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喜欢秋天,因为秋天的天很高很蓝。秋天的天空很高,很蓝。阳光没有夏天那么酷热,没有冬天那么寒冷。望着秋天的天,宽阔舒畅。满是自然,满是美丽。秋天的天,广阔的胸怀,让人暂时忘记平日的忙碌,忘记日常的琐事。或是天空的胸怀,可以感动你,让人的心胸变得更宽广。如秋天的天空。</p> <p>译文:</p><p>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p><p>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p><p>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p><p>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p> <p>赏析:</p><p>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p><p><br></p><p>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p><p>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p><p>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p><p>三、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p> <p>译文:</p><p>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p> <p>译文:</p><p>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p><p>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p><p> 评析: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他虽被贬谪,但却不悲观消沉,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p> <p>译文:</p><p>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p><p>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鬚髮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p><p> 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上阕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阕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p> <p>译文:</p><p>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p><p>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鬚髮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p><p> 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上阕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阕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p> <p>译文:</p><p>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
</p><p>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p><p>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
</p><p>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p><p>评析:</p><p>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p> <p>译文:</p><p>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p><p>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p><p>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p><p>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p><p>评析:</p><p>这首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信,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语句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p> <p>译文:</p><p>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p><p>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p><p>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p><p>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p><p>评析:</p><p>这首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信,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语句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p> <p>译文:</p><p>秋风凌清,秋月明朗。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朋友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p><p>评析:</p><p>此诗是典型的悲秋之作,写在一个深秋的月夜,诗人望着高悬天空的明月,看着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不禁黯然神伤,曾经的点点滴滴在脑子里回放着。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存流于心底的不可割舍,那段情感和思念反而让诗人后悔当初的相识。诗中,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使全诗显得凄婉动人。</p> <p>译文:</p><p>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p><p>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p><p> 评析:</p><p>《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p> <p>译文:</p><p>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p><p>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p><p>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p><p>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p><p>评析:</p><p>此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p> <p>译文:</p><p>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p><p>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p><p>评析:</p><p>《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p> <p>译文:</p><p>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p><p>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p><p>评析:</p><p>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p> <p>译文:</p><p>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p><p>评析:</p><p>这首词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该词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p> <p>译文:</p><p>傍晚时分站在东皐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p><p>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馀光。
</p><p>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p><p>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p><p>评析:</p><p>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p> <p>译文:</p><p>昨夜秋风吹入梧桐林,我无处回避自己衰老的面容让秋风看到了。秋风问我为何这样,我没有说话,只是用手在空中书写。人老了,有时醉有时病有时慵懒;
</p><p>早上来到院子里,感叹落花宛似飘雪,催我老并且一身病。如今万念俱空,饮酒度日。哪管它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以此残念度日吧。</p><p>评析:</p><p>这首词创作于作者晚年,属悲秋之作。上阕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景,下阕抒情。这首词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苦闷心情,对于时光易逝、老年无奈的感慨。全词基调哀伤悲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p> <p>译文:</p><p>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
</p><p>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江上两座桥彷彿天上落下的彩虹。
</p><p>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烟之中;秋色苍茫,梧桐也已经显得衰老。
</p><p>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p><p>评析:</p><p>这是一首风格独特的怀旧诗,前面主要内容是写景状物,描写了登上谢脁楼所见到的美丽景色,而在最后点明怀念谢脁,抒发了诗人对先贤的追慕之情。全诗语言清新优美,格调淡雅脱俗,意境苍凉旷远。</p> <p>译文:</p><p>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好像纺织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触目伤心的碧绿。暮色进了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
</p><p>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急急飞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过了长亭接着短亭。</p><p>评析:</p><p>此词是唐五代词中的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相传为唐代诗人李太白所作。此词写的是深秋暮色之景,全词都浸染在一种愁情离绪之中。其结构呈网状,情景交织,句与句之间紧密相扣,各句间含义也相互交织,创造了一个浑然天成的意境。</p> <p>译文:</p><p>江面上吹过一阵秋风,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纷纷飘落。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并随秋风吹到乱山的东面。</p><p>评析:</p><p>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情景交融,寄寓深沉,表达出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p> <p>译文:</p><p>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p><p>评析:</p><p>《秋兴八首》是杜少陵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西元七六六年),时诗人五十六岁。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此为第一首。</p> <p>译文:</p><p>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p><p>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p><p>评析:</p><p>此词作于1929年重阳节,为当年阳历10月11日。毛泽东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诗情画意,最为浓郁。它写了泞秋的战地风光,写得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天空海阔,气度恢宏。使人读过以后,毫无感到肃飒之气,而会受到无限鼓舞。</p> <p>译文:</p><p>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
</p><p>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p><p>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散。
</p><p>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p><p>评析:</p><p>此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p><p>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三、四两句,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五、六句又间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情。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令人情趣陶然。</p> <p>译文:</p><p>太阳渐渐西下,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了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孤寂的村庄,拖出那长长的影子。轻烟淡淡飘向空中,几只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十分鲜艳。</p><p>评析:</p><p>《天净沙·秋》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写景散曲,作者通过撷取十二种景物,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p> <p>译文:</p><p>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
</p><p>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p><p>评析:</p><p>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与丘二十二员外在苏州时过往甚密,丘临平山学道时,诗人写此诗以寄怀。诗的首两句,写自己因秋夜怀人而徘徊沉吟的情景;後两句想象所怀的人这时也在怀念自己而难以成眠。隐士常以松子为食,因而想到松子脱落季节卽想起对方。一样秋色,异地相思。着墨虽淡,韵味无穷;语浅情深,言简意长。全诗以其古雅闲淡的风格美,给人玩绎不尽的艺术享受。</p> <p>译文:</p><p>纷纷杂杂的树叶飘落在透着清香的石阶上,当次夜深人静之时,那悉悉索索的落叶声更增添了秋天的凉意。卷起珍珠串成的锦帘,华丽的楼阁上空空荡荡,只见到高天淡淡,银河的尽头像垂到大地。年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见到那素绡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远在千里之外。
</p><p>愁肠已经寸断,想要借酒浇愁,也难以使自己沉醉。酒还没有入口,却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泪。夜已深,灯已残,灯火明灭之间,只好斜靠枕头,聊作睡去,这无休无止的孤栖,真让人尝尽了孤独相思的滋味。算来这苦苦的等待尚遥遥无期,虽说是终日眉头紧锁,心绪万千,也没有一点办法可以解脱回避。</p><p>评析:</p><p>这是一首秋夜怀思情人的词。上阕写秋夜景,或就地面刻画秋声,或就天宇描摹夜色,以寒夜秋声衬托主人公所处环境的冷寂,突出人去楼空的落寞感,并抒发了良辰美景无人与共的愁情。沈震峰居《草堂诗馀隽》称赏「天淡」句写景空灵。下阕专就离情宣发。「愁肠」三句折进一层,言离愁之深。「残灯」二句再现实境,一盏如豆的青灯忽明忽暗,独自凭栏斜倚,尝尽这孤眠的滋味。末以离愁「眉间心上」无所不在,倍增酸楚。「都来此事」几句为李易安《一剪梅》词所袭用,化作「此情无计可消除,纔下眉头,却上心头」,向来为词评家所赞誉。这首词虽写似水柔情,却骨力道劲,绝不流于软媚。李沧溟云:「月光如昼,泪深于酒,情景两到」,可谓佳评。</p> <p>译文:</p><p>月亮初升时秋露已经稀微,身着单薄的罗衣并未更换别的衣裳。
</p><p>漫漫长夜满怀深情地银筝拨动,心中害怕独守空房,不忍进屋睡觉。</p><p>评析:</p><p>这是一首闺怨诗。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末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少妇独守空闺,沉浸于相思,不忍更衣;借弹筝自遣寂寞,又不忍回屋。
</p><p>诗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心境,抒发内心空虚的痛苦,更显深刻细腻生动,流露出女主人公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表现出诗人诗艺的功力。</p> <p>译文:</p><p>分别后不知你的行程远近,满目凄凉心中有说不尽的苦闷。你越走越远渐渐断了书信;鱼书不传我去哪里问讯?
</p><p>深夜里风吹竹叶萧萧不停,千声万声都是别愁离恨。我斜倚单枕想到梦中见你,谁知道梦没有做成灯芯又燃尽。</p><p>评析:</p><p>这是一首别后相思愁怨词。上片描写思妇别后的孤凄苦闷和对远人深切的怀念之情。上片以“别”字领起,下片以“恨”字相映,简括出此词主旨。上片侧重从思妇情思追踪行人的角度抒情,下片则变换视角,侧重从思妇自身处境的角度描写思妇秋夜难眠、独伴孤灯的愁苦。全词写愁恨由远到近,自外及内,从现实到幻想,又从幻想回归到现实。且抒情写景,情景两得,写景句寓含着婉曲之情,言情句挟带着凄凉之景,表现出特有的深曲婉丽的艺术风格。</p> <p>译文:</p><p>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p><p>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p><p>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p><p>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p><p>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p><p>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p><p>评析:</p><p>此诗围绕清秋季节登高来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先写为望友人而登高,故“心随雁飞灭”。因薄暮时思念之“愁”和清秋之“兴”无法排遣,更因登高而望,只见“归村人”,而不见友人踪影,所以要相邀重阳节携酒登高而醉。全诗用极洗练严谨的语言,描绘了登高所见的清秋薄暮景色,其中“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二句历来脍炙人口。</p> <p>译文:</p><p>我骑马在长安古道缓慢前行,秋蝉在高高的柳树上不住鸣。夕阳在高外的远方渐渐沉落,旷野荒原之上秋天之风习习,极目四望旷阔天空幕帐四垂。
</p><p>时光逝去永远不会再次回来,旧日的期望和约定何处去寻?寻欢作乐的兴致早已经淡漠,那些一起喝酒的朋友也散去,再也不像少年之时狂放不羁。</p><p>评析:</p><p>这首词描写作者落魄潦倒时茕茕独处的凄凉情形。上阕写词人在长安古道上马行迟迟,秋蝉在高高的柳树上鸣叫,声音纷乱哀凄,夕阳在飞鸟外的远方渐渐沉落,旷野荒原上秋风习习,极目四望,没有人烟,只有旷阔的天空如幕帐般向下四垂。下阕写所爱离去,一去后便再无踪迹。如今冶游狎妓的兴致已经衰减,昔日酒友也寥寥无几,一切都如虚如幻,不像少年时那样狂放不羁,无所顾忌。全词表露出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悲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