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按照什运乡党委政府的要求,最近,由什运乡乡村振兴工作队负责撰写的《什运乡民族乡村振兴试点单位》乡一级和《什运乡便文村民族乡村振兴试点单位》村一级两份申报材料都已经顺利交稿。</p><p><br></p><p>撰文根据国家民委《关于开展民族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要求,结合什运乡近些年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中,培育出来的乡村振兴发展新动能、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完善民族群众民生保障等等方面主要经验、做法及其成效为题材进行撰写。</p><p><br></p><p>什运乡便文村委会位于琼中县的西部,距离琼中县城约52公里,该村是十二五贫困村,全村共有5个村小组,分别是冲公保村小组,便文村小组,伯保村小组,阶一村小组,阶二村小组,都是黎族同胞聚居村落。现有人口170户687人。</p> <p>便文村还是琼崖纵队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是“琼崖纵队首届会议”会址所在地,是一个富有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的村庄。</p><p><br></p><p>近些年来,在党的脱贫攻坚政策的指引下,便文村不仅仅是山变绿了,水更清澈了,而且村容村貌也变得更美了,更靓了。还有更重要的是村民的产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村民们不仅脱了贫,而且还实现了共同富裕目标。人人都住上了整齐的楼房,安装有天然气管道,水网、路网、管网、通讯网,城里人有的,便文村都有。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1839元。2020年争取达到15000元目标。</p> <p>他们的主要做法经验有三个方面:一是产业发展夯实小康基础。近几年来,在乡镇党委政府的号召下,大力发展传产业,比如有槟榔、橡胶、益智等经济作物,村民们的收入有了逐步增加并摆脱了贫困,2018年全村整体脱贫。特别是最近两年,村民们大力发展桑蚕养殖特色产业,让他们的收入再上一个台阶,2019年农业总产值243.8万元,其中橡胶产业收入24.4万元,槟榔产业收入55.4万元,益智收入32.1万元、种桑养蚕产值131.9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1839元。目前,便文村村民养猪的养猪,养鸡的养鸡,种菜的种菜,种果的种果。还有的村民兴办起了农家乐,发展文旅产业。形成了既有传统产业的稳步发展,又有新型农业产业、文旅产业不断萌发新活力的良好局面。二是良好生态演绎绿色发展新观念。便文村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便文村村民更加珍惜大自然赐予自己的绿水青山的自然条件,无论是男女老少,都能做到悉心呵护,倍加珍惜。同时他们还开展了“绿色家庭”评比活动,采取每月一评措施,鼓励和鞭策村民在注重家庭卫生的前提下,关注村里的环境卫生质量的提升。目前村里的居民不仅做到了生活垃圾有分类和无害化处理,而且做到了家家有户厕。就连饲养家禽家畜散养的方法都改了,把栏舍建到远离水源、远离村庄的经济林地里饲养。村民们的日常生活污水都做到了集中收集和集中处理。修建了5个生活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和人工湿地。村里的农田、林地、及自然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并发挥出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如今全村的生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三是文化引领成村民们增收致富新引擎。便文村地处国家森林公园鹦哥岭南麓的半山腰上,四面环山。正因为地理条件极为特殊,海南琼崖纵队第一次代表大会,就选址在这里召开。因此,而开创了“琼崖纵队二十三红旗不倒”的英雄壮举,以及揭开了解放海南的历史序幕,也给当地的村民烙下了永恒的“红色”的基因,和留下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每年慕名前来这里寻找英雄遗迹和敬仰英烈业绩的游客数以千计,给这里的村民带来无限商机。同时,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又是便文村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成为激励便文的村民发奋向上,创造美好新生活精神动力。目前,便文村委会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完成民宿、农家乐、露营地、停车场、卫生室、琼崖纵队纪念馆、旅游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未来的便文村将成为琼中县富美乡村、文明生态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本格内”旅游精品系列产品当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p> <p>便文村不仅有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更重视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注重现代文明与历史传统的有机结合,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生态文化传统,并且有创新发展、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并在村落布局、建筑风格、文物古迹、自然景观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村民文化普及率高,有良好的环保习俗,遵纪守法,民族团结,邻里和睦,乡风文明,成为广大村民们的自觉行动。</p> <p>什运乡政府所在地距离琼中县城约42公里,什运乡属于原居黎族同胞聚集地。全乡有6个村委会,30个村民小组,1694户总人口5736人,其中黎族同胞5243人,占全乡总人口91.4%;全乡辖区土地面积19.05万亩,其中生态林25466.4亩,耕地面积3201.94亩;是鹦哥岭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区。同时还是海南第二大河流昌化江的发源地。</p> <p>近些年来,在党的脱贫攻坚政策的指引下,什运乡不仅仅是山变绿了,水更清澈了,而且村容村貌也变得更美了,更靓了,而且还变富了。2019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1313.5元。2020年争取达到13000元目标。2016年来至今,什运乡获得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等11家部委和单位共同组织设立的全国“城镇环境类”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这也是全省唯一获得此奖项的单位。便文村委会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等。</p> <p>他们的经验和做法有四个方面:</p><p>(一)、多措并举兴产业</p><p>近几年来,乡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抓产业发展促村们致富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发展产业夯实小康基础。2018年就全面实现了全乡整体脱贫摘帽目标。</p><p><br></p><p>1、抓好传统产业发展。什运乡感恩自然资源的禀赋,村民平常都种植有橡胶、槟榔、益智等传统产业。2019年农业总产值2092.46万元,其中橡胶产业收入395.03万元,槟榔产业收入634.43万元,益智收入103万元,畜牧业产值642万元。传统产业占乡农业总产值的84.8%。</p><p><br></p><p>2、抓好新型种桑养蚕产业。种桑养蚕是什运乡近几年兴起的新型农业产业。到目前为止,全乡村民们种桑面积达到了2650.67亩,修建蚕房2万平方米。2019年生产蚕茧量19万斤,产值318万元。成为什运乡第二大支柱产业。</p><p><br></p><p>3、发展新型农村种养专业合作社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全乡共有各种新型专业合作社11家。包括龙源食用菌养殖基地合作社、方青方满养牛合作社、什统罗氏对虾养殖合作社等。其中龙源食用菌专业种养合作社,年生产总值达到900万元。合作社每年安排和招收有48名附近村民进厂工作,特别是帮助了那些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解决好了就业难题。让他们在共同小康目标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合作社得到了省、县多个部门领导的表彰和嘉奖。每年村集体经济通过合作社分红达36万元。</p><p><br></p><p>4、打造好新型瓜菜种植基地。什运乡地处昌化江源头,昌化江从境内穿流而过,地理、气候、水分都非常适合种植反季节瓜菜。每年的冬春两季,全国各地的瓜菜供应商就会聚集到什运乡,让什运乡村民种植的瓜菜走上全国各地居民的餐桌上。据统计每年什运乡村民瓜菜种植面积达到783亩,产业742万元。成为了村民增收的另一致富渠道。</p> <p>(二)秉承绿色发展新理念</p><p>什运乡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什运乡村民更加珍惜大自然赐予自己的绿水青山的自然条件,无论是男女老少,都能做到悉心呵护,倍加珍惜。</p><p><br></p><p>1、处理好发展与保护关系。</p><p>什运乡属原居住地黎族同胞的乡镇,他们祖祖辈辈以山为伴,以山为邻。爱护和保护好生态环境是他们生生世世的事情。他们崇尚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崇尚的是生态与生产的协调发展,崇尚的是保护与开发的合理利用。比如说过去散养家禽家畜的方法都改了,现在都自觉把栏舍建到远离水源、远离村庄的经济林地里饲养。一方面壮大发展林下产业,提高经济林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减少家禽畜粪的污染和排放。做到了在不影响村民们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又发展了畜禽产业。村民把“绿色发展”融入到了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p><p><br></p><p>2、处理好治理与修复的关系。村民们的日常生活污水都做到了集中收集和集中处理。全村6个村委会都修建了生活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和人工湿地。村里的农田、林地、及自然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并发挥出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如今全村的生林覆盖率达到85%以上。村里的古树、古建筑都得到了有效保护。</p> <p>(三)巩固和推动特色文化传承与发展</p><p>“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什运乡番道村小组王金梅编织的黎锦名扬岛内外。她还曾被评为海南省“南海工匠”和荣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称号。</p><p><br></p><p>什运乡便文村还是琼崖纵队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是“琼崖纵队首届会议”会址所在地,是一个富有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的村庄。</p><p><br></p><p>什运乡的什统村委会还是原“海南光华兵工厂”生产基地,一批批历史文物依然保存完好,是一个让人“望得到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等等这些放之全国都是为数不多的文旅资源,必将孕育出什运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活力。</p><p><br></p><p>什运乡不仅有特色的民族文化遗产资源,又有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同时他们更重视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注重现代文明与历史传统的有机结合,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生态文化传统,并且有创新发展、与时俱进的生命力。村民文化普及率高,有良好的环保习俗,遵纪守法,民族团结,邻里和睦,乡风文明,成为广大村民们的自觉行动。</p><p><br></p><p>特别是“琼崖纵队会址”展览馆,收藏着“海南琼崖纵队23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史,将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