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今年是东北师大附中70华诞,一转眼,我已经在附中工作31年了。1989年7月,我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分配到东北师大师附中工作。同年到附中工作的还有刘丽君、陈丽萍、刘芳、张淑锋、范刚、刘振坤和周庆丰。附中是我“有生”之年的第一站,也应该是最后一站,尽管2016年大学派我到浙江嘉兴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工作,但工作关系一直在附中,附中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我在附中经历了六任校长,先后是:李硕、谢在皋、孙鹤娟、李桢、史亮、邵志豪。他们都是教育名家,都满怀教育激情,带领附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附中是大咖云集、名师辈出的全国名校,对年轻人来说,即是机遇,又有挑战。机遇是附中有优良传统,有改革精神,有名师引领。当年附中的李硕校长是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历史组老组长吴佳文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挑战就是能不能在众多高手过招时站稳讲台。</p> 1989年至2002年,我在附中二部和自由校区工作,先教了两年初中,后到高中当班主任、教历史课。我刚刚毕业时的年级主任是沈帼英老师,后来是牛铁英老师,她们都是严慈相济、充满激情的长者,对我这初入职的年轻人影响很深,促使我养成勤奋刻苦的好习惯。我刚参加工作时,在钢板上,执铁笔、刻蜡纸、油墨滚子印卷子是必须熟练的基本业务,我每周都坚持做,有时把重重的钢板背回家,几乎每天备课都得到深夜。当时班级没有电子白板,上课能用的电教设备只有幻灯片投影机、录音机和可以播放录像带的录像机。但附中的教学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在全国还都使用人教社统编教材的时候,附中就开始使用自编的整合教材,同时“五以教学法”也是享誉全国基础教育界的。 年轻人在附中有很多历练的机会。附中的“百花奖”是在吉林省乃至全国都是非常有影响的教学活动,每年一期,是附中教师成长、成名的舞台。记得我刚入职的第二年,历史组就就安排我参加学校的教学“百花奖”活动。据回忆,我那次参加的是附中第八届教学“百花奖”,讲课的题目是《中俄尼布楚条约》。老组长吴佳文老师极为重视,带领历史组的老师帮我备课,听我试讲。由于我第一次参加大型公开课活动,没有经验,试讲很不成功,那一天,吴老师本来就很长的脸拉得更长了。吴老师在业务上的要求是非常严谨的,甚至一些小的细节都不放过。比如,用教鞭指黑板上挂图这个细节,吴老师边示范边幽默地说:“如上课教师背对着站在挂图左侧,必须右手执教鞭指图;如上课教师背对着站在挂图右侧,必须左手执教鞭指图,要像作战室里指挥作战的将领一样,动作要舒展、自然、大方……”在吴老师精心指导下,我最终获得了教学“百花奖”评比一等奖,老教师的指导和附中的鼓励对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的成长是非常关键的,这中鼓舞大大增强了我的教学自信。 吴老师要求我们快速成长:“一年入门,三年出徒,五年出成果,十年成名家。”他当年还提出青年教师的三项基本功:“一堂好课,一套好题,一篇好文章。”这些教导一直鞭策着我,也成为我现今鼓舞年青教师生涯规划时经常挂在嘴边的至理名言。1995年,还不到三十岁的我就从老组长吴佳文手里接过了历史组的帅印。执掌历史组的八年里,我有幸和附中功勋级别的老特级教师吴佳文、马洪邦、刘见闻、张克俭、黄志诚等老一辈教研组长们在一起工作,并聆听他们的教诲,真是受益匪浅;当时同为60后的教研组长还有孙大伟、史亮、张玉新、徐杰、郎云华、高毅、苗琦等,他们现在都是在学科专业上非常有建树、有影响的教授、特级教师和教学专家。 历史组较早地进行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我的个人网站《历史人》在当时全国历史界还是比较有影响的。1997年附中历史组承办了人教社主办的“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课程整合”为主题的全国中学历史研讨会,影响深远。2000年,蒋礼执教的网络课《唐朝经济的发展》参加全国历史教学录像课评比,获得了最佳探索奖,历史组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成果受到全国关注。 <p> 2001年,我国颁布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第八次课改启动,大纲改为标准,国家放开了教材编写,从“一纲一本”跨越为“一纲多本”,我以附中历史组组长的身份到国家教育部参与了《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修订和北师版、人民版历史教材和教师用书的编写工作。同年,学校派我和孙立权、赵艳哲到日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教育考察。记得那是我第一次走出国门,见识很多,很兴奋,也很有收获。附中是很注重派老师们出国考察、开阔视野的。之后几年,我先后去了美国、欧洲八国、澳洲、韩国和新加坡等国考察。这些经历,加深了我对国内外教育的比较和理解,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主张。我的教学主张概括性的表达为:感悟有生命的历史,建构有生命力的历史新课堂。</p> <p> 我在附中自由校区当了十年班主任,一共送走了三届高三文科毕业班,我的学生中有一批上北大、人大、复旦、南开、厦大等知名高校的,也有一批出国深造的,其中魏巍和潘璇两位同学还获得了美国总统奖学金。我的弟子们现在正当40多岁,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在附中,我也收了两个签约弟子:陈明堂和杨洋。现在,陈明堂任附中总务处主任,杨洋任附中校办副主任,两个徒弟都是长春市骨干教师。 </p> <p> 我在高中工作最后在李桢做主任的年级,同年级的班主任还有孙凤珍、原悦、赵树峰、潘浩、李晓明、高祥旭、张钧、王丽芝。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清晰如昨,历历在目,感恩所有的遇见……</p> <p> 2002年7月,附中初中脱离母体到明珠校区落户,这是附中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战略调整。学校派我到明珠校区(初中部)担任教务处主任工作,附中历史组也一分为二,陈艳杰老师担任高中历史组组长工作,张劲锋老师担任初中历史组组长工作。现在,附中高中历史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是省骨干教师、首席教师刘文江,初中历史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是省骨干教师栾玉峰。附中历史组自成立以来便展现出勃勃生机,先后涌现出吴佳文、李颖、陈艳杰、刘学兵4名历史学科特级教师,以及李硕、李颖、赵海军、刘文江、刘学兵、蒋礼6名校长和副校长,还出现一位闻名中国中学历史界手绘世界地图的赵登明老师。历史组一直以来都是令人羡慕的、优秀的、和谐的教研组。</p> <p> 明珠校区是东北师大附中和万达集团于2002年合作揭牌的一所民办初中。我和黄志诚校长、李颖校长、陈丽萍主任、张剑锋主任都是学校第一批派到明珠校区的管理干部。校区揭牌开学时还没有完成建设,真可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在明珠校区,先后担任教务处主任、校长助理等职务,主抓校区的教学、科研、信息技术,还分管过小学部工作。当时明珠校区还没有现在的名气,明珠人用十年时间打造了一所长春市最好的初中,其中的艰辛和困苦,光荣与梦想只有明珠人才能真正体味得到。我的“感悟有生命的历史”的教学思想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也随之提升。</p> <p> 2011年,我有幸参加了国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组织的第19期全国初中校长高研班为期三个月的培训。中心设在华东师范大学,是全国中学校长的黄埔军校。我当时还是校长助理,如果没有附中的推荐,不可能参加这么高级别的培训。附中总是尽最大可能为我们提供学习、实践的平台,促使我们不断成长。这段学习经历对我以后参加学校管理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p> <p> 2012年6月,在导师程舒伟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我持《王希天生平与思想研究》(2013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公开出版)博士论文参加东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学位答辩会,获得通过并取得博士学位。这年8月,学校派我到附中净月校区工作,任教学副校长,教初中历史课。我可能是附中历史上任职校区最多的教师之一。在净月校区,我先后辅助史亮校长和邵志豪校长抓教学工作。净月校区是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艺术部于一体的K12+1的民办学校,教职员工坚毅、敬业、朴实,多才多艺又重情重义。在净月校区工作期间,是我教育事业的升华期。2013年,我被吉林省教育厅授予“吉林省初中历史刘学兵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称号,肩负培育吉林省初中历史学科名师队伍、引领吉林省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方向的重托。在这期间,我的“感悟有生命的历史”教学思想逐渐成熟,2016年,我主编的《建构有生命力的历史新课堂》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了,这本书凝聚了“吉林省初中历史刘学兵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的智慧和心血,也对吉林省初中历史教学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p> <p> 在附中净月校区工作期间,我还有幸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长春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开始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参政议政。当时附中有三位市政协委员,另外两位是史亮和冯银江。2013年底,我参与提交的《关于加强长春市中小学体育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案》被长春市政府采纳,决定从2016年开始,体育成绩以40分计入中考总分。</p> <p> 在附中工作的三十多年来,教育足迹遍及附中二部、自由校区、明珠校区、净月校区。先后担任过10年班主任、8年教研组长、7年教务处主任、3年校长助理、4年教学副校长工作。期间,我的“感悟有生命的历史”教学主张萌芽于附中自由校区,发展于附中明珠校区,成熟于附中净月校区。我曾以历史教研组长、吉林省初中历史刘学兵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身份带领我的团队进行教学实践。从“五以”教学思想到教学百花奖,从教学基本功大赛到送课下乡,从生命教育实践到多元学习建构,我的工作室为附中和吉林省培养了一批中学历史学科骨干名师,他们现在都在吉林省各个地、市、州的基础教育中发挥着骨干和引领作用。</p> <p> 30多年来,一直感恩于东北师范大学和东北师大附中的培养,使我在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些和附中的老一辈功勋教师的贡献相比就显得那样的微不足道。附中是一部历史,附中教师人人都是一本厚重的书,附中给予了我无穷的精神财富,使我的人生变得有意义。“坚持理想,追求卓越,勇开风气,兼容并包”的附中精神激励一代代附中人勇往向前,行而不辍。</p> 2016年7月13日,大学派我到浙江嘉兴担任东北师大南湖实验教育集团校长职务。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教育集团是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政府和东北师范大学合作创建并于2012年揭牌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也是东北师大UGS合作办学模式下的第一所实验学校。初到新的工作岗位,环境陌生、南北差异、气候不适,压力山大。 在经过对嘉兴市南湖区和东师南湖校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提出了“课程变化,学校变化;努力建设一所面向未来的智慧学校”的治校主张。2016年9月,借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的东风,我主持的学校核心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五向课程”的建构与实践研究》在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成功立项。在嘉兴南湖的四年,学校规划全部聚焦课程,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动力引擎,带动学校整体发展。随着“五向课程”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反响,每年全国各地慕名来校参观考察“五向课程”的教育局长团、校长团、名师团络绎不绝。《中国教育报》在2020年3月25日发表我的署名文章《“五向课程”:迈向3.0课程的东师南湖校样本》,以半版的篇幅全面深入报导了学校“五向课程”建设成果。国家核心期刊《人民教育》2020年第8期,发表我的论文《基于五育并举的课程表达》,用四页篇幅表达了学校“五向课程”的行动研究成果。课程变化,学校变化。任职四年来,学校方方面面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升学比率大幅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学校美誉度和影响力大增。四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学生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全国品质课程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等国家级荣誉,这些荣誉在嘉兴市仅有东师南湖校获此殊荣。 这四年,东北师大南湖实验学校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时刻牢记大学的嘱托,更加密切与地方政府的UGS合作,通过成立区域基础教育联盟、组建区域名师工作室、申领并实施浙江省省长工程“互联网+义务教育”项目、校级干部和高学历教师的培养和交流等方式,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积极发挥着引领和辐射作用。四年来,东师南湖校交流到当地农村中学的硕士学历教师达10余人,区域内跨校进行互联网+联合教学和教研达50余次,培养了4位校级领导到南湖区主要学校担任校长和书记。可以说,学校良好办学声誉提升东北师大的品牌,智慧的办学理念和智慧的办学行动辐射并引领了区域基础教育发展方向。2019年,正当学校努力向着“面向未来的智慧学校”发展之际,我主编的《建设一所面向未来的智慧学校》一书,由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东北师范大学刘益春校长亲自做序,并由东北师大校友文库永久收藏。 <p>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最美好的生活方式,不是躺在床上睡到自然醒,也不是坐在家里无所事事,更不是走在街上随意购物;而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奔跑在理想的路上,回头有一路的故事,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p><p> 因为有东北师大附中的故事和经历,我从教的脚步更加坚定,前路更加清晰!</p><p> 感恩附中!祝福附中!</p> <p> 作者:刘学兵,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1989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分配到东北师大附中工作,曾任附中历史组组长、教务处主任、校长助理、校区副校长。现任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教育集团校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