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字原创/作者:zhangyuhua</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图片:来自网络</b></p> <p>记得小时候在农村,炎热的夏季过去,我最盼望的就是过中秋节了。这不仅是因为到了秋天,不再有酷暑的煎熬,更是因为秋天有稻谷成熟、瓜果飘香的丰收,这在没有空调、温饱不足的20世纪七十年代,是多么显得宝贵的事情啊。</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圆圆的粑粑</b></p><p><br></p><p>在我的农村老家,中秋节有做糯米粑粑祭月的习俗。每逢中秋节前夕,每家都要把新收获的稻谷脱粒下来,晒干后去除稻壳,再碾磨成米粉。然后,用新收获的芝麻和红小豆做成饼馅,供做糯米粑粑之用。糯米粑粑是作为中秋节夜晚祭月的贡品,表达一年来对于天地普降阳光雨露,滋润庄稼成长的感谢之情,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p><p><br></p><p>中秋节前一天,母亲就为做糯米粑粑的事情而张罗开了。先是将糯米加工成米粉,为晚上做糯米粑粑做好准备。然后,从邻村小店买来红糖,用来拌入馅料。将干净的芝麻炒熟,用杵臼捣碎,加入红糖,变成芝麻馅。把红小豆煮烂,加入红糖,拌成豆沙泥,作为另一种馅料。</p><p><br></p><p>八月十四晚上,全家人便喜气洋洋地开始做糯米粑粑了。父亲先将糯米粉倒入陶瓷盆,再加入水拌匀,捏成一团,然后再掐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入蒸笼。蒸煮20多分钟后,糯米面团就可出笼了。父亲便将蒸熟的糯米团再揉捏一番,然后再掐成一小段一小段的,这就是做糯米粑粑的熟面了。</p><p><br></p><p>这时候,大家就一齐动手,把糯米团在手里揉捏,摊成薄薄的,包入芝麻馅或豆沙馅,再用手揉合,搓圆,摊平,一个糯米粑粑便像玉盘似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了。</p><p><br></p><p>不过,刚做的糯米粑粑是不允许我们小孩吃的。母亲说,开始要做10多个糯米粑粑,用竹匾装好,用作中秋节祭月用。然后,我们就开始享受糯米粑粑的美味了。咬上一口,糯软的粑粑充盈口齿间,芝麻香、豆沙香、糯米香等多种香味俱阵,满嘴生津,一个糯米粑粑不一会儿便三下五除二地很快解决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圆圆的月饼</b></p><p><br></p><p>中秋节,月饼肯定是不可缺少的。现在,每到中秋节,各种味道的月饼使人眼花缭乱,有广式的、苏式的,既有甜味月饼,也有咸味月饼、水果月饼,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而各取所需。</p><p><br></p><p>在我的记忙中,小时候的月饼品种、味道都是相差无几的,一个大大的月饼,直径约有20厘米左右,饼馅都是芝麻、红糖、米粉等制作的。月饼烤成金黄色的,用纸包装,包装纸上都浸润了油脂。不像现在的月饼,个头小,直经只有5到7厘米,包装盒十分漂亮。</p><p><br></p><p>每到中秋节夜晚,月亮初升,母亲便会把家里的八仙桌侍弄好,摆上糯米粑粑、月饼、清茶,开始祭月。明月升起,银光如水,一轮圆月悬挂在树梢上。母亲便会点上香,双手合十,虔诚地进行拜祭,许下心中的美好愿望,诸如五谷丰登、四季平安、家庭幸福等等。</p><p><br></p><p>等到祭月仪式完毕,母亲便会将月饼用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我们都可以分到一块美味的月饼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圆圆的月亮</b></p><p><br></p><p>夜色降临,一轮圆月从天边冉冉升起,一家人便坐在院子里赏月了。逢年过节时,父亲便会喝上几杯酒的,这时候便打开了话匣子,给我们讲嫦娥奔月、吴刚砍桂等神话故事。</p><p><br></p><p>父亲说,月亮里面有棵桂花树,吴刚正在用刀砍伐呢,却一直砍不断、吹不完。我抬头观看,看见月亮中间有一块阴影,很像桂花树的样子,树下似乎有一个人,应该是吴刚了。我揉了一下眼睛,想要看得更清楚一些,可是,再怎样细看,看到的图像还是模模糊糊,看不真切。</p><p><br></p><p>这时候,姐姐教我们念起了童谣:“月亮粑粑,照见家家,家家洗得衣裳白洋洋,送小哥,上学堂……”。姐姐念的童谣很好听,抑扬顿挫,一套一套的,我只记得开头的几句,后面的就记不清楚了。</p> <p>时光过得真快啊!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为了生活,在外四处飘泊,很少再回到农村老家了。我也从一个懵懂少年而逐渐长大,如今已经年过半百了。可一想起儿时在老家过中秋节的情景,心中便会充满了温馨而美好的情感。</p><p><br></p><p>“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p>