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将永远铭记——电影《八佰》观后感

真水无香

<p>  电影《八佰》经十年构思、40次改稿、三次重启,导演管虎带领1500余人的剧组,军训7个月,历经499天筹备、230天拍摄而成,成本高达5.5亿元。而《八佰》的播放更可谓一波三折:原定2019年7月上映,却因技术原因撤档;随后又因疫情导致影院关闭,整整推迟436天才得以面世;放映前引发各方关注,点映后即成舆论热点;8月21日终于得以全国公映。</p><p> 值得欣慰的是,《八佰》不负众望,实至名归,堪称“救市之作”。影片从场景道具到细节特效,都力求还原真实的战争场面,不但以1:1实景还原出1937年苏州河北岸战场原貌,仅地面子弹点设置就近5万个,也是亚洲首部全程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电影,画面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完美还原了战争的真实质感。</p><p> 《八佰》讲述了1937年10月抗战初期,淞沪会战没能挡住日寇侵略的铁蹄,上海防线全面溃败,国军退守苏州河以南,留下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谢晋元部固守闸北四行仓库。420余名军人抱着必死的决心,为壮声势对外宣称800人,孤军奋战四天四夜,史称“八百壮士”。</p><p> 但实际上,这场小规模战役是由国民党高层导演的一次政治博弈。国民党当局寄希望于不久之后在布鲁塞尔召开的“国联”大会,幻想通过国际社会的声援和调停,迫使日军撤出中国。于是,这场战役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场有观众的战役:高空中,飞艇里居高临下俯视战场的金发碧眼的国联观察员们关心的是本国租界和在华利益是否会受到侵害;地面上,与战场四行仓库隔河相望的租界里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各怀心事浑浑噩噩麻木不仁。虽然战役最终因当局的政治博弈失败而以撤退结束,但八百壮士四昼夜的浴血奋战,犹如星星之火,激发了苏州河对岸普通民众逐步觉醒的抗日情怀,唤醒了更多醉生梦死的“看客”。</p><p> 影片刚开始,便将苏州河两岸的强烈对比表现得淋漓尽致:南岸是灯红酒绿、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租界,北岸是枪林弹雨、断壁残垣、尸横遍野的战场,两岸宛如天堂和地狱的鲜明对比,为情节的推进带来荒诞的戏剧色彩。</p><p> 随着剧情的推进,南岸那些不同阶层的人从旁观、同情、感恩、共情到最后的生死与共,展现了民众面对侵略逐渐苏醒的过程;北岸那些最初被称为“逃兵”的散兵们从恐惧、怯懦、退缩、挣扎到逐渐与五二四团融为一体,最终成为舍身取义抵御外侮的英雄。</p><p> 不同于某些战争片所塑造的高大上的英雄形象和主角光环,《八佰》另辟蹊径,将镜头对准了一群底层小人物:“端午”、“羊拐”、“老铁”、“小湖北”、“老算盘”等,这些小人物面对战争时的怯懦、牵挂、挣扎更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也使得他们后来捍卫尊严的无畏与牺牲更加震撼,带给观众更多的温暖与感动。</p><p> 影片最令人动容的一幕,是八连连副陈树生的纵身一跃。为了粉碎日军爆破墙体的企图,他留下写给母亲的血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然后挂着炸药包跳进钢铁护甲的敌群,与日寇同归于尽。当机枪连的弟兄们身绑炸药跟在他身后高喊着家乡和姓名前仆后继地跳入敌群时,银幕下观众席一片啜泣声。银幕上,南岸租界里的民众们终于被战士们舍身取义的悲壮行为唤醒,他们从打着麻将坚信自己会受到法国人的保护,打赌3个小时日本人就能攻下四行仓库等麻木不仁置身事外隔岸观火的“看客”态度,到围观声援、捐款捐物、全力支援直至英勇捐躯。</p><p> 到了南岸民众接力传递电话线的那段,喊出“刀子请愿,愿意一试"的赌场小弟以命相搏,将电话线送到了孤军奋战的北岸将士手中时,银幕下观众们无不动容 ,正如影片中何香凝先生所言:“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p><p> 抗战之初中国人民面临的境地有多绝望,十四年间国人的抵抗就有多顽强。真实的四行仓库,四天之内被敌寇攻击22次,由军人、农民、学生甚至还有孩子组成的420余人的“八百壮士”却坚守了四天四夜!“帮我补防守位置”这一句爆破了观众的泪点,年轻的战士在中弹之后,依然心心念念的是战线不能破。这些战士们都是叫不出名字的普通人,有真实的面对战争和死亡的恐惧,也有人性使然的退缩和私心。战士身份之外,有从未见过未婚妻子的遗憾,更有对家人深切的想念。然而,脚下的每一寸都是故土,身后更有四万万同胞。面对外敌入侵,战士们以赴死的决心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敌人的枪炮,一寸山河一寸血,我以我血卫中华。他们留下遗书“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让我子孙后代,再不受此耻辱”,在仓库里给自己垒好坟墓,高喊着“中华不亡”“中国还有希望”!正如张自忠将军遗言所说: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枯,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所以,当女童子军杨慧敏冒死游过苏州河,将象征民族尊严和国家意志的青天白日旗送到四行仓库时,就有了军人们明知升旗会引来日寇更强烈的报复性进攻,但仍然义无反顾地选择用血肉之躯来护卫这面中华必胜的信念之旗的壮烈之举。无论是被推动着的,还是主动选择的,八百壮士被时代挟裹着聚集在四行仓库里,成为了十四年抗战中中国军民顽强抗击抵御外侮的缩影。</p><p> 八百壮士的事迹在国共两党都受到高度的认可,被毛泽东主席誉为“民族革命典型”,被蒋介石认定为“精忠贯日”,展现出超越党派和阶级的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p><p> 从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到如今的抗疫、抗洪,无数人英勇上前,甚至不惜牺牲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今日的和平与安宁。这背后,是无数鲜血与生命的沉痛代价。这就是为什么所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民族真正做到了血脉相传生生不息。虽然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有变化、有冲突,但我们的文化和民族主体却一直延续了下来,无论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绝境、什么样的强敌,从来没有人能真正地征服我们。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统计学和经济学计算不出,也无法计算。所以,当叫嚣着“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的日本侵略者打进这片土地之后才惊讶地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出乎他们的意料:军阀可以团结一致枪口对外;黑社会竟然洁身自好不做汉奸;就连苟且偷生的普通百姓,有时候竟也不惧刀枪以命抗争。日本人不懂得,所以他们失败了。从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依然如此。因为,这个民族最优秀的基因早已牢牢地刻入了我们的骨髓:勤劳、坚强、勇敢和无所畏惧。</p><p> 感谢《八佰》带我们体验了那场未曾亲历的民族较量,也让我们重温了那段有屈辱但更有血性的历史。</p><p> 最后,以毛泽东主席亲自撰文、周恩来总理亲笔书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向英雄致敬:</p><p>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p><p>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p><p>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