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临近中秋,五台山区艳阳高照,林木葱茏,一派夏日光景。然而,山间山风飕飕,寒气逼人,大有初冬换季的感觉。我们还好,刚从坝上游览过来,御寒衣物一应齐备。看邻车那几位帅哥靓女,大裤衩T恤一身短打,哪里经得住这般寒流逆袭。沿途每到一个观景点,帅靓们便大呼小叫冲出车门,“嚓嚓”摁几下手机快门,又跳着叫着逃回到车里……</p> <p> 据说,旧时的五台山酷热难耐,文殊菩萨来到此山后,到东海龙宫略施小计,搬来五龙王歇凉的床榻——歇龙石,这里才变成了清凉之地。其实,五台山成为佛教圣地之前就称作“清凉山”,东汉“白马驮经”的天竺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见此处酷似佛祖释迦摩尼修行的灵鹫山,便在此建立了第一座寺庙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自此,清凉山改称五台山。</p> <p> 民间的说法往往更加生动形象,富于传奇色彩。相传五台山原本是拔地极天的“五峰山”,文殊菩萨搬走东海龙王的歇龙石后,五龙王联络四位龙王哥哥,誓要夺回歇龙石,于是,五龙大闹五台山,将五台山搅扰得天翻地覆。五龙用尾鳍将五座山峰高耸的峰巅一扫而去,“五峰山”立时变成了五座秃顶的大山,这便有了如今的五台山。</p> <p> 文殊菩萨用法力降服闹事的五位龙王后,指派他们分别驻守五座高峰,专司播云布雨,造福桑梓。佛家对五台山“五台”的诠释则要深奥得多,说东西南北中各台,分别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同时,五台又代指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p> 五台山的“五台”围绕着台怀镇,呈环状分布,依次是,东台望海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最高的北台超三千米,最低的南台近两千五百米。如此高峰云集,在太行山系中仅此一处,五台山因此也被称作华北屋脊。古诗“五峰横绝汉,寒翠倚苍冥”描述的情形,恰如我们此次登山所见,也表达着登高望远的心境。 <p> 上五台山,游客一般走南线或西线,游览的景点大多集中在群山环抱的台怀镇区,目之所及,感觉这里的山岳虽然雄浑高大,但是山势大多平缓舒展。这次进五台,我们走的是北线,先是在山缘的平地和丘陵间穿梭,然后沿陡峭的山谷蜿蜒而上,直达东台和北台之间的垭口。沿北线看五台,崇山峻岭,层峦叠嶂,山势巍巍,好不气派。</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方圆五百里,用老王的话说,“那叫一个大”;五台山的寺庙,大庙八十余,加上各式庙洞计一百二十余处,“那叫一个多”,没有十天半月是看不过来的,一般游客也就捡着主要的景点和寺庙看看拜拜。写字崖、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禅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是游客光顾最多的地方。塔院寺的白塔是五台山的标志和象征。</p> <p class="ql-block"> 到五台山拜庙,当地人力推塔院寺下的“五爷庙”。五爷庙本名万佛阁,置有文殊殿、五龙王殿和古戏台,供奉着文殊、观音、普贤、地藏王四大菩萨,因文殊殿内放有泥塑小佛像万余尊,故名万佛阁。五爷庙(五龙王殿)为万佛阁北殿,供奉着五龙王、王母及诸龙王。据说五爷庙非常灵光,对香客几乎是有求必应,久之,万佛阁官名大有被五爷庙俗称取代之势。</p> <p> 五台山虽然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但是很包容开放。这里是国内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并立的佛教场所;这里不仅有大大小小的佛寺佛龛佛像,也供奉着龙王爷这样的道家神祀,还供奉着众多民间信仰的各式各样的神佛。也许正是这种包容大度,让五台山格外受到信众的青睐,也成就了五台山“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从五爷庙出来,我下意识地想到,我们一行也是五位“爷”呀:檀树、老王、峰江、老船长和我——罪过罪过,岂可如此类比。游客逛庙,无非怀着如下心境:一般游人逛逛玩玩,看看“西洋景”;有对古物古迹感兴趣的,了解点历史和宗教文化,长点见识;再就是虔诚的敬香还愿的信众香客。我们多属于前两种,对宗教并非笃信,但绝对尊重。</p> <p> 历史上到过五台山的有名的游客很多,北魏孝文帝、隋炀帝、宋太宗,元成宗和英宗,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等,都巡幸过五台山 。徐霞客留有《五台山游记》,元好问那句抒写太行的诗句“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赞美的正是五台山。主席从陕北到河北路过五台山时,塔院寺方丈称主席“贵人”,主席说“当不得”,方丈说“当得当得”……</p> 在五台山,要打听鲁智深出家的寺庙,五台人皆断然否认有鲁达其人;若打听杨五郎,则尽人皆知。杨五郎出家的地方叫茅蓬,原为太平兴国寺,也叫五郎庙,在台怀镇区的中心位置,也就是我们住宿的民宿对面。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奉“林办主任”叶群之命,五郎庙与相邻的金刚窟两座寺庙被炸毁,改建成了林彪别墅。千年古迹毁于一瞬,堪谓时代的悲哀。 <p> “不登黛螺顶,不算台山客”。黛螺顶在东台望海峰下、清水河边耸起的一座小山峰上,因小山形似海螺,植被茂密幽森,故称黛螺。黛螺顶与四围山脊或小山顶上的菩萨顶、寿宁寺、灵应寺,以及台怀正中的塔院寺白塔,合称“台内五峰”。五台山有五方文殊,分别居于各台台顶,祭拜极为不便,乾隆便授意将五方文殊合塑于一身,供奉于黛螺顶。</p> 五台山的五方文殊分别是:东台聪明文殊,西台狮吼文殊,南台智慧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五台山还有灯笼文殊、带箭文殊等,连五爷庙里的五爷也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的化身。文殊菩萨是大智慧的象征,法力无边,身形变化无数。其实文殊菩萨只有一个,五方文殊也好,其他文殊也好,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体现的是菩萨法能的不同方面。 <p> 五台山,“冰雪襟怀,琉璃世界,夜气清如许”。在这梵天净土,沙弥、比丘、和尚、喇嘛随处可见,行匍匐礼或沿石阶逐级跪拜的虔诚的信众也不在少数。然而,时尚之风也吹进了这深山幽谷,也诱惑着本该清心寡欲的僧众,开高档汽车、带高档手表、玩手机的僧侣,除衣着打扮外,与常人无异。当然,时代变了,那些老清规老戒律,是否也有个"与时俱进"的问题呢。</p> <p> 有些事情,靠人力挡是挡不住的,就像此时的五台山,天空、植被等物象尚似盛夏,而初冬的寒流已经悄然侵来了。尤其"心性"这东西,往往说不清,道不明。五龙王本来是到五台山"寻衅滋事"的,后来变成了五台山的护法神;带箭文殊为何带箭,据说就是因为菩萨放纵了一下自己,化为野和尚,让女人看自己下河洗澡,被来五台巡幸的乾隆皇帝碰到,放箭射的……</p> <p> 喂,别忘了,这次和我们一块到五台山的,还有幼儿园小朋友、"资深旅行家"小坦克和小坦克的奶奶晓晖女士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