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街漫游

海霆

<p>有着近400年历史的沈阳市中街,同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南京的夫子庙等11条街道被商务部列为步行街改造试点。近日改造工程已经完工,我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赶赴中街。</p> <p class="ql-block">我从中街步行街的东段往西走,这段路上已经没有民国时期一星半点的建筑,在两侧林立的现代气息浓厚的商场中间建起这么一座亭子,总觉得有点别扭。原来这里是做为各种商业演出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原来中街的东段马路两旁是果木行和纸行,但是比较有名气的还是位于路南的纸行,特别是春节前后,这里的人流熙熙攘攘,都是到这里购买香烛、年画和鞭炮的。昔日的果行和纸行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了,在果行的原址上建起了沈阳商业城。</p> <p>老边饺子馆可比它在北市场的原址气派多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是北方贸易大厦,沈阳市的商场中第一个安装了自动扶梯,当年沈阳的市民曾经扶老携幼来这里逛商场,体会乘自动扶梯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位于中街和朝阳街路口、久负盛名的玫瑰大酒店,如今成了亚朵酒店。</p> <p>今天有商业巡展,彩车在路上徜徉。</p> <p>还有两位俄罗斯美女</p> <p>行人悠闲自在</p> <p>皇太极将位于钟楼和鼓楼中间的这条街命名四平街,因处在沈城的中央,所以又叫中街。这就是中街中段的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在中街的中段还保留着几座民国时期的建筑,照片左右两侧的是吉顺丝房和吉顺隆丝房。我只知道解放后左侧的是二百商店,右侧的是交电大楼。</p> <p class="ql-block">吉顺丝房,最早叫吉顺洪丝房,由黄县商人林慎德创办。1914年四平街拓宽,由大股东林芸生出资,建起中西合璧式的五层大楼,成为四平街最大的百货商店。解放后这里成为二百商店。</p> <p>八十年代的二百商店。</p> <p class="ql-block">二百商店东南角缺了一块,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这里原是桑氏两兄弟合伙经营的同益成洋货店,民国初年吉顺丝房的财东不惜重金想买下这块地,可是桑氏兄弟就是不把这寸土寸金的地皮卖给他们,那个年代可能不时兴强拆强迁,于是吉顺丝房的东南角就缺了一块,让人看起来十分独特,彰显了私人财产不可侵犯。</p> <p class="ql-block">商店东侧的这条胡同是头条胡同,原名贾记头条胡同,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当时大批山东、河北移民迁来这里开办丝坊。我小时候家刚搬过来的时候叫贾记一条胡同,后来改成了阳春里,在它的对面则是广生里。</p> <p>这里可是沈阳城里古老的巷子。</p> <p>我在头条胡同生活了四十年,我在这里上学,离开这里下乡,又回到这里娶妻生子。那里有我童年的记忆,也经历了人生的艰辛。</p> <p>夜晚的头条胡同,人头攒动,情景火爆。</p> <p>与吉顺丝房相邻的中和福茶庄。</p> <p>胡同东侧的荟华楼别看古色古香的,其实是近年来新建的。</p> <p class="ql-block">吉顺隆丝房,始建于1928年,由沈阳本土的留美建筑师穆继多设计。解放后曾是五金交电大楼,现在是李宁体育用品商店。</p> <p>交电大楼的东侧是官局子胡同,我们只知道那叫钟楼北里。</p> <p class="ql-block">交电大楼对面的光陆电影院始建于1936年,曾经是沈阳市的甲级电影院,和太原街的东北电影院一样,是沈阳市最负盛名的电影院。东北电影院早已不复存在,而光陆电影院还在继续着往日的辉煌。</p> <p>我想看看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但是胡同改造正在施工,我只得绕到后面看看,途经朝阳街上的银行,这里曾是东北银行的旧址。</p> <p class="ql-block">我站立的地方就是银行家属大院的旧址,贾记一条6号,也就是阳春里八号。这里原是一所典型的四合院,正楼的西山墙上还曾留有“同益成在此楼上”的字样。左侧建筑所在的位置就是银行大院的地址。我和看工地的保安说,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想看看还有什么遗迹,保安让我进去看一眼,不许再往里走。前几年在这座楼的南面还可以看到二百商店仓库的一堵墙,现在也都荡然无存了。</p> <p class="ql-block">竣工后的中央里,其实这里就是原来的阳春里和广生里的一部分。1957年沈阳市政府进行行政区划和地名调整,将中街路北的头条胡同、官局子胡同和广生堂胡同合并,统称为中央里。但是在我的记忆中,这里仍然叫钟楼北里、阳春里、广生里和公余里,只是在中央路小学的东面叫中央里。</p> <p class="ql-block">作为中央里的综合文化展示载体,芝兰台因为盛京才子缪润绂的“芝兰诗社”而得名。它是中央里内的大舞台,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听戏、看演出。</p> <p>在阳春里(头条胡同)的原址上建起了满族大院。</p> <p>满族大院内的衔珠阁是中央里的地标式建筑,为薈华楼投资所建。衔珠阁内的展品珍奇而精美。</p><p><br></p> <p>旮旯院是满族文化展示区和满族民俗美食体验区。</p> <p class="ql-block">邓公井是为缅怀盛京皇城的建造者邓公池修建的,大概是寓意吃水不忘挖井人吧。</p> <p>离开那里,北面是我念小学时的学校,刚上学时叫中街完小,后改为中央路小学。小学的东侧就是原来的中央里,现在学校和里弄早就寻不见了,那一带建起了盛京龙城,前几年还叫豫珑城呢。</p> <p class="ql-block">有名无实的豫亲王府。</p> <p class="ql-block">盛京龙城里面别有天地,这里浓缩了盛京老城区的民俗风情。</p> <p class="ql-block">龙城里面的休闲广场,亭台楼阁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绕到西面,从南面看叫汗王宫,其实汗王宫的遗址还在它北边挺远呢。原来这个地方叫广生堂胡同才对。它西边的公余茶社,里边经常表演相声、评书、皮影戏…。再往西是会兰亭浴池,当年也是和登瀛泉、连奉堂齐名。当然现在早已不见踪迹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才是汗王宫的遗址,位于原来的九门里西端。</p> <p class="ql-block">铜行胡同,北起中街路,南至宫后巷,长200米,宽5米。始建于清初,1975年成今状。清代称铜行胡同,1988年命今名即铜行巷,均以该地清代专制铜器的手工作坊集中地铜行得名。在它西边就是兴隆大家庭。</p> <p class="ql-block">由东亚广场改造的兴隆大家庭。</p> <p>再看看头条胡同对面的孙祖庙胡同。</p> <p>记忆中这里的夜晚是夜市,主要卖家庭日用的小商品。</p> <p class="ql-block">这条胡同解放后叫大众里,里面有大众电影院(后改名儿童电影院)。在这条胡同里曾拍过电影《铁道卫士》,就是顾调度和马晓飞接头的地方。顾:你是什么人?为什么老跟着我?马:我丢了一把钥匙。顾:是三星牌的吗?我捡到一把…</p> <p>这段电影中的片段为沈红卫制作</p> <p>孙祖庙胡同西边的的长江照相馆</p> <p>沈阳春天商场,也就是原来二百商店的我们称为地下室的地方,小时候我们常到那里捉迷藏,我们叫官兵逮胡子。</p> <p>旁边的亨得利钟表眼镜行。</p> <p class="ql-block">在中街立起的青铜塑像,没有文字介绍,不知是谁在把酒问青天。旁边还有几句诗,不知出自何处:</p><p class="ql-block">四平街</p><p class="ql-block">十二楼前灯似火,</p><p class="ql-block">宝马香车夜正长,</p><p class="ql-block">花间蜂蝶趁喜狂。</p> <p>天益堂药房,在它路北本来还有一座民国时期的建筑,俗称军人商店,附近还有內金生鞋店、体育乐器商店、胡魁章毛笔庄…。</p> <p class="ql-block">没拆迁前的东风百货商店(原军人商店),这是一座位于中街,本就为数不多的和吉顺丝房、吉顺隆丝房相似的民国时期的建筑,可惜被那些根本就不懂历史文化,为了所谓的政绩,心里只有鸡的屁的贪官污吏拆除了。好端端的民国一条街,如今改造得不伦不类。繁荣了商业,却缺少了文化。</p> <p>这里曾经被刘涌拆迁,留下一堆烂尾楼。刘涌被判死刑后,这里建起了恒隆广场。</p> <p>中街路的西段就显得有点冷清。</p> <p class="ql-block">在中街西顺城路口看中街的西段。</p> <p class="ql-block">这条街的商铺多是卖珠宝翡翠玉石,可以称得上是珠宝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这里一点也看不出曾经是沈河新华书店,我在头条胡同住的时候经常逛书店。那里的二楼缓步台的墙上挂着高尔基的名言——“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二楼卖儿童读物和连环画,也曾经处理过旧书。文革刚结束那几年,逢年过节可以买到文学名著,就在西边的胡同里排起长队,常常是没等排到,书已经卖没了。</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中街华灯初放,流光溢彩。</p> <p>游人如织</p> <p>中街冰点城有人在吹奏萨克斯</p> <p>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从白昼到夜晚,我从这里走进中街,又从这里走出来。中街变得越来越漂亮了,可是我还是怀念过去那个原汁原味的老中街。社会在发展,再美好的往昔,也只能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从这里走出去,但是总觉得我的家还在这里,人生的漫游何尝不是如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