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瑶之声(44)—光和影的韵律

山香静宽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光和影的韵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记女摄影家杨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龚义成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编辑:杨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主播/梦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大约三年前,从朋友圈里获取了一组撼人心魄的风光照,景物是内蒙古阿拉善盟境内沙漠深处的胡杨林。</p><p class="ql-block"> 千年胡杨,树干粗壮,皱褶满身,龟裂得不见一丝水分,抬头一看,树冠如盖,金光璀璨的枝叶,在大漠阳光的照射下,闪耀出一束束高贵而神圣的光芒,让你感叹这生命之光,超越天地,超越自然,凡尘中的芸芸众生,只能在她面前俯首膜拜。</p><p class="ql-block"> 而那些不知何时死亡的胡杨树干,或耸立斜阳,或屈曲沙涧,或两株相对,让鸣沙送去千年的抚慰,或单棵矗立,让大漠托起生命的尊严……</p><p class="ql-block"> 在这组照片前,我无法用大自然的造化来形容这世间的奇景,只能深深地感叹,这是上帝的圣手制造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朋友告诉我,这是一位女摄影家的作品,女摄影家名叫杨和。</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天下奇景的追寻</b></p><p><br></p><p> 杨和生长在山青水秀的宜昌,宜昌的奇山异水使她如痴如醉地爱上了摄影艺术,每到工作之余的周末,她就会不管风雨烈日,到大山中去,寻找奇丽的风光美景。三峡的自然风光,清江的山水画廊,开启了她的艺术天赋。她对光影、色彩有着极其敏锐的感觉,越往深山峡谷深处走,风景越别致,景色越瑰丽。她的作品一幅幅刊载在《三峡日报》和《三峡晚报》等本埠媒体上,让人们领略到了绝美的本地风光,也渐渐认识了这个行事低调的女摄影师。人们觉得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如此美不胜收,大自然把一幅幅美妙的图景悬挂在崖壁上,铺展在水云间,似乎只要随意按一下快门,一幅山水画就自然天成。</p> <p>  实际上,要拍摄一幅令自己满意的作品,是要付出一番辛劳和心血的。在拍那幅《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张照片时,心中虽然酝酿很久,但为了拍出江水碧澄的景色,只能选择在四月底。在四月的一个晴和的早晨,杨和约上同伴,准备了镰刀,手锯和手套。清晨五点自驾到野山,砍荆棘伐茅草锯掉遮挡视线的树枝,最后竟灵猴一样攀上树丫,在树上等待旭日东升,等待自重庆而下的江轮缓缓驶入视线,这样在树上一动不动地蹲了两个多小时,下来时双脚麻木得失去了知觉。这幅作品首发《爱上宜昌》杂志,又经《三峡晚报》和《三峡日报》转发,一时在圈内引起不小的轰动。杨和后来回忆说,在树上看到几艘游轮陆续进入我的镜头里,兴奋得差点从树上掉了下来。</p> <p>  那幅摄于三游洞的《峡江流天际》风光图,画面的主体是江中绿岛,游人行走在崖壁的栈桥上,怡然自得。绿树中的楚塞楼的飞甍琉璃瓦依稀可辨,环岛的江流平静澄碧,江轮悠悠,宽阔的江面平缓地向天际流去。作者通过这天人共造的画面,传达出一种盛世平和的美好意境。通过色调的艺术处理,就成了一幅绝美的江山胜景图。</p> <p>《巍巍青山两岸走》</p> <p>《峡江流天际》</p> <p>  拍遍了宜昌的山山水水,生活万象,杨和的心越拍越“野”,她要拍遍神州山川,华夏风物。在内蒙古额济纳旗,一眼见到那些神圣的胡杨,她立即被这上帝之手制造的大自然杰作深深震憾了!她没有按既定的旅游线路行走,而是一人独行,挂着相机在沙海中一路狂走狂拍,直到两腿发软,相机发热。在零下38度的吉林雪乡,她目睹了房东洒开水成冰花的实景。杨和虽然对雪乡的酷寒有心理准备 ,外出时从头到脚全副武装:帽子、手套、口罩,雪地靴,把相机穿上羽绒服,浑身上下包括脚底都贴上了暖宝宝,尽管这样,寒风一吹,你就体验到什么叫刺骨的冷,那尖利的冷寒似乎要刺透你的整个身子!但她挡不住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诱惑,她心心念念的是雪原、雾淞等雪乡奇景。相机每次只能拍两个镜头,再拍就打不开了。只好回到老乡的炕上,焐热了身子和相机,再出去拍两张。作为一个南方女子,在那种奇冷的天气里,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去支撑她的艺术创造力!</p><p> 在西藏,她记录了雪山的圣洁,草原的宽广,那木措的粼粼波光……但她意欲未尽,她寻找到了草原深处洁白的羊群,找到了身穿金边藏裙,一脸高原红的藏族小姑娘。人们从她拍摄的图景中,似乎可以听得见天籁一样的牧歌。</p> <p>吉林雪乡图景</p> <p>西藏图景</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艺术灵光的追求</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杨和高中毕业后当了一名电影放映员,走村串街的放映,让人们记住了这个清纯可爱的放映员小姑娘。放映员这个职业,是不是最能蓄养人的灵气?意大利大导演朱塞佩·托尔纳托雷导演的《天堂电影院》中的萨尔多瓦,就是从一个执着电影放映的小童走向电影艺术天堂的。电影的画面、色调、景深等元素,不知不觉在唤醒着杨和内心深处的艺术感知。</p><p> 杨和后来做了小妈妈了,初为人母的杨和,为了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用一部奥林巴斯卡片机每天拍摄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为了留下孩子们的最美瞬间,杨和对画面的构图和光影的选择十分挑剔,在这“好玩”的拍摄中,杨和一边总结摄影艺术的心得,一边对着摄影杂志潜心揣摩,慢慢体会,最终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术要领,在人物抓拍方面,她有自己独到的心得和技巧。在一瞬即逝的人物丰富的表情中,她能抓住最生动的那一瞬间。著名作家王蒙到宜昌讲学,杨和选好角度,在人物开怀笑谈时按下快门,抓住了作家此时此刻幽默风趣,气定神闲,胸有千壑的气质和心境。</p> <p>《双胞胎儿女》</p> <p>《著名作家王蒙》</p> <p>  她在乡村抓拍到一位农村大爷,大爷戴一顶旧草帽,肩上背着驮柴的背架,他一瞬间的抬头凝视,脸上是写满沧桑的皱褶,缺牙的嘴露出的那种笑,那样质朴,那样憨实,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罗中立那幅著名油画《父亲》,内心深处有一种隐隐的心痛、酸楚的感觉。是的,这就是另一个版本的《父亲》!与这幅作品成为姊妹篇的是一幅题名《守望老家》的作品,画面是一位乡村大娘的特写:安详、凝重、岁月的刀痕、沧桑感融为一体,同样震撼人心。</p> <p>《父亲》</p> <p>《守望老家》</p> <p>  杨和喜欢古典诗词,这种积淀无疑影响到她的摄影创作。在那幅题名《巍巍青山两岸走》的作品中,你似乎可以听得见“两岸猿声啼不住” 的猿叫声。在她随手拍摄的乡村景物中,你可以找到悠然闲适的感觉。事实上,要让拍摄的画面有意境,有韵味,摄影家必须与他的拍摄对象有心灵的交流。你不仅要喜欢它,你更要懂得它的蕴涵,它的风致,它的象征意义……</p><p> 执着的艺术实践使杨和慢慢领悟到一些审美的原理。美的灵魂是真,那些光鲜华丽的图景,是容易形成感官第一时间的冲击,而真正震撼心灵的画面是生活的、自然的真实图景。摄影艺术正是表现这种审美追求的最佳途径之一。</p> <p>  她知道自己是在真心追求美好的东西。美,并非普通人眼中光鲜漂亮的俗物——美是坚韧的, 又是易碎的。美并不圆润,有时甚至显得有些粗砺。她开始寻觅现实生活中、大自然中所蕴涵的本真。她作品中的那些留守老人,既有生活无忧的安然自得,又有孤独无助的淡淡落寞。那些朴实的农妇,既有秋天丰收的满足,又有谷贱伤农的无奈。&nbsp;</p><p> 但她的作品奉献给人们的,主要还是温暖的色调,——初春的丁香,夏天的绿荷,秋天的红海棠……她希望读过她作品的人们,都会从心底点燃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礼赞,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和静人生的追问</b></p><p><br></p><p> 艺术是悲悯者的事业。杨和天性善良,每见到那些七、八十岁了还在劳作的乡民,她就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心里就一阵滚热。在到秭归九畹溪拍摄长江的途中,她遇到了那位驮着背架的老人。杨和拍完老人后,将包裹中的点心送与老人,又拿出手中的两百元给老人,老人不肯收,杨和谎说,这是您的劳务费,老人才疑惑的收下。</p><p> 杨和在乡间穿行,总会遇到一些流浪的猫和狗,只要有可能,她就把它们带上车,回家给这些可怜的小家伙洗理收拾好,喂养得伶俐可爱了,就给它们寻找新的主人。现在杨和家里的两只狗和一只猫,都是她救助收养的。她的庭院中,有搜罗来的石巢瓦钵,石巢养了金鱼,瓦钵栽了花草。有一个瓦钵里,栽的竟是一丛枯黄的看麦娘。杨和的挚友,女作家青苹感叹说,她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看来稀松平常的东西,经她一捣饬,就有了生命和灵魂。在杨和心目中,不管多么弱小的生命,都有过他们的风致,都值得人们尊重和珍爱。</p> <p>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容乃公,公乃王。”人们在生活和艺术的追求旅程中,总会歇下来思量一下,我们来到这世上是干什么的?我们应该抱定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生活?</p><p> 一开始,杨和的摄影作品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各种赛事的奖证奖杯纷至沓来。后来,当一些奖项明显带有商业运作的迹象时,杨和从那些热闹的影展、比赛活动中悄悄的抽身而退,为的是保持对艺术的那份初心。</p><p> 因为喜欢,所以执着。杨和只关注光影艺术本身,而附着其上的功利的东西从未思量过。现代社会的女性,生活在泛物质化的时代中,不知不觉,灵魂就被物质掏空了,她们追求的时尚,向往的高贵,因为缺少精神家园而无所依存。杨和,因为她所热爱的摄影艺术,每天都过得丰富而充盈,她的小庭院,被她打理得充满诗情画意,正如宜昌著名奇趣诗人、指书书法家姜祚正先生题赞她的:“只想弄几分情趣,却能留无限风光”。杨和生活在自己创造的光和影的韵律中,内心的丰盈和精神的洁静,让她的时光流韵溢美,使她的容颜永葆芳华。&nbsp;</p> <p>  <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龚义成</b>,网名梅南居士。湖北省汉川市人。著有长篇小说《红蓝辇》,《金马荡》,诗集《随风歌唱》等,1982年起公开发表文学作品,汉川市首任作协主席,曾任武汉某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梦瑶,</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本名</span>王雅萍:社会科学研究助理研究员,宜昌市作家协会、宜昌市女作家协会、宜昌市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梦瑶写作研习社创始人。曾从事电视台、广播电台主持人、记者、编辑工作。曾多次荣获省、市演讲比赛大奖。</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杨和</b>,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宜昌市旗袍艺术协会夷陵分会会长。爱旅游,爱摄影,爱旗袍,爱唱歌,爱跳舞,爱品茶,爱朋友,爱远方……&nbs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谢谢🙏关注!</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10国庆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