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丘医生

罗马

<p>  实际上,我不叫他丘医生,叫他小丘。因为太熟悉,再加职业称谓,觉得别扭。</p><p><br></p><p> 我和小丘亲近,在于共同喜欢读书。我把我的枕边书——《论语别裁》借给他。他花了一段时间读完了,问我还有什么书推荐。我从图书馆“顺出”了竹盐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我前不久刚读完,觉得值得一读。他读了几册,还我,没有提续借。我想,这套书也许不对他的胃口。</p><p><br></p><p> 有趣的是,我和他从来不去探讨书的内容。尽管微信时代,这样做很方便。从我这方面,我认为读书是件私秘的事,侃来侃去,有几分的造作。当然,这可能是我的孤僻想法。</p><p><br></p><p> 在博茨瓦纳封城前,小丘向我借了几册南怀瑾文集。我想,他有先见之明,圈在单身宿舍,没有比徜徉于儒释道的世界更加滋润的了。这是我的想象,也是我的希望。人在孤寂时,书为我们打开一个乃至多个的平行世界。平行世界越多,人生便越丰厚。</p><p><br></p><p> 在解封后,小丘向我续借。照实说,我曾有问他读的怎样的冲动。但我还是忍下了。</p><p><br></p><p> 医疗队乘包机回国前,我们在机场最后一次见面。他把一个沉甸甸的塑料袋给我。我知道,那里面静静地躺着怀师的思想。我几乎一边接书,一边与其他人告别。他们走后,回到车中,看到放在副座上的塑料袋,我想,他们真的走了,下次相见,不知何年何月了?</p><p><br></p><p> 我和小丘都是体育爱好者。更早前,我和小丘是在体育运动中熟悉起来的。</p><p><br></p><p> 中资企业组织足球赛,使馆踢球的人少,无法自己组队,与医疗队拼队。医疗队孤独一枝,就他一个踢球。在训练和比赛中,我们有了更多的接触。</p><p><br></p><p> 小丘没车,来往需要我当腿。我成为他的专职司机。每次训练,他总是整装待发,我随时有事,去与不去,全听我一句话。有时临出发来了事,只好取消安排。我觉得歉意,他总说,他可以做什么事什么事,不去踢,也没问题。</p><p><br></p><p> 小丘是个闷葫芦。你不问话,他从来不会主动设问。他是个被动者,至少我这样认为,他似乎总是等待别人的提问,然后做极简的回答。简单到很难从他的回答里发现新的问题。所以基本没有滔滔不绝的聊天这种情况。我和他的接触由此也变得很随意简单,不必刻意想出问题,打破沉默。我突然发现,在人与人相处中,沉默同样可以自然而轻松。</p><p><br></p><p> 小丘是个认真的人,在运动上充分体现。他的在球场上奋力拼抢,严谨补位,鞠躬尽瘁,就差后面一句话。有他做后位,我们少输了不少球。他的球技踏实简洁,不炫耀,不盘带,不拖泥带水,只有认真干脆。我想他这种性格,也会表现在工作上的。</p><p><br></p><p> 我和小丘一起打篮球时间多。我们去108公寓打——那里华人聚居,建了一块标准场。不过,我们更多地在医疗队队部打——虽然只有半场,离的近,方便且有在自家折腾的感觉。</p><p><br></p><p> 集体运动原本就是啸聚山林、释放能量的机会。医疗队篮球高手多,个个心高气傲,揶揄喊叫,闲话怪话特多,特好玩。这是我愿意往年轻人堆里凑合的原因,但凡能被感染,证明还年轻。小丘很享受这种氛围,但他洁身自好,始终信守动手不动口的打法。</p><p><br></p><p> 我和小丘虽然亲近,并没有梁惠王问孟子何益寡人那般实用,彼此没有相求相托,没有把酒倾诉的豪情,更没有对未来郑重其事的期许,是一种让它淡淡地来好好地去的那种精神交往和默契。也许这是他平淡甚至羞涩的个性使然。也许是我刻意享受君子之交淡如水之举。 </p><p><br></p><p> 我说不清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