、李成林、白云虎、武庆祥等参加了抗美援朝战斗。</p><p> 孙芝英虽然年事已高,但思维敏捷,行动自如。她从一个白色绸布内,拿出她精心保存的一张丈夫王立修的军证字第00309号出入营门证,此证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十四师司令部制,背面写有王立修,炮兵团三营副营长,35岁。绸布内还有两张照片,一张是王立修军装半身照,胸前数枚军功章,书有:“抗美援朝返国纪念,1952.5.8.”,另一张是孙芝英和王立修1953年拍的结婚照。丈夫王立修1992年74岁时去世已经28年了,但孙芝英老人一直珍藏着这三件珍贵的物品。</p><p> 乐村张氏是从本县大南峪迁来的。1953年春,张双斗在本村组织22户村民组建了乐村第一个初级农业社,张双斗还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 <p>《乡村记忆》乐村采访座谈人员:李润梅、武师福、李世维、孙善承、张为群、王运桂、张胜、王龙凯、孙琇、钱如盛、孙芝英、李润昌等</p> 提 示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本文为初稿,有修改意见</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或补充内容敬请留言。</span></p> 《乡村记忆》梁强 作 部分参加乡村记忆采访座谈人员 <p>95岁的孙琇老人</p> 村北李家三进院局部-01 村北李家三进院局部-02 村北李家三进院局部门楼 老槐树 古墙 村南阴家二进院二院门楼 阴家门楼匾额 王立修证件-01 王立修证件-02 王立修抗美援朝返国纪念照片 王立修与孙芝英结婚照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