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探秘振威将军陈氏枝华公与毛田刘氏始迁祖的不解之缘</p><p><br></p><p> 文//高鼎山人</p><p><br></p><p>木本水源,溯源追根,源何其来?理当探之。余族鼻祖刘氏均祥公本江右泰和人,明洪武年间任仓大使,壮年入籍楚南邵郡梅邑文仙山麓之栗坪村,抚今追昔,历史悠久矣。自其第十五世嗣孙、小水陈氏枝华将军外甥良上公首迁陈家园,又徙一本堂毛田落担以来,以造纸为业,耕读传家。历“良万代守昌荣克让陶唐”之辈,瓜瓞绵绵,已有十代人生于斯,长于斯,奋斗于斯。</p> <p>△小桥流水的一本堂</p><p><br></p><p>古人云:“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处文仙山脉、九龙山脉之麓,吸纳天地之精气,流淌两大名山之血液的一本堂,可谓人杰地灵,人才辈出。随便例举古今人一二,亦可说明。如清廪贡、奉政大夫衔代堂老爷,当代博士后陶辉教授等等,即此出也。</p><p><br></p><p>眼前,这片安静的只能听见溪水潺潺之声的一本堂,偏僻如世外桃源,少有外人问津。古却扼交通咽喉之道,经济商业发达,人文璀璨。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顶着金光闪闪的光环,深受八方诸族之垂青。先后陆陆续续引来胡、熊、文、谢、曾、刘、肖、高姓等氏族于此生息,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弹丸之地,一时人口徒增,空前繁荣。</p> <p>△山青水秀的小水</p><p><br></p><p>如今,主要居住于此的刘、曾、肖三大氏族,同院和谐相处,繁衍生息有数百年。后两姓迁入原因,清楚明了。唯我毛田刘氏真正从哪里来,何时迁来,为何迁来?皆不明其因,总给后世留下了一种雾里云里的神秘与深深遗憾。因此,对于探明此支刘氏之迁徙史及脉络源流,就显得十分有意义。</p><p><br></p><p> 然而,欲知我祖良上公迁徙与陈家的渊源之因?查找其父系母系之家谱,应该是唯一可以获取的有效渠道和依据。经多方查考,终于找到了破解先祖首居陈家园,又徙毛田之迷的相关信息资料,特列于其下,以证其由。</p> <p>△《刘氏家谱》载良上公居陈家园</p><p><br></p><p>据浒溪均祥公派《刘氏家谱》毛田房本与小水陈家园志政公派《陈氏家谱》等史料载:</p><p><br></p><p>【一】,刘氏国治公:应元公长子,良上公之父,字家齐,永宁三都栗坪村铁坑人。清康熙四十九年庚寅(1710)十月初二日亥时生,乾隆十三年戊辰(1748)九月二十四日申时殁,享年38岁。</p><p><br></p><p>妣陈氏:闰字秀金,出身将门,为怀远将军陈氏明隆公孙女,振威将军陈氏枝华公之女,刘氏出。永宁三都朴塘村陈家园人(今小水院子),清康熙六十年辛丑(1721)十月二十三日辰时生,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十二月十一日申时殁,享年59岁。因下堂周家,葬大水坪龙家凼万进山。生子一,良上。</p><p><br></p><p>良上公:国治公之子,字再廷,铁坑人,迁居陈家园。清乾隆五年庚申(1740)十一月六日子时生,嘉庆十六年辛未(1811)三月初四日未时殁,享寿71岁。</p><p>妣杨氏:闰字癸莲,乾隆八年癸亥(1743)九月十六日卯时生,道光八年戊子(1828)五月二十二日亥时殁,享寿85岁。生子三,万昆、万顺、万和。</p> <p>△《陈氏家谱》载陈家园怀远将军明隆公</p><p><br></p><p>【二】,陈氏明隆公:学甫公之子,字遂伯,永宁三都朴塘村陈家园人(今小水院子)。康熙十六年(1677)诰封怀远将军。</p><p><br></p><p>配王氏,誥封恭人。生子四,长子枝发,次子枝达,三次枝荣,四子枝华。</p> <p>△史载振威将军陈氏枝华公(官名彭成)</p><p><br></p><p>枝华:明隆公四子,字五云,官名彭成。由行伍提标中营,功加五等。康熙三十九年(1700),四川提督岳补建昌镇把总。此处省略若干文字。。。雍正二年(1724),授广东三江口副将。雍正三年(1725),赏花翎加总兵衔。后军政卓异纪录一次加三级,诰授振威将军。</p><p><br></p><p>配王氏:诰封恭人。</p><p>二配杜氏。</p><p>三配吴氏,生子二,失考。</p><p>四配刘氏:生子二,(女一)。长子:卿相,次子爵侯落业衡州。</p><p>(女:秀金,一适刘,二适周)。</p> <p>△振威将军陈氏枝华公(官名彭成)故里陈家园</p><p><br></p><p> 如此,从上述陈刘两族家谱资料和毛田刘氏后裔之口传之习俗中,可以肯定的得出几点能证明毛田刘氏始迁祖,与陈家园枝华公有深厚渊源关系的理由如下:</p><p><br></p><p> 1,毛田刘氏始迁祖良上公母亲陈秀金,出身陈家园大户人家,因丈夫英年早逝,携子良上入居娘家陈家园。为此,经陈明松教授所查《陈氏家谱》资料,有记载此时期陈家园的住户中,唯枝华公一家属官宦豪门之家,别无他户。这样,陈秀金娘家的直系亲属,就直指枝华公家,便没有太多悬疑了。</p> <p>△小水陈家数百年大院,古意盎然</p><p><br></p><p>2,余族历代有口述相传,良上公之外祖父乃朝廷官员,对其有养育提携之恩。前几代人曾有常去挂青祭拜之俗,后由于特殊原因,无奈弦断了之。且盛传小水陈家院子里,有一位外号“千里马”的长辈之从军故事,颇为详尽甚多。如彼此没有特殊关系的渊源,是很难知晓其中一二的。</p><p><br></p><p> 3,良上公母亲陈秀金,因丧夫再嫁周家,葬大水平龙家凼万进山。陈氏之刘家后裔,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每到清明节都有去挂青祭祖,从未间断。此举说明家谱记载与家族传闻的相关情况,非常真实可信。</p><p><br></p><p> 4,清中早期以前,女性的社会地位不高,在家谱中一般只记姓氏,鲜见载名字者。有载名字之女性,往往其背景特殊,出身大户人家的为主。</p> <p>△振威将军枝华公(彭成)故里陈家园</p><p><br></p><p>5,在封建社会,对女性有三从四德等法令与道德规矩的约束。女子一旦嫁于了夫家,不管碰到何种大灾大难,其生亦为夫家人,死亦为夫家鬼,很难有再婚溜之大吉的现象。能另觅新缘的女子,娘家人必有一定势力,方可做到。</p><p><br></p><p> 6,年幼丧父的良上公,不具备自理生存的能力,而为什么其刘家祖父母或叔叔伯父,不抚养他?为什么母亲陈氏与其二嫁之周家不养他?应只有一种因素会起到关键作用,那就是外祖父陈家的条件远好于刘周两家,有足够能力担当此前危局,不会袖手旁观置身事外,眼睁睁的看着这支血脉遭难受苦,为使之外甥能更好的成长,必会插手保护。</p><p><br></p><p> 7,良上公自幼随母迁居小水陈家园,由外祖父家抚养成人后,他为什么不愿回故地铁坑继承祖产生活?而是选择就近卜地筑庐为家,应也是外祖父家的势力非同一般,仍然可以大树低下好乘凉的原因所致。</p> <p>△振威将军枝华公(彭成)故里陈家园</p><p><br></p><p> 8,祖孙三代关键人物,在时间上的连接非常契合,此是形成父、女婿.女儿、外甥三代关系的前提条件之一。</p><p><br></p><p> 如第一代:陈氏枝华公,约出生于康熙二十年(1680)左右,枝华公四配刘氏,至少比枝华公小十岁以上,约康熙三十年(1690至1695)左右生。</p><p><br></p><p> 第二代:刘氏国治公,康熙四十九年(1710)生,比枝华公小30岁左右。妣陈氏秀金,康熙六十年(1721)生,比枝华公小40岁左右,比枝华公四配刘氏小30岁左右。</p><p><br></p><p>第三代:良上公,乾隆五年(1740)出生,比枝华公小60岁左右,比枝华公四配刘氏小45至50岁左右。</p><p><br></p><p>综上信息资料与分析可知,刘氏良上公,字再廷,本铁坑人。乾隆十三年(1748),父国治公,驾鹤西游,年仅八岁,幼小无知,楚楚可怜。母二十七岁,正值標梅之年,甚是年轻。同年,随母入居陈家园(距今272年)。</p> <p>△良上公之母陈氏秀金故里陈家园</p><p><br></p><p> 尔后,母亲陈氏在下堂至大水坪周家,寻找新的幸福过程中,应得到了娘家人的大力支持。只是,美中不足的缺憾是,此周氏,无意抚养新婚之妻的前夫之子,使良上公真正成了孤儿一个。</p><p><br></p><p> 而事情的背后,应是解甲归乡养老,坐享洪福的外祖父枝华.外祖母刘氏,为了爱女未来之幸福,一味迁就于周氏的自私,以牺牲自己本身与外甥的幸福为代价,才从中主导了女儿再嫁之事。此,也真正体现出了这对老人“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的良苦用心与伟大。同时,也是造成外甥无母抚养的主要推手。所以,尽管两老已到了享清福的年纪,但出于对谪亲血脉的同情可怜,而又感愧疚的心态,也只得不顾年迈的身躯,毫不犹豫的承担起了抚养外甥长大成人之责。</p> <p>△刘氏良上公曾居外祖父故里陈家园</p><p><br></p><p> 正所谓:“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依”,如此种种的不幸遭遇,以及外祖父家的极力爱护与担当,使良上公绝处逢生,柳暗花明又一村。也为他长居于小水陈家园,茁壮成长成才,提供了崭新的人生舞台。</p><p><br></p><p>随着斗转星移,时光的飞快流逝。当年的瘦小可怜如羊恙的良上公,已长成风流倜傥,堂堂七尺男儿。然付出巨大心血,有精心呵护,栽培之功的外祖父、外祖母,却已慢慢老去。成了风烛残年的老人,反而需要外甥的照顾。这位由两老辛苦带大的孩子,因身份微妙,在儿孙辈中也就显得特别乖巧懂事贴心,天天鞍前马后,知冷知热的绕于膝下,倒使他们的晚年过得幸福而温馨。</p><p><br></p><p>然苍天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当两老被无情的苍天,相继催老而去,良上公在陈家无疑就没了直系亲人的庇护。身为寄人于篱下的单独外姓人,便完全失去了在此居住的生存空间,无奈不得不另谋栖息之地。好在此时,长大成人的良上公,已有了足够能力展翅高飞。于是乎,从容果断的开启了就近择卜佳地,落担毛田,筑庐为室,娶妻生子,开枝散叶,艰苦创业等等一系列的新征程。</p><p><br></p><p>祖未雨绸缪,深谋远虑,迎难而上。为彻底摆脱无家可栖的窘境,为给子孙后代谋幸福的心愿,毅然以一己之力,打造出了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园 ,屹立于世。</p> <p>△刘氏良上公徙居地毛田</p><p><br></p><p> 遥想当年,祖斩荆披棘,以勤劳之双手,出众之才智,积德蓄功,绵绵不竭,滋养后世,造子孙之福,功何其大矣。祖于逆境中,屹立不倒,进取之精神,世所罕见也。</p><p><br></p><p>遥想外祖陈氏枝华公血脉之亲,养育之恩,无私奉献之伟大,于本族子嗣而言,远盖于青天。故陈刘二祖之厚德之才智之功绩之精神,之为人处世之高风亮节,足可堪称我毛田刘氏永远之丰碑,永远值得敬仰学习之楷模。此应代代记之书之传之赞之敬之,以感祖之恩,扬祖之风,发潜德之光,映照后嗣,代代奋发图强之。</p><p><br></p><p>注:主要参考引用资料——《刘氏家谱》.《新化县志》.《湖南省志》.《广东省志》等史料。其中《陈氏家谱》相关资料,由陈明松教授帮助提供,在此特别鸣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