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2班 朱艳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凤栖山,位于浠水县城东北,这里风景秀美、闻名遐迩,母校湖北省浠水师范学校就座落在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2年2月上山,1974年元月下山,时至今日已有47年。然而,这里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岁月,依然令我魂牵梦绕,终身难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罗田县胜利区有13人(应届高中生8人,民办教师5人)被推荐上浠水师范,很幸运我是其中一员。1972年2月2日从胜利高中毕业,1972年2月28日(农历正月十四)来浠师报到,成为一名师范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时浠师生源来自浠水、罗田两县,开办8个班,学生398人,其中浠水280人,罗田118人。开始就读7205班,后来就读7302班。学校成立有学生会、团委会,7201班方光明任学生会主席,刘世奇(女)任学习部长,汪立丰任团委书记,我有幸加入这两个组织,担任学习副部长、团组织委员。由于学生年龄和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成家立业的,有结婚生子的,有老三届的,有初中毕业的,所以学制也不同,分一年制、一年半制和两年制,我学完两年才毕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课程设置无不留下时代烙印,学工、学农、学军,德智体全面发展,是那个年代对莘莘学子的普遍要求。学工,学校有校办工厂,“大胡子”物理老师兼职做了我们的师傳,手把手地传授技艺。学农,下农村劳动,去过十月大队、永春大队等地插秧、割谷、割油菜和栽棉花。还到十月大队农民夜校帮助扫文盲,把汉字写在纸片卡上,当教学模具,教学员认字识字。学军,学校定期开展军训,组织了一次射击打靶比赛,我身体瘦弱、个子不高,三发子弹都是打中八环以下,勉强及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年班级里组织了一次野外拉练,班主任陈曦平老师带队,打起行军背包,扛着红旗,长途跋涉,从学校出发,徒步前进,上洗马,登三角山,到白莲铝厂,途中在洗马中学教室内用稻草打地铺住宿了一晚。我负责宣传,书写标语,走在队伍最前面,用浆糊将红纸黑字标语沿途张贴。同学们精神饱满,情绪高涨,欢声笑语,一路高歌,兴致而去,凯旋而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学校领导及老师个个身怀绝技,都不是凡人。书记王紫云,高高个,清瘦、干练,戴着眼镜,很有学识,作报告不用稿子,讲话滔滔不绝,侃侃而谈,听众鸦雀无声,惊叹不已。教导主任周凝厰,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堪称教学天才,讲数学课只带粉笔,上台就讲,通俗易懂,教案全在脑子里。音乐倪顺芳老师端庄优雅,浓眉大眼,楚楚动人,一边弹钢琴,一边教唱歌,声情并茂,把你带入欢乐世界,享受音乐的快乐。历史陈桂红老师,和蔼可亲,眉清目秀,圆圆的脸,挂满笑容,历史中的事件、人物娴熟于心,戏剧性的讲述,把你带进历史王国,尽享历史故事中的乐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化学马国昌老师,普通话肖世杰老师,几何谭协雄老师,美术陈良才老师,政治汪昌华老师,代数杜才富老师,语文陈曦平、朱特雄老师,体育谈旭文老师以及上述领导和老师,他(她)们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都是大师级的水平,曾是我的恩师,也是科任老师,有的还是班主任。担任过我的班主任,有历史陈桂红老师,政治汪昌华老师,语文陈曦平老师,代数杜才富老师。陈桂红老师任班主任时间最长,我就读7205班或7302班时,她都任过我的班主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时学生会主席方光明,团委书记汪立丰学满一年毕业后,年轻教师童矫胜任专职团委书记,兼管学生会工作。学生会和团委会没有改选,保留原有学生干部。童书记交给我新任务,组织稿件,定期出黑板报学习专栏和共青团墙报专刊,配合学校做好学习宣传、思想教育工作。七三届毕业前,童书记发起捐赠活动,七三届毕业生捐资购制学校礼堂舞台对开红色平绒呢幕布一幅,上面缝制“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做人民满意好教师——浠水师范七三届毕业生赠”等字。学校请浠水照相馆摄影师拍毕业照,班主任陈桂红老师带我们班于1974年1月11日(农历1973年腊月19)到学校操场照毕业合影照,第二天(腊月20)我们恋恋不舍的告别了母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学校特地请了车,送我们回罗田。1974年元月12日(农历1973年腊月20),天下着毛毛雨,团委书记童矫胜亲自把我们送到罗田县文教局,局长肖化成热情接待,召开迎接会,会上肖局长、童书记都讲了话,对我们寄予厚望。黄师、浠师毕业生同一天到县文教局报到,接受组织分配,原则上哪里来哪里去,回所在地文教组安排任教学校,唯有我一人被留在县城,工作单位是县教师进修培训班(后与罗田师范合并),在这里工作不到一个月,通知到县文教局业余教育股工作。后来知道,毕业前,局政工股丁国权股长专程去浠师考察,学校安排班主任杜才富老师接待,一定是老师为学生说了很多好话,我才被留在局机关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文教局八年,先后在业教股、招生办、办公室工作。前三年随县委工作队赴农村驻点,经历磨练,培养组织能力,学做群众工作。1974年跟随徐力赴局长驻饼子铺王家塆,1975年随县委宣传部驻白杨冲马家桥,1976年随县委组织部驻象鼻嘴大屋塆。1977——1979年一人承担招生办工作任务,负责组织民办教师转正考试和小考中考高考,负责组织民师考试、中考试卷阅卷,负责组织中考高考招生体检、政审、递送档案等工作。1980——1981.8在局办公室负责上传下达、组织会议、档案整理等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81年8月服从组织调动,到县档案局工作,从28岁干到60岁,历任股长、副局长、馆长、主任科员,退休后享受副处级待遇。32年的摸爬滚打,与档案结下不解之缘,也正是对档案工作的这份执着与情怀,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艰难创业,一路前行,把一方档案事业打造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先进,特别是基层档案工作和县档案馆工作,位居全省、全国前列。1999年5月8日至10日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座谈会,并作大会发言,罗田经验在《中国档案报》上予以报道。外地有不少同行来罗田参观学习档案馆工作。为此,本人曾两次被评为全省档案先进工作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档案工作研究方面也不甘落后,与人合著的《立卷方法指南》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30余篇论文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其中有6篇分别刊于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档案学研究》、国家档案局主办的《档案工作》上。有数篇论文评为档案学与社会科学省级三等成果奖。为此,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馆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如今,我已退休,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回想起来,人生中收益最大、管用一辈子的,还是凤栖山上那两年师范所学,不仅仅是学到谋生本领,更重要的是学到怎样做人、如何立世。让我更加怀念母校,想念老师,挂念同学。1976年参加地区业余教育工作会议,在黄州第一招待所见到班主任陈桂红老师,师生见面,那种高兴劲溢于言表。2001年送女儿上湖北师范学院,回来路过凤栖山,走进校园,睹物思人,面目全非,浠师没了,据说有的恩师永远地走了,甚为感伤。幸好见到李德平老同学,夫妻二人热情接待,请我们进浠城盛情款待,老同学毛楚华、陈淑英夫妇俩全程作陪,令我十分感动。2015年夏季,喜迎朱特雄老师一行四人来罗田,20位罗田籍浠师同学与老师相聚在一起,度过了美好的一天,师生们43年后第一次相见,可想而知,是多么幸福的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昔日的浠水师范学校,已经消失成为历史;今朝的凤栖山,已变成实验高中。但光阴荏苒,母校永驻心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凤栖山——我成长的摇篮,永生难忘!</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附后:感谢秋林校友转恩师原浠水师范团委书记童矫胜,2020.11.8题于美国西雅图的诗——难忘凤栖山,人生起步宽。浠师情谊深,謝幕夕阳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