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等了足足七个月,《夺冠》终于上映。冲着郎平,冲着中国女排,冲着巩俐,9月25日,上映第一天,就早早订好了票,去观看期望已久的影片。</p><p>其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被郎平招进国家队的一名主力队员,在被郎平问道:你真的喜欢排球吗?她哭着回答道:我不喜欢排球。我不认为人生只有打球,争夺冠军,我想上大学。说完就主动离队。是的,人生的路怎么走,由自己决定和掌握,但是,一旦选定了要前进的方向,那就只有一往直前,没有退路。就像这些女排姑娘,既然选择了打球,既然进了国家队,那夺冠就是唯一的目标,不仅是为了父母、为了教练、为了自己,还有身后强大的祖国和无数期盼着赢的国人,因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被憋屈的太久,需要有一个口释放我们的民族自豪,我们要在国际舞台上扬眉吐气,一展大国之风。这些代表着国家荣誉的女排姑娘们自然就背负上了这沉重的担子,这,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自豪。</p><p><br></p> <p>于是,在那间简陋的球场,教练严厉的一声声命令下,姑娘们无数次的跌倒、爬起、跌倒、爬起,接球,扣球,接球,扣球,头发被汗水打湿,乱七八糟的沾在脸上,身上的伤随着每一次运动都钻心的疼,唯有咬牙坚持,哪怕万家灯火团圆夜的除夕。八十年代的五连冠,终于让国人奔走欢呼,民族士气大振。郎平后来执导国家队,也曾铿锵有力的说:“我们要打出精气神,为国增光、我们的目标只有升国旗、奏国歌。”可从承诺到兑现,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在激动人心的赛场上看到的那一次次精彩的对决,背后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与苦痛。</p><p><br></p><p><br></p> <p>就像前面所说的,人生的路都是自己做出的选择,我们可以选择轻松的路,也可以选择艰难的路。郎平---女排精神的代表人物,在国家最需要她的时候,毅然回国,接手女排,以国际的视野,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组建“大国家队”,进行全国海选,将张常宁、惠若琪、朱婷等人从不同的队伍中选拔出来,联系美国的体能师、康复师、运动创伤医生、大赛前夕的聊天......展现了中国女排重回世界巅峰的艰难过程。终于,她带领着中国女排走出低谷,重新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当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升起,黄渤饰演的陈忠和通过手机听到了郎平传过来的音波,坐在影院的我也不由得被感染----拼搏、坚持、让她们的人生熠熠生辉!</p><p><br></p><p><br></p><p><br></p><p><br></p> <p>提到女排精神,大家脑海中自然会涌现出奋斗、拼搏、奉献、为国争光等字眼。是的,这些优秀的品质曾经激励了经历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的一代又一代人。我理解的是,人生要有信念,明确地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然后义无反顾的朝着那个方向走,遇河架桥、见山修路,不畏艰难,不言放弃,总有一天,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 </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